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楼玉钥

喉科专著,二卷。清郑宏纲撰。刊行于清道光十八年。郑宏纲,字纪元,号梅涧。生于清雍正五年,卒于清乾隆五十二年。安徽歙县人。世医出身,其父郑于丰从福建人黄明生处得喉科秘本,用之于临床,多获良效。郑氏禀家学后从事临床,此时正值白喉、猩红热等烈性传杂病流行,故在长期治疗白喉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故根据家藏喉科秘本,并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撰成此书。后经其子补充,由冯棻刊行于世。本书条目清晰,编排有序,内容简明,分上、下两卷。上卷列咽喉说,喉科专论、诸风秘论,阴阳论、辨面色论、坏证须知、论证等医论十七篇,统论咽喉之生理、病理及其常见病之证治。如首论咽喉解剖部位及生理意义,指出咽喉是呼吸消化之门户,“人之一身,惟此最为关要”。次论咽喉科病总的治疗原则,批评时医“乱投凉剂,或误用刀针夭枉人命”的作法,提出“识症真,先治而后调理”的基本治疗原则。继则详论咽喉病之病机、诸风病症,并对坏症进行探讨,提出十一种不治之症,强调遇此症宜细心调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斗底风、咽疮风、义喉风、鱼鳞风等三十六种常见喉风的发病部位、临床表现、治疗大法和具体方药,一一明论,并收集治疗喉风诸方如紫正散、地黄散、开关散等三十九首,每一方均标明主治、药味、剂量、服法等。下卷则以论述喉科疾病的针灸治法为主,主要以歌诀形式写成,有歌有注,易学易记。如对行针手法编成十二首歌诀,包括取穴、持针、温针、进针、指循、摄法、退针、搓针、捻针、留针、摇针、拨针等,阐述十分详细。另外,对针禁忌法、补泻要诀、针灸诸则、喉风诸证针刺要穴以及十二经穴取穴法等,也一一进行讨论。更为突出的是本书对白喉等已有较深认识,提出:“小儿尤甚,且多传染,一经误治,遂至不救”,并用养阴救肺汤治疗,迄今仍为临床医家习用。综观全书,内容丰富,切于实际,深受医者推崇,是清代影响最大的喉科专著,是研究喉科理论和指导临床实践不可缺少的文献。

《重楼玉钥》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打坐歌·张三丰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强思齐
  太上洞玄灵宝素灵真符·陆修静
  重楼玉钥续编·郑瀚
  太乙秘书·王佐
  正骨心法要旨·吴谦
  四诊抉微·林之翰
  金箓斋解坛仪·佚名
  像象管见·钱一本
  道教义枢·孟安排
  周易辑闻·赵汝楳
  鸣鹤余音·彭致中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佚名
  黄帝阴符经集注·佚名
  周易易简说·高攀龙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杨博士翮(佩玉斋类稿)·顾嗣立

    翮字文举,上元人。父刚中,字志行,大德间,仕至翰林待制卒,有《霜月稿》。翮初为江浙行省掾,至正六年,官休宁主簿,历江浙儒学提举,迁太常博士卒。按文举所著有《佩玉斋类稿》,刻于至正间。陈众仲、虞伯生、杨廉夫皆为之序。而刘仔

  • 补注杜诗跋·黄希

    山谷尝谓老杜作诗无一字无来处第恨後人读书少不足以知之今生乎数百载之後欲探古人之心於数百载之前凡诸家笺注之所未通者皆断以已见自非胷中有万卷书其敢任此责耶黄氏之於此诗盖如班马父子之作史凡两世用工矣积两世之

  • 卷四十一·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四十一    元 方回 编子息类 五言【六首】 卜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 白居易 今旦夫妻喜他人岂得知自嗟生女晚敢讶见孙迟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新年逢吉日满月乞名时桂燎熏花果兰汤洗

  • 野古集卷下·龚诩

    (明)龚诩 撰○七言律诗宁亲堂为阙是赋事亲常欲使亲安羡子能行世所难既失形声求视听更于服食谨暄寒设令贻辱牲牢养争似无忧菽水欢棠棣有诗昭古训更须同气好相看哭金县丞(名华萧山人)患难归来仅两春少闻官长爱斯民适逢被水

  • 卷之五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江上遗闻·沈涛

    乙酉夏五月,我兵南下破金陵,宏光走;江阴县令林之骥、参将张宿解印绶,海防程、县丞吴相继望风遁。御史刘光斗迎降,有安抚常州之命。主簿莫士英缴印策,献善马于刘;遂命摄县事。六月二十日,新令方亨到任,严饬薙发令;民情恟恟。闰六

  • 一二一一 军机大臣和珅等为承询校勘衔名款式事覆阿哥等函·佚名

    一二一一 军机大臣和珅等为承询校勘衔名款式事覆阿哥等函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初三日接奉来翰,承询校勘衔名款式一事。此间因书多人少,随办随交,且原书既有总校、分校各衔名,现在校书之人自不能开列在前。若衔大者开列在后,又

  • 别集上卷三·宋名臣言行录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録别集上卷三 宋 李幼武 纂集 张焘 忠定公 字子公饶州德兴人以门廕补太学斋郎升上舍政和八年廷试三人授太学録宣和初除博士三年连丁内外艰吉再为博

  • 读例存疑卷三十五·薛允升

    刑律之十一鬪殴上鬪殴保辜限期宫内忿争宗室觉罗以上亲被殴殴制使及本管长官佐职统属殴长官上司官与统属官相殴九品以上官殴长官拒殴追摄人殴受业师威力制缚人良贱相殴鬪殴(相争为鬪,相打为殴。):(谨按。小注八字,明律在律文

  • 卷二十八·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二十八明 俞汝楫 编祠祭司职掌荐諡号永乐元年上太祖高皇帝高皇后諡号仪前期三日斋戒遣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鸿胪寺设册宝舆及香案于奉天殿是日早内侍先以册宝

  • 二十二年·佚名

    (甲申)二十二年大明崇祯十六年春正月1月1日○朔庚寅,世子遣文學李

  • 修身第二·墨子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来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

  • 第二章 孔子生平·林语堂

    自古以来,天下的君王贤人也算很多了,活着时都很荣耀,到他一死就什么也没有了。孔子仅是一个平民,他的道统家世至今传了十几代,学者们都崇仰他。从天子王侯以下,凡是中国研讨六经道艺的人,都将孔夫子的话尊奉为最高的衡断标准

  • 卷九上·傅恒

    <经部,春秋类,御纂春秋直解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春秋直解卷九上【己丑】简王十有四年【在位十有四年子灵王立在位二十有七年子景王立】襄公名午成公子也元年春王正月公卽位公生四年矣仲孙蔑防晋栾黡宋华元卫甯殖曹人莒人

  • 卷第九·雷庵正受

    嘉泰普灯录卷第九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青原第十三世(云门七世) 投子证悟修颙禅师法嗣 邓州香严海印智月禅师 不知何许人也。久参证悟。深达法源。自京师出居颕之荐福。绍圣三年。移香严。 上堂曰

  • 03.说取业处品·佛音

    说取业处品 既以遵守此等头陀支成就少欲知足等之德而住立于此等清净戒中的人,当自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的语句中依于“心”的要目而修习三摩地(定),然而显示于这个偈中的定却如此简略,去认识其意义尚且不易,何况修习?所以

  • 商主天子所问经·佚名

    全一卷。隋代阇那崛多译。又称商主天子问经、商主天子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乃记载佛陀住王舍城耆阇崛山时,文殊师利受佛之教,为答商主等诸天之请问法要,而说诸菩萨入一切智、达一切法彼岸、满足六度等诸种成就;商

  • 华严经金师子章注·法藏

    一卷,华严宗之法藏,对唐则天武后,借庭前金师子为喻,以十门显华严之教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