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昙首传

王昙首,是太保王弘的弟弟。幼年就有自己平素的好尚,兄弟分财物,王昙首只要图书。后来被任用为琅笽王大司马的下属官员,跟随府公修复了洛陽陵园。和堂弟王球一齐到了宋武帝那里,武帝说:“你们都是富贵世家,竟然能屈志从军。”王昙首答道:“既然参加了神武之师,自然会使懦夫立志。”当时谢晦在坐,说:“仁者果然有勇。”武帝很高兴。等到了彭城,在戏马台举行盛大集会,共同赋诗,王昙首文章先成。武帝问王弘说:“您的弟弟比您怎么样?”回答说:“如果只像我一样,家门的希望何处寄托?”武帝大笑。

王昙首有才智,喜怒不表现在脸上,闺门内十分和谐。他手中不拿金玉,妇女也不能用这些东西作为装饰和玩物。除了俸禄和赏赐,一分一毫也不要别人的。他担任文帝的镇西长史,武帝对文帝说:“昙首是宰相之才,你可以常常向他咨询。”等文帝被迎准备入京继承皇位,议论的人都表示怀疑,王昙首与到彦之、堂兄王华都鼓励皇上登基,皇上还没答应。王昙首坚持请求,并且论说天降的祥瑞与人事相符。皇上才行动,率领府州文武统兵自卫,台省所派的百官和兵众不得接近部队。中兵参军朱容子抱着刀站在平时所乘车子的门外,一连几十天都不解衣带。即位以后,对王昙首说:“如果不是有宋昌的独到远见,就不会走到今天的地步。”于是以王昙首为侍中,兼任骁骑将军,容子为右军将军。处死徐羡之等以及平定谢晦,都是王昙首和王华的力量。

元嘉四年(427),皇帝的车驾出北堂,让在三更已尽的时候,开广莫门。南台说:“必须有白兽幡、银字..。”不肯开门。尚书左丞羊玄保奏表请求罢免御史中丞傅隆以下的官员。王昙首说:“既没有手敕,又没有幡..,虽然言称皇上圣旨,无异于名片。元嘉元年、二年,虽然有两次开门的先例,这乃是以前办事违章。现在依据旧的规章,并不算是不合礼法。他们不请白兽幡、银字..,以致开门不及时,这是由于尚书相承的过失,也应该加以纠正。”皇上特地没加追问,又重新订立了条例。王昙首调任太子詹事,侍中职务依旧不变。

自从谢晦平定以后,皇上打算加封王昙首等人,正好举行宴会,举酒相劝,于是用手拍着御床说:“这个座位如果不是爱卿兄弟,就没有今天了。”便拿出诏书让他们看。王昙首说:“怎么可以借着国家的灾祸,作为自身的幸运?陛下虽然偏爱为臣,可怎么应付正直的史官呢?”加封的事于是作罢。

当时王弘担任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王昙首被皇上所亲近信赖,兼任两宫的职务。彭城王刘义康与王弘共同为录尚书事,心里不乐意,又想得到扬州。以王昙首为中枢,分了他的职权,更加不高兴。王昙首坚持请求到吴郡任职,文帝说:“难道有想建成大厦却舍弃栋梁的么?您的贤兄屡次称说有病,坚持辞去扬州的职务,将来如果批准,这里除了您还能让谁来担任?”当时王弘久病,屡次要退位,没有答应。刘义康对宾客说:“王公久病不起,国家难道可以卧床管理?”王昙首劝王弘减少府中兵力的一半,分配给刘义康,刘义康才高兴了。

元嘉七年(430),王昙首去世,时年三十七岁。文帝亲临探病,十分悲痛,叹息道:“王詹事得病不能挽救,这是国家的衰运。”中书舍人周赳在身旁伺候,说:“王家将要衰落,贤者首先去世。”皇上说:“这直接就是我家的衰落啊!”追赠光禄大夫。元嘉九年,因为曾参与了处死徐羡之的谋划,追封豫宁县侯,谥号为“文”。孝武帝即位,让他配享文帝庙庭。他的儿子王僧绰承袭爵位。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一 宋隐 王宪 屈遵 张蒲 谷浑 公孙表 张济 李先 贾彝 薛提·魏收
  列传十·薛居正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一·李心传
  卷中·王得臣
  第三节 郑成功之初生及其幼年·陈匪石
  卷之一百九十一·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六·佚名
  ●自序·杨捷
  ●东林十八高贤传序·佚名
  卷三十九·班固
  卷十五 上 王子侯表 第三上·班固
  宋纪十五 太宗明皇帝下泰始七年(辛亥、471)·司马光
  卷十四 礼九(嘉礼 )·龙文彬
  卷五十一专门·冯煦
  十二年(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一十九·彭定求

        卷519_1 【立春日】李远   暖日傍帘晓,浓春开箧红。钗斜穿彩燕,罗薄剪春虫。   巧著金刀力,寒侵玉指风。娉婷何处戴,山鬓绿成丛。   卷519_2 【翦彩】李远   翦彩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双双衔绶鸟,两两度

  • 第四折·宫天挺

    则想在昨却外相见之后,便指望便回俺那七里滩去天。不想今日又请我做拂尘筵席。 【双调】【新水令】屈恙着野人心直宣的我入宫来,笑刘文叔我似前是何相待。待刚来则是矜夸些金暇宁,显耀些玉楼台,末过足玉殿金阶。我住的草

  • 卷二十五·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录卷二十五杜甫【二】古体诗【二】佳人絶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闗中昔防败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壻轻薄儿新人已如玉合婚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

  • 卷七十 志四十五·赵尔巽

      ◎地理十七   △福建   福建:禹贡扬州南境。明置福建行中书省,改承宣布政使司。清初为福建省,置闽浙总督。康熙二十三年,海岛平,以其地置台湾府。雍正十二年,升福宁州为府,永春、龙岩为直隶州。增置霞浦、屏南、福鼎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二·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十有六年三月壬寅朔司农寺丞王炎罢初炎自乞往浙东发泄盐事既又乞以奉使为名贾人疑其改法侍御史汤鹏举因奏其多赀干进之罪故炎遂罢 降授左朝散大夫知常州无锡县王傅通判临安府初两浙转运副使张汇判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十九·佚名

    天启二年二月丁卯朔祭先师孔子遣大学士沈氵隺行礼○予原任戎政兵部尚书涂宗浚祭九坛仍加祭一坛并赐易名○恤原任吏部侍郎萧云举原任应天府尹刘日升予祭葬俱如例○给崇信伯费天泽嫡母郭氏祭葬如例○候代总督京营泰宁候

  • 一一三六 云南巡抚刘秉恬奏覆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部数及挖出字迹数目折·佚名

    一一三六 云南巡抚刘秉恬奏覆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部数及挖出字迹数目折乾隆五十年十二月十八日云南巡抚臣刘秉恬跪奏,为遵旨汇奏事。窃照乾隆四十八年八月二十日奉到上谕:前因披阅《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

  • 恩幸传序·李延寿

    人是像鲍鱼那样腥臭,还是像兰花那样芳香,全在于他日常积累所致。就一般人而言,可以学好也可以变坏。那么齐桓公信任管仲,就可以兴邵陵的霸主之师,亲近易牙,就被囚死宫内。同是作为霸主的齐桓公,前后尚有如此高下之别,何况低于

  • 李常传·脱脱

    李常字公择,南康建昌人。年青时在庐山白石僧舍读书。既登进士第,留下所抄书九千卷,给僧舍取名叫李氏山房。调任江州判官、宣州观察推官。发运使杨佐打算推荐他改官秩,李常推荐他的朋友刘琦,杨佐说:“世间没有此种风气很久了

  • 弁言·李之芳

    清康熙十三年,“三藩”变起,福建耿藩与台湾郑氏(成功子经)联合反清,南延粤东、北迆浙境,烽火遍地。时山东武定李之芳(号邺园)适任浙江总督,初与满人平南将军赖塔、继佐奉命大将军康亲王杰书西扼耿藩规浙之兵,后更督率

  • 卷十一·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十一雍正元年九月上谕十六道初一日工部奏康熙二十六年起五十八年七月止曾任木仓监督人员所亏木植一概着落追赔照律治罪奉上谕木植事件举国皆知此内亦有屈枉者亦有实在可恨者该部应分

  • 太极通书后序·周敦颐

    建安本朱熹右周子之书一编,今舂陵、零陵、九江皆有本,而互有同异。长沙本最后出,乃熹所编定,视他本最详密矣,然犹有所未尽也。盖先生之学,其妙具于太极一图。通书之言,皆发此图之蕴。而程先生兄弟语及性命之际,亦未尝不因其说

  • 第十五章 31·辜鸿铭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辜讲孔子说:“聪明而高尚的人终生忙于探索真理;而非仅仅为了生存。有时候勤恳耕耘却颗粒无收,有时候勤奋学习却能过上体面的生活作为回报。聪

  • 卷第七·道原

    景德传灯录卷第七怀让禅师第二世中四十五人(马祖法嗣)潭州三角山总印禅师池州鲁祖山宝云禅师洪州泐潭常兴禅师虔州西堂智藏禅师京兆章敬寺怀恽禅师定州柏岩明哲禅师信州鹅湖大义禅师伏牛山自在禅

  • 中华民国国民道德与佛教·太虚

    ──八年春作──自民国成立,朝野之士固屡次以共和国之元素在乎道德为言,唱国民道德主义,以期改造国民之人格,使咸进于善。顾迄今国俗民心败坏愈甚,虽欲退求一日之法治亦不可得,此其故奚在耶?曰:是皆瞩道未真,建德无本,人心失所

  • 释门自镜录卷上·怀信

    业系长远录一西域圣者达磨蜜多五百世作狗身事佛灭度后罽宾山中。有圣比丘。名达磨蜜多。才慧超绝坐禅第一。蜜多住处有三重窟。时有二僧。远闻胜名故往礼拜。见尊者獘衣丑露。于下窟灶前为欲调伏身心为僧然火。是时二

  • 卷第九·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九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五参提纲 杨岐会禅师上堂。举古人一转公案布施大众。良久曰。口祇堪吃饭。 上堂。踏着秤锤硬似铁。痖子得梦向谁说。须弥顶上浪滔天。大洋海里遭火爇。参。 上堂

  • 琼琚佩语·魏裔介

    《琼琚佩语》的作者是清初时期的参政大臣魏裔介,魏裔介是清顺治三年的进士,曾官拜吏部尚书、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入保和殿大学士,魏裔介入阁处理国家大事之时年仅四十余岁,当时须发皆黑,所以得以“乌头宰相”之美称。魏裔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