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撰人不祥,约出於东晋。系古《灵宝经》之一。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4《灵宝中盟经目》著录《太上洞玄灵宝长夜府九幽玉匮明真科经》1卷盖即本经。《无上秘要》引。敦煌遗经有本经片段。本经为六朝灵宝经述科律后半部为《九幽玉匮罪福缘对拔度上品》,述斋醮科仪。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洞玄灵宝上师说救护身命经·佚名
  宁坤秘笈·佚名
  重楼玉钥·郑宏纲
  太上洞玄灵宝国王行道经·佚名
  玄珠心镜注·佚名
  上清八道秘言图·佚名
  证治准绳·王肯堂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济苦经·佚名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佚名
  列子集释·杨伯峻
  道禅集·王志坦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萧应叟
  还源篇阐微·闵一得
  证治心传·袁班
  灵信经旨·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十三·杜文澜

    卷十三离别难柳永词、万氏注云、此词俱用十二侵韵甚严、按宋韵侵第二十一部、醉思仙[醉思仙]吕渭老词、尚未散拂天香句、万氏谓、不应比前段怎惯不思量句多一字、非散字羡、则拂字羡也、按王氏校

  • 卷二百七十二·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七十二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四十二 刘跃 和元衡园居 林竹生凉颸井梧响疎雨层轩临清池宁知有秋暑盍簪得良友高标宛霞举间时不易得信是天所与挥毫总诗流飞

  • 欧阳修·朱自清

    欧阳修,字永叔,吉州永丰人。仁宗天圣中进士。补西京留守推官。召试学士院,为馆阁校勘。以书诋谏官高若讷,贬夷陵令。徙乾德,改判武成军。迁太子中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知太常理院。出通判滑州。庆历初,擢太常丞,知谏院,拜右正言

  • ●真傀儡·沈泰

    (绿野堂无名氏编如道人黄嘉惠评西湖上达黄之、仲含吴国华阅) 正名宋天子访政旧中书, 杜祁公藏身真傀儡。 (〔社长上〕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对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自家,桃花村两个里长。我是孙三老,他

  • 列传第五十九 忠义·房玄龄

    ○嵇绍从子含 王豹 刘沉 麹允 焦嵩 贾浑 王育 韦忠  辛勉刘敏元 周该 桓雄 韩阶 周崎 易雄 乐道融 虞悝 沈劲 吉挹  王谅宋矩 车济 丁穆 辛恭靖 罗企生 张祎 古人有言:“君子杀身以成仁,不求生

  • 元寿兴传·李延寿

    元盛的弟弟寿兴,从小聪明好学。宣武帝初年,任徐州刺史,他任官时贪婪暴虐,失去民心。他的堂兄侍中元晖很嫉妒他的才能,便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诏令尚书崔亮前去检查核实。崔亮出发时,受元晖指使,便鞭打三个寡妇,让她们出来诬告

  • 世宗宪皇帝谕行旗务奏议卷五·允禄

    八旗都统等议覆防副都统祖秉衡奏称伏查定例八旗闲散人丁三年编审一次凡身材至五尺者添注册内已故者分析裁汰但歴年乆逺佐领等官均视为泛常随意去留不无遗漏错误之处仰请嗣后遇编审人丁年分各佐领造具户口册籍务令开写

  • 卷三十·陆九渊

    卷三十 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生天地之间,禀阴阳之和,抱五行之秀,其为贵孰得而加焉。使能因其本然,全其固有,则所谓贵者固自有之,自知之,自享之,而奚以圣人之言为? 惟夫陷溺于物欲而不能自拔,则其所贵者类出于

  • 周书·君奭·佚名

    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召公不说,周公作《君奭》。周公若曰:「君奭!弗吊天降丧于殷,殷既坠厥命,我有周既受。我不敢知曰厥基永孚于休。若天棐忱,我亦不敢知曰其终出于不祥。呜呼!君已曰时我,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弗永远

  • 善根品第九·佚名

    尔时世尊复告阿难。若有众生於诸佛所一发信心。如是善根终不败亡。何况复作诸馀根。阿难。我为众生知彼义故而作譬喻。诸有智者以喻得解。阿难。譬如有人析破一毛以百分。取一分毛霑一渧水。持至我所而作是言:瞿昙。我

  • 校量布施功德缘·佚名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观业道众生,校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愿世尊为我说之。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吾今于忉利天宫一切众会,说阎浮

  • 现代僧教育的危亡与佛教的前途·太虚

    ──二十一年十月在闽南佛学院训词──我年来关于佛教的教育,感觉到只有灭亡的气象,没落的气象,这使我多么底忧惧和失望哟!我个人到没有什么,但我对于你们的将来,又使我不能不为佛教前途寄予期望,来为你们寻找出路。但是、在

  • 鼻奈耶卷第七·佚名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等译波逸提法之一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尊者罗芸于众人中戏笑妄语。诸比丘诲责。汝为佛子云何妄语。诸比丘往具白世尊。世尊告罗芸。曰汝何为戏笑妄语以偈诲责罗芸。妄语地狱近作之言不作

  • 伤寒大白·秦之桢

    医经研究著作。4卷。清·秦皇士(之祯)撰。刊于1714年。本书重点论述并解答《伤寒论》原著中的不易理解的内容,使读者阅此书后明白于心,故以“大白”为书名。作者指出治疗伤寒热病当分表邪、里邪、表里兼邪三种情况。

  • 丛桂草堂医案·袁焯

    医案。袁焯撰。四卷。焯字桂生,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此书为其临证医案,经择要编次而成。不分门类,载凡百案,约万余言。均为外感、内科杂病治案,亦有妇、儿科证治。每案详叙患者里居、姓氏年龄、病症、病因、诊脉辨证

  • 八贤传·储仁逊

    叙述康熙时八位贤臣匡扶社稷的故事。南开大学图书馆藏储仁逊抄本小说。共二十回。闲言少叙,话说我国大清康熙皇爷登基以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驾下有八位贤臣匡扶社稷,这八位乃系山东青州府冯阁老、山西汾州府于成龙、山

  • 白华山人诗说·厉志

    清代诗论著作。2卷。厉志著。书中论诗标举意气情韵,认为一切好诗,“其诗之胜之处,实其情之过人所致”。厉志以神气情意为统领,于学古与创新关系有独到精辟之见。主要从学诗角度表明诗学见解要不离“学古”一旨。如云:

  • 大乘密严经·佚名

    大乘佛教经典。简称《密严经》、亦称《原严经》。全书共分8品,第1密严会品,讲述佛在密严国,为金刚藏等诸菩萨讲如来法身常住不变,不生不灭,色、受、想、行、识等一切诸法“但有假名,初无实义”;第2妙身生品,阐述五法、八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