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
欧阳修,字永叔,吉州永丰人。仁宗天圣中进士。补西京留守推官。召试学士院,为馆阁校勘。以书诋谏官高若讷,贬夷陵令。徙乾德,改判武成军。迁太子中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知太常理院。出通判滑州。庆历初,擢太常丞,知谏院,拜右正言,知制诰。以朋党,出知滁州。迁起居余人,徙扬州、颍州。复龙图阁直学士,知应天府。宋以宋州为应天府,建南京。今商邱南。母忧,起复,判流内铨。以翰林学士修《唐书》,加史馆修撰。勾当三班院,判太常寺,拜右谏议大夫,判尚书礼部。又判秘书省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唐书》成,拜礼部侍郎,枢密副使。未几,参知政事。定议立英宗。以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知亳州,徙青州、蔡州。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其诗如昌黎,以气格为主。昌黎时出排奡之句,文忠一归之于敷愉,略与其文相似也。以上据《宋史》本传。
南宋胡柯所为《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四部丛刊》影印元刊本《欧阳文忠公文集》):先生生于真宗景德四年(1007),卒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六十六。
《东坡志林》三:欧阴文忠公尝语:“少时有僧相我:耳白于面,名满天下;唇不着齿,无事得谤。其言颇验,耳白于面,则众所共见;唇不着齿,余亦不敢问公,不知其何如也。”
《六一题跋》十一:予为儿童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六一诗话》: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尝以诗为文章末事。故其诗曰:“多情怀酒伴,余事作诗人”也。然其资谈笑,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此在雄文大手,因不足论;而余独爱其工于用韵也。
永叔《再和圣俞见答》云:嗟哉我岂敢知子,论诗赖子初指迷。子言古淡有真味,太羹岂须调以齑。怜我区区欲强学,跛鳖曾不离污泥。问子初何得臻此,岂能直到无阶梯。如其所得自勤苦,何惮入海求灵犀。周旋二纪陪唱和,凡翼每并鸾凤栖。有时争胜不量力,何异弱鲁攻强齐。(《宋诗钞》)
永叔《书梅圣俞稿后》:余尝问诗于圣俞,其声律之高下,文语之疵病,可以指而告余也。至其心之得者,不可以言而告也。余亦将以心得意会,而未能至之者也。
葛常之《韵语阳秋》一:欧公一世文宗,其集中美梅圣俞诗者,十几四五。称之甚者,如“诗成希深拥鼻讴,师鲁卷舌藏戈矛。”又云:“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又云:“少低笔力容我和,无使难追韵高绝。”又云:“嗟哉吾岂能知子,论诗赖子初指迷。”圣俞诗佳处固多,然非欧公标榜之重,诗名亦安能至如此之重哉?欧公后有诗云:“梅穷独我知,古货今难卖。”而圣俞《赠滁州谢判官诗》亦云:“我诗固少爱,独尔太守知。”皆言识之者鲜矣。
《后山诗话》:欧阳永叔不好杜诗,苏子瞻不好司马《史记》,余每与黄鲁直怪叹,以为异事。
苏轼《居士集叙》:欧阳子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此非余言也,天下之言也。
《雪浪斋日记》:或疑六一居士诗,以为未尽妙,以质于子和。子和曰:“六一诗只欲平易耳。”(《宋诗纪事》十二)
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余每评诗,多与存中合。余顷年尝与王荆公评诗。余谓凡为诗当使挹之而源不穷,咀之而味愈长。至如永叔之诗,才力敏迈,句亦雄健,但恨其少余味尔。荆公曰:“不然。如‘行人仰头飞鸟惊’之句,亦可谓有味矣。”然至今思之,不见此句之佳,亦竟莫原荆公之意。信乎所见各殊,不可强同也。
叶梦得《石林诗话》上:欧阳文忠公诗始矫昆体,专以气格为主。故其言多平易疏畅。律诗意所到处,虽语有不伦,亦不复问。而学之者往往遂失真,倾囷倒廪,无复余地。然公诗好处,岂专在此?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欧公作诗,盖欲自出胸臆,不肯蹈袭前人。亦其才高,故不见牵强之迹耳。
《西江诗话》:王荆公编杜少陵、李太白、韩昌黎、欧阳庐陵为四家诗集,以欧公居太白上,当时已有定评。按文忠公天分既高,而于古人无所不熟;故能具体百氏,自成一家。或曰,学昌黎;或曰,学太白;或曰,不甚喜杜;或曰,有国初唐人风气;能变文格而不能变诗格。皆非知公者也。公诗字字珠玑,篇篇锦绣,如昔人所论杜诗,无可拣汰,亦无可称赞。荆公云:“近代诗人,无出欧公右者。如‘行人举头飞鸟惊’之句,酷有天趣,第人不解耳。”
王士祯《古诗选凡例》:宋承唐季衰陋之后,至欧阳文忠公,始拔流俗。七言长句,高处直追昌黎,自王介甫辈,皆不及也。
刘熙载《艺概》二:东坡谓欧阳公“论大道似韩愈,诗赋似李白”。然试以欧诗观之,虽曰似李,其刻意形容处,实于韩为逼近耳。
又:欧阳永叔出于昌黎,梅圣俞出于东野。欧之推梅,不遗余力,与昌黎推东野略同。
《昭味詹言》十二:学欧公作诗,全在用古文章法。如此,则小才亦有把鼻涂辙可寻。及其成章,亦非俗士所解。逆卷顺布,往往有两番。逆转顺布后,有用旁面衬,后面逆衬法。盖上题用逆僦者,无非避正避老实,正局正论,致成学究也。
《朱子语类辑略》:欧公文字,敷腴温润。
《臞翁诗评》:欧公如四瑚八琏,止可施之宗庙。
《扪虱新语》:欧公语工于叙富贵。
永叔《梅圣俞诗集序》: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集》四十二)
胡柯《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后记:文忠公年谱不一。惟桐川薛齐谊、庐陵孙谦益、曾三异三家为详。虽用旧例,每岁列其著述,考文力之先后,然篇章不容尽载,次序宁免疑混!如公曾孙建世之告勑宣札为编年,尚多差互。况余人乎?今参稽众谱,傍采史籍,而取正于公之文。凡《居士集》、《外集》,各于目录题所撰岁月,而阙其不可知者。奏议表章之类,则随篇注之。定为《文集》一百五十三卷。《居士集》五十卷,公所定也,故置于首。《外集》二十五卷,次之。《易童子问》三卷,(原注:《诗本义》别行于世。)《外制集》三卷,《内制集》八卷,《表奏书启四六集》七卷,《奏议》十八卷,《杂著述》十九卷,《集古录跋尾》十卷,又次之。《书简》十卷终马。考公行状,惟阙《归荣集》一卷。往往散在《外集》,更俟博求。别有《附录》五卷,纪公德业。此谱专叙出处,词简而事粗备。览者当自得之。庆元二年二月十五日,郡人登仕郎胡柯谨记。
周必大《欧阳文忠公集跋》:《欧阳文忠公集》自汴京、江、浙、闽、蜀皆有之。前辈尝言公作文,揭之壁间,朝夕改定。今观手写《秋声赋》,凡数本,《刘原父手帖》,亦至再三;而用字往往不同。故别本尤多。后世传录既广,又或以意轻改,殆至讹谬不可读。庐陵所刊,抑又甚焉。
又:《居士集》经公抉择,篇目素定。而参校众本,有增损其辞至百字者,有移易后章为前章者。
又:既以补乡邦之阙,亦使学者据旧鉴新,思公所以增损移易;则虽与公生不同时,殆将如升堂避席,亲承指授,或因是稍悟为文之法。此区区本意也。(《四部丛刊》本欧《集》)
忆山示圣俞
吾思夷陵山,山乱不可究。
东城一堠【土堡,或记里土坛。】余,高下渐冈阜。
群峰迤逦接,四顾无前后。
忆尝祇【承也】吏役,巨细悉经觏。
是时秋卉红,岭谷堆缬【结缯彩为文】绣。
林枯松鳞皴,山老石脊瘦。
断径履颓崖,孤泉声清溜。
深行得平川,古俗见耕耨。【锄田也。《孟子》:“深耕易耨。”】
涧荒惊麏【鹿属】奔,日出飞雉雊。
盘石屡欹眠,绿岩堪解绶。【解绶,用左思《招隐诗》“聊欲忘吾簪”意。】
幽寻叹独往,清兴思谁侑。【助也,酬也。】
其西乃三峡,嶮怪愈奇富。
江如自天倾,【一作‘泻’】岸立两崖斗。
黔巫望西属,越岭通南奏。【辏、湊同】
时时县楼对,云雾昏白昼。
荒烟下牢戍,百仞寒溪漱。
虾蟆喷水帘,甘液胜饮酎。
亦尝到黄牛,泊舟听猿狖。
巉巉起绝壁,苍翠非刻镂。
阴岩下攒丛,岫穴忽空透。
遥岑耸孤出,可爱欣欲就。
惟思得君诗,古健写奇秀。
今来会京师,车马逐尘瞀。
颓冠各白发,举酒无蒨【茜草,可染红色。】袖。
繁华不可慕,幽赏亦难遘。
徒为忆山吟,耳热助嘲诟。
① 《居士集》目录:诗作于庆历元年(1041)。永叔时修《崇文总目》,年三十五。圣俞年四十。永叔以仁宗景祐三年(1036)出为峡州夷陵令。时年三十,十月至贬所。次年十二月移光化军乾德县令。
永叔有夷陵九咏:二《下牢溪》,三《虾蟆碚》,六《黄溪夜泊》,九《下牢津》。《下牢津》云:“依依下牢口,古戍郁嵯峨。入峡江渐曲,转滩山更多。”
哭曼卿
一作吊石曼卿①
嗟我识君晚,君时犹壮夫。
信哉天下奇,落落不可拘。
轩昂惧惊俗,自【一作“似”】隐酒之徒。
一饮不计斗,倾河竭昆墟②。
作诗几百篇,锦组联琼琚。
时时出险语,意外研精粗。
穷奇变云烟,搜怪蟠蛟鱼。
诗成多自写,笔法颜与虞。
旋弃不复惜,所存今几余。
往往落人间,藏之比明珠。
又好【一作“爱”】题屋壁,虹霓随卷舒。
遗踪处处在,余墨润不枯。【潘岳《悼亡》:“翰墨有余迹”】
朐山顷岁出③,我亦斥江湖。
乖离【一作“睽”】四五载,人事忽焉【一作“有”】殊。
归来见京师,心老貌已癯。
但惊何其衰,岂意今也无。【《论语·雍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才高不少下,阔若与世疏。
骅骝当少时,其志万里涂,
一旦老伏枥,犹思玉山刍④。
天兵宿西北,狂儿尚稽诛⑤。
而今壮士死,痛惜无贤愚。
归魂涡上田,露草荒春芜⑥。
① 曼卿,名延年,宋州宋城人。仁宗康定二年(1041)卒,年四十八。欧《集》二十四有《石曼卿墓表》。据欧《集》目录,此诗作于庆历元年(1041),永叔年三十五。
《六一诗话》:石曼卿自少以诗酒豪放自得。其气貌伟然,诗格奇峭。又工于书,笔画遒劲,体兼颜、柳,为世所珍。余家尝得南唐后主澄心堂纸。曼卿为余以此纸书其《筹笔驿》诗。
② 陶渊明《语山海经十三首》之三:西南望昆墟。
③ 欧《石曼卿墓表》:通判海州,即朐山也。
④ 曹操《步出夏门行》之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晋王敦每酒后,咏“老骥”四语,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见《晋书》本传。玉山,西王母所居。此用《穆天子传》。
⑤ 《宋史·仁宗纪》:是年,赵元昊屡寇边。
《墓表》:自契丹通中国,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扞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敢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
⑥ 涡河经河南入安徽。
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富贵何如草头露。
《墓表》:呜呼!曼卿宁自混以为高,不少屈以合世,可谓自重之士矣。若曼卿者,非徒与世难合,而不克所施,亦其不幸,不得至乎中寿,其命也夫!其可哀也夫!
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
水谷【水谷口,今河北定县。】夜行寄子美、圣俞①
【影元刊本云:“一本题上有‘补成’字”。】
寒【一作“晨”】鸡号荒林,山壁月倒挂。【仾,挂也】
披衣起视夜,【苏武诗:“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揽辔【《世说·德行篇》:“陈仲举(藩)……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念行迈。【一作“遐”。《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
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
高河泻长空,势落九州外。
微风动凉襟,晓气清余睡。【一作“色清余暧”】
缅怀京师友,文一作“有”酒邈一作“邀”高会。
其间苏与梅,二子可畏爱。用赵盾“夏日可畏,冬日可爱”语。
篇章富纵横,声价相磨一作“摩”盖。
子美气尤雄,万窍号一噫。《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号。”
有时肆颠狂,醉墨洒霶霈。
譬一作“势”如千里马,一作“足”已发不可杀。
盈前尽珠玑,一一难柬通“拣”汰。
梅翁事清切,石齿漱寒濑。
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一作“后犹无”辈。
文词愈清新,心意虽一作“难”老大。
譬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态。
近诗尤古硬,一作“淡”咀嚼苦难嘬。
啮也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
苏豪以气轹,一作“烁”,一作“铄”。举世徒惊一作“尽”骇。
梅穷独我知,一作“我独奇”古货今难卖。一作“今谁买”
二子双凤凰,百鸟之嘉瑞。
云烟“云烟”句谓子美一翱翔,羽翮一摧铩。
安得相从游,终日鸣哕哕。马铃声。《诗·小雅·采菽》:“鸾声哕哕”。
问胡一作“相问”苦思之,对酒把一作“把酒对”新蟹。
① 据目录,诗作于仁宗庆历四年(1044),永叔年三十八。
《年谱》:是年“四月……命公使河东,计度废麟州,及盗铸铁钱,并矾课亏额利害。七月,还京师。”
此论诗诗。以譬喻作品目,盖始于汉末之月旦评。尔后论诗评书论文,多用此体,今所谓印象批评也。
永叔有《苏氏文集序》,作于仁宗皇祐三年(1051),见《集》四十一。又有《湖州长史苏君舜钦墓志铭》,作于仁宗嘉祐元年(1056),见《集》三十一。
《六一诗话》: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余尝于《水谷夜行诗》略道其一二云:“子美气尤雄……古货今难卖。”语虽非工,谓粗得其仿佛。然不能优劣之也。
读《蟠桃诗》寄子美
读【一本有“圣俞”字】《蟠桃诗》寄子美①
韩孟于文词,两雄力相当。一本有“偶以怪自戏,作诗惊有唐”两句。篇章缀谈笑,雷电击幽荒。众鸟谁一作“不”敢和,鸣凤呼其凰。孟穷苦累累,《史记》:“(孔子)累累然如丧家之狗。”累累,衰悴貌。又扬雄《反骚》称屈原为“湘累。”韩富浩穰穰。《史记·淳于髡传》:五谷蕃熟,穰穰满家。”韩《进学解》:“作为文章,其书满家。”穷者啄其精,富者烂文章。发生一为宫,掀聚也,束也。《后汉书》:“揪敛九薮之动物。”敛一为商。二律虽不同,合奏乃锵锵。天之产奇怪,希世不可常。寂寥一作“寞”二百年,至宝埋无光。郊死不为岛,圣俞发其藏。患世愈不出,孤吟夜号一作“号清”霜。霜寒入毛骨,清响哀一作“乃”愈长。玉山禾《太平御览》三十六引《山海经》:“(昆仑)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鲍照诗:“诚不及青鸟,远食玉山禾。”难熟,终岁苦饥肠。我不能饱之,更欲不自量。引吭和其音,力尽犹勉强。一本有“嗟我于韩徒,足未及其墙,而子得孟骨,英灵空北邙”四句。“孤吟”句以下八语,皆从上文“凤凰”一喻来。诚知非所敌,但欲继前芳。近者蟠桃诗,有传来北方。发我哀病思,蔼如得春阳。从“冬日可爱”断章取义,兼用“皆如挟纩”语意。欣然便欲和,洗砚坐中堂。墨笔不能下,怳怳一作“恍恍”若有亡。老鸡嘴爪硬,未易犯其场。不战先一本作“辄”自却,虽奔一作“然”未甘降。更一作“便”欲呼子美,子美隔涛江。其人虽憔悴,其志独轩一作“昂”昂。气力诚当对,胜败可交相。安得二子接,挥锋两交鋩。从上文“不战”来我亦愿助勇,鼓旗噪其旁。快哉天下乐,一釂饮酒尽也宜百觞。乖离难会合,此志何由偿。
① 目录:诗作于庆历五年(1045),永叔年三十九。是年八月,降知制诰,知滁州。十月,至郡。
今梅《集》无《蟠桃诗》,疑当时亦以新题为世所重,与《河豚》之作略同。永叔此诗,又见梅《集》二十四,盖误编也。
《邵氏闻见后录》:圣俞谓苏子美云:“永叔要作韩退之,强差我作孟郊。”虽戏语,亦似不平也。
梅《别后寄永叔》诗:荷公知我诗,数数形美述。兹道日未湮,可与古为匹。孟、卢、张、贾流,其言不相昵;或多穷苦语,或特事豪逸。而于韩公门,取之不一律。乃欲存此心,欲使名誉溢。窃比于老郊,深愧言过实。然于世道中,固且异谤嫉。交情有若此,始可论胶漆。(《宋诗钞》)
欧《太白戏圣俞》:(一作《读李白集效其体》)。下看(一作“视”,一作“堪笑”)区区郊与岛,萤飞露湿吟秋草。(《宋诗钞》)
《王直方诗话》:刘壮舆云:欧阳公自谓“吾畏慕不可及者,圣俞、子美。”及赠诗云:“文会忝予盟,诗坛推子将。”又曰:“维诗于文章,泰山一浮尘。”既曰:“郊死不为岛,圣俞发其藏。”又曰:“堪笑区区郊与岛,萤飞露湿凝秋草。”是其自谓不如者,乃所以过之也。(《宋诗话辑佚》上)
啼鸟
穷山候至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官居荒凉草树密,撩乱红一作“乱红殷”紫开繁英。花深叶暗耀《诗钞》作“辉”,此从《集》本。朝日,日一作“一”暖众鸟皆嘤鸣。见《诗·小雅·伐木》鸟言我岂解尔意,绵蛮但爱声可听。写鸟声皆就其声之效用言之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晓催天明。黄鹂颜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竹林静啼一作“啼尽”青竹笋,深处不见惟闻声。陂田绕郭白水满,戴胜布谷也谷谷催春耕。谁谓鸣鸠拙无用,雄雌各自知阴晴。雨声萧萧泥滑滑,草深苔绿无人行。独有花上提葫芦,劝我沽酒花前倾。其余百种各嘲哳,嘲晣见《琵琶行》异乡殊俗难知名。我遭谗口《诗·小雅·十月之交》:“谗口嚣嚣。”“我遭谗口”句以下,翻用《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如听仙乐耳暂明”一节意境。身落此,每闻巧舌宜可憎。春到山城苦寂寞,把盏常恨无娉婷。花开一作“间”鸟语辄自醉,醉与花鸟为交一作“友”朋。花能嫣然顾我笑,鸟劝我饮非无情。身间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可笑灵均楚泽畔,离骚憔悴愁独醒。
① 目录:诗作于仁宗庆历六年(1046),是年永叔年四十,自号醉翁。
《韵语阳秋》十六:人之悲喜,虽本于心,然亦生于境。心无系累,则对境不变,悲喜何从而入乎。欧阳永叔先在滁阳,有《啼鸟》一篇。意谓缘巧舌之人谪官,而今反爱其声。后考试崇政殿,又有《啼鸟》一篇,似反滁阳之咏。其曰:“提葫芦,不用沾美酒,宫壶日赐新拨醅,老病足以扶衰朽。百舌子,莫道泥滑滑。宫花正好愁雨来,暧日方催花乱发。”末章云:“可怜枕上五更听,不似滁州山里闻。”盖心有中外枯菀之不同,则对境之际,悲喜随之尔。啼鸟之声,夫岂有二哉。
梅有《和欧阳永叔啼鸟十八韵》云:南方穷山多野鸟,百种巧口乘春鸣。深林参天不见日,满壑呼啸谁识名;但依音响得其字,因与《尔雅》殊形声。我昔曾有《禽言诗》,粗究一二啼嚎情。苦竹冈头泥滑滑,君时最赏趣向精。余篇亦各有思致,恨未与尽众鸟评。君今山郡日无事,静听鸟语如交争。提壶相与来劝饮,戴胜亦助能劝耕。我念此鸟颇有益,如欲使君勤以行。劝耕幸且强职事,劝饮亦冀无独醒。杜鹃蜀魄哭归去,小人怀土慎勿听。城头春鸠自谓拙,鹊巢辄处安得平!高窠乔木美毛羽,哢吭叶底无如莺。口中调簧定何益?下啄蚯蚓孰曰清;自余多类不足数,一一推本烦神灵。我居中土别无鸟,老鸦鸜鹆方纵横。教雏叫噪日群集,岂有劝酒花下倾。愿君切莫怨啼鸟,啼鸟于君无所营。(《宋诗钞》)
梅有《禽言》四首,其四为《竹鸡》,云:“泥滑滑,苦竹冈。雨潇潇,马上郎。马蹄凌竞雨又急,此鸟为君应断肠。”其二为《提壶》,云:“提壶卢,沽美酒。风为宾,树为友。山花缭乱目前开,劝尔今朝千万寿。”其一其三为《子规》及《山鸟》,从略。(《宋诗钞》)
吴闿生《昭昧詹言评本》:诗有赋情。
菱溪大石
菱溪大【一本无“大”字】石①
新霜夜落秋水浅,有石露出寒溪垠。苔昏土蚀禽鸟啄,出没溪水秋复春。溪边老翁生长见,疑我来视何殷勤。爱之远徙向幽谷,曳以三犊载两轮。行穿城中罢市看,但惊可怪谁复珍。荒烟野草埋没久,洗以石窦清泠泉。朱栏绿竹相映掩,选一作“邀”致佳处当南轩。南轩旁列千万峰,曾未有此奇嶙峋。乃知异物世所少,万金争买传几人。山河百战变陵谷,何为落彼荒溪濆。山经地志不可究,遂令异说争纷纭。皆云女娲初锻炼,融结一气凝清纯。仰视苍苍补其缺,染此绀碧莹且温。或疑古者燧人氏,钻以出火为炮燔。苟非神圣亲手迹,不尔孔窍一作“穴”谁雕剜。又云汉使把汉节,汉使斥张蓦。《汉书》本传:“(匈奴)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西北万里穷昆仑。行经于阗得宝玉,流入中国随河源。沙磨水激自穿穴,所以镌凿无瑕痕。嗟予有口莫能辨,叹息但以两手扪。卢仝韩愈不在世,弹压百怪无雄文。韩诗:“百怪入我肠。”又《石鼓歌》:“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争奇斗异各取胜,遂至荒诞无根原。天高地厚靡不有,一作“有定”丑好万状奚足论。惟当扫雪席其侧,日与嘉客陈清樽。
① 目录:诗作于庆历六年(1046)。永叔年四十。
② 《菱溪石记》: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唐会昌中,刺史李濆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皇(一作“黄”)道山下。”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曰:此溪是也。杨行密有(一作“据”)淮南,淮人为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伪(一作“为”)吴时贵将,与行密俱起合肥;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一作“骁”)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一作“所”)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耶?想其陂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一作“氓”)尚有居溪旁者。予感夫人物之废兴(一无此字),惜其可爱而(一有“反”字)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集》四十)
《丰乐亭记》: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一作“城西”)南百步之近。其上丰山。……下则幽谷。……中有清泉。……于是疏泉凿石,阔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一作“还”,一有“于”字)其间。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昭昧詹言》十二:从韩《赤藤杖》来,不如坡《雪浪石》。
“皆云”十四句,平叙中入奇,议以代写。吴评云:无甚奇意,颇嫌其繁。
韩《和虞部卢四汀酬钱七徽赤藤杖歌》:赤藤为杖世未窥,台郎始携自滇池。……途经百国皆莫识,君臣聚观透旌麾。共传滇神出水献,赤龙拔须血淋漓。又云羲和操火鞭,暝到西极睡所遗。
苏《次韵滕大夫三首》之一《雪浪石》:千峰石卷矗牙帐,崩崖凿断开土门。朅来城下作飞石,一炮惊落天骄魂。承平百年烽隧冷,此物僵卧枯榆根。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工不见雷斧痕。离堆四面绕江水,坐无蜀士谁与论?(王氏《集注分类东坡诗》八)
苏舜钦《和菱磎石歌》:滁州信至诧双石,云初得自菱水滨。长篇称夸语险绝,欲使来者不复言。画图突兀亦颇怪,张之屋壁惊心魂。麒麟才生头角异,混沌虽死窍凿存。琅琊之郡偏且僻,得此固可骇众观。予尝飞帆入震译,穷探异境登龟鼋。(太湖二山名,最出怪石)居民百户石为业,日夜采琢山不贫。山前森列战白浪,犹似万百铁马群。雨昏浪打岁月古,千株万穴僵复奔。自嗟才力本衰弱,安敢抵敌为之文!况兹出产极易致,乡俗见惯不甚尊。彼以至少合贵重,胡为久弃如隐论?偶逢精识见奖拔,众目今乃称奇珍。百人拥持大车载,城市观走风涛翻。立于新亭而幽谷,共为澡刷泥沙痕。凉泉下照嘉树阴,翠影澄澹留烟云。褒以篇章绘缣素,积岁汩没一日伸。苟非高贤独赏激,终古弃卧于穷津。世人爱憎逐兴废,使我吟叹伤精神。(《宋诗钞》)
紫石屏歌
一本作“月石砚屏歌寄苏子美”①
月从海底来,行上天东南。正当天中时,下照千丈潭。潭心无风月不动,倒影射入紫石岩。月光水洁石莹净,一作“彻”感此阴魄来中潜。自从月入此石中,天有两曜分为三。清光万古不磨灭,天地至宝难藏缄。天公呼雷公,夜持巨斧堕《集》作“隳”崭岩。堕此一片落千仞,皎然寒镜一作“生”在玉奁。虾蟆白兔走天上,空留桂影犹杉杉。一作“毵毵”,毵,毛长貌。景山得之一作“虢州刺使”惜不得,赠我意与一作“比”千金兼。白云每到月满时,石在暗室光出檐。大哉天地间,万怪难悉谈。嗟予不度量,每事思穷探。欲将两耳目所及,而与造化争亳纤。煌煌三辰行,日月尤尊严。若令下与物为比,扰扰万类将谁瞻。不然此石竟何物,有口欲说嗟如钳。吾奇一作“知”苏子胸,罗列万象中包含。不惟胸宽胆亦大,屡出言语惊愚凡。自吾得此石,未见苏子心怀惭。不经老匠先指决,有手谁敢施镌鑱。刻文字于上也呼工画石持寄似,一作“此”幸子留意其无谦。此与前作,皆能用所谓持久的想象者。永叔似恐创意太新,足以惊世骇俗,故两诗末幅,均以常理自衡其说;就诗论诗,实蛇足也。此篇涉及苏子美诸语,当是挑战的索和之意,亦未必真向其请益也。
① 目录:诗作于庆历七年(1047)。永叔年四十一。
《月石砚屏歌序》:张景山在虢州时,命治石桥小版。一石中有月形,石色紫而月白。月中有树森森然,其文黑,而枝叶老劲,虽世之工画者不能为。盖奇物也。景山南谪,留以遗予。予念此石古所未有,欲但书事,则惧不为信。因令善画工来,松(一作“摸”)写以为图。子美见之,当爱叹也。其月满,西旁微有不满处,正如十三四时。其树横生一枝外出。皆其实如此,不敢增损,贵可信也。(《外集》十五)
苏子美《永叔石月屏图》:日月行上天,下照万物根,向之生荣背则死,故为万物生死门。东西两交征,昼夜不暂停。胡为虢山石,留此皎月痕常存。桂树散疏阴,有若图画成?永叔得之不得晓,作歌使我穷其原。且疑月入此石中,分此两曜三处明。或云蟾兔好溪山,逃遁出月不可关;浮破穴石恣所乐,嫦娥孤坐初不觉。玉杵夜无声,无物来捣药;嫦娥惊推轮,下天自寻捉,绕地掀天踏山岳。二物惊奔不复见,留此玉轮之迹在青壁。风雨不可剥,此说亦诡异,予知未精确。物有无情自相感,不问幽微与高邈。老蚌向月月降胎,海犀望星星入角。彤霞烁石变灵砂,白虹贯岩生美璞。此乃西山石,久为月照着;岁久光不灭,遂有团团月。寒耀笼笼出轻雾,坐对不复嗟残缺。虾蟆纵汝恶嘴吻,可能食此清光没。玉川子若在,见必喜不彻。此虽隐石中,时有灵光发;土怪山鬼不敢近,照之僵仆肝脑裂。有如君上明,下烛万类无遁形,光艳百世无亏盈。(《宋诗钞》)
梅《读月石屏诗》:余观二人作诗论月石。月在天上,石在山下,安得石上有月迹!至矣欧阳公,知不可诘不竟述,欲使来者默自释。苏子苦豪迈,何用强引犀角蚌蛤巧擗析!犀蛤动活有情想,石无情想已非的。吾谓此石之迹虽似月,不能行天成纪历。曾无纤毫光,不若灯照夕。徒为顽璞一片圆,温润又不似圭璧。乃有桂树独扶疏,嫦娥玉兔了无觅。无此等物岂可灵,只以为屏安足惜!吾嗟才薄不复咏,略评二诗庶有益。(《宋诗钞》)
梅《和吴冲卿学士石屏》:吴夫子,佩银龟,乘天马,素怪奇。忽得虢略一片石,其中白色园如规;又有树与鸟,画手虽妙何能为!吴乃持向欧阳公,比公曩获尤可疑。疑不为辨赋以诗,诗辞粲粲明星垂。复遣赍来使我和,坐上钜公旁睨之。范侯实有扬雄学,咸云此理难究推。我归涤虑反复思,义虽不经聊解颐:月与太阳和朔时,阳乌飞上桂树枝,枝上作窠生群儿。人不知天公(疑“天公”下脱“知”字),天公欲俾世间见,影着石面如粘黐。鸟既不得去,月亦不可移。留为千古作好玩,慎勿倾朴同玉碑。(时在唐书局,与欧阳永叔、王元叔、范景仁会食,得所示诗。)(《宋诗钞》)
王令《寒林石屏》:虢山之远数千里,虢石之重难将持。舟车虢来每苦重,釜盎尚弃不肯携。苟非世尚且奇怪,孰肯甚远载以来?何况虢人自珍秘,得一不换个琼瑰?流传中州盛称尚,主以诧客客见祈。世人贱真珍贵假,见者喜色留肤皮。(《宋诗钞》)
答原父
一作“答刘廷评”①
炎歊气上蒸也,热气也。郁然蒸,午景炽方焰。子来清风兴,萧萧一作“肃肃”吹几簟。又如沃琼浆,遽饮不知厌。嗟予学苦晚,白首困铅椠。铅,所以书;椠,木板。《西京杂记》:“扬雄怀铅提椠。”危疑奚一作“何”所质,孔孟久已窆。群儒窒自私,惟子通且赡。幸时丐赢余,屡得饱饥歉。严严一作“落落”春秋经,大法谁敢觇。一本有“譬犹天之苍,乃欲学而染”两句。三才失纲纪,一作“纪纲”五代极昏垫。《书》:“下民昏垫。”因水灾而昏惘下溺也。盗窃恣胠一作“发”箧,英雄争夺(奋)剑。兴亡两仓卒,事迹多遗欠。一作“贬”才能纪成败,岂暇诛奸僭。闻见患孤寡,一作“陋”是非谁证验。尝一作“常”欣同好恶,遂乞指瑕玷。反蒙华袞褒,《春秋序》:“一字所嘉,有同华袞之赠。”如誉嫫母黄帝第四妃艳。救非当在早,己暴一作“暴恶”何由敛。苟能哀废痼,何休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郑玄著《发墨守》。其可惜针砭。风舲小船有窗牖者或许邀,湖绿方滟滟。
① 目录:诗作于仁宗皇祐二年(1050)。永叔年四十四。敞年三十二。
《年谱》:皇祐元年正月,自扬州移知颍州。乐西湖之胜,将卜居焉。四月,转礼部郎中。八月,复龙图阁直学士。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事。是岁,约梅圣俞买田于颍。
永叔《集贤院学士刘公墓志铭》:公举庆历六年(1046)进士。中甲科。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公于学博,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熙宁元年(1068),卒,享年五十。有文集六十卷。其为《春秋》之说,曰《传》,曰《权衡》,曰《说例》,曰《文权》,(一无三字)曰《意林》,合四十一(一无此字)卷。又有《七经小传》五卷。而《七经小传》今盛行于学者。(《集》三十五)
《宋史·刘敞传》:欧阳修每于书有疑,折简来问,对其使挥笔答之,不停手。修服其博。长于《春秋》,为书四十卷行于时。
原作不见《三刘文集》。
梅《寄滁州欧阳永叔》:仲尼著《春秋》,贬骨尝苦笞;后世各有史,善恶亦不遗。君能切体类,镜照嫫与施。直辞鬼胆惧,微文奸魄悲。不书儿女书,不作风月诗,唯存先王法,好丑无使疑。安求一时誊?当期千载知。(《宋诗钞》)
《丛书集成》本《公是集》九《观永叔五代史》:大均运元和,万物分一气;相杂以成文,自然故为贵。道衰三王末,议出百家沸。仲尼日月也,薄食为之既。《春秋》曰笔削,天地复经纬。大法初粲然,乱臣以为畏。微言迨秦汉,变雅从晋魏,逐末竞锥刀,浇淳玩花卉。安知述作本,庸识文章意?中间马与班,二子称仿佛。犹云崇货力,尚或排刚毅。才难乃其然,可以长歔欷。退之不为史,于道其犹未。胡为体明哲?曾是回怨诽?国典竟芜杂,唐风亦隐厞。陵夷九易姓,祸乱森如蝟。儒术骇中绝,斯民迟攸塈。纷纭混朱紫,清浊谁泾渭!龙飞真人出,虎变斯文蔚。天意晚有属,先生拔乎汇。是非原正始,简古斥辞费。哀善伤获麟,疾邪记有蜚。处心必至公,拨乱岂多讳。何必藏名山,端如避罗蔚?曰余仰炉冶,有意自剠荆;踵门投耒耜,假荫亲蔽芾。所望窥册府,无宁辱賙饩。狂者实进取,日中固必熭。饮河虽非量,满腹尚自慰。演孔幸受经,居斋窃忘味。
盘车图
一作《和圣俞〈盘车图〉呈杨直讲》
【《唐书·艺文志》:董萼,字重照,开元人,画盘车图。】
浅山嶙嶙,乱石矗矗,山石硗聱同磝车碌碌。山势盘斜随涧谷,侧辙倾辕如欲复。出乎两崖之隘口,忽见百里之平陆。坡长坂峻牛力疲,天寒日暮人心速。杨褒一作“生”忍饥官太学,得钱买此才盈幅。爱其树老石硬,山回路转,高下曲直,横斜隐见,妍媸向背各有态,远近分毫皆可辨。自言昔一作“古”有数家笔,画古一作“久”传多名姓失。后来见者知谓谁,乞诗梅老聊称述。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乃知杨生真好奇,此画此诗兼有之。乐能自足乃为富,岂必金玉名高貲。朝看画,暮读诗,杨生得此可不饥。此杂言也。须留意诗中散文句。
① 目录:诗作于嘉祐元年(1056)。永叔年五十。是年在京师。
梅《观杨之美盘车图》:谷口长松叶老瘦,涧畔古树身枯高。土山惨淡远复远,坡路曲折盘车劳。二车回正辕接轸,继下三车来嶾嶙。过桥已有一乘歇,解牛离轭童可晒。黄衫乌巾驱举鞭,经险就易将及前。毂轮傍侧辐可数,蹄角搀错卷箱联。古丝昏晦三尺绢,画此当是展子虔。(展子虔,历仕北齐北周,入隋为朝散大夫,帐内都督。善画,尤长人物山水。人物描法甚细,山水咫尺千里;画马亦入神。唐张彦远谓“展则车马为胜”。)坐中识别有公子,意思往往疑魏贤。(南唐时,京兆卫贤擅楼观殿宇、盘车水磨。)子虔与贤皆妙笔,观玩磨灭穷岁年。涂丹抹青尚欺俗,旱龙雨日犹卖钱。是亦可以秘,疑亦不可捐。为君题卷尾,愿君世世传。(《集》五十)
沈括《梦溪笔谈》十七: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谢赫云:“卫协之画,虽不该备形妙,而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绝笔。”(南齐谢赫有《古画品录》。谓画有六法,以“气韵生动”居首。晋卫协作道释人物,冠绝当代。世目为画圣。)又欧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见画。”此真为识画也。
《王直方诗话》:文忠公《盘车图》诗云:“古画……见画。”东坡作《韩干画马图》诗云:“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世无伯乐亦无韩,此诗此画当谁看!”又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又云:“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此画此诗今已矣,人间驽骥谩争驰。”余每诵数过,殆欲常以为法也。(《宋诗话辑佚》上)
葛常之《韵语阳秋》十四:欧阳文忠公诗云:“古画……见画。”东坡诗云:“论画……诗人。”或谓二公所论,不以形似,当画何物。曰,非谓画牛作马也,但以气韵为主尔。谢赫云:“卫协之画,虽不该备形妙,而有气韵,凌跨雄杰。”其此之谓乎!陈去非《墨梅》诗云:“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工成秋兔毫;意得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后之鉴画者,如得九方皋相马法,则善矣。
梅《和杨直讲夹竹花图》:从初李氏国破亡,图书散入公侯族。公侯三世多衰微,窥贸檐(担)头由婢仆。太学杨君固甚贫,直缘识别争来鬻。朝质绨袍暮质琴,不忧明白铛无粥。(《宋诗钞》)
《昭昧詹言》十二:先写逆卷,题画老法。“爱其树老”五句删。
大弦声迟小声促
于刘功曹家,见杨直讲褒女奴弹琵琶,戏作呈圣俞①
【直讲,唐置,掌佐博士助教,以经术讲授。】
大弦声迟小声促,《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十岁娇儿弹啄木。啄木不啄新生枝,惟啄槎牙一作“牙槎”枯树腹。花繁蔽日锁空园,树老参天杳深谷。不见啄木鸟,但闻啄木声。春风和暖百鸟语,山路硗确行人行。啄木飞从何处来,花间叶底时丁丁。林空山静啄愈响,行人举头飞鸟惊。一作“众鸟啁啾飞且惊”,行韵亦写声情,惊韵比中出比,故安石称之。娇儿身小指拨硬,功曹厅冷弦索鸣。繁声急节倾四坐,为尔饮尽黄金觥。杨君好雅心不俗,太学官卑饭脱粟。粗米仅脱麸壳。不精凿者。娇儿两幅青布裙,三脚木床坐调曲。奇书古画不论价,盛以锦囊一作“古锦裁囊”装玉轴。披图掩卷有时倦,卧听琵琶仰看屋。富弼上神宗手疏论王安石新政有“老臣无所告诉,但仰屋窃叹”语,见《宋史》本传。客来呼儿旋梳洗,满额花钿贴黄菊。虽然可爱眉目秀,无奈长饥头颈缩。宛陵诗翁勿诮渠,人生自足乃为娱,此儿此曲翁家无。
① 目录:诗作于嘉祐二年(1057)。永叔年五十一,在京师。
刘功曹,敝也。永叔为敞墓志,称其尝判尚书考功。(有和作,见《三刘文集》
《韵语阳秋》十五:欧阳永叔《见杨直讲女奴弹琵琶》云:“娇儿两幅青布)裙……无奈长饥头项缩。”梅圣俞和篇亦云:“不肯那钱买珠翠,……他日求观龟壳缩。”亦可以想见风采矣。
韩愈《听颍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颍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颍(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昭昧詹言》十二:闲谈可爱。起句点,次句冒写,以下只写此句。“娇儿身小”句束,横截作章法。收,入议。吴评云:欧诗时有词多之病。
刘敞奉同永叔《于刘功曹家听杨直讲女奴弹啄木见寄》之作:空林多风霜霰零,啄木朝饥悲长鸣,口虽能呼心不平。谁弹琵琶象其声,雌雄切直相丁宁,欲飞未飞皆有情。琵琶八十有四调,此曲独得传玄妙。翠鬟小女自绝殊,能承主欢供客娱。转关挥拨意淡如,坐人虽多旁若无。醉翁引觞不汝余,诗老弹铗归来乎。两君韵高尚如此,何况枥上之马渊中鱼。我生不晓世俗乐,倾卧江城更寂寞。中园有时闻啄木,虽有高下无宫角。木声犁然当人心,焱氏之风殆可学。渊明无弦非无意,白发秋来自少乐。得公新诗濯我愁,因问杨子更借不,我欲醉听江城楼。(《宋百家诗存·公是集》)
黄溪夜泊
楚人自古登临恨②,暂到愁肠已九回。万树苍烟三峡暗,杜甫《秋兴》之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满川明月一猿哀。第四句翻用袁山松所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语意。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行见江山一作“山河”。《唐书》:张说谪岳州,诗益凄惋。人谓得江山之助。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元稹《以州宅夸于乐天》结云:“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李绅《新楼诗序》谓本是题壁诗,原作“我是玉京天上客。”
① 目录:诗作于仁宗景祐四年(1037)。永叔年三十一。去年降为峡州夷陵县令,十月到官。此《夷陵九咏》之六。
柳宗元有《游黄溪记》:谓是村名。
② 《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登山临水送将归。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
初至夷陵,答苏子美见寄
三峡倚岹嶢,同一作“南”迁地最遥。物华虽可爱,乡思独无聊。江水流青嶂,猿声在碧霄。野篁抽夏笋,丛橘长春条。未腊梅先发,经霜叶不凋。江云愁一作“悬”蔽日,山雾晦连朝。斫谷争收漆,梯林斗摘椒。花椒,落叶灌木,高丈许,山野自生。巴賨《风俗通》:“巴有賨人,剽勇。”《晋书音义》:“巴人呼赋为賨,因谓之賨人。”又賨布,麻质。船贾集,一作“巴江船贾至”蛮市酒旗招。时节同荆俗,民风载楚谣。俚歌一作“祠歌”成调笑,摖一作“祭”,一作“攃”。鬼聚喧嚣。夷陵之俗多淫奔,又好祠祭。每遇祠时,里民数百,共馂其余。里语谓之摖鬼。因此多成斗讼。得罪宜投裔,包羞分折腰。光阴催晏岁,牢落惨惊飙。白发新年出,朱颜异域销。县楼朝见虎,官舍夜闻鸮。寄信无秋雁,思归望斗杓。句本杜《秋兴》:“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须知千里梦,长绕洛川桥。末四语甚紧凑。乍读似冗,实不然。
① 目录:诗作于仁宗景祐三年(1036)。
《年谱》:是岁,永叔年三十。天章阁待制,权知开封府。范仲淹言事,忤宰相,落职,知饶州。永叔切责司谏高若讷。若讷以其书闻。五月,降为峡州夷陵县令。永叔自京师沿汴绝淮溯江,奉母夫人赴贬所。十月,至夷陵。
丁朝佐云:此卷《答苏子美见寄》云:“祭鬼聚喧嚣。”本注:“夷陵俗好祠祭。每遇祠时,里民数百,共馂其余。里俗谓之祭鬼。”诸本皆同。惟蜀本以“祭”为“摖”。朝佐按,《类篇》:摖,初葛切,挑取也,推也。有推食之义。蜀去峡近,故能知其方言。又吉州罗寺丞家京师旧本,亦作“攃”。按《集韵》:攃,桑葛切,散之也,有散福之义,二义皆通。今改作“摖一作‘攃’。”若作“祭”字,别无意义,本注岂应复言“里俗谓之祭鬼”也?
永叔《夷陵书事寄谢三舍人》:(一作“代书寄舍人三丈”)春秋楚国西偏境,陆羽《茶经》第一州。紫箨青林长蔽日,绿丛红桔最宜秋。道涂处险人多负,邑屋临江俗善泅。腊市渔(一作“鱼”)盐朝暂合,淫祠萧鼓岁无休。风鸣烧入空城响,雨恶江崩断岸流。月出行歌闻调笑,花开啼鸟乱钩辀。(一本有“讼庭画地通人语,邑政观风间俚讴。土俗虽轻人自乐,山川信美客偏愁”四句)黄牛峡口经新岁,白玉京中梦旧游。曾是洛阳花下客,欲夸风物向君羞。(《宋诗钞》)
又:《寄梅圣俞》:青(一作“春”)山四顾乱无涯,鸡犬萧条数百家。楚俗岁时多杂鬼,蛮乡言语不通华。绕城江急舟难泊,当县山高日易斜。击鼓踏歌成夜市,邀龟卜雨趁烧(一作“春”)畲。丛林白昼飞妖鸟,庭砌非时见异花。惟有山川为胜绝,寄人堪作画图夸。(《宋诗钞》)
招许主客
【唐宋有主客郎中,员外郎,为礼部之属司,掌诸蕃朝贡接待给赐之事。】
欲将何物招嘉客,惟有新秋一味凉。更一作“静”扫广庭宽一作“开”百亩,少容明月放一作“吐”清光②。楼头破鉴看将满,第五句是诗的结构,所谓倒战而出也。瓮面浮蛆酒面浮沫也拨已香。仍一作“更”约多为诗准备,共防梅老敌难当。
① 目录:诗作于庆历八年(1048)。永叔年四十二。是年闰正月,徙知扬州。二月,至郡。
《集》十一有《初至颍州西湖种瑞莲黄杨,寄淮南转运吕度支,发运许主客》一长律,末云:“每到最佳堪乐处,却思君共把芳卮。”
梅《年谱》:是年,为国子博士。是时,盖欲以君赐荣亲,且以刁氏归亲,遂买舟南还。时欧公守维扬,留宿进道堂论文,又咏永叔文石砚屏。(有《五月过高邮三沟》诗)
② 《宋诗菁华录》:按:“少容”若作“多容”,更佳;第七句“多”字可改。(“少”当同“稍”,非“多少”之“少”,字较“多”字婉曲;老人似不免千虑之失。)
病告中怀子华、原父
狂来有意与春争,老去心情渐不能。世味惟存诗淡泊,生涯半为病侵陵。花明晓日繁如锦,酒拨浮醅酒未漉也绿似渑。水名,在今山东。《左传》:“有酒如渑。”自是少年豪横过,而今痴钝若寒蝇。
① 目录:诗作于仁宗嘉祐四年(1059)。永叔年五十三。
《年谱》:是年二月,免开封,转给事中,同提举在京诸司库务。是月,充御试进士详定官。
韩绛,字子华,灵寿人(灵寿,今保定),庆历中进士。历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集》五有《与子华、原父小饮,坐中寄同州江十学士休复》:(至和元年〔1054〕作)句云:幸有二三友,相与文字间。
《集》十二有《答子华舍人退朝小饮官舍》云:玉阶朝罢卷晨班,官舍相留一笑间。与世渐疏嗟已老(一作“缘老态”),得朋为乐偶偷闲。红笺搦管吟红药,绿酒盈樽舞绿鬟。自是风情年少事,多惭白发与苍颜。(至和二年〔1055〕作)
《宋诗纪事》十二有永叔《寄韩子华》一绝句。
《外集》三《送韩子华》:嗟我久不见韩子,如读古书思古人。子华笔力天马足,驽骀千百谁可群!嗟予老钝不自笑,尚欲疾走追其尘。子华有时高谈骇我听。荣枯万物移秋春。所以不见令我思,见之如饮玉醴醇。
书怀感事寄梅圣俞
相别始一岁,幽忧有百端。乃知一世中,少乐多悲患。平声每忆少年日,未知人事艰。颠狂无所阂,落魄去羁牵。落魄,失业无倚也。三月入洛阳,春深花未残。龙门翠郁郁,伊水清潺潺。逢君伊水畔,一见已开颜。不暇谒大尹,相携步香山。龙门山之东自兹惬所适,便若投山猿。幕府足文士,相公方好贤。希深好风骨,迥出风尘间。师鲁心磊落,高谈羲与轩。子渐口若讷,诵书坐千言。彦国善饮酒,百盏颜未丹。几道事闲远,风流如谢安。子聪作参军,常跨破虎鞯。马鞍具子野乃秃翁,戏弄时脱冠。次公才旷奇,王霸驰笔端。圣俞善吟哦,共嘲为阆仙。惟予号达老,醉必如张颠。唐张旭洛阳古郡邑,万户美风烟。荒凉见宫阙,表里壮河山。相将日无事,上马若鸿翩。出门尽垂柳,信步即名园。嫩箨筠竹肤之坚质粉暗,绿池萍锦翻。残花落酒面,飞絮拂归鞍。寻尽水与竹,忽去嵩峰巅。青苍缘万仞,杳蔼望三川。伊、洛、河也。花草窥涧窦,崎岖寻石泉。君吟倚树立,我醉欹云眠。子聪疑日月近,谓若手可攀。共题一三醉石,留在八仙坛。水云心已倦,归坐正杯盘。飞琼许氏,王母侍儿。鼓震灵之簧。见《汉武内传》。始十八,妖妙犹双环。寒篁暖凤觜,银甲调雁弦。自制白云曲,西王母《白云谣》云:“白云在天,山陵自出。”始送黄金船。珠帘卷明月,夜气如春烟。灯花弄粉色,酒红生脸莲。东堂榴花好,点缀裙腰鲜。插花云髻上,展簟绿荫前。乐事不可极,酣歌变为叹。平声诏书走东下,丞相惟演时为枢密使忽南迁。送之伊水头,相顾泪潸潸。腊月相公去,君随赴春官。送君白马寺,独入东上门。故府谁同在,新年独未还。当时作此语,闻者已依然。诗系少作,故排偶多,音律谐,无刻琢之句。
① 目录:诗作于仁宗景祐元年(1034)。永叔年二十八。
《年谱》:是年三月,西京秩满,归襄城。五月,如京师。
梅《年谱》:仁宗明道二年(1033),除德兴令。本年三十三岁,为河南主簿。
《年谱》:仁宗天圣八年(1030),试礼部翰林学士。晏公(殊)知贡举。公复为第一。三月,御试崇正殿,公甲科第十四名。五月,授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西京留守推官。(推官,唐置,为节度、观察两使之僚属。其后诸州皆置。亦曰军事推官。宋沿其制。)九年(1031)三月,公至西京。钱文僖公(惟演)为留守,幕府多名士。(《宋史》钱传:仁宗即位,拜枢密使。嗣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天圣八年,判河南府。再改泰宁军节度使。泰宁在今福建境。)与尹(洙)师鲁、梅(圣俞)尧臣尤善,日为古文歌诗。遂以文章名冠天下。明道元年(1032),是春及秋,两游嵩岳。
《外集》一有《七交》七首,作于天圣九年。《尹书记》云:师鲁天下才,神锋凛豪俊。逸骥卧秋枥,意在騤騤迅。平居弄翰墨,挥洒不停瞬。谈笑帝王略,驱驰古今论。良工正求玉,片石胡为韞。《杨户曹》云:子聪江山禀,弱岁擅奇誉。盱衡恣文辩,落笔妙言语。胡为冉冉趋,三十滞公府。美璞思善价,浮云有夷路。大雅恶速成,俟命宜希古。《梅主簿》云:圣俞翘楚才,乃是东南秀,玉山高岑岑,映我觉形陋。离骚喻草香,诗人识鸟兽。城中争拥鼻,欲学不能就。平日礼文贤,宁久滞奔走。《王秀才》云:几道颜之徒,沈深务覃圣。采藻荐良璧,文润相辉映,入市羊驾车,谈道犀为柄。时时一文出,往往纸价盛。无为恋丘樊,遂滞蒲轮聘。《自叙》云:余本漫浪者,兹亦漫为官。胡然类鸱夷,托载随车辕!时士不俯眉,默默谁与言?赖有洛中俊,日许相跻攀。饮德醉醇酎,袭馨佩春兰。平时罢军檄,文酒聊相欢。
《集》二十八有《尹师鲁墓志铭》云:有兄源,字子渐,亦以文学知名。
《外集》十四有《尹源字子渐序》。(原字子渊,永叔为改之)苏子美有《尹子渐哀辞》。(《宋诗钞》)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
《集》二十七有《张子野(先)墓志铭》(仁宗康定元年〔1040〕作)云:初,天圣九年,予为西京留守推官。是时陈郡谢希深,南阳张尧夫,与吾子野尚皆无羔。于时一府之士,皆魁杰贤豪。日相往来,饮酒歌呼,上下角逐,争相先后,以为笑乐。而尧夫、子野退然其间,不动声气,众皆指为长者。予时尚少,心壮志得,以为洛阳东西之冲,贤豪所聚者多,为适然尔。其后去洛来京师,南走夷陵并江汉,其行万三四千里。山砠水崖,穷居独游,思从曩人,邈不可得。然虽洛人,至今皆以谓无如向时之盛。然后知世之贤豪不常聚,而交游之难得为可惜也。……子野为人,外虽愉怡,中自刻苦。遇人浑浑不见圭角,而志守端直,临事敢决。平居酒半,脱冠垂头,童然秃且白矣。予固已悲其早衰。而遂止于此,岂其中亦有不自得者耶?
张先,乌程人,天圣二年进士,官至秘书丞。工词,与柳永齐名。有弟充,见永叔所为墓志。诗中《次公》疑即指充。
杨杰,字次公,无为军人,嘉祐四年进士。是《宋诗纪事》二十二。
魏泰《东轩笔录》:钱文僖公晚年以使相留守西京。官属皆一时文士,游宴吟咏,未尝不同。洛下多水竹奇花,凡园囿之胜,无不到者。
眼有黑花,戏书自遣
【此亦小题大作一例,以花字为枢纽。题曰“戏书”,故不嫌小方耳。】
洛阳三见牡丹月,春醉往往眠人家。扬州一遇芍药时,夜饮不觉生朝霞。天下名花惟有此,樽前乐事更无加。如今白首春风里,病眼何须厌黑花。王禹偁表:“早年多病,眼有黑花。晚岁多忧,头生白发。”
① 目录:诗作于仁宗皇祐元年(1049)。永叔年四十三。
《年谱》:是年正月,自扬州移知颍州。二月,至郡,乐西湖之胜,将卜居焉。四月,转礼部郎中。八月,复龙图阁直学士。
首句谓天圣九年至明道二年(1032——1034)为西京留守推官时事;次句谓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时事。
《集》二《洛阳牡丹图》(庆历二年作):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当时绝品可数者,“魏红”窈窕“姚黄”妃。
《集》七《谢观文王尚书惠西京牡丹》:(举正)……谓我尝为洛阳客,颇向此花曾涉猎。忆昔进士初登科,始事相公沿吏牒。河南官属尽贤俊,洛城池(一为“苑”)籞相连接。我时年才二十余,每到花开如峡蝶。“姚黄”“魏红”腰带鞓,“泼墨”齐头藏绿叶;“鹤翎”添色又其次,此外虽妍犹婢妾。念昔逢花必沽酒,起坐欢呼屡倾榼。而今得酒复何为?爱花绕之空百匝。(嘉祐三年〔1058〕作)
猜你喜欢 卷八百九十六·彭定求 △第三折·康海 第二十九出 计迓·许自昌 第十二出 桑林奇遇·王世贞 第四折·郑廷玉 卷一百十三·徐世昌 第三歌 郎想姐来姐想郎·刘半农 三体唐诗巻二·周弼 卷三百八十三·曹学佺 卷二百·陈廷敬 提要·吴渭 序·张泰来 卷三十四·施元之 司空曙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