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费闲歌

随机推荐

  • 周必大·唐圭璋

      必大字子充,一字洪道,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于靖康元年(1126)。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又中二十七年(1157)宏词料。孝宗朝,历官起居郎、权中书舍人、给事中,罢,复为秘书少监兼权直学士院,罢,又权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除翰林学士、

  • ●霞笺记目录·佚名

    第一齣 家门始末第二齣 中丞训子第三齣 丽容矢志第四齣 霞笺题字第五齣 和韵题笺第六齣 端阳佳会第七齣 洒银求欢第八齣 烟花巧赚第九齣 洒银起衅第十齣 父子伤情第十一齣 求美结欢第十二齣 书房私会第十

  • 卷五·冯琦

    钦定四库全书 海岱会集卷五 七言古诗 观猎           黄 卿 长风吹林原野濶浅雪出草晴漠漠峱山射手纷较猎双弧飞鞚携缯缴老鹰半空跃??健犬起立复蹲缩狐骇兎蹶泽雉藏四驰斜路穿丛谷儿童狂呼满山阿白髪旧

  • 他们的天平·刘半农

    他憔悴了一点, 他应当有一礼拜的休息。 他们费了三个月的力, 就换着了这么一点。

  • 卷四百十九·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五十三 杨循吉 黄河阻风有作 风乃天之威可有不可弄如何两昼夜赫赫操柄用小舟亦何力乃欲当鼓动况在四野间号怒声亦纵蓬苫尽飜飞捞摘疲仆从客子不敢起卧

  • 卷九·黎民表

    钦定四库全书瑶石山人稿卷九明 黎民表 撰五言排律登六榕寺塔得微字宝铎摇青汉金轮逼紫微衆香攅绣栱九级敞琼扉仙乐飘空下天花襍雨飞万形纷崒嵂千仭转高巍槛頫霆相激棂开月吐辉侵云看树小入海见山稀侧足应防险观心拟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四·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十有五年秋七月乙巳朔罢夔路军兴以来所置酒店以<宀十见>民力用四川宣抚副使郑刚中奏也夔路旧无酒禁为场店者百四十余所而已建炎末增至六百余然土荒民少人不以为便刚中既以本司钱四万余缗代拨赡军遂弛

  • 元经卷八·王通

    经,宋高祖武帝永初元年,后魏明元帝五年夏六月,宋受晋禅。秋七月,陈留王曹虔嗣薨。八月癸酉,立义符为皇太子。九月,北凉灭西凉。传曰:不书。正月二月,系晋朔也,不言即位。晋元熈二年夏,巳书晋禅于宋也。曷谓今六月复书宋受晋禅曰

  • 绎史卷二十九·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郑取虢郐诗羔裘逍遥狐裘以朝岂不尔思劳心忉忉羔裘翺翔狐裘在堂岂不尔思我心忧伤羔裘如膏日出有曜岂不尔思中心是悼 庻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劳心慱慱兮庻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兮庻见素鞸兮我心

  • 耶律斜轸传·脱脱

    耶律斜轸,字韩隐,于越曷鲁之孙。生性聪明机敏,不善治理生计。保宁元年(969),枢密使萧思温荐举耶律斜轸有治理国家的才干,皇上说:“这我也知道,只是他放荡不羁,怎么会屈身接受控制呢?”萧思温回答说“:他外表上显得放浪,其器量才

  • 管子补注卷三·刘绩

      幼官第八【幼始也陈从始辅官齐政之法】   经言八  若因夜虚守静人物人物则皇【言欲气聼声以知吉防必因夜虚之时守其安静以聴人物此时人物则皇暇故吉凶之验不妄】五和时节【土生数五土气和则君顺时节而布

  • 卷五·赵汸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属辞卷五       元 赵汸 撰存策书之大体第一之五五十八公朝觐始行则书皆称如既成礼则称朝在道而还书其复成十三年三月公如京师以上成公如京师者一朝天王也周礼大宗伯以賔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

  • 修行观入第十六·佚名

    六入各於境界。缚无智众生贪欲心故常起净想。修行当知。於诸根境界防制非法。摄心所缘系令不动正观六入。譬如空村离我我所不定义。是入处义牵下义。是入处义能将众生入恶道。又内入相如烧铁锵如极利剑亦如利刀。佛言

  • 阿惟越致品第十五·佚名

    须菩提白佛言:阿惟越致菩萨当何以比。当何以观其行。当何以相。当何从知是阿惟越致菩萨。佛言:阿惟越致菩萨。如逮得禅者不动遥如罗汉辟支佛地佛地。是佛地如本无终不动。佛说本无闻不言非。空是中本无入本无。是所本无

  • 怨家品第十四·佚名

    不怨而兴怨,不谤而造业。愚迷受轮回,今世及後世。先自作漏业,然後害他人。彼此相兴害,如鸟堕罗网。破他还自破,冤家遇冤家。毁他还自毁,瞋他还自瞋。斯何沙门行,不知正法本。寿既获短促,舍冤复结冤。众相共毁谤,各发恚怒声。欢

  •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卷第三·佚名

        晋代译失三藏名今附东晋录  我摩醯首罗天王。今欲说神咒。愍念诸众生为除苦本。除其我慢心令修忍辱行。有咒名句多吒(晋言)慈忍辱。  殊呼多(一)乌耆多(二)句多吒(三)乌稣蜜多(四)提梨帝吒(五)若蜜殊吒(

  • 至大金陵新志·张铉

    元南京都邑志。十五卷。元张铉撰。刊行于至正四年(1344年)。该志采用纪传体,分为图考、通纪、世表、代表、志、谱、列传、摭遗、论辨。图考“以著山川郡邑形势”;通纪“以见历代因革,古今大要”;表、志、谱、传“以及

  • 无上赤文洞古真经注·李道纯

    无上赤文洞古真经注,元初全真道士李道纯注。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此书为《赤文洞古经》注本,其经文与长筌子注本相同。李氏注文兼采儒释道三家之说,先分句注经,然后概述各章要旨。注文曰:「向不动中动,无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