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

卷三十

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生天地之间,禀阴阳之和,抱五行之秀,其为贵孰得而加焉。使能因其本然,全其固有,则所谓贵者固自有之,自知之,自享之,而奚以圣人之言为?

惟夫陷溺于物欲而不能自拔,则其所贵者类出于利欲,而良贵由是以浸微。圣人悯焉,告之以「天地之性人为贵」,则所以晓之者,亦甚至矣。

诵其书,听其言,乃类不能惕然有所感发,独胶胶乎辞说议论之间,则其所以听之者不既藐矣乎?

孟子言知天,必曰「知其性则知天矣」;言事天,必曰「养其性所以事天也」。《中庸》言赞天地之化育,而必本之「能尽其性」。人之形体与天地甚藐,而孟子《中庸》则云然者,岂固为是阔诞以欺天下哉?诚以吾一性之外无余理,能尽其性者,虽欲自异于天地,有不可得也。

而今未有笃敬之心、践履之实,拾孟子性善之遗说,与夫近世先达之绪言,以盗名干泽者,岂可与二子(告子、荀卿)同日道哉?

智者术之原

谁独无是非之心哉?圣人之智,非有乔桀卓异不可知者也,直先得人心之所同然耳。

圣人之智,明切洞达,无一毫私意芥蒂于其间。其于是非利害,不啻如权之于轻重,度之于长短,鉴之于妍丑,有不加思而得之者。......虽酬酢万变,无非因其固然,行其所无事,有不加毫末于其间者。

烁金为刃,凝土为器,为网罟,为耒耜......是圣人之智见于创立者,犹皆因其固然,而无容私焉。

老氏者,......其言则曰「绝圣弃智」,又曰「以智治国国之贼」,是直泛举智而排之。世之君子常病其污吾道,而不知其皆售私术者之过也。使术之说破,则为老氏者将失其口实,而奔走吾门墙之不暇,其又何污焉?

刘晏知取予论

天下有皆不足之病矣,而有皆不足之理乎?闻之曰「川竭而谷盈,丘夷而渊实」,天下盖未始不足也。

方其上之不足也,不必求之于下也,其可以足之者,固有存乎其上焉者矣。下之不足也,不必求之上也,其可以足之者,固有存乎其下焉者矣。

将输之利害不明,则费广于舟车之徭;储藏之利害不悉,,则公困于腐蠹之蔽。物苦道远,则寻以输尺,斛以输斗;吏污法弊,则私良公害,私盈公虚,此所谓不必求之下焉者也。

富贾乘急而腾息,毫民困弱而兼并;贪胥旁公而浸渔;绳瓮不立,而连阡陌者犹未已也;糟糠不厌,而余刍豢者犹争侈也。此所谓不必求之上焉者也。

创残之余,而向敌之甲未解也;饥疫之后,而馈军之输未艾也。上方宵旰,而民且嚣嚣。而晏也遑遑于其间,深计密画,推羡补缺。国不增役而民力纾,民不加赋而国用足。非夫知取予之说,妙取予之术,畴克济哉?

晏之取予出于才而不出于学,根乎术而不根乎道。......世主之忠臣而圣君之罪人也。

《易》之理财,《周官》之制国用,《孟子》之正经界,其取不伤民予不伤国者,未始不与晏同,而纲条法度,使官有所守,民有所赖,致天下之大利,而人知有义而不知有利,此则与晏异。......故论之以圣人之道,照之以君子之智,盖未免于可诋。

虽然,才之难也久矣,道不稽诸尧舜,学无窥于孔孟,毋徒为侈说以轻议焉可也。

政之宽猛孰先论

五刑之用,谓之天讨,以其罪在所当讨而不可以免于刑,而非圣人之刑之也,而可以猛云乎哉?

蛮夷滑夏,寇贼奸宄,舜必命皋陶以明五刑。然其命之之辞曰:「以弼五教,期于无刑。」皋陶受士师之任,固以诘奸慝、刑暴乱为事也,然其复于舜者曰「御众以宽」,曰「罚弗及嗣」,曰「罪疑惟轻」,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

宽猛之说古无有也,特出于左氏载子产告太叔之辞,又有「宽以济猛,猛以济宽」之说,而托以为夫子之言。呜呼,是非孔子之言也。且其辞曰:「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使人君之为政,宽而猛,猛而宽,而其为民者,慢而残,残而慢,则亦非人之所愿矣。

《语》载夫子之形容曰「威而不猛」,《书》数羲和之罪曰「烈于猛火」,《记》载夫子之言曰「苛政猛于虎也」。故曰「猛」者恶辞也,非美辞也。是岂独非所先而已耶?是不可一日而有之者也。

 

猜你喜欢
  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孟子
  乐记·戴圣
  大学序·王夫之
  古文孝经指解序·佚名
  春秋纂言卷五·吴澄
  讲瑞篇第五十·王充
  第十三章东西学术分途·梁漱溟
  卷之三十九·邵经邦
  襄公·襄公三十年·左丘明
  印度之佛教业与轮回·梁启超
  新的唯识论·太虚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九·佚名
  十住断结经卷第二·佚名
  佛说法集经卷第五·佚名
  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二卷·灌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台湾诗乘题词·连横

    遗山野史少陵诗,今日于君并见之。千古才人一枝笔,相怜传世总伤时。难得知书有细君,十年相伴助文情。从来修史无兹福,半臂虚夸宋子京。掌故搜罗三百年,几多佳句集毫颠。任公尚有游台稿,好采遗珠续后编。鹿耳鲲身壮海东,延平剑

  • 第二折·李好古

    (张生上,诗云)幸会多娇有所期,闲花野草斗芳菲。幽情何处桃源洞,则怕刘郎去未归。小生张伯腾,恰才遇着的那个女子,人物非凡,因此寻踪觅迹,前来寻他,却不知何处去了。则见青山绿水,翠柏苍松,前又去不得,回又回不得,好凄惨人也!这盘陀

  • 榖城山馆集卷十五·于慎行

    (明)于慎行 撰○七言律诗贺孙湛明侍御新第落成青山甲第卜居新燕雀髙飞喜气驯座上頳霞三岛曙阶前寳树四时春藏书自校文园草闭阁全踈绮陌尘更见祥源开子舎天风吹送石麒麟【时值孙公举孙及之】春暮山游邂逅中贞宗侯别后却

  • 卷140 ·佚名

    晃冲之 和十二兄五首 先生翰墨英,挥洒每被酒。 气陵苍柱穹,势压刊轴厚。 俊拔今固无,妙绝古未有。 惊鸾忽矫翼,奔马时骧首。 高步褚薛流,下视钟王友。 好事随取之,所至具名酎。 简疏秦隶奇

  • 卷四百六十一·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六十一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九十五 何 入院言志 幽邃隔尘境峥嵘邻帝居庭槐欝青翠窗竹?扶踈剪绯花傍槛漱玉泉遶除睠惟翰苑清奚翅夏屋渠简拔幸见收

  • 卷一百八十五·列传第七十三·张廷玉

        李敏 贾俊 黄绂 张悦 似钟 曾鉴 梁璟 徐恪李介 黄珂 王鸿儒 丛兰 吴世忠   李敏,字公勉,襄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初,奉敕抚定贵州蛮。还,巡按畿内。以蓟州饷道经海口,多覆溺,建议别

  • 卷十九·本纪第十九·穆宗·张廷玉

        ◎穆宗   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讳载垕,世宗第三子也。母杜康妃。嘉靖十八年二月封裕王,与庄敬太子、景恭王同日受册。已而庄敬薨,世宗以王长且贤,继序已定,而中外危疑,屡有言者,乃令

  • 卷二·毕沅

      ◎宋纪二 ∷起重光作噩正月,尽玄黓阉茂十二月,凡二年。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建隆二年辽应历十一年   春,正月,丙申朔,御崇元殿受朝,退,群臣诣皇太后宫门称贺。   壬寅,幸新造船务观

  • 提要·董说

    (臣)等谨案七国考十四卷明董说撰说字雨若乌程人所著有易发吴兴备志诸书已别著录是编载秦齐楚赵韩魏燕七国制度分职官食货都邑宫室国名羣礼音乐器服杂记丧制兵制刑法灾异琐征等十四门皆采掇诸书以相左证畧如两汉会要之体

  • 卷九十五·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九十五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九十五宗庙时享元史世祖本纪中统元年十二月乙巳始制祭享太庙祭器法服祭祀志元祖宗祭享之礼割牲奠马湩以蒙古巫祝致辞盖国俗也世祖元年

  • 卷第十九·李遵勖

    天圣广灯录卷第十九   [宋勒]韶州云门山法球禅师奉广主召入宫。升座云。一言才剖。该括微尘。万派归源。截流众壑。吾皇登殿。野老讴歌。师子当门。群魔屏迹。西来大道。若为传持。古佛家风。如

  • 佛说妇人遇辜经·佚名

    乞伏秦沙门圣坚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时有一人无妇。往诣舍卫国。娶妇本国。自有两子。大子七岁。次子孩抱。母复怀躯。欲向在产。天竺礼俗。妇人临月。归父母国。时夫

  • 卷第一·普瑞

    续藏经 华严悬谈会玄记元 普瑞集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一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将明一部悬谈启以二门分别初总解题目后逐难释文初又分二初别解法题以经疏科钞题各别故后通解人题以疏科钞中人无异故今初大凡开演不越

  • 卷八·佚名

    嘉兴大藏经 山晖禅师语录荆南开圣院山晖禅师语录卷八住余庆县钟灵门人心庆录嵩山首座龙光法孙宗上编法语示本源明教授嵩少不立文字是入道要门亦可谓至简切者今人不察尚浮华虚习琢句雕章谓如此可张大教法其好事者又

  • 楼居杂著·朱存理

    一卷。《野航诗稿》一卷。《野航文稿》一卷,《附录》一卷。明朱存理 (1444—1513)撰。朱存理,字性甫,号野航,长洲 (今江苏吴县)人。布衣终身,性好藏书,手自抄录,精致不苟。著有《旌孝录》。据文徵明作存理墓志称,称其

  • 大地龙蛇·老舍

    3幕话剧歌舞混合剧。初载1942年1月至2月《文艺杂志》创刊号及第2期。1941年11月国民图书出版社初版。收入198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老舍剧作全集》第1卷。现收入《老舍文集》第10卷。剧本是老舍应东方文化协会所托

  • 地藏王证东窗事犯·孔文卿

    元代杂剧剧本。一作《秦太师东窗事犯》,简名《东窗事犯》。孔文卿撰。一说金仁杰或杨驹儿撰。末本。现仅存词曲和简单科白。南宋率军在抗击金兵,朝廷却下诏书命岳飞班师。岳飞父子回朝后便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 救亡决论·严复

    近代严复所撰政治伦理论文。发表于1895年天津《直报》。指出八股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三大危害,是亡国之道;极言“华风之敝,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强调道德的社会作用,称创行君主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