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

(元遗山论诗三十首  丁丑岁三乡作  大兴翁方纲)

金宣宗兴定九年丁丑,先生年二十八岁。自贞三年乙亥,蒙古兵入金燕都,四年丙子,先生自秀容避乱河南,至是岁寓居三乡,在其登进士第之前四年。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正体”云者,其发源长矣。由汉、魏以上推其源,实从《三百篇》得之。盖自杜陵云“别裁伪体”、“法自儒家”,此後更无有能疏凿河源者耳。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论诗从建安才子说起,此真诗中疏凿手矣。李太白亦云:“蓬莱文章建安骨。”韩文公亦云:“建安能者七。”此於曹、刘後特举一刘越石,亦诗家一大关捩。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风□若恨张华少,温李新怕奈尔何!锺嵘评张华诗:“恨其儿女情多,风□气少。”

此首特举晋人风格高出齐、梁也,非专以斥薄温、李也。後章“精纯全失义山真”,岂此之谓乎?义山在晚唐时,与飞卿、柯古并称“三十六体”,原自以绮丽名家,是又不能尽以义山得杜之精微而概例之也。即放翁论诗亦有“温李真自郐”之句,盖论晚唐格调,自不得不如此。遗山之论,前後非有异义耳。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柳子厚,唐之谢灵运;陶渊明,晋之白乐天。

此章论陶诗也。而注先以柳继谢者,後章“谢客风容”一诗具其义矣。盖陶、谢体格,并高出六朝,而以天然闲者归之陶,以蕴酿神秀者归之谢,此所以为“初日芙蓉”,他家莫及也。东坡谓柳在韦上,意亦如此,未可以後来王渔洋谓韦在柳上,辄能翻此案也。遗山於论杜不服元微之,而於继谢者独推柳州。四十年前,愚在粤东药洲亭上与诸门人论诗,尝有《韦柳诗话》一卷,意亦窃取於此。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遗山录金源一代之诗,题曰《中州集》。“中州”云者,盖斥南宋为偏安矣。虞道园尝欲撰《南州集》而未果成,然而推此义也,在遗山笼罩中耳。“中州”二字,却於“慷慨歌谣”一首拈出,所谓文之心也。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苦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此於论唐接六代之风会,最有关系,可与东坡“五代文章付劫灰”一首并读之,於初唐独推陈射洪,识力直接杜、韩矣。然而遗山诗集,初不斤斤效阮、陈作《咏怀》、《感寓》之篇也,岂其若李、何辈冒称复古者得以藉口邪?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於潘。心声只要传心了,布澜翻可是难。“陆芜而潘净”,语见《世说》。

此首义与下一首论杜合观之。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事见元稹《子美墓志》。

此首与上章一义,“排比铺张”,即所云“布澜翻”也。然正须合前後章推柳继谢之义同善会之,然後知遗山之论杜,并非吐弃一切之谓耳。王渔洋尝谓杜公与孟浩然不同调,而能知孟诗,此方是上下原流、表里一贯之旨也。其实元微之所云“铺陈终始”、“排比声律”与所谓“浑涵汪茫”、“千汇万状”者,事同一揆。而渔洋顾欲删去“相如”、“子□”一联,与其论谢诗欲删“广平”、“茂陵”一联者正同。然则遗山虽若与元微之异说,而其识力则超出渔洋远矣。望帝春心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拈此二句,非第趁其韵也。正以先提唱“杜鹃”句於上,却押“华年”於下,乃是此篇回复幽咽之旨也。遗山当日必有神会,惜未见其所述耳。渔洋以释道安当之,岂其然乎?遗山於初唐举射洪,於晚唐举玉溪,识力高绝,知世传《唐诗鼓吹》非出遗山也。然而遗山云“精纯全失义山真”,拈出“精”、“真”分际。有此一语,岂不可抵得一部郑氏笺耶!馀更於下卷详之。○宋初杨大年、钱惟演诸人馆阁之作,曰《西昆酬唱集》,其诗效温、李体,故曰西昆。西昆者,宋初翰苑也。是宋初馆阁效温、李体,乃有西昆之目,而晚唐温、李时,初无西昆之目也。遗山沿习此称之误,不知始於何时耳?然遗山论诗既知义山之“精”、“真”,而又薄温、李为“新声”者,盖义山之精微,自能上追杜法,而其以绮丽为体者,则斥为新声,但以其声言之,此亦所谓言各有当尔。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世间东抹西涂手,枉著书生待鲁连。

此妙於借拈李诗以论杜诗,可作李、杜二家钥,与义山“李杜操持”一首正相发也。与前章斥元微之意同。其不以鬼怪目玉川,意亦如此。切响浮声发巧深,研磨虽苦果何心?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山《韶》音。“水乐”,次山事。又其《Ы乃曲》云:“停桡静听曲中意,好是灵山《韶》音。”

此皆弦外之旨,亦须善会之。犹夫“排比铺陈”一章,非必吐弃一切之谓也。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韩门诸家,不斥贾而斥孟,亦与东坡意同。不论及李长吉者,遗山心眼抑自有属矣。昔杜樊川为《李长吉诗序》曰:“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未知遗山意中分际如何?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柳诗继谢之注,至此发之。以白继陶,以柳继谢,与渔洋以韦继陶不同,盖渔洋不喜白诗耳。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遗山寄慨身世,屡致“沧海横流”之感,而於论苏、黄发之。窦皋《述书赋》论褚河南正是此意,不知者以为不满褚书也。

读至此首之论苏诗,乃知遗山之力争上游,非语言笔墨所能尽传者矣。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此章收足论苏诗之旨,即苏诗“始知真放本精微”也。“百态新”者,即前章“更出奇”也。“苏门忠臣”云者,非遗山以继苏自命也,又非指秦、晁诸君子也。

百年才觉古风回,元诸人次第来。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

此“回”字即坡公诗“平格力未全回”之“回”字,是遗山力争上游处也。亦何尝有人“讳学金陵”?亦何尝有人“欲废欧梅”?观此可以得文章风会气脉矣。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唐之李义山,宋之黄涪翁,皆杜法也。先生撮在此一首中,真得其精微矣。放翁、道园皆未尝有此等议论,即使不读遗山诗集,已自可以独有千古矣。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前首并非不满西江社也,此首亦并非斥陈後山也,此皆力争上游之语,读者勿误会。

王介甫《唐百家诗》所录多非大篇,故後人多疑之者。遗山诗“陶谢风流到百家,半山老眼净无花。北人不拾江西唾,未要曾郎借齿牙。”盖遗山之意,谓半山多取近古之作,不必多取其大篇欤?後二句,盖指後人有议论半山此选者。今未详其事,不能确定“曾郎”为谁也。昔在馆下,纪晓岚与陆耳山同几,校遗山集,予未得检视其签处也。後一日进书,在直庐话,晓岚语序曰:“遗山诗首句,一本作‘王谢风流’,或谓‘王’字是‘三’之讹,然乎?”予曰:“自是‘陶谢’,不闻作‘王谢’也。”及到馆下,未暇覆检晓岚所校是某家藏本,顾有此异耶?晓岚又谓“曾郎”当是茶山,予亦以无实徵,未敢定耳。遗山集讫无精校之本,明弘治戊午,沁州李翰刻储家藏本,前有李冶、徐世隆二序,後有王鹗、杜仁杰二跋,末有附录一卷。今所行无锡华氏刻本,即此本重刻,无後二跋,其中讹字极多,须访得弘治沁州原刻本校正之。此前更不闻古刻本耳。若能校勘重刻,以拙撰先生年谱附後;又凌仲子亦尝凡三十首。附说者十八首。

猜你喜欢
  卷一百四十七·彭定求
  卷十三·阮阅
  卷之一三·魏庆之
  第三十二章 阎君勘罪·屠隆
  癸丑九十五首·许南英
  第一折·佚名
  提要·佚名
  词谑·李开先
  ●几社壬申合稿卷之十·佚名
  卷一百十三·冯惟讷
  卷八百七十五·佚名
  卷五百二十六·佚名
  卷四百二十八·佚名
  刘将孙词作鉴赏·佚名
  第二十四场·田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壬子一百五十二首·许南英

    壬子(中华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壬子春日过霞阳访马君亦籛,得观所藏图书,复赏所植花木。信宿三日,踰苏岭,归海沧霞阳达海沧,苏岭贯其腹。昨自霞阳归,笋舆入林麓。山灵讶俗客,足音响空谷。鼓吹海山花,东风送香馥。拾纷上翠微,俯瞰高

  • 第一齣~第十齣·佚名

    第一齣 家门始末【思嘉客】〔末上〕羡却靑楼张丽容。玉郞才子偶相逢。霞笺诗句相酬和。翠馆恩情乐正浓。乔才赚。惜飘蓬。椒房宫怨歎无穷。春风得意马蹄疾会看佳人出尙宫。李玉郞楼头漫兴。张丽容笺上锺情。洒银公无

  • 书籍简介·陈肇兴

    本书(一册一四○面八四、○○○字)凡八卷,陈肇兴撰。肇兴字伯康,彰化人。清咸丰戊午(八年),举于乡;颜所居曰「古香楼」,读书咏歌以自娱。同治元年,戴潮春(万生)事变起,慨然投笔从戎。彰化陷,隻身冒险逃入集集;仍从事奋练乡勇,投官军。

  • 卷六·袁华

    ●钦定四库全书耕学斋诗集卷六(明)袁华 撰○古诗(七言)复邹忠公墓为谢子兰赋有宋开国三百年圣君哲后登才贤内无吕贾武韦祻昭宪流裕远且绵宣仁埀帘辅哲庙初政彷佛元丰前奈何权奸枋国命党籍忠良俱左迁紫宫正位俨宸极岂假巫

  • 卷七十二·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七十二目録【一百一字】木兰花慢柳永【二首】吴文英【三首】前调【又一体】柳永吴文英张炎【三首】周端臣李莱老李彭老赵孟頫前调【又一体】吕渭老【三

  • 提要·沈周

    臣等谨案石田诗选十巻明沈周撰周有石田杂记已着録此集不标体制不谱年月但分天文时令等三十一类葢仿宋人分类杜诗之例据慈溪张鈇跋葢其友光禄寺署丞华汝徳所编也顾元庆夷白斋诗话载都穆学诗于周尝作节妇诗有青灯泪眼枯

  • 中俄伊犁交涉始末·罗惇曧

    同治十年,西域回部叛,俄人以接壤故,藉代守之名,举兵占伊犁全境,设官治之。时新疆做扰,方用兵,未暇问俄。洎光绪四年,回乱平。五年四月,以吏部侍郎崇厚,为出使俄国大臣,朝议索伊犁。乃以崇厚为全权大臣,便宜行事。旋转官左都御史。

  • 卷之一百一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一○三三 军机大臣奏《资政要览》后序诸臣衔名开单进呈请旨等事片(附单)·佚名

    一○三三 军机大臣奏《资政要览》后序诸臣衔名开单进呈请旨等事片(附单)乾隆四十九年七月初九日蒙发下《内则衍义》一书,臣等寄京查懋勤殿、武英殿、御书房,存有《内则衍义》刻本,内并无编纂臣工衔名。又恭查《实录》,亦无

  • 目录·顺治

    大清太宗应天兴国徳彰武寛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圣训目录 诏令奏议【诏令之属】巻一论治道训诸王巻二训羣臣巻三谦徳寛仁智略巻四求贤求言辑人心恤民劝农兴文教巻五训将励将士怀逺人训诸藩巻六

  • 卷一百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六乐考律吕制度辽道宗太康中以秬黍所定升斗定律初用周黍尺九寸管空围三分为本太康中诏行秬黍所定升斗尝定律矣其法大抵用古律焉大乐四旦二十八

  •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五·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梵志品第二(有一十经)(第三念诵)雨势.歌罗.数瞿默.象迹喻闻德.何苦.欲郁瘦.阿摄和(一四二)中阿含梵志品雨势经第一我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在鹫岩山中。尔时。摩竭陀王未生怨鞞陀提子。与跋耆

  • 佛说大乘智印经卷第四·佚名

    西天三藏宝法大师赐紫沙门智吉祥等奉 诏译  尔时会中有频婆娑王。其王夫人名贤吉祥。亦名酤胝金光。阿阇世王是彼所生。从座而起五体投地礼如来足。如是礼已。双膝踞地长跪合掌色相怡悦。以妙音声赞叹佛德。复以百

  • 赞法界颂·龙树

        圣龙树菩萨造    西天北印度乌填曩国帝释宫寺三藏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奉 诏译  归命十方佛  法身及报化  愿共诸众生  速成法界性  轮回三恶道  法界理凝然  本来常清净  诸相不能迁

  •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石雨明方

    嗣法小師淨柱編問答機緣師住蘭芎,因僧舉托缽因緣呈解,師曰:「若論此等公案,要說有什麼難?只是辜負德山。」師忽作托缽勢,遶禪床,大叫曰:「你道是什麼境界?」時久默忽悟,曰:「蒙師作托缽勢,不唯捉敗德山,即向日所疑勘破婆子因緣亦捉

  • 佐治药言·汪辉祖

    《佐治药言》是清代 “幕学”著作。幕指幕宾、幕僚,是明清时官员私人聘请的处理具体政务的顾问。“佐治”即辅助长官为治之意。本书作者从幕多年,有感而发,告诫后人,故称 “药言”。作者汪辉祖是清乾隆年间江南名幕,

  • 道枢·曾慥

    道教炼养类书名。宋·曾慥编纂。四十二卷,计一百零八篇。慥,字伯端,福建晋江人。初为尚书郎,直宝文阁奉祠。博学高深,雅好诗赋。后隐居银峰,号至游居士。喜道家学说,采道教百家之精华,编次成此书。书名源于《庄子 ·

  • 庆元党禁·佚名

    一卷。原题沧州樵叟撰。《四库提要》云其与《绍兴正论》出于一人之手,今人李裕民已考其不确 (《四库提要订误》卷二)。原序称“淳祐乙已”,则书成于宋理宗淳祐五年(12450。本书记载宋宁宗时庆元党禁事件,从赵汝愚、韩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