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六壬经纬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七十八·彭定求

        卷678_1 【中秋夜有怀】许彬   趋驰早晚休,一岁又残秋。若只如今日,何难致白头。   沧波归处远,旅舍向边愁。赖见前贤说,穷通不自由。   卷678_2 【寻白石山人涧】许彬   路穷川岛上,果值古仙家。阴洞

  • ●卷七·翁方纲

    (元遗山论诗三十首 丁丑岁三乡作 大兴翁方纲)金宣宗兴定九年丁丑,先生年二十八岁。自贞三年乙亥,蒙古兵入金燕都,四年丙子,先生自秀容避乱河南,至是岁寓居三乡,在其登进士第之前四年。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谁是

  • 二集卷三十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三十九古今体九十三首【癸酉二】过卢沟桥石梁黑水此鸣鞭前度回思顿隔年西指桥山程四日系予心在岭云边惊蛰初临凌汛过层氷浦溆积嵯峨俯栏识得浑流猛行水思量究

  • 唐诗镜卷三十六·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三十六 明 陆时雍 编 中唐第八 刘禹锡【字梦得中山人贞元九年进士登博学宏词科为监察御史时王叔文得幸刘与之交叔文败贬朗州司马召还复出刺播州易连州又徙夔州後徙和州入为主客郎中裴度荐为

  • 笺注陶渊明集卷之五·李公焕

    桃花源记并诗桃源经曰桃源山在县南一十里西北乃沆水曲流而南有障山东带钞锣溪周囬三十有二里所谓桃花源也

  • 卷一百八十四 表二十四·赵尔巽

      ◎部院大臣年表四上   表略

  • 卷六十三 景德三年(丙午,1006)·李焘

      起真宗景德三年五月盡是年八月   五月壬寅朔,司天言日當食,上避正殿,不視事,百官各守其司。既而陰翳不見,上語宰相曰:「此非朕德所致,但喜分野之民不被其醔耳。」   司天奏周伯星見,羣臣上表稱賀。知雜御史王濟乘間言

  • 卷之三百四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王昙首传·李延寿

    王昙首,是太保王弘的弟弟。幼年就有自己平素的好尚,兄弟分财物,王昙首只要图书。后来被任用为琅笽王大司马的下属官员,跟随府公修复了洛陽陵园。和堂弟王球一齐到了宋武帝那里,武帝说:“你们都是富贵世家,竟然能屈志从军。”

  • 卷二百十四之五·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四之五 朱批郝玉麟奏摺 雍正十年八月二十八日署福建緫督【臣】郝玉麟谨 奏为据报进剿番社情形恭摺奏 闻事窃照台湾北路土番自作歹以来

  • 卷一百四十七·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四十七宋 赵汝愚 编总议门总议三上仁宗荅诏条陈十事   范仲淹臣伏奉手诏今来用韩琦范仲淹富弼皆是中外人望不次抜擢韩琦暂往陕西范仲淹富弼皆在两地所宜尽心为国家诸事建明不得顾避

  • 纲鉴易知录卷六五·吴楚材

    宋纪太宗皇帝纲 辛巳,六年,春三月,皇子兴元尹德芳卒。纲 夏六月,薛居正卒。目 居正辅相十八年,宽简不苛察,众论贤之。因服丹砂遇毒,方奏事疾作,舆归遂卒。帝亲临其丧,为之流涕。居正子惟吉,素无行,帝存问其家,因曰:&ldquo;不肖

  • 心经·真德秀

    宋 真德秀  帝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朱子曰:心之虚灵知觉一而已矣。而以为有心人道,心之异者,以其或生于形气之私、或原于性命之正,而所以为知觉者不同,是以或危殆而不安,或微妙而难见尔。然人莫不有是形,故

  • 一字顶轮王念诵仪轨·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我今依忉利天宫会释迦牟尼如来所说无比力超胜世间出世间真言上上一切佛顶主宰一字顶轮王念诵仪则。修行者先当入此

  • 卷第十九(弥沙塞)·佚名

    五分律卷第十九(弥沙塞)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第三分之三安居法佛在舍卫城。尔时诸比丘春夏冬一切时游行。蹈杀虫草担衣物重疲弊道路。诸居士见讥诃言。此诸外道沙门婆罗门。尚知三时夏则安居。众鸟犹作巢窟住

  • 07.说六随念品·佛音

    在不净业处之后,再举十随念。数数起念,故为&ldquo;随念&rdquo;;又于应该发生的地方而发生,故正信而出家的善男子的随适而念为&ldquo;随念&rdquo;。(十随念的语义)(一)所起的随念与佛有关的为&ldquo;佛随念&rdquo;。以佛德

  • 编珠·杜公瞻

    现存最早的古类书。隋杜公瞻奉隋炀帝之命编录。此书原有四卷,现存一、二两卷。一度失传,至清康熙时,史学家高士奇偶然在废纸堆内发现,但仅存一、二两卷。后来高士奇把《编珠》按原目补为四卷,又续编了两卷,于是成为《编珠》

  • 无量义经·佚名

    大乘佛教经典。全经共分3品,第1德行品赞颂诸菩萨的功德,讲述此经的说法因缘;第2说法品,讲述修行“无量义”法门的方法,认为修行此法门可使菩萨速成无上菩提(觉悟);第3十功德品,颂赞此经的功德。内容讲众生“性欲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