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百七十八

 

  卷678_1 【中秋夜有怀】许彬

  趋驰早晚休,一岁又残秋。若只如今日,何难致白头。

  沧波归处远,旅舍向边愁。赖见前贤说,穷通不自由。

  卷678_2 【寻白石山人涧】许彬

  路穷川岛上,果值古仙家。阴洞长鸣磬,石泉寒泛花。

  莓苔深峭壁,烟霭积层崖。难见囊中术,人间有岁华。

  卷678_3 【游头陀寺上方】许彬

  高步陟崔嵬,吟闲路惜回。寺从何代有,僧是梵宫来。

  暮霭连沙积,馀霞逼槛开。更期招静者,长啸上方台。

  卷678_4 【归山夜发湖中】许彬

  广泽去无边,夜程风信偏。疏星遥抵浪,远烧似迎船。

  响岳猿相次,翻空雁接连。北归家业就,深处更逾年。

  卷678_5 【同友人会裴明府县楼】许彬

  开阁雨吹尘,陶家揖上宾。湖山万叠翠,汀树一行春。

  景逼归檐燕,歌喧已醉身。登临兴未足,喜有数年因。

  卷678_6 【荆山夜泊与亲友遇】许彬

  山海两分歧,停舟偶此期。别来何限意,相见却无词。

  坐永神疑梦,愁多鬓欲丝。趋名易迟晚,此去莫经时。

  卷678_7 【北游夜怀】许彬

  苦心终是否,舍此复无营。已致归成晚,非缘去有程。

  馆空吟向月,霜曙坐闻更。住久谁相问,驰羸又独行。

  卷678_8 【重经汉南】许彬

  分散多如此,人情岂自由。重来看月夕,不似去年秋。

  息虑虽孤寝,论空未识愁。须同醉乡者,万事付江流。

  卷678_9 【湘江】许彬

  孤舟方此去,嘉景称于闻。烟尽九峰雪,雨生诸派云。

  沙寒鸿鹄聚,底极龟鱼分。异日谁为侣,逍遥耕钓群。

  卷678_10 【黔中书事】许彬

  巴蜀水南偏,山穷塞垒宽。岁时将近腊,草树未知寒。

  独狖啼朝雨,群牛向暮滩。更闻蛮俗近,烽火不艰难。

  卷678_11 【经李翰林庐山屏风叠所居】许彬

  放逐非多罪,江湖偶不回。深居应有谓,济代岂无才。

  叠巘晴舒障,寒川暗动雷。谁能续高兴,醉死一千杯。

  卷678_12 【酬简寂熊尊师以赵员外庐山草堂见借】许彬

  岂易投居止,庐山得此峰。主人曾已许,仙客偶相逢。

  顾己恩难答,穷经业未慵。还能励僮仆,稍更补杉松。

  卷678_13 【寄怀孙处士】许彬

  生平酌与吟,谁是见君心。上国一归去,沧波闲至今。

  钟繁秋寺远,岸阔晚涛深。疏放长如此,何人更得寻。

  卷678_14 【汉南怀友人】许彬

  此身西复东,何计此相逢。梦尽吴越水,恨深湘汉钟。

  积云开去路,曙雪叠前峰。谁即知非旧,怜君忽见容。

  卷678_15 【送人下第归江州】许彬

  名高不俟召,操赋献君门。偶屈应缘数,他人尽为冤。

  新春城外路,旧隐水边村。归去无劳久,知音待更论。

  卷678_16 【送苏处士归西山】许彬

  南游何所为,一箧又空归。守道安清世,无心换白衣。

  深溪猿共暮,绝顶客来稀。早晚还相见,论诗更及微。

  卷678_17 【送李处士归山】许彬

  旧山来复去,不与世人论。得道书留箧,忘机酒满尊。

  溪轩松偃坐,石室水临门。应有频相访,相看坐到昏。

  卷678_18 【送新罗客归】许彬

  君家沧海外,一别见何因。风土难知教,程途自致贫。

  浸天波色晚,横吹鸟行春。明发千樯下,应为更远人。

  卷678_19 【府试莱城晴日望三山】许彬

  不易识蓬瀛,凭高望有程。盘根出巨浸,远色到孤城。

  隐隐排云峻,层层就日明。净收残霭尽,浮动嫩岚轻。

  纵目徒多暇,驰心累发诚。从容更何往,此路彻三清。

  卷678_20 【题故李宾客庐山草堂】许彬

  难穷林下趣,坐使致君恩。术业行当代,封章动谏垣。

  已明邪佞迹,几雪薜萝冤。报主深知此,忧民讵可论。

  名将山共古,迹与道俱存。为谢重来者,何人更及门。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七十二·彭定求
  刘将孙·唐圭璋
  净圆·唐圭璋
  向子諲·唐圭璋
  卷第六·黄彻
  思美诗十首·宋应星
  第十二章 湘娥思忆·屠隆
  第四折·佚名
  回文类聚卷一·桑世昌
  吕碧城·龙榆生
  今释澹归·龙榆生
  古乐府卷七·左克明
  卷三十三·朱彝尊
  卷七百六十一·佚名
  ●玉井樵唱卷上·尹廷高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出 侦戏·孔尚任

    ◎癸未三月〖双劝酒〗(副净扮阮大铖忧容上)前局尽翻,旧人皆散,飘零鬓斑,牢骚歌懒。又遭时流欺谩,怎能得高卧加餐。下官阮大铖,别号圆海。词章才子,科第名家;正做着光禄吟诗,恰合着步兵爱酒。黄金肝胆,指顾中原;白雪声名,驱驰上国。

  • 序·王世贞

    曲者,词之变。自金、元入主中国,所用胡乐,嘈杂凄紧,缓急之间,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媚之。而诸君如贯酸斋、马东篱、王实甫、关汉卿、张可久、乔梦符、郑德辉、宫大用、白仁甫辈,咸富有才情,兼喜声律,以故遂擅一代之长,所谓&ldq

  • 卷六十八·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六十八明 高棅 编五言律诗十三正变贾岛忆江上吴处士【方虚谷云此变体也聚防雷雨对更有力】闽国扬帆去蟾蜍缺复团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音摭言云岛尝骑驴天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岛忽吟曰落

  • ●卷下·石茂良

      靖康城陷议和,上见二酋作二降表。过北,皆孙觌受益之笔。其略云:“三里之城,遂失篱藩之守;十世之庙,几为灰烬之余。既干汗马之劳,敢缓牵羊之请?恭维大金皇帝陛下云。”又云:“上皇负罪以播迁,微臣捐躯而听命

  • 曾静供词五条 二、雍正皇帝是励精图治,爱抚百姓,还·雍正

      【原文】  问曾静:你书内云“抚我则后,虐我则仇”等语。我皇上夙夜孜孜,勤求治理,爱养百姓之心,无时不切于寤寐,无事不备其周详。屡年来大沛恩泽,薄海黎庶,莫不均沾。旧欠钱粮,蠲免几及千万,江浙等处浮粮,每年减免六十余万

  • 明儒言行録原序·沈佳

    暇时尝与开先赤师昭嗣燕集偶论史事见开先言诸史甚余言向有十七史今又増五史矣设复如宋人制科出题兼十七史不亦难乎记诵繁多足为心累亦目力鲜及吾人史学大抵通鉴纲目与文献通考两书足矣既又念古人嘉言懿行在于诸史者

  • 卷四十六·朱轼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四十六大学士朱轼撰名臣续传三晋羊祜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九世皆二千石并以清德闻祖续汉南阳太守父衟上党太守祜蔡邕外孙景献皇后同产弟年十二丧父孝思过礼事叔父躭甚谨及长博学能属文身长七尺

  • 卷五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五十二职官志十一职制补放领侍卫内大臣以下官员领侍卫内大臣缺出由领侍卫内大臣将内大臣散秩大臣八旗满洲蒙古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领外省将军职名开列具奏补放领侍卫内大臣内如有出兵出差者

  • 卷九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九十六王礼考乘舆车旗卤簿辽【臣】等谨按辽自伐晋以前多用国俗会同以後始用汉礼故有国舆汉舆国仗汉仗之别今俱据仪卫志具详於左辽史仪卫志曰契丹故

  • 卷五百九十一·佚名

    △第十五静虑波罗蜜多分之一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具寿舍利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云何方便安住静虑波罗蜜多。尔时世尊告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欲证

  • 卷四百三十八·佚名

    △第二分东北方品第四十三之一时天帝释。作是念言:若善男子善女人等。得闻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法门名字一经耳者,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已於过去无量如来应正等觉。亲近供养发弘誓愿种诸善根。多善知识之所摄受。况能书写

  • 十住品第十五·欧阳竟无

      爾時法慧菩薩承佛威力入菩薩無量方便三昧.以三昧力十方各千佛刹微塵數世   界之外有千佛刹微塵數諸佛皆同一號名曰法慧普現其前.告法慧菩薩言善哉善   哉善男子.汝能入是菩薩無量方便三昧.善男子.十方各千佛

  • 与优昙书(五通)·太虚

    一优昙法师览:巨赞法师来,带来你的信及香一盒,又密持居士港币百元,心尊居士银耳与参各一盒,均收谢!另舫法师与妙吉祥一书已付海刊。巨赞面告各节,大致均由其函覆。唯闻你与心尊居士等议移设巴利文学院于港,且可购地造屋,诚胜事

  • 四念处卷第一·智顗

    隋天台山修禅寺智者大师说门人章安灌顶记一切诸法皆不可思议。不可思想图度。不可言语商略。何以故。言语道断故不可议。心行处灭故不可思。大经云。生生不可说。生不生不可说。不生生不可说。不生不生不可说。既不可

  • 新菩萨经一卷·佚名

    贾耽颁下诸州众生。每日念阿弥陀佛一千口。断恶行善。今年大热无人收刈。有数种病死。第一虐病死。第二天行病死。第三卒死。第四肿病死。第五产坐死。第六患腹死。第七血痈死。第八风黄病死。第九水里死。第十患眼死

  • 卷之十·即非如一

    嘉兴大藏经 即非禅师全录即非禅师全录卷之十门人明洞性安性节明觉明幢同编赞达磨大师竖起擎天铁脊梁谩将皮髓强分张九春果满菩提树五叶花敷遍界香昔年少室冷坐刚被神光觑破今日万里东来多少衲僧蹉过分皮与分髓特地起

  • 易隐·曹九锡

    八卷,首一卷,清曹九锡辑,子曹璿演。此书为卜筮而作。卷首谢三宾序云:“卜筮者,隐君子之所托也。昔严君平卖卜成都市,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君子以为得作者之意,不啻登太皞氏之堂而耳提面命焉。”故题名

  • 优婆夷堕舍迦经·佚名

    全一卷。又称优陂夷堕舍迦经。译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与佛说斋经(支谦译)、八关斋经(沮渠京声译)皆为中阿含卷五十五持斋经之别译。内容为佛陀对优婆夷堕舍迦说斋戒之法及其功德。即于每月六斋日信持八戒,凡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