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全文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止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佛告比丘。比丘便应唯然。比丘从佛听。佛便说言:诸比丘,我本未得佛道为菩萨时为念是。咄是世间极剧。为生老死。为往受但苦。当何时从老死得要也。诸比丘便自思惟得是意。何以故有老死。亦何因缘复老死。比丘便念。本得应意。生故为有老死。亦生因缘复老死。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为生。亦何因缘复生。比丘便自思惟案本念。便得是应意。为有故生。亦因缘有复生。比丘便思惟生是意。何以故为有。有亦何因缘复有。比丘便思惟案本念。便生应是意。为受故有。有亦受因缘复有。比丘便思惟。是何以故受。有亦何因缘复受。比丘便案本念。得是应意。为爱故受。亦爱因缘复受。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为爱。有亦何因缘复爱。比丘便思惟案本念。得要。痛乐故爱。亦痛乐因缘复爱。比丘便思惟念。何以痛乐有。亦何因缘痛乐复有。比丘便思惟案本念。复是应意。更故痛乐有。亦更因缘痛乐复痛乐。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有。更亦何因缘复更。比丘便思惟案本念。便生应意。六入故有。更亦六入因缘复更。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有六入。亦何因缘复有六入。比丘便思惟案本念。得是应意。名像故有六入。亦名像因缘复有六入。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名像有。亦何因缘复有名像。比丘便思惟案本念。得是应意。识故为名像有。亦识因缘复有名像。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有识。亦何因缘复有识。比丘便思惟案本念。有是应意。名像故为有识。亦名像因缘复识。比丘便思惟。生是意。是何等。咄是识还不复前在。名像因缘识。亦识因缘名像。名像因缘六入。六入因缘更。更因缘痛。痛因缘爱。爱因缘受。受因缘有。有因缘生。生因缘老死忧哭苦。不可意愁从是致有。如是但为从五阴。一切苦从习生。比丘便自思惟念。何以故?无有老死。亦何故老死灭尽。比丘便案本念思惟得是应可意。无有生亦不老死。已生尽老死亦尽。比丘便自思惟念。何以故?不复生。亦何因缘复生尽比丘便思惟案本念。生是应意。有无是有者便不复生。有尽复生尽。比丘便思惟念。何等无有为有无有。何等尽为复有尽。诸比丘便思惟案本念。自生应意。受无有便有无有受已尽便有尽。诸比丘便思惟念。何等无有。令受无有。亦何等尽令受尽。诸比丘便思惟案本念。得应意。无有爱亦无有受。爱已尽便受尽。诸比丘便思惟念。何无有为爱无有。何尽复是爱尽。诸比丘便思惟案本念。意生如应。痛痒无有便爱无有。痛痒尽则爱尽。诸比丘便思惟念。何等无有则痛痒无有。何等尽是痛痒尽。便自思惟案本念。得是应。更乐无有则痛痒无有。更乐尽复痛痒尽。便复思惟念。何等无有更乐无有。何等尽是更乐尽。便复思惟念本。得应意。六入无有即更乐无有。六入尽更乐尽。便复思惟念。何等无有六入无有。何等尽则六入尽。便复思惟案本念。有是应意。名像无有则六入无有。名像尽复六入尽。便复思惟念。何等无有为名像无有。何等尽复名像尽。便复思惟案本念。有是意应。无有识亦无有名像。识尽复名像尽。便复思惟念。是何等无有则识无有。何等尽复识尽。便复思惟案本念。得是应意。无有殃种识亦无有。殃种已尽则识尽。便复思惟念。何等无有为殃种无有。何等尽为殃种尽。便复思惟念本。得应意。无有痴亦无有殃种。痴已尽则殃种尽。殃种已尽识尽。识尽名像尽。名像尽六入尽。六入尽更尽。更尽痛痒尽。痛痒尽爱尽。爱尽成就尽。成就尽有尽。有尽生尽。生尽老死尽。忧愁苦不可意剧便尽。如是最无有量苦阴便尽。

佛告诸比丘,彼时念是。以自得故道所。佛从是往得便随。已随便知老死。亦知老死习。亦知老死灭。亦知老死行令度。生亦尔。有亦尔。受亦尔。爱亦尔。痛痒亦尔。更亦尔。六入亦尔。名像亦尔。识亦尔。殃种亦尔。便知痴。亦知痴习本。亦知何痴尽。亦知受行令痴尽。譬比丘。若人在空泽间闲处行。便见故道。故有行者迹。人便随迹。已随迹便见故城。好足园好足饶树好足池好足河好山。堑亦好处炽饶园乐。便念是。若我今往当白王。我为行在空泽间闲处。便见故道故人行处。便随已随见故城。好足园好足饶树好足池好河好山。堑亦好处炽饶园乐。可王居。王便取居。卻後稍严稍增炽多人饶。佛告诸比丘,我亦如是,得故道所。佛本从是行者我便随。已随便知老死从所。亦知老死从聚。亦知老死何尽。亦知老死何行得度世。知生亦尔。知有亦尔。知受亦尔。知爱亦尔。知痛痒亦尔。知更亦尔。知六入亦尔。知名像亦尔。知识亦尔。知作行亦尔。知痴亦知痴从生。亦知从何痴灭。亦知何行除痴度世。

佛便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比丘为比丘如有应受行。便得道不失道能巧道。比丘尼亦尔。优婆塞亦尔。优婆夷亦尔。若谛受正行。便随道得道。能如应法行。如是无为行者,增多方至。天亦人已见佛说如是宜。比丘取著意佛。行者受。

猜你喜欢
  卷三十八·佚名
  一 集·佚名
  卷一百一十五·佚名
  大乘宝月童子问法经全文·佚名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一·佚名
  卷第二十三·昙噩
  禅苑蒙求卷之上·志明
  清净品第十六·佚名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卷第三·佚名
  憍陈如品馀·佚名
  华严还源观疏钞补解(并序)·净源
  度五比丘品第十七·马鸣
  卷二·野竹福慧
  卷五十五·佚名
  佛说回向轮经一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吕·唐圭璋

      吕字滨老,一字东老。邵武军光泽人。生于宣和四年(1122)。年四十即弃科举。庆元四年(1198)卒,年七十七。有澹轩集七卷、词一卷。   一落索   送游君安解绵竹尉   琢成玉树。谁解著、云斤月斧。短箠羸骖,朴木敕一怀

  • 廖世美·唐圭璋

      烛影摇红   题安陆浮云楼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

  • 第四十四章 羣仙会勘·屠隆

    〔外扮颜眞卿末扮李长源小生扮李太白外金冠锦袍随将吏上〕丹心直与山河壮。赤手能扶社稷倾。曾饵神丹陶八八。天教尸解证仙卿。自家鲁公颜眞卿是也。秉节立朝。抗忠勋于国难。淸心好道。授神丹于异人。晚景以直道忤卢

  • 第十四场·老舍

    时间 前场后两月。地点 保安地带。人物 冯丹雪 沈小霞 沈娘子 贾 石 沈 褒 沈夫人赵 四 杨 顺 路 楷 兵士(若干,杨顺部下)官兵(若干人,来捉拿杨顺、路楷的) 群众(若干人)〔冯丹雪、沈小霞、沈娘子上。冯丹雪

  • 山带阁注楚辞卷一·蒋骥

    武进蒋骥撰离骚离别骚愁也篇中有余旣不难离别语盖懐王时初见斥疎忧愁幽思而作也帝髙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则讴切】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髙阳颛顼有天下

  • 瓜庐集·薛师石

    (宋)薛师石瓜庐 近来有新趣买得薛能园疎壤延瓜蔓深锄去草根花时长载酒月夜正开门最识田家乐辛勤更不言 瓜庐至日即事 西山起还伏插入万大潭渔叟操桂棹樵歌过草庵年荒酒味薄天旱井泉甘不愿丘园贲惟将易自参 送赵几道赴台

  • 卷十九·施元之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施注苏诗>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十九 宋 苏轼 撰 施元之原注 武进邵长蘅删补 诗七十三首 【时在黄州作】 东坡八首【并引按东坡在黄冈山下州治东百余步先生儋耳手泽云杞人马正

  • 刘著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刘著(生卒年不详)字鹏南,晚号玉照老人。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政和、宣和年间(1111- -1125),登进士第。入金,历仕州县。年六十馀,始入翰林,充修撰。出守武遂,官终忻州刺史。《金史》无传,事见《中州集》卷二。 ●鹧鸪

  • 59.韩愈:华山女·施蜇存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庭。 广张罪福资诱胁,听众狎恰如浮萍。 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晨星。 华山女儿家奉道,欲驱异教归仙灵。 洗妆拭面著冠帔,白咽红颊长眉青。 遂来升座演真诀,观门不许人开扃。 不知谁人暗相报

  • 卷七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七十一 【起庚辰唐懿宗咸通元年止戊申唐僖宗文德元年】凡二十九年 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唐自武宗削平叛乱威令克张至大中而藩方复炽延及懿僖之世龎勋倡乱而黄巢秦宗权等寇盗蜂起因

  • 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十五·佚名

    先主 后主攻刘璋【子西 东坡 子由】荆州闗侯【子西 少游 子由】孙权称尊孔明不与之絶【子西】庞统中流矢卒【子西】张温败【子西】汉业【刘禹锡 温公】后主即位改年【子西】陈寿谓蜀不置史注记无官【子西】法正

  • 第2章 第一次同蒋介石见面·冯玉祥

    郑州会师之后,蒋介石带着兵从南京打到徐州,约我到徐州去,大家见面。我马上就开车,离徐州还有二十里,一个车站叫黄口,蒋介石由徐州开车到这里等我,我们在月台上见了面。我看着他穿一套黄军服,大檐军帽,四十岁左右,五尺多高,很瘦的

  • 墨子目錄一卷·孙诒让

    道藏本及明鈔本刻本並無目錄,此畢氏所定,依意林為第十六卷,今從隋志,別為一卷。

  • 见义不为是胆小鬼·孔子

    【原文】 子曰:“非其鬼①而祭之,谄②也;见义不为,元勇也。” 【注释】 ①鬼:这里指死去的祖先。②谄:谄媚。 【译文】 孔子说:“不是自己的祖先却去祭祀,这是谄媚;遇见正义的事却不挺身而出,这是怯懦。” 【读解】 应该见义勇

  • 卷二·佚名

    <经部,诗类,毛诗李黄集解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解卷二    宋 李樗黄櫄 撰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则志在於女功之事躬俭节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李曰孔氏谓本者后妃之本性非也所谓

  • 卷十二·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十二檀弓下第四之一君之适长殇车三乘公之庶长殇车一乘大夫之适长殇车一乘【适丁历反长竹丈反殇式羊反乘绳证反】正义郑氏康成曰皆下成人也自上而下降

  •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二·欧阳竟无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奉詔譯   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六   師子吼菩薩言世尊若一切業不定得果一切衆生悉有佛性應當修集八聖道者.何   因緣故一切衆生悉不得是大般涅槃.世尊.若一切衆生有佛性者卽當定得阿耨多

  • 佛说大乘智印经卷第五·佚名

    西天宝轮大师赐紫沙门金总持等奉 诏译  尔时欢喜王菩萨弥勒菩萨妙吉祥菩萨。并六十不可思议菩萨摩诃萨等。在大众中而为上首。合掌恭敬咸白佛言大悲世尊。我等今者得闻如是微妙胜法。于彼未来坚固守护。教诸众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