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太上洞玄三洞开天风雷禹步制魔神咒经

随机推荐

  • 志第二 天文中(七曜 杂星气 史传事验)·房玄龄

    ○七曜 日为太阳之精,主生恩德,人君之象也。人君有瑕,必露其慝以告示焉。故日月行有道之国则光明,人君吉昌,百姓安宁。人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则日五色无主。日变色,有军,军破;无军,丧侯王。其君无德,其臣乱国,则日赤无光。日失色,

  • 列传第十七 杜阚王李苑罗王·欧阳修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少豪荡,不治生赀,与里人辅公祏约刎颈交。公礻石数盗姑家牧羊以馈伏威,县迹捕急,乃相与亡命为盗,时年十六。伏威狡谲多算,每剽劫,众用其策皆效。尝营护诸盗,出为导,入为殿,故其党爱服,共推为主。隋大业九年,入长

  • 卷七十七 蜀录二·崔鸿

    李流 李流字玄通特第四弟也少好学便弓马东羌校尉何攀见而竒之称流有贲育之勇举为东羌督护及避地益州益州刺史赵廞甚器异之乃使庠収合部众流亦招乡里子弟得数千人及庠为廞所杀流从特安慰流民破

  • 卷八 顺帝·王夫之

      〖一〗   惜天下之不治者,曰有君无臣。诚有不世出之君矣,岂患无臣哉!所谓有君者,君在中材以上,可与为善,而庸谫之臣,无能成其美而遏其恶也,则顺帝是已。帝之废居西钟下也,顺以全生;群奸不忌,非不智也。安帝崩;不得上殿亲临

  • 一二一八 寄谕琅玕等传令陆费墀赔办江浙三阁书籍工价并着盐政织造常川查察·佚名

    一二一八 寄谕琅玕等传令陆费墀赔办江浙三阁书籍工价并着盐政织造常川查察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十三日大学士和<珅>字寄浙江巡抚琅<玕>、江苏巡抚闵<鹗元>,传谕两淮盐政征瑞、杭州织造额尔登布,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十三日奉旨

  • 薛胄传·魏徵

    薛胄字绍玄,河东汾陰人。 父亲薛端,北周蔡州刺史。 薛胄小时就很聪明,每读一些奇书,就通晓其中的意思。 他常常感叹那些作注的人没有领会前人书中蕴含的深义,就用自己的理解来为之辨别、纠正,读书人没有不称赞的。 他性情豪

  • 盛寅传·张廷玉

    盛寅,字启东,苏州吴江人。受业于郡人王宾。原来王宾与金华人戴原礼交游时,就想得到原礼的医书。原礼笑道:“我固然会无保留地把医术传给你,难道君不能屈驾作为我的弟子?”王宾说“:我老了,不能再居于弟子的地位。”有天,待原礼

  • 巻二十八·乾隆

    大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圣训巻二十八蠲赈一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十二月癸丑上谕户部皇考御极六十余年泽周兆姓恩洽人心凡廵幸所经州县小民无不除道清尘趋事恐后古北口一路为我皇考每年行

  • 卷四十六·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四十六宋 赵汝愚 编百官门宰执上上太宗荐张齐贤可任为相 赵 普臣叨受宠荣致招殃咎昨萦疾苦全是困危承圣主之悯怜切加救疗念微臣之衰朽难以扶持近者虽获朝参尚无气力料兹病苦那得久长疑大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九·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九 洪武十四年九月壬午朔,上御奉天门,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左副将军,西平侯沐英为右副将军,统率将士往征云南。友德等既受命,上谕之曰:“云南僻在遐荒,行师之际,当知其山川形

  • ●草木子卷之二下·叶子奇

      鉤玄篇  ○鉤玄篇  易卦自下而上。其植物之象乎。玄家自上而下。其動物之象乎。動物本乎天。植物本乎地。此易玄之所以不同也。  歐陽子曰。易六爻之文。占辭也。大衍之數。占法也。凡欲為君子者。學聖人之

  • 唯识三十论讲录赘言·太虚

    余昔者尝谓大乘八宗各有特胜之义,而亦互摄无余。辛酉仲春,讲唯识三十论于杭之幽冀会馆,遂举之以为例曰:若兹论第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之三颂,可摄三论宗;第二十七、二十八之二颂,可摄禅宗;第二十六至三十之五颂,可摄律宗、华

  • 撰集百缘经卷第七·佚名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现化品第七  (六一)身作金色缘  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树下。时彼城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不可称计。选择族望。娉以为妇。作诸音乐。以娱乐之。其妇怀妊。足满十月。生一男儿。身作金色。

  • 重刻菩萨戒本疏序·义寂

    梵网经菩萨戒本者。盖三世出兴之鸿规。七众入位之要门也。以故注疏节分殆十有余家。今之存者唯法藏天台明旷太贤也已。余皆成废典。於戏可惜矣。四家之述作兰菊擅美。即世戒子多附贤师也。然彼疏中往往引法藏义寂两疏

  • 序·晦堂祖心

    西安徐禧 序熙宁二年洪州黄龙山南禅师宴寂。郡以其徒心师继焉。而升座於县之云岩院。余邀同学十数人。焚香侧立。以听其所谓示众者。前此。余知有师矣。至是益信异之。遂定就学四年造焉。舍于堂之西房者。踰两月。早

  • 东山杂记·王国维

    《东山杂记》与《二牖轩随录》是王国维辛亥以后旅居日本京都时所写的学术札记,未收入《王国维遗书》

  • 缘本致经·佚名

    佛说缘本致经。一卷,失译。与佛说本相倚致经皆为中阿含本际经之别出。说善恶诸法,皆次第缘生者。本者因之义。致者生之义。

  •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佚名

    后汉安息国优婆塞安玄共严佛调译,说欲断生死趣,度世道者,当念却十二因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