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在佛教史上之地位及此后地方人士之责任
──十二年七月在黄梅讲──
一、佛教之来由:佛教出自印度,起源于释迦牟尼世尊,在彼土或兴或衰之年代,及分宗裂派之渊源,暂略而不宣。我国佛教之起源,自汉明金人入梦,遂开彼般若之心胸,涤彼无明之烦恼,因是遣使西域,迎佛像、取佛经、而佛教东渡自玆始矣。佛教在中国派别,虽有种种,而黄梅在佛教史上之地位,则专属禅宗。此宗传自达磨,以不立文字、惟传心印为宗旨。来此土之年代,在梁武帝时顷。迨及初唐,方达于禅宗完全隆盛之时代,此与黄梅佛教有莫大之关系,莫大之因缘。考达磨在西天为二十八祖,在东土为第一祖也。达磨传二祖慧可,可传三祖僧粲,粲传四祖道信,信传五祖宏忍,忍传六祖惠能,此即一脉单传之三十三祖也。此六祖师资相传之因缘,有玄中之玄,妙中之妙之真谛。惟初祖至五祖,其道犹未能大昌于世,迨六祖受衣钵而后,始衣止不传,法被天下。不独缁流得法者多,而儒生高足亦多有入于禅宗之室者,此乃佛教一时之盛也!考六祖受法之因缘,东禅寺为传法之场。师到黄梅时,一异乡边地之青年卖柴人耳。尔时一谈之下,五祖即知其有大智慧,堪传大法,令供职米头,苦行以深磨炼。久因书偈壁间,为众惊叹。五祖知传法时至,遂于夜半为其说法,将衣钵传授之。时五祖会中有一上座,名曰神秀,为大众皈仰。众意传五祖之法者必神秀,而不图五祖之竟传于六祖也。然使五祖无巨眼特识,不潜授衣法于六祖,从世俗之见而传秀师,则禅宗之风,又岂能光被中国,而流及高丽、日本乎!盖中国自晚唐、五代以来之佛教,可谓完全是禅宗之佛教;禅风之所播,不惟遍及佛教之各宗,且儒家宋、明理学,道家之性命双修,亦无不受禅宗之酝酿而成者。故禅宗者,中国唐、宋以来道德文化之根源也,而其枢要则在黄梅五祖之能毅然决然以传能大师为六祖耳。此可见黄梅佛教史地位之重要也。
二、现在禅宗衰颓,已达到极点。兹欲重为振兴,当明五祖传六祖之道为根本。自民元迄今,人民稍有回心向佛之思想,但中国之佛教,乃禅宗之佛教也,非由禅宗入手,不能奏改善世道之效。故在不慧之意见,起禅宗于既仆,挽劫运于今时,全赖黄梅僧俗诸公发无上菩提心,重整五祖之规模,大扬五祖之宗旨,以之救全国全世界之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实为诸君惟一责任!(觉慧记)(见海刊四卷八期)(附注) 本文从“在黄梅讲演之纪载”中节出,依当时讲题改。
猜你喜欢 卷第十七·居顶 卷二百八十九·佚名 华香品法句经第十二(十有七章)·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八·佚名 致吴稚晖先生书·太虚 卷四十八·性音 卷之四·密云圆悟 卷第十·佚名 卷三百六十一·佚名 卷二十三·佚名 佛说灌顶王喻经·佚名 佛性论 第四卷·世亲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六·念常 大乘与人间两般文化·太虚 卷上·学蕴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