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幼官第八

若因夜虚守静人物,人物则皇。五和时节,君服黄色,味甘味,听宫声,治和气,用五数,饮于黄后之井,以(人果)兽之火爨,藏温濡,行敺养,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常至命,尊贤授德,则帝。身仁行义,服忠用信,则王。审谋章礼,选士利械,则霸。定生处死,谨贤修伍,则众。信赏审罚,爵材禄能,则强。计凡付终,务本饬末,则富。明法审数,立常备能,则治。同异分官,则安。通之以道,畜之以惠,亲之以仁,养之以义,报之以德,结之以信,接之以礼,和之以乐,期之以事,攻之以官,发之以力,威之以诚。一举而上下得终,再举而民无不从,三举而地辟散成,四举而农佚粟十,五举而务轻金九,六举而絜知事变,七举而外内为用,八举而胜行威立,九举而帝事成形,九本搏大,人主之守也。八分有职,卿相之守也。十官饰胜备威,将军之守也。六纪审密,贤人之守也。五纪不解,庶人之守也。动而无不从,静而无不同。治乱之本三,尊卑之交四,富贫之经五,盛衰之纪六,安危之机七,强弱之应八,存亡之数九。练之以散群傰署。凡数财署,杀戮以聚财,劝勉以选众,使二分具本。发善必审于密,执威必明于中。此居图方中。春行冬政,肃。行秋政,雷。行夏政,阉。十二,地气发,戒春事。十二,小卯,出耕。十二,天气下,赐与。十二,义气至,修门闾。十二,清明,发禁。十二,始卯,合男女。十二,中卯。十二,下卯。三卯同事,八举时节。君服青色,味酸味,听角声,治燥气,用八数,饮于青后之井。以羽兽之火爨。藏不忍,行敺养。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合内空周外。强国为圈,弱国为属。动而无不从,静而无不同。举发以礼,时礼必得。和好不基。贵贱无司,事变日至。此居于图东方方外。夏行春政,风。行冬政,落。重则雨雹。行秋政,水。十二,小郢至,德。十二,绝气下,下爵赏。十二,中郢,赐与。十二,中绝,收聚。十二,大暑至,尽善。十二,中暑。十二,小暑终。三暑同事。七举时节,君服赤色,味苦味,听羽声,治阳气,用七数。饮于赤后之井。以毛兽之火爨。藏薄纯,行笃厚,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定府官,明名分,而审责于群臣有司,则下不乘上,贱不乘贵,法立数得,而无比周之民,则上尊而下卑,远近不乖,此居于图南方方外。秋行夏政,叶。行春政,华。行冬政,秏。十二,期风至,戒秋事。十二,小卯,薄百爵。十二,白露下,收聚。十二,复理,赐与。十二,始节赋事。十二,始卯,合男女。十二,中卯。十二,下卯。三卯同事。九和时节,君服白色,味辛味,听商声,治湿气,用九数。饮于白后之井。以介虫之火爨。藏恭敬,行搏锐,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闲男女之畜,修乡闾之什伍。量委积之多寡,定府官之计数。养老弱而勿通,信利周而无私,此居于图西方方外。冬行秋政,雾。行夏政,雷。行春政,烝泄。十二,始寒,尽刑。十二,小榆,赐予。十二,中寒,收聚。十二,中榆,大收。十二,寒至,静。十二,大寒,之阴。十二,大寒终三寒同事。六行时节,君服黑色,味咸味,听徵声,治阴气,用六数,饮于黑后之井。以鳞兽之火爨。藏慈厚,行薄纯。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器成于戮,教行于钞。动静不记,行止无量。戒审四时以别息,异出入以两易,明养生以解固,审取予以总之。一会诸侯,令曰:“非玄帝之命,毋有一日之师役”。再会诸侯,令曰:养孤老,食常疾,收孤寡。三会诸侯,令曰:田租百取五。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毋乏耕织之器。四会诸侯,令曰:修道路,偕度量,一称数。薮泽以时禁发之。五会诸侯,令曰:修春秋冬夏之常祭,食。天壤山川之故祀,必以时。六会诸侯,令曰:以尔壤生物共玄官,请四辅,将以礼上帝。七会诸侯,令曰:官处四体而无礼者。流之焉莠命。八会诸侯,令曰:立四义而毋议者,尚之于玄官,听于三公。九会诸侯,令曰:以尔封内之财物,国之所有为币。九会,大命焉出,常至。千里之外,二千里之内。诸侯三年而朝习命。二年,三卿使四辅。一年正月朔日,令大夫来修。受命三公。二千里之外,三千里之内,诸侯五年而会至习命。三年,名卿请事。二年,大夫通吉凶。十年,重适入,正礼义。五年,大夫请受变。三千里之外,诸侯世一至,置大夫以为廷安,入,共受命焉。此居于图北方方外。必得文威武官习,胜之,务时因,胜之。终无方,胜之。几行义,胜之。理名实,胜之。急时分,胜之。事察伐,胜之。行备具,胜之。原无象,胜之。本定独威,胜。定计财,胜。定闻知,胜。定选士,胜。定制禄,胜。定方用,胜。定纶理,胜。定死生,胜。定成败,胜。定依奇,胜。定实虚,胜。定盛衰,胜。举机诚要,则敌不量。用利至诚,则敌不校。明名章实,则士死节。奇举发不意,则士欢用。交物因方,则械器备。因能利备,则求必得。执务明本,则士不偷。备具无常,无方应也。听于钞,故能闻未极。视于新,故能见未形,思于浚,故能知未始。发于惊,故能至无量。动于昌,故能得其宝。立于谋,故能实不可故也。器成教守,则不远道里。号审教施,则不险山河。博一纯固,则独行而无敌。慎号审章,则其攻不待权与。明必胜,则慈者勇。器无方,则愚者智。攻不守,则拙者巧。数也。动慎十号。明审九章。饰习十器。善习五官。谨修三官。必设常主。计必先定。求天下之精材。论百工之锐器。器成,角试否臧。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称材。说行若风雨,发如雷电。此居于图方中。旗物尚青,兵尚矛。刑则交寒害釱。器成不守,经不知。教习不着,发不意。经不知,故莫之能圉。发不意,故莫之能应。莫之能应,故全胜而无害。莫之能圉,故必胜而无敌。四机不明,不过九日,而游兵惊军。障塞不审,不过八日,而外贼得闲。由守不慎,不过七日,而内有谗谋。诡禁不修,不过六日,而窃盗者起。死亡不食,不过四日,而军财在敌。此居于图东方方外。旗物尚赤。兵尚戟。刑则烧交强郊。必明其一,必明其将,必明其政,必明其士。四者备,则以治击乱,以成击败。数战则士疲,数胜则君骄,骄君使疲民,则国危。至善不战,其次一之。大胜者积众。胜无非义者,焉可以为大胜。大胜,无不胜也。此居于图南方方外。旗物尚白,兵尚剑。刑则绍昧断绝。始乎无端,卒乎无穷。始乎无端,道也。卒乎无穷,德也。道不可量,德不可数。不可量,则众强不能图。不可数,则为轴不敢乡。两者备施,动静有功。畜之以道,养之以德。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习故能偕。偕习以悉。莫之能伤也。此居于图西方方外。旗物尚黑,兵尚胁盾。刑则游仰灌流。察数而知治,审器而识胜。明谋而适胜。通德而天下定。定宗庙。育男女。官四分,则可以立威、行、德、制法仪、出号令。至善之为兵也,非地是求也,罚人是君也。立义而加之以胜,至威而实之以德。守之而后修,胜心焚海内。民之所利立之,所害除之,则民人从。立为六千里之侯。则大人从。使国君得其治。则人君从会。请命于天地,知气和,则生物从。计缓急之事。则危危而无难。明于器械之利,则涉难而不变。察于先后之理,则兵出而不困。通于出入之度,则深入而不危。审于动静之务,则功得而无害。着于取与之分,则得地而不执。慎于号令之官。则举事而有功。此居于图北方方外。

猜你喜欢
  轻重丁第八十三·管仲
  治国第四十八·管仲
  魯頌·毛公
  ●毛詩多識卷七·多隆阿
  思辨録辑要卷十八·陆世仪
  问辨録卷十·高拱
  卷四十一【起昭公元年尽元年】·杜预
  卷四十三·程川
  卷八·吴澄
  北山·佚名
  《尸子·广泽》白话译文·尸佼
  桓公·桓公十四年·左丘明
  卷三十·佚名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李叔同
  佛法要在起行·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九十九 元符元年(戊寅,1998)·李焘

      起哲宗元符元年六月盡其月   六月戊寅朔,改元。(五月十九日詔。)   權吏部尚書葉祖洽言:「近照驗在部官腳色狀,伏見原方澤,熙寧十年為提舉官,奏請乞放罷見雇役人,將三等人戶仍舊差役,坐不知職守,詔送審官東院與合入差遣

  • 卷之二百三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靖康要录卷九·汪藻

    十月一日臣僚上言窃闻臣僚论列李纲章疏甚多欲望尽数行出庶四海咸知其罪奉圣防并令行出 臣僚上言伏见李纲除观文殿学士知扬州按纲轻脱寡谋强执自任专主用兵之议而元无成算奇画及陛下命以宣抚之任日兾其有功而前后败军

  • 一三七九 浙江巡抚福崧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部数折·佚名

    一三七九 浙江巡抚福崧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部数折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浙江巡抚臣福崧跪奏,为缴换《通鉴纲目续编》,遵例汇奏事。恭照乾隆四十八年三月内奉颁《御批通鉴纲目续编》改本一部,钦奉谕旨令将抽

  • 高祖本纪·薛居正

    (一)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姓石,讳名敬瑭,太原人。本是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石昔、西汉丞相石奋的后裔,汉朝衰亡,关中京城动乱,其子孙后代流浪漂泊西部边远地区,所以有定居在甘州的。高祖的第四代祖父石瞡,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和沙

  • ●皇朝通典卷四十四·佚名

    禮四 ○禮四 吉四 △吉四 山川 耤田 先蠶 ·山川 (臣)等謹按禮經所載五獄四瀆望秩隆焉其餘山川之神亦咸崇報享本朝定制義法悉協敬稽祀典於嶽鎮海瀆有時巡展祭有因事遣祭有所專祭於名山大川有奉特典崇建廟祀者並著於篇至

  • 卷一百九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九十七人物志七十七大臣传六十三【汉军正白旗二 董卫国 石琳 王国安华善 蔡毓荣】董卫国董卫国汉军正白旗人初任佐领历官国史院学士顺治十八

  • 十五年·佚名

    (己未)十五年清乾隆四年春正月1月1日○朔戊申,上在昌德宮,下諭八道、兩都勸農。○上召奉常提調朴師正敎曰:「歲首祈穀,乃爲民之重禮,粢盛庶品,務致精潔。」師正曰:「提調舊無監封之規,然臣仰體聖意,謹當躬視矣。」師正仍言:「寧越

  • 文公卷十三(起元年,尽九年)·何休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是后楚世子商臣弑其君,楚灭江、六,狄比侵中国。)[疏]注“是后”至“其君”。○解云:即下经云“冬,十月,丁未,楚世子商臣杀其君髡”是也。○注“楚灭江六”。○解云:即下四年“秋,楚

  • 卷六十·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六十      婺源江永撰内治    通禮九補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聽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婦順故天下内和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聽天下

  • 答佞篇第三三·王充

    【题解】本篇通过问答形式,回答了有关佞人,特别是如何识别佞人的诸多问题,故篇名曰“答佞”。王充认为佞人是些为了个人名利、玩弄权术、搞阴谋诡计的人。他们有为身为己、权欲熏心、迎合上意、阿谀奉承

  •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朱棣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王日休曰】梵语般若波罗蜜。此云智慧到彼岸。所云金刚智慧到彼岸者。谓明此经者。其智慧

  •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五·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  菩萨变化仪轨品第二之二  所说真言仪轨。为彼水陆有情及阿修罗等。令具种种功德。真言曰。  曩莫三满哆没驮(引)喃(引)摩钵啰(二合)底贺哆舍(引)娑曩

  • 法华文句记卷第九·湛然

    释安乐行品今古释品。皆有生起十缘五缘等。及明来意三意五意。今则不尔。但随品文势逐义释之。不必一概。故至释此品。应委腾前四品之意。谓法师下三。通以法师室衣座三。为流通之轨。故释前三品题及以消文。咸依此三

  • 卷第九·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九谿作甚麽。曰若不到曹谿。争知不失。迁曰。曹谿大师还识和尚否。师曰。汝今识吾否。曰识又争既能得。师曰。众角虽多。一麟足矣 迁又问。和尚自离曹谿。甚麽时至此间。师曰。我却知汝早晚离曹谿。曰希

  • 药味集·周作人

    精选周作人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一年的作品,据作者自己说,此集“内容‘敝帚自珍’,以为其中颇有可看之小文”,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集子之一。周氏散文风格向被形容为“闲适”,在他看来这可分为“小闲适”与“大闲适”,后者即“

  • 京师坊巷志稿·朱一新

    清朱一新编写。清光绪十一年 (1885) 重修《顺天府志》,朱一新和缪荃孙为此合纂《京师志·坊巷》上下卷。以后朱一新又重新整理是书,以现书名出版单行本,分上下两卷刊行。书中把明清以来京城各坊巷胡同的变化记录下来,

  • 弥勒下生成佛经·佚名

    全一卷。弥勒六部经之一。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与鸠摩罗什译出之弥勒下生成佛经(又作弥勒下生经、弥勒受决经)皆为竺法护所译弥勒下生经之同本异译。又与罗什译本相较,本经具有单独经之体裁,且以偈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