-   肇字子开,南丰人,巩之弟。生于庆历七年(1047)。治平四年(1067),举进士。元祐中,官中书舍人。徽宗朝,再为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提举中太乙宫。崇宁中,安置汀州。大观元年(1107)卒,年六十一。绍兴初,追谥文昭 
- 旅字众仲,兴化莆田人。幼孤,笃志于学,以荐为闽海儒学官。御史中丞马祖常一见奇之,谓曰:「子馆阁器也,胡留滞于此?」因勉游京师。侍讲学士虞集见所为文,慨然叹曰:「此所谓我老将休,付子斯文者矣。」即延至馆中,朝夕相讲习,与祖常交 
- 第三十一出 襦护郞寒【一江风】〔旦上〕雪儿飘。四野彤云罩。万径人踪杳。想多才流落何方。天那。应做穷途莩。恩情一旦抛。恩情一旦抛。鳞鸿万里遥。细思量似把心肠绞。倦倚绣床愁不寐。缓垂绿带髻鬟低。玉郞一去无 
-   ○大元帅吴越国王  王名俶,字文德,文穆王第九子也。母吴越国恭懿太夫人吴氏。王以天成四年岁己丑八月二十五日生于功臣堂。天福四年十二月,承制授内衙诸军指挥使、检校司空,忠献王累授王特进、检校太尉。开运四年春 
-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审刑罚 ○洪熙元年七月乙未北京刑部工曹主事 
- 				  洪武二十六年冬十月癸酉朔○甲戌享太庙○乙亥大理寺奏四川民以输粮违期及移易者坐法当诛 上曰四川水陆险峻输挽良难故有失期彼移易者或两取便利求无逋欠可矣岂得遽论以死甚失爱民之心其悉宥之仍给道里费遣还 
- 监修官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英国公张辅总裁官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土臣杨士奇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臣杨荣资政大夫礼部尚书兼翰翰林院学士臣杨溥中议大夫赞 
- 三王纪赧王荀子曰説者曰主道利周是不然主者民之唱也上者下之仪也彼将聴唱而应视仪而动唱嘿则民无应也仪隠则下无动也不应不动则上下无以相有也不祥莫大焉故上宣明则下治辨矣上端诚则下愿慤矣上公正则下易直矣治辨则易 
-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下卷九	宋 李幼武 纂集	张九成 崇国文忠公	字子韶其先涿郡范阳人後徙开封绍兴三年状元及第授宣教郎镇东军签除常博五年改着佐六年除着作寻除直徽猷浙东宪固辞言丐休致八年除宗少除 
-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王朝交鲁【定灵昏齐附】平王【名宜臼幽王之于始都洛邑在位五十一年其四十九年为鲁隐公元年春秋之所托始】左传【隐公元年】十二月祭伯来非王命也谷梁传来者来朝也其弗谓朝何也寰内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 
- 王连升译注【说明】本篇记述了卫国从建立到灭亡的整个历史。卫是周初姬姓封国,其封地在今河南北部即殷墟一带。先建都朝歌,后迁楚丘,再迁帝丘。初封时,周公担心康叔年少,对付不了这一带复杂的形势,乃作《康诰》等谆谆教导之 
- 汉纪十二六 汉哀帝建平二年(丙辰,公元前5年) [1]春,正月,有星孛于牵牛。 [1]春季,正月,有异星出现在牵牛星旁。 [2]丁、傅宗族骄奢,皆嫉傅喜之恭俭。又,傅太后欲求称尊号,与成帝母齐尊;喜与孔光、师丹共执以为不可。上重违大臣正 
-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四十四雍正十二年六月上谕七道初三日奉上谕据湖广总督迈柱奏称忠峝宣抚司田光祖等十五土司齐集省城公恳归流缘土民见永顺保靖桑植诸处改土以来抚绥安辑所以望风归向愿入版图等语 
- 徐维震 字旭瀛。年三十六岁。生于浙江桐鄕。本籍住址。浙江屠甸镇南市徐宅。已婚。子一女一。初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考取附生。光緖三十一年。以官费游美。入加利佛尼大学。习法律及政治。光緖三十二年。入芝加哥大 
- 《太一救苦护身妙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盖系隋唐道士所作。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经文乃元始天尊演说,宣称太一救苦天尊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世人如遇各种苦难,只须唱呼「太一救苦天 
- 长篇小说。作者杨朔。北京作家出版社1959年1月初版。全书共分3卷,上卷名为《风雨》,中卷为《红雾》,下卷为《明月》。(第2卷《红雾》、第3卷《明月》未及写完)。描写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斗争的长篇小说。 
- 诗话。清杨际昌撰。二卷。际昌字葭渔,号蓬莱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平仕履未详。此编记清代诗人诗事,故以“国朝”名。成书约在乾隆间。所记为清初诗坛,明末清初诸家,“或抗王师而死,或捐躯而死”者“自当属明” 
- 《鲁迅的故家》是周作人晚年回忆鲁迅的重要著作之一,从“百草园”、“园的内外”、“鲁迅在东京”、“补树书屋旧事”四部分,记述鲁迅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交游情状。不仅重笔勾勒活动于园内外的鲁迅,而且兼及背景中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