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

论文。今人陈寅恪著。本篇前半部分略论魏晋两朝清谈之发展演变,后半部分由两晋、南北朝世奉天师道之士大夫对于儒学及佛教之不同态度,论及陶渊明之思想。著者认为,魏末与西晋即清谈之前期,老庄“自然”与周孔“名教”之异同为当时清谈主旨所在,清谈与政治关系极为密切。东晋一朝为清谈后期,清谈只是士大夫口中或纸上的玄言,已完全失去政治上的实际性质,演变为名士身份的装饰品。认为陶渊明终生保持陶氏世传之天师道信仰,虽服膺儒学,却绝不受佛教影响。究其原因,乃在于他能自创一新自然说,自有其安身立命之所。其新自然说既是承袭魏晋清谈演变而来,又是依据其家世信仰道教之旧自然说而加以创改。它虽主张“自然”而反对“名教”,但其非“名教”之意,仅限于不与当时政治势力合作,而不似阮籍、刘伶等人之佯狂任诞;亦不似旧自然说过于看重有形的生命,唯求融合精神于运化之中,与大自然合为一体。渊明之思想,实为“外儒内道”。在此以前,历代论陶者,多着眼于文学的批评,而较少侧重于其思想的探讨。本篇就魏晋时代之学术思潮的广度作探讨,从清谈内容的演变与陶氏家传之信仰立论,成一家之言,别开生面。但著者把渊明之思想归结为“外儒内道”,并誉之为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有的学者对此持有不同看法。本文有1945年9月燕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所出单行本,今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

《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屈宋古音义·陈第
  御定小学集注·朱熹
  黄石公素书注释汇编·佚名
  清虚杂著补阙·王从
  拨镫序·林蕴
  以美育代宗教说·蔡元培
  渔樵闲话录·苏轼
  诸子辨·宋濂
  义府·黄生
  封氏闻见记·封演
  玉纪·陈性
  庚辛之间读书记·王国维
  画眉谱·佚名
  祐山杂说·冯汝弼
  古音骈字·杨慎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二十·彭定求

        卷820_1 【从军行五首】皎然   候骑出纷纷,元戎霍冠军。汉鞞秋聒地,羌火昼烧云。   万里戈城合,三边羽檄分。乌孙驱未尽,肯顾辽阳勋。   韩旆拂丹霄,汉军新破辽。红尘驱卤簿,白羽拥嫖姚。   战苦军犹乐,功

  • 第四十八回 听风声奏章早上·陈端生

    第四十八回听风声奏章早上诗曰:瑞柳苏娘互泄详,东平闻语意如狂。喜而不寐朝天阙,待漏枫宸早奏章。话说忠孝王安罢了郡主数言,就到舞彩宫请了安。向父母道:孩儿已用早点,就此要到岳父母家中问个的实,回来吃午膳便了。国丈王

  • 卷三十三·施元之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施注苏诗>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三十三 宋 苏 轼 撰 施元之 原注 武进邵长蘅 删补 诗四十一首 【起在兵部洎迁礼部尚书作】 次韵穆父尚书侍祠郊丘瞻望天光退而相庆引满醉吟

  • 第十二回 九州岛中诸列国并入强秦·黄士衡

    诗曰:野草闲花遍地愁,龙争虎斗几时休。贤愚千载知谁是,贵贱同归土一丘。词曰:检尽残篇断简,细评千古英雄。功名富贵笑谈中,回首一场春梦。昨日香车宝马,今朝禾黍秋风。谁强谁弱总成空,傀儡棚中搬弄。却说武王克商,封建诸侯,爵五

  • 来知德传·张廷玉

    来知德,字矣鲜,梁山人。自幼品行优良,官府荐举为孝童。嘉靖三十一年(1552)乡试中举。双亲相继去世,他在墓边守孝六年,不饮酒、不食荤。虽守孝期满,由于想到未来及做官以俸禄养亲,因而终身穿孝服,吃素食,誓不见政府官吏。其学说

  • 卷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十五吏部十四诸司职掌凡在京大小衙门及在外布政司并直隶府州县吏典各以三年考满给由其仓攒典以周岁为满除税课司库局攒典考满之日随即交割明白给由府州县仓攒典将经收粮斛支销尽絶方许给由应有府

  • 幼官第八·管仲

    若因夜虚守静人物,人物则皇。五和时节,君服黄色,味甘味,听宫声,治和气,用五数,饮于黄后之井,以(人果)兽之火爨,藏温濡,行敺养,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常至命,尊贤授德,则帝。身仁行义,服忠用信,则王。审谋章礼,选士利械,则霸。定生处

  • 景公登路寝台不终不悦晏子谏第十八·晏婴

    景公登路寝之台,不能终,而息乎陛,忿以而作色,不说,曰:“孰为高台?病人之甚也!”晏子曰:“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今高,从之以罪,卑亦从以罪,敢问使人如此可乎?古者之为宫室也,足以便生,不以为奢侈也,故节于身,谓于民。及夏

  • 先正读书诀·周永年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象传》:浚恒之凶,始求深也。(《周易》)王秋山曰:&ldquo;初六质柔而志刚。质柔故昧于远见;志刚故欲速不达。非急暴而不能恒,则必苟且而不可恒。&rdquo;(《易解》)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象传》:不恒

  • 春秋长历卷一·陈厚耀

    右谕徳陈厚耀撰集证汉书律厯志【节抄】春秋殷厯皆以殷鲁自周昭王以下亡年数故据周公伯禽以下为纪鲁公伯禽即位四十六年至康王十六年而薨子考公酋立考公即位四年及公熈立【及者兄弟相及非子继父也下仿此】炀公二十四年

  • 帝释品第二·佚名

    欢喜地摄布施波罗蜜伽陀。常与无常苦乐等我及无我悉皆空。不住有为及无为住无相行佛亦然。若求声闻缘觉等乃至佛果亦复然。不住此忍不可得如渡大河不见岸。若闻此法彼定得成等正觉证涅盘。见於一切如自身是大智者如来

  •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卷第三·佚名

        三宝尊菩萨造    大域龙菩萨造本论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所言四种清净者。一自性清净。二离垢清净。三所缘清净。四平等清净。初自性清净者。即是无

  • 金刚般若经赞述卷上·窥基

    大乘窥基撰一彰因起二明年主三释本文。初中有二。一明经因起即谓空有二因。乃有阿僧伽佛去世后九百年。上请慈尊为开中道说。瑜伽十七地中边分别论等并弥勒所谈。并如广章说。有少差异如别纸。二明论因起者。摄大乘云

  • 卷第二十·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十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世界成就品第四 【论】今释此品略作三门分别一释品名目二释品来意三随文释义一释品名目者为明

  •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佚名

    撰人不详,约出於隋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赞颂类。斋醮颂词,有序及注。

  • 词源·张炎

    南宋末年张炎著。炎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南宋初大将张俊的六世孙。祖父辈皆以词名,且擅音律。张炎前期生活优游,宋亡后落拓江湖,一生致力于词的研究与创作,是南宋词坛名家,有词集《山中白云词》或名《玉田词》,

  • 崔府君断冤家债主·郑廷玉

    简名《冤家债主》、 《崔府君》。杂剧剧本。元郑廷玉作。四折一楔 子,末本。崔府君名子玉,民间传其善断阴府公 事,唐宋杂说多及之。剧写崔府君与晋州古城 县张善友为结义兄弟。张有白银五锭被赵廷玉 盗去;适五台山僧以化

  • 建国大纲·孙中山

    全称“国民政府建国大纲”。1924年1月23日孙中山起草并提交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审议,同年4月12日公布。共25条,具体规划了“革命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的方案。主要内容: (1)提出三民主义是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