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不知其字,诗人章孝标之子。章孝标应进士试考了十年,至元和十四年(公元八一九年)方才及第。及第后,回家嘉庆①,先以诗寄家乡友人,诗云: 及第全胜十政官,金汤镀了出长安。 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 
- 	●钦定四库全书玉笥集卷一(明)邓雅 撰○四言勤有斋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我思古人实获我志乾乾夕惕君子法之孜孜为善圣贤同归朝斯夕斯勤学不息悦我诗书芥视金璧人多逐利惟义是从人多偷安日省厥躬先知艰难後乃可逸佩服训辞 
-   楚語下   1 昭王問於觀射父〔一〕,曰:「周書所謂重、黎寔使天地不通者,何也〔二〕?若無然,民將能登天乎〔三〕?」   〔一〕 昭王,楚平王之子昭王熊軫。觀射父,楚大夫。   〔二〕 周書,周穆王之相甫侯所作呂刑也。 
-    却说芒砀二山,本来是幽僻的地方,峰回路转,谷窈林冥。刘邦与壮士十余人,寄身此地,无非为避祸起见,并恐被人侦悉,随处迁移,踪迹无定。偏有一妇人带着子女,前来寻邦,好象河东熟路,一寻就着。邦瞧将过去,不是别人,正是那妻室吕氏 
- 雍正五年三月初十日 奴才噶尔泰谨奏,为恭谢天恩事。 雍正五年二月二十七日,江宁织造曹(兆页)自京回南,至仪征盐所奴才衙门。奴才跪请圣安,曹(兆页)口传圣谕:"以奴才等进呈龙袍及丰灯、香袋等物皆用绣地,靡费无益,且恐引诱小民;不 
- 李鹤田先生哀台湾笺释一卷,原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藏的抄本。「哀台湾」是一首长达一千零二十七字的七言古诗,从甲午战后割让台澎说到台湾抗日的失败;悽怆感慨,充分写出了台湾陷敌的沉痛。笺释之文,除引旧籍以明诗 
- 庐江郡王李瑗字德圭,是济南郡王李哲之子。武德年间,援例封王,累迁至山南东道行台右仆射。与河间王李孝恭合讨萧铣,未立功勋。改任为幽州都督。李瑗平素懦弱,朝廷怕他不称其职,便命右领军将军王君廓辅他而行。君廓曾为盗贼,其 
- 孛鲁,鲁国王木华黎之子。其人身体魁梧,才智过人,性情沉毅,待人宽厚,能通诸国语言,善骑射,二十七岁入朝见太祖。当时太祖在西域,夏国主李王暗中联络外援,心怀不轨,太祖密诏孛鲁征讨之。太祖十九年九月,蒙古军攻克银川,斩首数万级,俘 
- 晋纪三十一 晋安帝隆安元年(丁酉,公元397年) [1]春,正月,己亥朔,帝加元服,改元。以左仆射王为尚书令;领军将军王国宝为左仆射,领选;仍加后将军、丹杨尹。会稽王道子悉以东宫兵配国宝,使领之。 [1]春季,正月,己亥朔(初一),东晋安帝行加 
-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二通书一通书者濓溪夫子之所作也夫子姓周氏名惇頥字茂叔自少即以学行有闻于世而莫或知其师传之所自独以河南两程夫子甞受学焉而得孔孟不传之正统则其渊源因可槩见然 
- 武王有疾,周公作《金縢》。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为王穆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公乃自以为功,为三坛同墠。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珪,乃告太王、王季、文王。史乃册,祝曰:「惟尔元孙某,遘厉虐 
- 毗陵慧月大师,予同戒中一人也。宿缘充足,又得共探大藏汶溪西方寺,居彼时笔研颇勤,采录经论,不懈制作。复约予同和西斋净土诗百八首,法喜之乐,一时无两!居无何,予去白下,继之五羊,遂与君阔别。辛亥夏月,始重遇补怛般若精舍,抵掌谈故 
- ──十二年七月在黄梅讲──一、佛教之来由:佛教出自印度,起源于释迦牟尼世尊,在彼土或兴或衰之年代,及分宗裂派之渊源,暂略而不宣。我国佛教之起源,自汉明金人入梦,遂开彼般若之心胸,涤彼无明之烦恼,因是遣使西域,迎佛像、取佛 
- 	祖堂集卷十六	祖堂卷十六 南泉	南泉和尚嗣马大师,在池州。师讳普愿,姓王,新郑人也。	母孕之时,不喜荤血。至德二年,投密县大隗山大慧禅师受业,后参大寂,密掌灵符。池阳宣城廉使陆亘请下礼事,大弘真教。	师每上堂云:“近 
-       释阿毗跋致品第五十五【经】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以何等行、何等类、何等相貌,知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能知凡夫地、声闻地、辟支佛地、佛地;是诸地,如相中无二无别,亦不念, 
-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四卷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多译阿难。于中应知一入。应知二入。应知三入。应知四入。应知四圣谛。应知眼四圣谛。乃至意证知四圣谛。阿难。以此因缘。汝应证知如知眼故。应当证知四圣谛义。如我 
- 短篇小说。完成于1936年2月26日,最初由日本作家山上正义译成日文,发表于1937年5月东京《改造》杂志19卷5期。原文发表于1937年6月15日上海《月报》1卷6期,署名茅盾。这是茅盾唯一的一篇先在国外发表的小说,先后收入良 
- 诗别集。宋林同著。一卷。前有淳祐十年(1250)刘克庄序。作者举古今孝事,每事以一五言绝句歌咏,亦间有一诗咏二事者。诗前有小序略加说明。共有诗三百首,其中分“圣人之孝”十首、“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仙佛之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