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易经蒙引

十二卷。明蔡清(1452—1508)撰。清字介夫,晋江(今属福建)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曾师从林玭学《易》,尽得其肯綮。其学初主静,后主虚,故以虚名斋。清以善《易》名于时,著有《易经蒙引》、《四书蒙引》,嘉靖八年(1529),其子存远将其书进于朝廷,诏为刊布。万历中追谥文庄,赠礼部右侍郎。事迹载于《明史·儒林传》。该书专以发明朱熹《周易本义》为主,故其体例以《本义》与经文并书。但于《本义》每条之首加一圈以示区别,然而实际上多与《本义》异同。该书不全以朱熹《本义》,但能发明《本义》者莫若该书。今南京图书馆藏有明万历三十八年刻本、北京图书馆藏明林希元重刻本,皆为十二卷本。浙江图书馆藏明葛寅亮评、明末刻本,华东师大藏明末敦古斋刻本,皆为二十四卷。《四库全书》 收入。

《易经蒙引》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原阳子法语·赵宜真
  邓天君玄灵八门报应内旨·佚名
  紫元君授道传心法·佚名
  灵济真君注生堂灵签·佚名
  周易原旨·保巴
  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经·佚名
  玉清内书·佚名
  地理辨惑·马泰清
  读易日钞·张烈
  小儿痘疹方论·陈文中
  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经·佚名
  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傅山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佚名
  溯古神功性命双修琐言续·沈太虚
  铜符铁卷·吴猛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十八出 得像·李渔

    〖梨花儿〗(丑冠带,引众上)奉旨寻簪忒风宪,地皮翻尽何曾见?带便且伸自己冤。嗏!管教认得我都篾片。我朱彬奉主上之命,出来寻取玉搔头。怎奈并无踪影,只好张挂些榜文,行行故事罢了。只是一件,我前日受了篾片的气,今日奉差出来,若不

  • 三集卷三·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三古今体一百八首【庚辰三】恭谒孝陵隔岁我来东珠丘敬告功衣冠天浩渺松柏岁菁葱凡此封疆拓永维庇廕蒙荩臣皆努力幸与剏时同恭谒景陵西域已班师东陵展祀宜辟疆二万

  • 志第三十舆服下·范晔

    冕冠 长冠 委貌冠 皮弁冠 爵弁冠 通天冠 远湤冠 高山冠 进贤冠 法冠 武冠 建华冠 方山冠 巧士冠 却非冠 却敌冠 樊哙冠 术氏冠 鹖冠 帻 佩 刀 印 黄赤绶 赤绶 绿绶 紫绶 青绶 黑绶 黄绶

  • 卷第二百六十九 後梁紀四·司马光

      起昭陽作噩(癸酉)十二月,盡強圉赤奮若(丁丑)六月,凡三年有奇。   均王乾化三年(癸酉、九一三年)   十二月,吳鎮海節度使徐溫、平盧節度使朱瑾帥諸將拒之,遇于趙步。吳徵兵未集,溫以四千餘人與景仁戰,不勝而卻。景仁引兵乘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三·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大事记解题卷四·吕祖谦

    宋 吕祖谦 撰周显王四十四年夏四月戊午秦初称王解题曰按张仪传仪相秦四嵗立惠王为王盖张仪之请也秦纪书四月戊午魏君称王按周纪齐楚世家是嵗皆书秦惠王称王盖秦纪本书君称王如韩世家十一年君号为王之比今本衍一魏字

  • 二三八 军机大臣奏进呈吕留良《万感集》暨《四书讲义》片·佚名

    二三八 军机大臣奏进呈吕留良《万感集》暨《四书讲义》片乾隆四十年二月十四日据盛京将军弘晌咨称,遵旨将查出吕留良之《万感集》一本、《四书讲义》一套送交查办等因。臣等谨将《万感集》细加翻阅,其诗句中狂悖之处黏

  • 贾公彦、李玄植传·刘昫

    贾公彦,洛州永年县人。永徽年间,官做到太学博士。撰有《周礼义疏》五十卷、《仪礼义疏》四十卷。儿子贾大隐,官至礼部侍郎。当时有赵州的李玄植,又向贾公彦学习《三礼》,撰有《三礼音义》流传于当世。玄植同时向王德韶研习

  • 卷九上·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九上 朱批杨文乾奏摺 雍正三年二月初二日河南布政使【臣】杨文乾谨 奏窃【臣】受 恩深渥凡事关地方紧要虽非专责亦必留心察访入境之後见

  • 三、既非五等,更无五等爵制·傅斯年

    以上之分析与疏通,义虽不尽新,而系统言之,今为初步。其中罅漏甚多,惟下列结语颇可得而论定焉。一、公伯子男,皆一家之内所称名号,初义并非官爵,亦非班列。侯则武士之义,此两类皆宗法封建制度下之当然结果。盖封建宗法下之政治

  • 读书録卷二·薛瑄

    孔子所谓易有太极者言隂阳变易之中而有至极之理是就气中指理以示人周子无极而太极言虽无形之中而有至极之理则专以理言至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隂则亦兼以气言矣学者知无者太极之无形有者太极之有理则有无合一工夫切要在

  • 先进篇·王夫之

    一胡氏所述闵子芦花事,猥云出自韩诗外传。今韩诗外传十卷固在,与汉艺文志卷帙不差,当无逸者,卷中并无此文,盖齐东野人之语尔。宋末诸公,其鄙倍乃至于此。 &ldquo;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rdquo;,其言猥弱,非先秦以上语,一望而即

  • 尚书大传卷一·孙之騄

    松惕县教谕孙之騄辑易曰河出图雒出书圣人则之书之所起逺矣至孔子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迄于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断逺取近定可为世法者凡百二篇而为之序遭秦灭学燔书汉兴旁求儒雅闻故秦博士伏胜能传其业诏太常使掌故晁

  • 卷一百九十·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九十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六十三观象授时夏书?征惟时羲和颠覆厥德沉乱于酒畔官离次俶扰天纪遐弃厥司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传辰日月所会房所含之次集合也不

  • 十三  尚同下·墨子

    子墨子言曰:“知者之事,必计国家百姓所以治者而为之,必计国家百姓之所以乱者而辟之(1)。”然计国家百姓之所以治者,何也?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何以知其然也?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是明于民之善

  • 拘虚晤言·陈沂

    明陳沂著刀劔凶噐也而可以禦凶荆棘惡材也而可以防惡阿魏臭物也而可以止臭故納叛以治叛豈非善駕馭者之術哉木之生

  • 《子家子》辑佚·家颐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九五子部存目著録有《子家子》一卷,云辑自《永乐大典》。今四库馆臣辑本未见披露,不知还存于天壤间否?而《永乐大典》也已散佚,仅有残册存于人间。宋刘清之《戒子通録》録有家颐《教子语》10条,其中

  • 三宝大有金书·佚名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撰人不祥,系节录《九天生神章经》前半篇而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与《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前二部分,即 “三宝大有金书“一篇和“三宝章”三首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