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阿惟越致品第十五

须菩提白佛言:阿惟越致菩萨当何以比。当何以观其行。当何以相。当何从知是阿惟越致菩萨。佛言:阿惟越致菩萨。如逮得禅者不动遥如罗汉辟支佛地佛地。是佛地如本无终不动。佛说本无闻不言非。空是中本无入本无。是所本无如本无。亦不言非。如是入中。入中以闻是本无以。若转於馀处闻心终不疑。亦不言是。亦不言非。如是本无如本无祝其所语不轻。所言不说他事但说他正。他人所作不观视。用是比用是相行具足。知是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终不形相沙门婆罗门面类。不祠祀跪拜天。不持华香施於天。亦不教他人为。身不生恶处。不作女人身。当持十戒。不杀生强盗淫泆两舌嗜酒恶口妄言绮语。不嫉妒瞋恚骂詈不疑。亦不教他人为。身自持十戒不疑。复教他人守十戒。於梦中自护十戒。亦复於梦中面目见十戒。阿惟越致心学诸法。皆安隐为世间人说经。持深经授与令得分德祝悉致愿使得经。令用分德住阿惟越致。闻说深经时终不疑。不言不信。亦不恐惧。所语柔软。微妙至密。少睡卧行步出入。心安谛无乱。时徐举足蹈地。安隐顾视所。斐服衣被净洁。无垢坋无蚤蟋。身中无八十种虫。所有功德稍稍欲成满。心极清净悉受得之。其功德过出於世间须菩提白佛言:云何菩萨心清净。当何以知之。佛言:是菩萨所作功德转增多。其心极上。自在无所罣碍。悉逮得其功德是心甚清洁。清洁过於阿罗汉辟支佛道上。如是阿惟越致。有来供养者不受用喜一切无慳贪。说深经时未尝於中有厌极也。正在智中深入。若馀所欲有问深经者,持是深般若波罗蜜为说之。其有他道所不能正者,持是深般若波罗蜜为正之。从是经中所出法。悉持无常之事相语之。诸世间经书所不能解者,持是深般若波罗蜜为解之。用是故。弊魔来到是菩萨所。便於边化作大八泥犁。其一泥犁中有若干千百千菩萨化作是以便指示之言:是辈皆阿惟越致菩萨。从佛受决以今皆堕泥犁中。佛为授若泥犁耳。设若作阿惟越致受决菩萨者,若当受疾悔之言:我非阿惟越致。若悔之言尔者,便不复堕泥犁中当生天上。佛言:设是菩萨心不动转者是阿惟越致弊魔复化作其师被服。往到菩萨所诡语。若前从我所闻受者今悉弃舍。是皆不可用也。若自悔过。受疾悔之随我言者,我日来问讯汝。不用我言者,终不复来视汝。若莫复说是事。我不复欲闻。是故说是皆非佛所说,馀外事耳。汝今更受我所语。我所说皆佛语。佛言:菩萨闻是言其心动转者,不从过去佛受决。未上菩萨举中。未在阿惟越致地。设是菩萨心不动转者,知是深经空所致。作是思惟。终不信他人语。譬若比丘得阿罗汉。不复随他人语。悉明见经中证。是为空所致。终不可动。如阿罗汉辟支佛道所念法。终不可复还。是菩萨为在阿惟越致地祝正住向佛门。终不可复还。是为极度。用是比用是相行具足。知是阿惟越致菩萨。复有弊魔化作异人。往到菩萨所作是语。若所求为勤苦耳。不求佛法也。若空负是勤苦为用。是勤苦之难为求乎。若在恶道中以来大久。適今得为人。汝不当於是中思惟。不当自患厌耶。当复於何所更索是躯。汝何不早取阿罗汉道。用佛为求之。是菩萨心不动转者,知是阿惟越致。弊魔不能动转舍去。更作方便。化作若干菩萨在其边祝因指示言:若见不耶。是悉菩萨。皆供养如恒中沙佛。以皆与衣被饮食床卧具医药。悉具足皆从如恒中沙佛。受行法问慧。当所施行。如法祝如法求。皆入中作是学作是受作是行。悉以尚不能得佛。若学以来甫尔。当何因得佛。菩萨闻是言心不动转者,弊魔复舍去不远。复化作诸比丘示之言:是悉阿罗汉。过去世时皆求菩萨道。不能得佛。今皆取阿罗汉已,如是比丘当何从得佛。菩萨闻是语心不动转。当觉知魔为佛言:作是学作是求作是行。於是深般若波罗蜜中祝心不动转者,如是比相行具足。知是阿惟越致。佛言:菩萨当作是学作是求护是教受佛教。当念行於他方闻魔语如是,心不动转。不可移。觉知魔为。菩萨作是学不得佛者,佛语为有异。佛语终不欺也。弊魔复往到菩萨所。作是诡甥言:佛如空。是经不可得边幅。不可得极。是经中我悉知已皆空耳。若为是中勤苦。若不当觉知魔为此事。魔作是经。云何欲於中欲得作佛。是非佛所说,菩萨当谛觉知是魔所为。菩萨作第一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三昧。越阿惟越致。不随录是四禅。是所禅作三昧。越用人入欲中故禅三昧。是菩萨终不随禅教。其功德极过禅上去。有共称誉名字者不用喜。不称誉者亦不用作忧。其心终不动乱。常念世间人。善出入行步坐起常端心正志。少淫意。在家者与妇人相见心不乐喜。常怀恐怖。与妇人交接。念之恶露臭处不净洁。非我法也。尽我寿命不复与相近。当脱是恶露中去。譬若有人行大荒泽中。畏盗贼心念言:我当何时脱出是阨道中去。当弃远是淫泆畏惧如行大荒泽中。亦不说其人恶。何以故?诸世间皆欲使安隐故也。佛言:如是菩萨其福具足得之。是皆深般若波罗蜜威神力。使作是念。是菩萨和夷罗洹化诸鬼神随後。亦不敢近附菩萨终不失志。心不妄起。身体完具无疮癞。极雄猛终不诱他人妇女。若有治道符祝行药身不自为。亦不教他人为。见他人为者心不喜也。终不说男子若女人为事。亦不说非法之事。亦不生恶处。用是比用是相行具足。知是阿惟越致菩萨。须菩提白佛言:菩萨用何等故名为阿惟越致。佛言:菩萨不与国王若世俗城郭聚落会人从事。不与盗贼若军师兵刃从事。不与男子女人从事。不与馀道人若祠祀诸鬼神酒肉穀食从事。不与香及烧香若缯采利业调戏从事。不与海中若诸所欲从事。不与弊恶无反复好斗乱人者从事。但与深般若波罗蜜从事。心终不远离萨芸若。常在中不志常行中正。无不行时。常称誉贤善者上头。常随善知识。不与恶知识相随。常求佛法。愿欲生异方佛刹。用是故。常与佛相见供养之。从欲处色处空处。从彼间来生中国。常於善人黠慧中生。在工谈语晓经书家生。常不好豫世俗之事。生不犯法。常在大国中生。未常在边地生也用是比用是相行具足。用是故名为阿惟越致菩萨。终不言我是阿惟越致。亦不言我非。亦不疑我非阿惟越致地。亦不言我是阿惟越致地。譬若有人得须陀洹道。在其地终不疑魔事。適起即觉知。魔稍稍来不听随在阿惟越致地终不疑不懈担譬若有人作恶逆。尽其寿命心终不可转。使作善不念恶。是恶心至死终不休。是菩萨住中正。在阿惟越致地。心不可移动十方终不能复转其心。自有道地。终不疑无阿罗汉辟支佛。心不念佛难得。心大无有极。安隐坚住其地。无有能降之者,作是祝无有能过是黠者,用是故。弊魔大愁毒言:是菩萨心如刚铁不可转。便复更作佛形往语菩萨言:若何不於是间取阿罗汉证。若未受决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不得是比。不得是相。菩萨用是比。用是相行具足。如是尚不得佛。若当何因得之。佛言:设是菩萨闻魔语。若心不动者,是菩萨从过去怛萨阿竭受决已,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故觉知魔作佛形得来言:是非佛也魔耳。欲使我心遥我心不可动。佛言:是菩萨心不可动转者,从过去怛萨阿竭受决已,授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住阿惟越致地。何以故?用是比用是相行具足故。知是阿惟越致菩萨。悉得法者悉行中正。当代不惜身命。是菩萨一切法悉受得之。过去当来今现在。佛所有法悉得持护。用是故。当为不惜身命。未常懈担无有厌时。怛萨阿竭及诸弟子说经时心终不疑。亦不言非佛说。闻说深般若波罗蜜。终心不有疑。亦不言非。如是菩萨逮无所从生法。乐於中立。持是功德悉具足。用是比用是相行具足。是为阿惟越致菩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道行经怛竭优婆夷。

猜你喜欢
  第十八品 法心分别·佚名
  第五 问犍度章·佚名
  佛说阎罗王五天使者经·佚名
  胜鬘宝窟卷上(之末)·吉藏
  曹溪大休珠禪師偈讚卷第十二·佚名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十三·法藏
  卷第六·宋濂
  卷第一百七十五·佚名
  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第二·佚名
  卷十四·佚名
  卷七·佚名
  大乘稻芉经随听疏决·佚名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八·佚名
  卷二十三·佚名
  卷第十八·宗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五·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卷三十五钱塘 王琦 撰年谱李太白年谱据太白诗文自述系出陇西汉将军李广後【见赠张相镐诗】於凉武昭王为九世孙当隋之末其先世以事徙西域隐易姓名故唐兴以来漏於属籍至武后时子孙始还内地於蜀

  • 列传第十七·刘昫

    ○李靖 客师 令问 彦芳 李勣 孙敬业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祖崇义,后魏殷州刺史、永康公。父诠,隋赵郡守。靖姿貌瑰伟,少有文武材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其舅韩擒虎,号为名将,每

  • 卷二百七 表四十七·赵尔巽

      ◎疆臣年表十一各边将军都统大臣   表略

  • 卷之一百六十·佚名

    洪武十七年三月戊戌朔命礼部颁行科举成式凡三年大比子午卯酉年乡试辰戌丑未年会试举人不知额数从实充贡乡试八月初九日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每道二百字以上经义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未能者许各减一道四书义主朱子集注经义

  • ◎重婚之法官·李定夷

    鄂省陆军审判处长程某,于黎总统为鄂军二十一混成协统时,即充该协执法官,深得信任。故历任都督将军,以黎故,皆未将程更劝,声势至为显赫。程原有一妻三妾,以妻貌陋,谪居原籍,不常在省。上年程因闻汉口着名药店叶开泰主人有女,美而

  •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 第十四·班固

    (淮南厉王刘长,衡山王刘赐,济北贞王刘勃)【原文】淮南厉王长,高帝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帝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美人,厉王母也,幸,有身。赵王不敢内宫,为筑外宫舍之。及贯高等谋反事觉,并逮治王,尽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

  • ●皇朝通典卷八十二·佚名

    刑三 ○刑三 刑制三 △刑制三 乾隆三十五年三月改定行竊衙署雖未得財擬徒及事主追賊身死并窘迫自盡照因姦釀命例問擬杖徒四月申嚴被毆傷重違例擡驗不行阻止之親屬地保分別治罪又奉諭吳達善等奏審擬梓桐縣刁民聚眾一摺

  • 公主府·朱元璋

    中使司司正(杂职) 司副(杂职)

  • 257.顾炎武著书立说·林汉达

    目从平定三藩之乱以后,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稳定下来了。但是,还有一点叫康熙帝不大放心,这就是怕有些明朝留下来的文人心里不服。于是,他采用一个办法开“博学鸿词科”,命令各地官员和朝廷大臣,把有学问的文人推荐给朝廷,马上

  • 旗帜第六十九·墨子

    守城之法,木为苍旗,火为赤旗,薪樵为黄旗,石为白旗,水为黑旗,食为菌旗,死士为仓英之旗,竟士为雩旗,多卒为双兔之旗,五尺男子为童旗,女子为梯末之旗,弩为狗旗,戟为{艹征}旗,剑盾为羽旗,车为龙旗,骑为鸟旗。凡所求索旗名不在书者,皆以其形

  • 卷三十二·湛若水

    <子部,儒家类,格物通>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三十二    明 湛若水 撰 正嫡庻上 易序卦传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 臣若水通曰器谓鼎也鼎之用亨之以享上帝宗庙社稷大亨以养圣贤铸之以

  • 卷三十九·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三十九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三十九方丘祭地宋史礼志北郊宋初方丘在宫城之北十四里以夏至祭皇地只别为坛于北郊以孟冬祭神州地祗建隆以来迭奉四祖崇配二坛文献通考

  • 卷一百一十七·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十五世尊,云何以地界无二为方便。无生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回向一切智智。安住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庆喜。地界地界性空。何以故?以地界性

  • 太上说通真高皇解冤经·佚名

    太上说通真高皇解冤经,撰人不详。似出于明代。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经仅三百余字,乃太上道君演说。谓地狱受苦之人,皆因在世时作恶悖道,杀生害命所致。如能专志持斋,转诵此经,即可解冤拔罪。篇末附广信真人颂五言八句

  • 建国方略·孙中山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政治著作。孙中山著。写于1917—1919年,由3部分组成,曾多次印行。1956年编入《孙中山选集》上卷。第1部分“心理建设”,即“孙文学说”(1918年著),共8章,主要论述“知难行易”的哲学思想。指出:辛亥

  • 焚书·李贽

    一称《李氏焚书》。中国明代哲学著作。明李卓吾作。六卷。书约成于明万历四年至三十年(1576—1602)间。由门人汪本钶编印。分书答、杂述、读史及诗四个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儒家的经典及道学的假面目进行批判。提出童心

  • 仪礼图·杨复

    十七卷。《仪礼旁通图》一卷。宋杨复撰。杨复(生卒年不详),字志仁,茂才,号信斋,福建福州人。受业于朱熹,颇有才智,考索最精,真德秀督闽,为其修建贵德堂,以供其着述讲学。除着有《仪礼图》、《仪礼旁通图》,还有《祭礼》、《家礼

  • 回向轮经·佚名

    一卷,唐尸罗达磨译。经中说回向发愿之法及说大回向轮陀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