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黄梅在佛教史上之地位及此后地方人士之责任

──十二年七月在黄梅讲──

一、佛教之来由:佛教出自印度,起源于释迦牟尼世尊,在彼土或兴或衰之年代,及分宗裂派之渊源,暂略而不宣。我国佛教之起源,自汉明金人入梦,遂开彼般若之心胸,涤彼无明之烦恼,因是遣使西域,迎佛像、取佛经、而佛教东渡自玆始矣。佛教在中国派别,虽有种种,而黄梅在佛教史上之地位,则专属禅宗。此宗传自达磨,以不立文字、惟传心印为宗旨。来此土之年代,在梁武帝时顷。迨及初唐,方达于禅宗完全隆盛之时代,此与黄梅佛教有莫大之关系,莫大之因缘。考达磨在西天为二十八祖,在东土为第一祖也。达磨传二祖慧可,可传三祖僧粲,粲传四祖道信,信传五祖宏忍,忍传六祖惠能,此即一脉单传之三十三祖也。此六祖师资相传之因缘,有玄中之玄,妙中之妙之真谛。惟初祖至五祖,其道犹未能大昌于世,迨六祖受衣钵而后,始衣止不传,法被天下。不独缁流得法者多,而儒生高足亦多有入于禅宗之室者,此乃佛教一时之盛也!考六祖受法之因缘,东禅寺为传法之场。师到黄梅时,一异乡边地之青年卖柴人耳。尔时一谈之下,五祖即知其有大智慧,堪传大法,令供职米头,苦行以深磨炼。久因书偈壁间,为众惊叹。五祖知传法时至,遂于夜半为其说法,将衣钵传授之。时五祖会中有一上座,名曰神秀,为大众皈仰。众意传五祖之法者必神秀,而不图五祖之竟传于六祖也。然使五祖无巨眼特识,不潜授衣法于六祖,从世俗之见而传秀师,则禅宗之风,又岂能光被中国,而流及高丽、日本乎!盖中国自晚唐、五代以来之佛教,可谓完全是禅宗之佛教;禅风之所播,不惟遍及佛教之各宗,且儒家宋、明理学,道家之性命双修,亦无不受禅宗之酝酿而成者。故禅宗者,中国唐、宋以来道德文化之根源也,而其枢要则在黄梅五祖之能毅然决然以传能大师为六祖耳。此可见黄梅佛教史地位之重要也。

二、现在禅宗衰颓,已达到极点。兹欲重为振兴,当明五祖传六祖之道为根本。自民元迄今,人民稍有回心向佛之思想,但中国之佛教,乃禅宗之佛教也,非由禅宗入手,不能奏改善世道之效。故在不慧之意见,起禅宗于既仆,挽劫运于今时,全赖黄梅僧俗诸公发无上菩提心,重整五祖之规模,大扬五祖之宗旨,以之救全国全世界之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实为诸君惟一责任!(觉慧记)(见海刊四卷八期)(附注) 本文从“在黄梅讲演之纪载”中节出,依当时讲题改。


猜你喜欢
  卷第十七·居顶
  卷二百八十九·佚名
  华香品法句经第十二(十有七章)·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八·佚名
  致吴稚晖先生书·太虚
  卷四十八·性音
  卷之四·密云圆悟
  卷第十·佚名
  卷三百六十一·佚名
  卷二十三·佚名
  佛说灌顶王喻经·佚名
  佛性论 第四卷·世亲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六·念常
  大乘与人间两般文化·太虚
  卷上·学蕴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五十六·彭定求

        卷256_1 【江南曲】刘昚虚   美人何荡漾,湖上风日长。玉手欲有赠,裴回双明珰。   歌声随绿水,怨色起青阳。日暮还家望,云波横洞房。   卷256_2 【九日送人】刘昚虚   海上正摇落,客中还别离。同舟去未已

  • 吴则礼·唐圭璋

      则礼字子副,兴国州(今湖北阳新)人。以荫入仕。元符元年(1098)为卫尉寺主簿。崇宁中,直秘阁,知虢州。三年(1100),编管荆南。晚居江西,号北湖居士。宣和三年(1121)卒。有北湖集。   秦楼月   送别   怅离阕。淮南三度梅花

  • 列传第六十 阳尼 贾思伯 李叔虎 路恃庆 房亮 曹世表 潘永基 朱元旭·魏收

    阳尼,字景文,北平无终人。少好学,博通群籍,与上谷侯天护、顿丘李彪同志齐名。幽州刺史胡泥以尼学艺文雅,乃表荐之。征拜秘书着作郎,奏佛道宜在史录。后改中书学为国子学。时中书监高闾、侍中李冲等以尼硕学博识,举为国子祭酒

  • 卷四十七·志第十四·柯劭忞

      ○地理二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领路七、府一,属州十二,属县十。至元二十四年置。   辽阳路。上。金辽阳府,领辽阳、鹤野、宜丰、石城四县。后改为东京,领澄、复、盖、沈、贵德、来远六州,婆娑府一路。元初,澄州《事

  • 曾静、张熙供词二条 二、我张熙久居僻壤穷乡,怎么会·雍正

      【原文】  张熙供:重犯愚暗浅陋,生长山隈,如蛙囿井。但身处光天化日之下,少小颇知以读书从学为大,然竟不知读书之错,从学之误,其害一至于此也。盖因重犯家世寒微,人文科第,寂寞无闻;僻外穷乡,无缘得见贤士大夫,以正其趣而发

  • 大事记续编卷二·王祎

    汉孝宣皇帝地节二年春三月以中郎将霍禹为右将军【以列传朱熹纲目修】庚午博陆宣成侯霍光薨【以本纪修】解题曰班固叙传曰博陆堂堂受遗武皇拥毓孝昭末命道遭家不造立帝废王权定社稷忠配阿衡懐禄眈宠渐化不祥隂妻之逆

  • 卷之二百三十一·佚名

    成化十八年闰八月丁卯朔南京留守前卫百户高洪赵颙唐恺已用荐管事后谋管屯田事觉兵部言近例军政管事官不得辙行调遣请治洪等罪仍请通行南京各卫申明管屯官数惟全伍下屯诸所如旧其屯军百人以上者用百户一人三百人以上者

  • 卷之六百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提要·朱明镐

    (臣)等谨案史纠六卷明朱明镐撰明镐字昭芑太仓人是编考订诸史书法之谬及其事迹之抵牾上起三国志下迄元史每史各为一编元史不甚置可否自言仿郑樵通志不敢删削唐书之例其晋书五代史亦阙而不论则未审为传写所佚或点勘未竟观

  • 戴案纪略卷上·吴德功

    咸丰十一年辛酉冬,台湾彰化县戴潮春结会作乱。潮春小名万生,祖名神保,父松江,家巨富,住彰化捒东堡四张犁庄,世为北协署稿书。前北协夏汝贤贪酷,侦潮春为富家,任意勒索。春遂回家。先是,地方盗贼孔多。春兄结土地公会、八卦会,为

  • 卷五 鲁语下·左丘明

    叔孙穆子聘于晋〔原文〕叔孙穆子聘于晋①,晋悼公飨之②,乐及《鹿鸣》之三③,而后拜乐三。晋侯使行人问焉④,曰:“子以君命镇抚弊邑,不腆先君之礼,以辱从者,不腆之乐以节之。吾子舍其大而加礼于其细,敢问何礼也

  • 元行钦传·欧阳修

    元行钦,幽州人。当刘守光裨将,守光篡夺父位,派行钦到大安山进攻刘仁恭并将他囚禁,又派行钦杀害诸兄弟。后来晋攻幽州,守光派行钦到云、朔州募兵。那时,明宗攻占山北地区,与行钦在广边两军相峙,进行了八次战斗,明宗七次射中行钦

  • 卷一百三十三·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三十三 朱批乔世臣奏摺 雍正九年十一月初二日通政司右通政署理苏州廵抚【臣】乔世臣谨 奏爲微【臣】重任难胜仰恳 圣训遵循暂行办理事窃

  • 卷一百三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三十一人物志十一宗室王公传九【原封和硕英亲王阿济格】原封和硕英亲王阿济格阿济格太祖高皇帝第十二子母曰大福金乌喇纳兰氏生子三长即阿济格次睿王多尔衮次豫通亲王多铎并着勲烈有大

  • 严祭祀·朱元璋

    凡祀天地,祭社稷,享宗庙,精诚则感格,怠慢则祸生。故祭祀之时,皆当极其精诚,不可少有怠慢。其风、云、雨师、山川等神,亦必敬慎自祭,勿遣官代祀。凡祀天地,正祭前五日,午后沐浴更衣,处于斋宫;次日早传制,戒谕百官;又次日告仁祖庙,致斋

  • 春秋集传详説卷十二·家铉翁

    宋 家铉翁 撰僖公四【襄王二十一年晋文五年】二十有八年春晋侯侵曹晋侯伐卫侵曹伐卫以救宋也救宋而翦楚晋文所以造霸业也去年冬春秋书楚人偕陈蔡郑许围宋又书公防诸侯盟于宋着宋之急也今年春继书晋侯侵曹晋侯伐卫言

  • 卷第十九(弥沙塞)·佚名

    五分律卷第十九(弥沙塞)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第三分之三安居法佛在舍卫城。尔时诸比丘春夏冬一切时游行。蹈杀虫草担衣物重疲弊道路。诸居士见讥诃言。此诸外道沙门婆罗门。尚知三时夏则安居。众鸟犹作巢窟住

  • 焦氏易林注·尚秉和

    尚秉和撰。十六卷。民国二十九年(1940)刊本。自《焦氏易林》问世以来,历代未有为之详注者;至于以卦象解释《易林》之义,更无一人。作者认为,西汉释《易》之书,莫如《易林》之完善,凡《易林》文辞无一字不从卦象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