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鼻奈耶卷第七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等译

波逸提法之一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尊者罗芸于众人中戏笑妄语。诸比丘诲责。汝为佛子云何妄语。诸比丘往具白世尊。世尊告罗芸。曰汝何为戏笑妄语以偈诲责罗芸。

妄语地狱近作之言不作

二罪后俱受是行自牵去

法衣在其身为恶不自禁

苟为恶行者命逝堕地狱

无戒受供养街巷乞不惭

死啖烧铁丸极热剧赤火

如是世尊诲责已。为沙门结戒。若比丘戏笑妄语者。贝夜提。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种类骂诸比丘。诸比丘往具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种类相骂者。贝夜提。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常与十七群比丘共诤。此间闻语。便往告彼。彼间闻语便来告。此诸比丘闻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调戏两舌斗乱彼此者。贝夜提。

佛世尊游拘舍弥瞿师罗园。彼拘舍弥比丘喜斗。系闭坐众耆老。事以得解。六群比丘还扬举本事。诸君以何事诤不使我等断。诸比丘闻六群比丘事解。还扬举往具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诤如法事止还扬举者。贝夜提。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迦留陀夷独入宫。与末利夫人说法。王诸大臣自相谓言。云何比丘独入宫说法。十二法比丘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独与女人说法。不得过五六语。除其有人。贝夜提。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向沙弥说毗尼语。诸比丘见。云何向未受大戒者说戒。往具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向未受大戒者说一句戒法。贝夜提。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比丘入沙弥聚。自称誉言。我得初禅第二第三第四禅慈悲喜护。诸比丘见即往责数。云何比丘向未受大戒者自称得禅。往具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向未受大戒人自称誉言。我知是见是实者。贝逸提。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语不受大戒人。某甲比丘犯僧伽婆施沙贝逸提。诸比丘闻便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向未受大戒人说。犯僧伽婆施沙贝逸提者。除其僧使。贝逸提。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诸长者来诣园房观看。若还去者身饥不能得达。便语十二法比丘。此沙门释子常食人供。而到园了无待宾。比丘语六群比丘。此诸长者诣园观看。若还去时饥不能得。至可听少籴谷米以供宾客。六群比丘答言。大善。后比丘多籴谷米以待宾客。六群比丘语诸比丘。谁使汝等大散僧物籴谷米以待宾客。比丘答君前自许。复言我不许。汝诸比丘不知当何答。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先共要后作是语。汝减比丘僧物。用违前要者。贝逸提。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十五日挝揵[禾*遲]。比丘僧集说戒。尊者阐怒语诸比丘。半月用说是杂碎戒。为使诸比丘愁愦不得行道。诸比丘闻便往白世尊。世尊因此事。集和合僧备十功德。佛为沙门结戒。若比丘说戒之日作是语。半月用说此杂碎戒。为弹却戒者。贝逸提。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六群比丘斫树作床。树神嗔往语十二法比丘。我所居舍尽斫坏。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告曰。有神依树根。有神依树岐。有神依树枝里。有神依树皮里。有神依树皮裂中。有神依树蓓蕾。有神依树叶。有神依树花住。有神依树果。一切药草树木尽有神。神所以依住者食其香故。若比丘自斫树教他斫堕。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六群比丘常与十七群比丘共诤。十七群比丘不能忍。卒便嗔恚。诸十二法比丘闻往白世尊。世尊告曰。卒嗔恚者堕。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挠扰激动阿练儿。诸君已得初禅第二第三第四。尽生死修梵行。诸比丘闻便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激动人使嗔者堕。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于露地敷床廌席拘柘竟。日坐论便起去。时天大雨尽污湿座具床廌席拘拓。诸长者见自相谓言。我等减损子孙分。以供比丘僧。此比丘不惭取他信施。使雨浇烂。十二法比丘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于露地敷比丘僧床廌席拘拓。若坐若卧。起后不自收。不教他人收者堕。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于房中敷卧具。起去后不收坐具虫食。诸长者来房中见自相谓言。此沙门释子夜卧已不收卧具。使虫啖食。十二法比丘闻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比丘僧坐具于房中敷。若坐若卧。起后不自收。不教人收者堕。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尊者耶舍将五百众从拘萨罗至舍卫国。六群比丘自相谓言。我等小避须此比丘扫洒房室。敷坐具已。我等当往问。君为几岁。彼自当说。尔许岁。答言。我等大君若不出者。当强驱出。伺诸比丘扫洒房室敷坐具已。即往问。君为几岁。答我尔许岁。六群比丘言。我大君促出去不须住。此诸比丘不知当云何。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至比丘房诈为嗔恚驱他使出。若使人驱者堕。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有众多比丘。于讲堂前夜敷坐具。或禅或卧。迦留陀夷从后至。亦敷坐具卧。时迦留陀夷诈呓喘喘息粗恶如厌。唤呼手脚烦扰。诸坐禅比丘不住。即皆收坐具避去。诸十二法比丘闻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于房中先敷卧具。若后有来强敷坐具。若不喜我者。自当出去。及烦扰者堕。

佛世尊游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时新成重阁。重阁上敷义足床阁下有一比丘。禅跋难陀释子。于阁上放身疾坐床上床足下陷蹄比丘头破。禅比丘即失声。唤众比丘集问。汝何以头破。具陈所由。诸比丘不知当云何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上重阁上作尖足绳床纵力坐。若卧者堕。

佛世尊游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尊者阐怒以有虫水洒地和泥。诸比丘语阐怒。汝无以虫水洒地和泥。阐怒佷戾不随谏语。诸比丘不知当如何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知有虫水洒地。若教人洒自和泥。若教人和者堕。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有一摩诃卢比丘。取檀越百千两金。作大讲堂。一日累涂覆即夜崩坏。其长者闻惊怪愁忧。用乃尔所钱竟不成讲堂。即往具白世尊。世尊因此事。集和合僧备十功德。佛为沙门结戒。比丘作大讲堂。先作阈窗牖得通日光。细泥涂地再三覆之(重草盖之)若过三者贝逸提。佛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次未应。与比丘尼说法。自往与说法。十二法比丘闻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比丘僧次未差。与比丘尼说法。自往说法者堕。

佛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诸比丘次第与比丘尼说法。尊者难陀次应直往而不肯行。摩诃爱道瞿昙弥。将五百比丘尼。诣如来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时世尊与大爱道及五百比丘尼。说微妙法。说法已今正是时。各还所在。大爱道及五百比丘尼头面礼足。右绕三匝而去。去不久顾问。阿难次应谁与。比丘尼说法耶。阿难白佛言。比丘僧已周。次应难陀难陀不肯行。时难陀亦在座上。时世尊告难陀。汝可往为比丘尼说法何以故。我之说法汝之说法。有何等异。难陀闻佛教。默然而受。时尊者难陀平旦著衣持钵。入舍卫分卫。分卫已还出城。举衣钵举座布。著肩上入房坐禅。时比丘尼众闻难陀次来说法。自相谓言。难陀于夏四月读一偈不能得。欲云何与比丘尼说法难陀出竫室在堂前敷座具。结跏趺坐。时大爱道及五百比丘尼诣难陀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时尊者难陀则入三昧。以三昧力东没西踊西没东踊。坐卧虚空身放种种光。青黄赤白或琉璃色。身下出火身上出水。身上出火身下出水。如是变化不可称数。还于本座上结跏趺坐。难陀告诸比丘尼。与汝说法。善思念之。云何诸妹眼有常无常耶。答曰。无常也。难陀若无常者为苦不苦耶。答曰。苦也。难陀若无常苦为变易法。彼见谛人作是求言。是我所非我所不耶。不也。难陀云何诸妹耳鼻舌身心有常无常耶。无常也。难陀。若无常者苦不苦耶。苦也。难陀。若无常苦变易之法。彼见谛人作是求言。是我所非我所不。不也。难陀。何以故。今如谛等智见眼无常。眼识苦乐亦复无常。如是耳鼻舌身心无常。意识起想苦乐不苦不乐亦复无常。善哉善哉。诸妹。如汝所言。眼无常眼所识苦乐亦复无常。如是耳鼻舌身心无常。意识起想苦乐不苦不乐亦复无常。云何诸妹。眼因缘有识彼眼识者有常无常。无常也。难陀。若无常者苦不苦耶。苦也。难陀。若无常苦变易之法。彼见谛人作是求言。是我所非我所不。不也。难陀。如是耳鼻舌身心心因缘有识生心识者有常无常。无常也。难陀。若无常者苦不苦耶。苦也。难陀。若无常苦变易之法。彼见谛人作是求言。是我所非我所不。不也。难陀。何以故。如谛等智见眼无常。眼色识无常。眼识起想苦乐亦复无常。如是耳鼻舌身心法心识无常。心识因缘生想苦乐不苦不乐亦复无常。善哉善哉。诸妹。如汝所言。眼无常色眼识无常。眼识因缘起想苦乐不苦不乐。亦复无常。如是耳鼻舌身心法心识无常。心识因缘起想苦乐不苦不乐。亦复无常。诸妹。眼因缘色色因缘识三事。共会有更。云何诸妹。更者有常无常。无常也。难陀。若无常者苦不苦耶苦也。难陀。若无常苦变易法者。彼见谛人作是求言。是我所非我所不。不也。难陀。如是耳鼻舌身心法心识心更心。更者有常无常。无常也。难陀。若无常者苦不苦。苦也。难陀。若无常苦变易法者。彼见谛人作是求言。是我所非我所不。不也。难陀。何以故。如谛等智观眼无常。色眼识眼更眼更因缘起想苦乐不苦不乐。亦复无常。如是耳鼻舌身心法心识心更心更因缘起想。苦乐不苦不乐。亦复无常。善哉善哉。诸妹。如汝所言。眼无常色眼识眼更因缘起想。苦乐不苦不乐。亦复无常。如是耳鼻舌身心法心识心更心更因缘起想。苦乐不苦不乐。亦复无常。云何诸妹。眼因缘色色因缘识三事合为更。更因缘痛彼更痛有常无常无常也。难陀。若无常者苦不苦苦也。难陀。若无常苦变易法者。彼见谛人作是求言。是我所非我所不。不也。难陀。如是耳鼻舌身心法心识心更。心更所生痛有常无常。无常也。难陀。若无常者苦不苦。苦也。难陀。若无常苦变易法者。彼见谛人作是求言。是我所非我所不。不也。难陀。何以故。如谛等智观眼无常。色眼识眼更痛眼更痛因缘起想。苦乐不苦不乐。亦复无常。如是耳鼻舌身心法心识心更心更痛无常。痛因缘起想。苦乐不苦不乐。亦复无常。善哉善哉。诸妹。如汝所言。眼无常色眼识眼更眼更痛因缘起想。苦乐不苦不乐。亦复无常。如是耳鼻舌身心法心识心更心更痛因缘起想。苦乐不苦不乐。亦复无常。云何诸妹。眼因缘。色色因缘。识识因缘。更更因缘。痛痛因缘。爱彼眼爱者有常无常。无常也。难陀。若无常者苦不苦。苦也。难陀。若无常苦变易法者。彼见谛人作是求言。是我所非我所不。不也。难陀。如是耳鼻舌身心法心识心更心更痛。爱彼痛爱者有常无常。无常也。难陀。若无常者苦不苦。苦也。难陀。若无常苦变易法者。彼见谛人作是求言。是我所非我所不。不也。难陀。何以故如谛等智观彼法法自生法法自灭。善哉善哉。诸妹彼法法自生法法自灭。如是诸妹。六情因缘起想苦乐不苦不乐。亦复无常。诸妹。譬如屠牛人若屠牛弟子执利刀杀牛。剥皮取筋肉段段置著一处。还以其皮覆上云何诸妹。还得成牛不。比丘尼答。不也。难陀。何以故。牛以分离实不像本。所以引斯喻者。当解此义。如是诸妹。牛者六情相因起想。苦乐不苦不乐。常住不灭。无变易法。作是等求者。为可得道。何以故。如谛等智观不见彼法法生。不见彼法法灭。所以引喻者。观意不聚。如牛者六情无异。如彼筋肉六尘。是彼利刀者等智是。何以故。诸妹等智刀尽断一切生死结。不复生彼此界断等断。善哉诸妹。当作是学。于染著法心不染著。欲得息于牵连法。心不随嗔恚愚痴息。次当学四意止七觉意八圣道八解脱门。是故当学。诸妹。如是学者诸多陀竭阿罗诃三耶三佛。皆从中出。无数善法皆从三十七品中出。常等心身无令中绝。说是法时。五百比丘尼得阿罗汉道。见始变化时。二百五十比丘尼得阿罗汉道。其二百五十比丘尼迦叶佛时。曾闻此法故。今闻法得果。难陀语诸妹。今正是时。各还所在。时大爱道及五百比丘尼头面礼足而去。明日大爱道及五百比丘尼。平旦著衣持钵。诣如来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世尊观诸比丘尼尽得道须臾。佛告诸比丘尼。今正是时。各还所在。诸比丘尼作礼已还去。世尊告曰。难陀。明日复次与比丘尼说法。时难陀默然受教。难陀明日著衣持钵。入舍卫分卫。分卫已还出城。举衣钵洗手足。以尼师檀著肩上。入室坐禅。出室于堂前敷座具。结跏趺座。瞿昙弥大爱道将五百比丘尼。诣难陀所。头面作礼在一面坐。尊者难陀与说种种微妙法。说法已竟。今正是时。各还所在。诸比丘尼礼足而去。时日入城门已闭。或依树下宿。或住阜边宿。或依池水宿。或依流水宿。或依城池宿。明日门开诸比丘尼入城。其守门者。自相谓言。诸比丘尼是沙门妇。城外共宿。清旦来入。其十二法比丘闻以是语往白世尊。世尊告曰。比丘僧次第与比丘尼说法。不得至暮还至暮者堕。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与比丘尼同道行。诸长者见自相谓言。此沙门释子与诸比丘尼同道行。是沙门妇。若非妇者何由同道行。其十二法比丘闻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共比丘尼同道行。从一村至村落内者堕。或应共行者。若有贾客前有虎狼贼寇得共行。

佛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从拘萨罗国。来至舍卫。时阿脂罗江须舡尔乃得渡。六群比丘与比丘尼同舡。或逆水上。或随水下。经时日已没。便渡水各散去。时比丘尼为贼所劫。以此事具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与比丘尼同舡。或逆水上。或随水下除直渡堕。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迦留陀夷与崛多比丘尼衣著。诸比丘尼问。所由得此衣。答迦留陀夷见施。诸比丘尼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非亲里比丘尼。持衣施者堕。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迦留陀夷使崛多比丘尼作衣。诸比丘尼问与谁作衣。答言。迦留陀夷作衣。诸比丘尼不知当云何。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非亲里比丘尼使作衣者堕。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迦留陀夷与崛多比丘尼屏处坐。诸比丘尼见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独与比丘尼屏处坐者堕。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迦留陀夷与佛陀优婆夷露处坐。诸长者见自相谓言。此沙门释子云何与妇人露处坐。十二法比丘闻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独与妇人露处坐者堕(上比丘尼妹)。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有一优婆夷。请摩诃迦叶舍利弗目揵连阿那律。时长者妇馔具种种饮食。敷好坐具。时鍮罗难陀比丘尼。先与长者妇善知识。平旦著衣持钵。来诣此家。见馔具种种饮食敷好坐具。即问长者妇。欲请阿谁。作是好饮食敷好坐具。长者妇答。请摩诃迦叶舍利弗目揵连阿那律。比丘尼语。舍龙象而请骡驴。长者妇问。谁是龙象。比丘尼答。尊者调达骞陀达婆迦留罗提施三文陀糸头。此上人是。迦叶最大先前入舍。鍮罗比丘尼见来入语长者妇。善哉优婆夷。所谓龙象以至。时长者俱闻此语。便作是言。恶比丘尼。先言骡驴。今言龙象耶。去恶比丘尼莫复入此舍。时长者见贤严坐定。自行澡水。布种种饮食。饮食已竟。重行澡水。已在一面坐。听达嚫摩诃迦叶。说达嚫已。即从坐起去。诣如来所。头面作礼在一面坐。以此事具白世尊。世尊因此事。集和合僧备十功德。佛为沙门结戒。若比丘知比丘尼誉一比丘僧毁一比丘僧。往彼饭者(调达婆儿阿难妹也)波逸提。

佛世尊游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所。当于尔时。人民饥馑乞求难得。诸长者或请一比丘。或请两比丘。其不请往者。或四或五。诸长者见自相谓言。此沙门释子不知厌足无有惭愧。其请一者五三自往。十二法比丘闻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不请强往者堕。或时应往。或病或执僧事作衣。此应食。

佛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拘萨罗界有一长者起招提僧舍。其有客比丘。得一日食。时尊者舍利弗遇病从拘萨罗至舍卫国。过此僧舍。住三宿食。时舍利弗便发去。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便怀狐疑。我不过食。招提僧食耶。往自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无病得一宿住食。若过食者堕。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有多比丘。从拘萨罗诣舍卫国。有长者中道请饭丰饶酥酪。时六群比丘两三钵盛下行。比丘不得。诸长者见自相谓言。此沙门释子重叠两三钵盛下行。比丘不得。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请入舍。长者设好食酥酪丰饶不得。两三钵盛。犯者堕。若两三钵取出外当等分与。不得比丘。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舍卫国。有一长者。居门衰丧。唯有一少男儿在后。此少儿闻其饭佛及比丘僧者。得生三十三天第二天。我当往行出筋力。作所得钱财当饭佛及比丘僧。即往诣比舍。语一长者作是语。我欲客作为可尔不。长者答。须几许物。少儿言与我五百两金。自当竭力作使。长者便思惟。如今人饥馑乞求难得。乞一食者尚不可得。况尔所两金。长者问。少儿能何等作为。少儿答。能坐金银铜铁绵绢丝肆。要不取价。竟十月已。长者便作是念。或有人先索价却作使。今此少儿先与人使。却乃索直。即使知金银肆。是少儿宿有福德。常人坐肆。得一倍利。此少儿得八倍十倍。长者便作是念。得此少儿是我之幸。常人坐肆得一倍利。此少儿坐肆得八倍十倍利。次使知铜铁绵绢丝肆。皆尔获利。次使知田业。常人耕种得一倍利。此少儿得八倍十倍利。十月期尽。即从长者索直。时长者不为不欲与。正欲与恐少儿去。复重再三索。为欲与我不。长者问。得此金用作何等。少儿答。我闻饭佛及比丘僧得生三十三天。所以客作欲饭佛及比丘僧。愿见时与。长者便作是念。怪此少儿为佛及比丘僧。执此勤劳。即问。少儿汝欲饭佛耶。答言。饭佛。奈得薪草釜灶器皿及人力。可即于此间饭佛及比丘僧。二人俱时得福。少儿答。亦可尔耳。长者语。汝自往请佛及比丘僧。即诣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世尊与说法。说法已默然。时少儿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叉手向佛白世尊言。欲设微供。愿佛及比丘僧临顾须臾。时世尊默然受请。少儿见如来默然可之。即起头面礼足而去。即夜具种种饭食敷好座具。往白世尊。饮食已办。今正是时。比丘僧往世尊住别送食来。僧诣长者家。各次第坐坐定。少儿自手行水。布种种食。时是月八日国俗此日食先亡者。以残食施诸比丘僧。诸比丘僧食已。至少儿家略不食。诸比丘同声语。行食人稍下。少儿见饮食不减。便作是念。比丘僧不食者。我必不生三十三天。涕泣诣如来所。白世尊言。比丘僧食少不多。比丘不食者。我必不生三十三天。世尊告曰。汝往稍益食必生三十三天无疑。少儿复作是念。如来广长舌言。必得生三十三天。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头面礼足绕佛三匝而去。往诣比丘僧所。比丘僧食竟。行澡水已。在前长跪。受咒愿。上坐咒愿已便去。即日有五百贾客。入海还归。最大导师入城求食。问行路人。谁家有食卖。行人答言。某长者家。今日饭佛及比丘僧。必有饮食。导师即诣此舍。语守门者言。汝往白长者。外有入海导师。欲得相见。守门者即为白长者。出迎共相问讯。揖引入坐。须臾起语长者言。承有饮食卖当送直。时少儿在一面坐。长者答。此非我食。指言此檀越食也。复问少儿。有食见与。当送直。答言。我食不卖。若须者便相呼入坐。当相供给。不须直即往。呼伴入坐。少儿自手行水。布种种食。贾客食讫。少儿还就床坐。去少儿不远。有拘萨罗码瑙揵茨(拘萨罗国外大故称)时大导师语诸贾人。此少儿饭食我等皆令充足。我等各各共报其恩。诸商称善。时大导师语少儿。过此揵茨来。即过与导师开头巾里一明珠。直百千两金。著揵茨钵中。其余商人。或直九十千两金珠。或八十七十六十五十四十三十二十。下至直十千两金珠。流溢揵茨持与少儿。少儿不取曰。薄食不卖自相施耳。导师复语。计此珠价百千万倍。胜汝饮食。意欲相遗。幸莫见逆。少儿便作是念。我若取者不生三十三天上。少住此间听我往问世尊。还即诣如来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以此事具白世尊。世尊告曰。汝往受之。此并花报果实在后。少儿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头面礼足便退去。去不久佛与沙门结戒。若比丘先食重往食者堕。时此长者往诣妇所。作是语。此少儿门户种姓不减我族。计一珠价足得我田业。可嫁此女与为夫妇。妇曰善。即嫁女与。俄尔长者夫妇尽丧亡。王波斯匿闻彼长者亡。问傍臣。颇有兄弟儿息不。答言无。唯有女夫在家。王敕召来。即往召至。王遥见容颜甚欢敬之。即封户一千使知边城。日出就位。即名日出相国。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众多比丘从舍卫国。诣拘萨罗界。时跋难陀弟子欲与诸比丘伴。至拘萨罗来辞跋难陀。今比丘去弟子欲共行。跋难陀以前恐故。即语卿少住食。弟子对先以食。跋难陀语。知卿已食。意欲使卿更食去。言语留连。诸比丘已去。跋难陀弟子后去不及。伴为贼所劫。即往具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以知比丘食强劝使食。犯者堕。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失梨崛长者事外道常狐疑。世尊是佛非佛耶。是法非法耶。是比丘僧非比丘僧耶。我当施设饭食。往请佛试之。即往诣世尊所。擎拳问讯在一面坐。时世尊与说种种微妙法。佛说法已默然住。长者失梨崛白佛言。欲请沙门瞿昙及比丘僧。时世尊默然可之。失梨崛从坐起。擎拳而退。于门中凿坑盛满炭火。无有烟焰。以沙薄覆上。兴起此念。沙门瞿昙有一切智。知一切未然事。自当知。若无一切智。自当堕火。及沙门众。堂上设不累绳床伪敷坐具。复作是念。若沙门瞿昙有一切智者。自当知。若无一切智者当堕床。及沙门众为人所笑。复设杂毒食。复作是念。若沙门瞿昙有一切智者。自当知。若无一切智食此毒饭自当死。及诸沙门。即往白佛食具已办。今正是时。世尊著衣持钵。及比丘僧来至失梨崛舍。世尊顾语阿难。汝往语诸比丘。尽不得先如来前入失梨崛舍。阿难即往告诸比丘。不得先如来入失梨崛舍。时如来足蹑火坑。自然成浴池。中生忧钵拘物波头摩分陀利花。凫雁鸳鸯和声悲鸣。时世尊足登花上。入失梨崛舍。花琉璃色花绀碧色。如来黄金色。色色相夺。时绳伪床自然成宝床。时此长者见二变化。心开意解。叉手向佛白世尊言。此食杂毒愿小顷留。更设好食。世尊告曰。但行此食无苦。时失梨崛自手行水。布种种食。佛语阿难。此诸比丘尽不得于此间食。当诣阿耨达所。时世尊与失梨崛男女说法施义戒义十善义生天义。贪淫堕恶出家得道。时世尊复与说法苦习尽道。失梨崛即得道迹。如纯白[疊*毛]易染为色。失梨崛即从座起。头面礼足。从今以去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听为优婆塞。尽命不杀生。世尊及五百阿罗汉盛满钵饭。即入三昧。从失梨崛门尽飞陵虚。诣阿耨达宫。时阿耨达亦知如来来化。五百莲华大如车轮。复为如来化作一华最妙。如来坐上。五百阿罗汉各次第坐。如来五百阿罗汉比丘僧食已。广说阿耨达经。时如来及比丘僧入三昧。从阿耨达宫没还至只桓。时毗舍佉无夷罗母闻佛及五百阿罗汉受失梨崛请。诣阿耨达食广说阿耨达经。今来舍卫。我当别请佛及五百阿罗汉。即往诣如来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世尊广为毗舍佉说法。说法已。毗舍佉即长跪请佛及五百阿罗汉。世尊默然可之。毗舍佉头面礼足而去。即夜办馔具好食敷好坐具。重开门户。手擎香炉叉手礼言。饮食已办。今正是时。诸比丘往。或从地踊出。或从壁入。或从空下。唯如来住。别留佛食。毗舍佉见比丘坐定。自手行水。布种种食。食已竟。复行澡水。在前长跪受咒愿。上坐咒愿已而去。阿难来取佛食。世尊知而问阿难。有几比丘。在毗舍佉舍食。阿难白佛。前所至阿耨达宫食。五百阿罗汉尽在彼食。世尊告曰。云何阿难。颇有一比丘。于比丘僧中唱使行不。不也世尊。世尊告曰。愍此毗舍佉不获一福。云何不食一比丘。彼阿难毗舍佉母。食一比丘僧者。得大福获大果报世尊告曰。若比丘众中不唱私去会者。犯者堕。有应得去。若道路行。若乘舡若大节会。若沙门普会。此应去。时举国人民闻佛言饭一比丘僧达嚫胜饭五百阿罗汉。长者婆罗门尽得信佛净比丘僧(三十六竟)。

鼻奈耶卷第七

猜你喜欢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二卷·宝亮
  卷五百五十三·佚名
  卷第二十九·德清
  菩萨地持经 第七卷·佚名
  与海定等书(十四通)·太虚
  金刚仙论 第十卷·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六·玄奘
  佛说旧城喻经·佚名
  第二卷·佚名
  佛说智光灭一切业障陀罗尼经·佚名
  四分律卷第九(初分之九)·佚名
  卷四十六(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阿育王经 第六卷·佚名
  卷第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王高·唐圭璋

      自“千枝蔓仙牒”句言,水调歌头其一所寿之人,当为赵姓者。自“散在苕溪霅水,讴歌颂儿童”句言,其所寿之人,当为知吴兴者。今考谈钥嘉泰吴兴志,北宋知吴兴者无赵氏,南宋氏赵者颇多。高盖南宋人。   水调歌头   千枝蔓

  • 洪惠英·唐圭璋

      惠英,会稽(今浙江绍兴)歌宫调女子。   减字木兰花   梅花似雪。刚被雪来相挫折。   雪里梅花。无限精神总属他。   梅花无语。只有东君来作主。   传语东君。且与梅花作主人。

  • 第四折·佚名

    (李逵上,诗云)上山鞋履不闻声,下山锣鼓便齐鸣。蓦然一阵风来处,知是强人带血腥。某山儿李逵是也。今有李孔目为我下在死囚牢里。我问宋江哥哥告了一个月假限,将着一包袱金珠财宝,下山去搭救李孔目走一遭去。(诗云)拜辞了宋

  • 三体唐诗选例·周弼

    七言截句一实接截句之法大抵第三句为主以实事寓意接处转换有力若断而续涵蓄不尽之趣此法久失其传世鲜有知之者矣一虚接第三句以虚语接前两句也亦有语虽实而意虚者于承接之间略加转换反正顺逆一呼一唤宫商自谐一用事诗

  • 11.陈子昂:感遇诗(下)·施蜇存

    笫三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第十九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黎元。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

  • 慎所好第二十一·吴兢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不在于水。’故尧、舜率天下以仁,而人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人从之。下之所行,皆从上之所好。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华,惟好释氏、老氏之教;武帝末年,频幸同泰寺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八十一·杨仲良

      神宗皇帝   修两朝国史   熙宁十年五月戊午,诏修仁宗、英宗两朝正史。   七月辛未,上御资政殿,监修国史吴充率修国史宋敏求、编修官王存、黄履、林希,以仁宗、英宗纪草进呈。上服靴袍,内侍进案,敏求进读,上立听,顾

  • 丁集·叶绍翁

      (宁宗皇帝一朝详具大事)   ○宁皇即位宁宗皇帝,光宗第二子,母曰李皇后。乾道四年十月二十日生于恭邸(原注:以其日为瑞庆节)。五年十一月除右千牛卫大将军。淳熙五年十月封英国公。十二年三月进平阳郡王。十六年三月封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五十九·佚名

    万历二十九年五月戊戌朔命成山伯王允忠守备南京掌中军都督府事协守山西副总兵署都督佥事姜显祚充总兵官镇守山西防海御倭兵总署都督佥事李承勋镇守贵州○己亥以畿辅大旱遣公徐文璧等祭告 天地 稷等坛○以原任镇守贵

  • 卷之四百八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通志卷四十七·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器服略第一尊彝爵觯之制臣旧尝观释奠之仪而见祭器焉可以观翫可以説义而不可以适用也夫祭器者古人适用之器若内圆而外方内方而外圆若之何饮食若台而安器若器而安台或盛多而受少

  • 庚申年陈墓镇记略·陆云标

    岁庚申四月初五日,喧传丹阳失守,何制军退保苏城,又传贼兵将到浒墅关矣。予谓贼纵猖狂,断无如此神速。初八九间,避难者纷纷到镇,人心甚为惶惧。适奉前中丞徐札委署周庄汛总司王飞熊来镇,协董劝办团练,尚未筹款定章。有牙侩王文

  • 卫剌王宇文直传·李延寿

    卫剌王宇文直,字豆罗突。周文帝宇文泰的儿子,文宣叱奴皇后所生。魏恭帝三年,被封为秦郡公。武成初年(559),晋封为卫国公,历任雍州牧、大司马、襄州总管。他是武帝宇文邕的同母兄弟,性情浮躁诡谲。因晋公宇文护掌握大权,他疏

  • 秦大国·佚名

    【提要】 弱小的国家在国际环境中生存,必然要讨好大国、强国。但讨好也要考虑方式方法。 【原文】 秦,大国也。韩,小国也。韩甚疏秦。然而见亲秦,计之,非金无以也,故卖美人。美人之贾贵,诸侯不能买,故秦买之三干金。韩因以其

  • 卷一·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要义卷一宋 魏了翁 撰隐公元年【一】服题隐公左氏传解谊杜题经传集解五经题篇皆出注者之意人各有心故题无常准此本经传别行则经传各自有题注者以意裁定其本难可复知据今服?所注题云隐公左氏传

  • 卷第二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二十一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缘起品第三之一已依三界。辩得心等。今应思择。三界是何。各于其中。处别有几。颂曰。地狱傍生鬼  人及六欲天名欲界二十  由地狱洲异此上十七处  

  • 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上·道宣

    唐麟德元年终南山释道宣撰夫三宝利见其来久矣。但以信毁相竞。故有感应之缘。自汉泊唐年余六百。灵相肹向群录可寻。而神化无方待机而扣。光瑞出没。开信于一时。景像垂容。陈迹于万代。或见于既往。或显于将来。昭彰

  • 善生子经·佚名

    《佛说善生子经》是由西晋沙门支法度翻译的,被收录在《大正藏·阿含部》卷一中。《佛说善生子经》中的伦理思想,诸如孝养父母、尊师重道、尊重妇女、夫妻和睦、恩厚朋友、善待下属、尊敬供养清净福田僧、积极行善、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