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古今词论

○杨守斋词论

杨守斋曰:作词有五要,第一要择腔。腔不韵则勿作,如塞翁吟之衰疯,帝台春之不顺,隔浦莲之寄煞斗百花之无味是也。第二要择律。律不应月,则不美,如十一月须用正宫,元宵词必用仙吕宫为相宜也。第三要填词按谱。自古作词能依句者少,依谱用字者,百无一二,若歌韵不协,奚取哉。或谓善歌者,能融化其字则无疵。殊不知制作转折,用或不当,则失律。正旁偏侧,凌犯他宫,非复本调矣。第四要随律押韵。如越调水龙吟,商调二郎神,皆用平入声韵。古调俱押去声,所以转折乖异,苟或不详,则乖音昧律者,反加称赏,是真可解颐而启齿也。第五要立新意。若用前人诗词句为之,此蹈袭无足奇也。须作不经人道语,或翻前人意,始能惊人。若炼字句,才读一过,便无精神,不可不知也。更须忌三重四同,始为具美。

○张玉田词论

张玉田曰:填词先审题,因题择调名,次命意,次选韵,次措词。其起结须先有成局,然後下笔。最是过变,勿断了曲意,要结上起下为妙。

词中句法,贵平妥精粹。一曲之中,安能句句高妙,只要衬副得去,于好发挥处勿轻放过,自然使人读之击节。

句法中有字面,生硬字切勿用,必深加锻炼,字字推敲响亮,歌之妥溜,方为本色语。方回、梦窗,精於炼字者,多从李长吉、温庭筠诗中取法来。故字面亦词中起眼处,不可不留意也。

词要清空勿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吴梦窗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此为清空质实之说。

词中用事,要融化不,如东坡永遇乐云:“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用张建封事。白石疏影云:“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用寿阳事。又云:“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环月下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用少陵诗。皆用事而不为所使。

诗难咏物,词为尤难。体识稍真,则拘而不畅。摹写差远,则晦而不明。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如邦卿东风第一枝咏雪,双双燕咏燕,白石齐天乐赋促织,全章精粹,了然在目,而不留滞于物者也。

词之难于小令,如诗之难于绝句,盖十数句间,要无闲字句,要有闲意趣,末又要有有馀不尽之意。

语句太宽则容易,太工则苦涩。故对偶处,却须极工。字眼不得轻泛,正如诗眼一例。若八字既工,下句便须少宽,约莫太宽,又须工致,方为精粹。

○王元美词论

王元美曰:花间以小语致巧,世说靡也。草堂以丽字取妍,六朝俞也。即词号称诗馀,然而诗人不为也。何者,其婉娈而近情也,足以移情而夺嗜。其柔靡而近俗也,诗︿缓而就之。而不知其下也。之诗而词非词也,之词而诗非诗也。言其业,李氏、晏氏父子、耆卿、子野、美成、少游、易安,至矣,词之正宗也。温韦艳而促,黄九精而刻,长公丽而壮,幼安辨而奇,又其次也,词之变体也。词兴而乐府亡,曲兴而词亡,非乐府与词之亡,其调亡也。

○杨升庵词论

杨升庵曰:玉田清空二字,词家三昧尽矣。学者必在心传耳传,以心会意,有悟入处。又须跳出窠臼,时标新意,自成一家。若屋下架屋,则为人之臣仆。

填词平仄及断句,皆有定数。而词人语意所到,时有参差。如秦少游水龙吟前段歇拍句云:“红成阵,飞鸳”,换头落句云:“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照人依旧。”以词意言,当时皓月作一句,照人依旧作一句。以词调拍眼,但有当时作一拍,皓月照作一拍,人依旧作一拍,为是也。又如水龙吟首句,本是六字,第二句本是七字,陆放翁此调首句云:“摩诃池上追游路”,则七字。下云“红绿参差春晚”,却是六字。又如瑞鹤仙“冰轮桂花满溢”为句,以满字叶,而以溢字带在下句。又如二句分作三句,三句合作二句者尤多。然句法虽不同,而字数不多出,妙在歌者上下纵横取协尔。

秦少游踏莎行,“杜鹃声里斜阳暮”,极为东坡所赏。後人病其斜阳暮为重复,非也。见斜阳而知日暮耳。犹韦应物诗“须臾风暖朝日暾”,既曰朝日,又曰暾,当亦为宋人所讥矣,此非知诗者也。古诗“明月皎夜光”,明皎光非复乎。李商隐诗“日向花间留返照”皆然。又唐诗“青山万里一孤舟”,又“沧溟千万里,日夜一孤舟”,宋人亦言一孤舟为复,而唐人累用之,不以为复也。

东坡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云云,後段“石榴半吐红巾蹙”以下皆咏榴。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云云,“缥缈孤鸿影”以下皆说鸿,别一格也。

○徐天池词论

徐天池曰:作词对句好易得,起句好难得,收拾全藉出场。凡观词当先辨古体制雅俗,脱尽宿生尘腐气者,方取咀味。

○陈眉公词论

陈眉公曰:制词贵于布置停匀,气脉贯串。其过叠处,尤当如常山之蛇,顾首顾尾。

○张世文词论

张世文曰:词体大略有二:一婉约,一豪放,盖词情蕴藉,气象恢弘之谓耳。然亦在乎其人,如少游多婉约,东坡多豪放,东坡称少游为今之词手,大抵以婉约为正也。所以後山评东坡,如教坊雷大使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徐伯鲁词论

徐伯鲁曰:自乐府亡而声律乖,谪仙始作清平调、忆秦娥、菩萨鬟诸词,时因效之。厥後行卫尉少卿赵崇祚辑为花间集,凡五百阕,此近代倚声填词之祖也。放翁云:“诗至晚唐五季,气格卑陋,千人一律,而长短句独精巧高丽,後世莫及,此事之不可晓者。”盖伤之也。然诗馀谓之填词,则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至于句之长短,虽可损益,然亦不当率意为之。璧诸医家加减古方,不过因其大局而稍更之,一或太过,则失制方之本意矣。

沈天羽曰:调有定名,即有定格,其字数、音韵较然,中有参差不同者,一曰衬字。因文义偶不联畅,用一二衬字。按其音节虚实间,正文自在,如南北剧这那正个却字之类,亦非增实落字面,藉口为衬也。一曰宫调。所谓黄钟、仙吕、正宫、歇指、高平诸调。词有名从同,而所令宫调异,字数多寡,亦因之异者,如北剧黄钟水仙子,与双调水仙子异。南剧越调过曲小桃红,与正宫过曲小桃红异之类是也。一曰体制。唐人长短句皆小令耳,後演为中调、长调。一名而有小令,复有中调、长调,或系之以犯近慢别之,如南北剧名犯赚破之类。又有字数多寡同,而所入之宫调异,名亦因之异者。如玉楼春与木兰花,同以木兰花歌之,即入大石调之类。又有名异而字数多寡则同,如蝶变花一名凤栖梧、鹊踏枝,如念奴娇一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之类,不能殚述。

词名多本乐府,然去乐府远。南北剧名多本填词,然去填词亦远。今按南北剧与填词同者,如青杏儿即北剧小石调,忆王孙即北剧仙吕调。生查子、虞美人、一剪梅、满江红、意难忘、步蟾宫、满路花、恋芳春、点绛唇、天仙子、传言玉女、绛都春、卜算子、唐多令、鹧鸪天、鹊桥仙、忆秦娥、高阳台、二郎神、谒金门、海棠春、秋蕊香、梅花引、风入松、浪淘沙、燕归梁、破阵子、行香子、青玉案、齐天乐、尾犯、满庭芳、烛影摇红、念奴娇、喜迁莺、捣练子、剔银镫、祝英台近、东风第一枝、真珠帘、花心动、宝鼎现、夜行船、霜天晓角,皆南剧引子。柳梢青、贺圣朝、醉春风、红林檎近、蓦山溪、桂枝香、沁园春、声声慢、八声甘州、永遇乐、贺新郎、解连环、集贤宾、哨遍,皆南剧慢词。外此鲜有相同者。

○俞仲茅词论

俞仲茅曰:词全以调为主,调全以字之音为主。音有平仄,多必不可移者,间有可移者。仄有上去入,多可移者,间有必不可移者。倘必不可移者,任意出入,则歌时有棘喉涩舌之病。故宋时一调作者,多至数十人,如出一吻。今人既不解歌,而词调染指,不过小令中调,尚多以律诗手为之,不知执为音,孰为调,何怪乎词之亡已。

遇事命意,意忌庸、忌陋、忌袭。立意命句,句忌腐、忌涩、忌晦。意卓矣,而束之以音。屈意以就音,而意能自达者鲜。句奇矣,而摄之以调。屈句以就调,而句能自振者鲜。此词之所以难也。

小令佳者,最为警策,令人动蹇裳涉足之想。第好语往往前人说尽,当何处生活。长调尤为,染指较难。盖意窘于侈,字贫于复,气竭于鼓,鲜不纳败,比于兵法,知难可焉。

○刘公勇词论

刘公勇曰:词亦有初盛中晚,不以代也。牛峤、和凝、张泌、欧阳炯、韩、鹿虔辈,不离唐绝句,如唐之初,未脱隋调也,然皆小令耳。至宋则极盛,周、张、柳、康,蔚然大家。至姜白石、史邦卿,则如唐之中。而明初比晚唐。盖非不欲胜前人,而中实枵然,取给而已,于神味处,全未梦见。

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盖不欲转入别调也。“呼翠袖,为君舞”,“倩盈盈翠袖,英雄泪”,正是一法。然又须结得有“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之妙,乃得。美成元宵云“任舞休歌罢”,则何以称焉。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叔原则云:“今宵剩把银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此诗与词之分疆也。

重字良不易,如错错错与忡忡忡之类,须另出,不是上句意乃妙。

词有警句,则全首俱动。若贺方回非不楚楚,总拾人牙後慧,何足比数。

上脱香奁,下不落元曲,斯称作手。

竹枝、柳枝,不可径律作词。然亦须不似七言绝句,又不似子夜歌,又不可尽脱本意。“盘江门外是侬家”及“曾与美人桥上别”,俱不可及。

工调芜累与痴重同忌,衬字又不可少,然忌浅熟。

中有对句,正是难处,莫认作衬句。至五七言对句,使观者不作对疑,尤妙。“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卓绝千古。字极俗,用之得当,则极雅,未可与俗人道也。“湿红娇暮寒”,亦复移易不得。

古人多于过变,乃言情。然其意已全于上段,若另作头绪,不成章矣。

○贺黄公词论

贺黄公曰:词家多翻诗意入词,虽名流不免。李後主一斛珠末句云:“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绒,笑向檀郎唾。”杨孟载春绣绝句云:“闲情正在停针处,笑嚼红绒唾碧窗。”此却翻词入诗,弥子瑕竟效颦于南子。

写景之工者,如尹鹗“尽日醉寻春,归来月满身”,李重光“酒恶时拈花蕊嗅”,李易安“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刘潜夫“贪与萧郎眉语,不知舞错伊州”,皆入神之句。

词虽宜艳冶,亦不可流于秽亵。吾极喜康与之满庭芳寒夜一阕,兼词令议论叙事三者之妙。首云:“霜幕风帘,闲斋小户,素蟾初上雕笼。”写其节序景物也。“玉杯,还与可人同。古鼎沈烟篆细,玉笋破、橙橘香浓。梳妆懒,脂轻粉薄,约略淡眉峰。”则陈设济楚,ゾ核精良,与夫手爪颜色,一一如见。换头云:“清新歌几许,低随慢唱,语笑相供。道文书针线,今夜休攻。莫厌兰膏更继,明朝又、纷冗匆匆。”则不惟以色艺见长,宛然慧心女子,小窗中喁喁口角。末云:“酩酊也,冠儿未卸,先把被儿烘。”一段温存旖旎之致,咄咄逼人。观此形容节次,必非狭斜曲里中人,又非望宋窥韩者之事,正希真所云真个怜惜也。此等处,举一以概其馀,在读词者自知之。

小词以含蓄为佳,亦有作决绝语而妙者,如韦庄“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之类是也。牛峤“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抑其次矣。柳耆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亦即韦意而气加婉。

词家须使读者如身履其地,亲见其人,方为蓬山顶上。

词之最丑者为酸腐,为怪诞,为粗莽。以险丽为贵矣,又须泯其镂刻痕乃佳。

作险韵者以妥为贵,如史梅溪一斛珠,用惬蹑叠接等韵,语甚生新,却无一字不妥。

韩画马而身作马形,凝思之极,理或然也,作诗文亦必如此始工。如史邦卿咏燕,几于形神俱似。姜白石咏蟋蟀,蟋蟀无可言,而言听蟋蟀者。正姚铉所谓赋水不当仅言水,当言水之前後左右。又如张功甫“月洗高梧”一阕,不惟曼声胜其高调,形容处亦心细如发,皆姜词之所未发。尝观姜论史词,不称其“软语商量”,而赏其“柳昏花暝”,固知不免项羽学兵法之恨。

长调最忌演凑,如苏养直“兽钅半掩”,前半皆景语,至“渐迤逦更催银箭”以下,则触景生情,缘情布景,节节转换,稼丽周密。譬之织锦家,真窦氏回文梭矣。

词有如张融危膝,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者。如刘改之天仙子别妾诸词,再若效颦,宁非打油恶道乎。然篇中“雪迷村店酒斜”,固非雅流不能道。无名氏青玉案曰:“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语淡而情浓,事浅而言深,真得词家三昧。

苏子瞻有铜琶铁板之讥,然其浣溪沙春闺曰:“采索身轻常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如此风调,令十七八女郎歌之,岂在晓风残月之下。

○卓珂月词论

卓珂月曰:昔人论词曲必以委曲为体,雄肆其下乎。然晏同叔云:“先君生平不作妇人语。”[(案此非晏同叔语,乃晏几道语。)]夫委曲之弊,入於妇人,与雄肆之弊,入於村汉等耳。

○顾宋梅词论

顾宋梅曰:词虽贵于情柔声曼,然第宜于小令。若长调而亦喁喁细语,失之约矣。必慨慷淋漓,沈雄悲壮,乃为合作。其水转韵者,以调长,恐势散而气不贯也。

○彭骏孙词论

彭骏孙曰:词以自然为宗,但自然不从追琢中来,便率易无味,如所云绚烂之极,乃造平淡耳。若使语意淡远者,稍加刻画,镂金错绣者,渐近天然,则为绝唱矣。作词必先选料,大约用古人之事,则取其新僻而去其陈因。用古人之语,则取其清隽而去其平实。用古人之字,则取其鲜丽而去其浅俗。

词虽小道,然非多读书不能工。方虚谷之讥戴石屏,杨用修之论曹元宠,古人且然,何况今日。

○董文友词论

董文友曰:金粟谓近人诗馀能作景语,不能作情语。仆则谓情语多,景语少,同是一病。但言情至色飞魂动时,乃能于无景中着景,此理亦近人未解,艾庵乃谓仆自道,试以质之阮亭。

○邹程村词论

邹程村曰:“俞少卿云:‘郎仁宝谓填词名同,而文有多寡,音有平仄各异者甚多。悉无书可证,三人古则从二人,取多者证之可矣。所引康伯可之应天长,叶少蕴之念奴娇,俱有两首,不独文稍异,而多寡悬殊,则传流抄录之误也。乐章集中尤多。其他往往平仄小异者亦多,吾向谓间亦有可移者,此类是也。’又云:‘有二句合作一句,一句分作二句者,字数不差,妙在歌者上下纵横所协,此自确论。但子瞻填长调多用此法,他人即不尔。至于花间集,同一调名,而人各一体,如荷叶杯、诉衷情之类。至河传、酒泉子等尤甚。当时何不另创一名耶,殊不可解。’愚按此等处近谱俱无定例,作词者既用某体,即注于本题下可也。”

朱承爵存馀堂诗话云:“诗词虽同一机杼,而词家意象与诗略有不同。句欲敏,字欲捷,长篇须曲折三致意,而气自流贯乃得。”此语可为作长调者法,盖词至长调,变已极矣。南宋诸家,凡偏师取胜者,莫不以此见长。而梅溪、白石、竹山、梦窗诸家,丽情密藻,尽态极妍。要其瑰琢处,无不有蛇灰蚓线之妙,则所谓一气流贯也。

小调换韵,长调多不换韵。间如小梅花、江南春诸调,凡换韵者,多非正体,不足取法。

咏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

咏古非惟着不得宋诗腐论,并着不得晚唐人翻案法。反复流连,别有寄托。如杨文公读义山“珠箔轻明”一绝句,能得其措辞寓意处,便令人感慨不已。

○王阮亭词论

王阮亭曰:“空得郁金裙,酒痕和泪痕。”舒语也。锺退谷评闾丘晓诗,谓具此手段,方能杀王龙标。此等语乃出渠辈手,岂不可惜。仆每读严分宜钤山堂诗,至佳处,辄作此叹。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升庵以拟石曼卿“水尽天不尽,人在天尽头”,未免河汉。盖意近而工拙悬殊,不啼霄坏。且此等入词为本色,入诗即失古雅,可与知者道耳。

唐无词,所歌皆诗也。宋无曲,所歌皆词也。宋诸名家要皆妙解丝肉,精于抑扬抗坠之间,故能意在笔先,声叶字表。今人不解音律,毋论不能创调,即按谱徵词,亦格格有心手不相赴之病。欲与古人较工拙于毫厘,难矣。或问诗词词曲分界,予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定非香签诗。“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定非草堂词也。

○沈去矜词论

沈去矜曰:词不在大小浅深,贵于移情。晓风残月,大江东去,体制虽殊,读之皆若身历其境,惝迷离,不能自主,文之至也。

白描不可近俗,修饰不得太文,生得真色,在离即之间,不特难知,亦难言。僻词作者少,宜浑脱,乃近自然。常调作者多,宜生新,斯能震动。

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李後主拙於治国,在词中犹不失为南面王。觉张郎中、宋尚书,直衙官耳。

○张祖望词论

张祖望曰:词虽小道,第一要辨雅俗,结构天成。而中有艳语、隽语、奇语、豪语、苦语、痴语、没要紧语,如巧匠运斤,毫无痕迹,方为妙手。古词中如“秦娥梦断秦楼月”、“小楼吹彻玉竹寒”、“香老春芜,偿尽迷楼花债”,艳语也。“对桐阴满庭清昼”、“任老却芦花,秋风不管”、“只有梦来去,不怕江阑住”,隽语也。“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河星潋滟春云热”、“月轮桂老,撑破珠胎,柳锁莺魂”,奇语也。“卷起千堆雪”、“任天河水泻,流乾银汁”、“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如雪”,豪语也。“泪花落枕红绵冷”、“黄昏却下潇潇雨”、“杨柳梢头,能有春多少”、“断送一生憔悴,能消几个黄昏”“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苦语也。“海棠开後,望到如今”、“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蟋蟀哥哥,倘後夜暗风凄雨。再休来、小窗悲诉”,痴语也。“这次第怎一愁字了得”、“怕无人、料理黄花,等闲过了”、“一寸相思千万结”、“人间没个安排处”,没要紧语也。此类甚多,略拈出一二。至如“密约偷期,把灯扑灭,巫山云雨,好梦惊散”等,字面恶俗,不特见者欲呕,亦且伤风败俗,大雅君子所不道也。[即录天词序。]

○李东琪词论

李东琪曰:小令叙事须简净,再着一二景物语,便觉笔有馀闲。中调须骨肉停匀,语有尽而意无穷。长调切忌过於铺叙,其对仗处,须十分警策,方能动人。设色既穷,忽转出别境,方不窘於边幅。

诗庄词媚,其体元别。然不得因媚辄写入淫亵一路。媚中仍存庄意,风雅庶几不坠。

论古词而由其腔,则音节柔缓,无驰骤之法,故体裁宜妩媚,不宜庄激。论古词而由其调,则诸调各有所属,後人但以小令中长分之,不复问某调在九宫,某调在十三调,竞制新犯名目,矜巧争奇。不知有可犯者,有必不可犯者。如黄锺不可先商调,商调亦不可与仙吕相出入。苟不深知音律,莫若依样葫芦之为得也。

○张砥中词论

张砥中曰:凡词前後两结,最为紧要。前结如奔马收缰,须勒得住,尚存後面地步,有信而不住之势。後结如众流归海,要收得尽,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

一调中通首皆拗者,遇顺句必须精警。通首皆顺者,遇拗句必须纯熟,此为句法之要。

○李笠翁词论

李笠翁曰:作词之难,难于上不似诗,下不类曲,立于二者之中。致空疏者作词,无意肖曲,而不觉彷彳弗乎曲。有学问人作词,尽力避诗,而究竟不离于诗。一则苦于习久难变,一则迫于舍此实无也。欲去此二弊,其究心于浅深高下之间乎。

○毛稚黄词论

毛稚黄曰:词家刻意俊语浓色,此三者皆作者神明,然须有浅深处,平处,忽着一二乃佳。如美成秋思,平叙景物已足,乃出醉头扶起寒怯,便动人工妙。李易安春情“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用世说,全句浑妙。尝论词贵开宕,不欲沾滞,忽悲忽喜,乍远乍近,斯为妙耳。如游乐词,须微着愁思方不痴肥。李春情词本闺怨,结云:“多少游春意,更看今日晴未。”忽尔拓开,不但不为题束,并不为本意所苦,直如行云舒着自如,人不觉耳。

前半泛写,後半专叙,盖宋词人多此法。如子瞻贺新凉,後段只说榴花,卜算子後段只说呜雁。周清真寒食词,後段只说邂逅,乃更觉意长。

北宋词之盛也,其妙处不在豪快,而在高健。不在艳亵,而在幽咽。豪快可以气取,艳亵可以意工。高健幽咽。则关乎神理骨性,难可强也。

《艺苑卮言》云:“填词小技,尤为严紧。”夫词宜可自放,而元美乃云严紧,知词固难,作词亦不易也。

柴虎臣云:“指取温柔,词归蕴藉。而闺帷,勿浸而巷曲。浸而巷曲,勿堕而屯阝鄙。”又云:“语境则咸阳古道,汴水长流。语事则赤壁周郎,江州司马。语景则岸草平沙,晓风残月。语情则红雨飞愁,黄花比瘦。”可谓雅畅。

词家意欲层深,语欲浑成。作词者大抵意层深者,语便刻画,语浑成者,意便肤浅,两难兼也。或欲举其似,偶拈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迁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迁,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然作者初非措意,直如化工生物,笋未出而苞节已具,非寸寸为之也。若先措意便刻画,愈深愈堕恶境矣。此等一经拈出後,便当扫去。

东坡大江东去词“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论调则当于是字读断,论意则当于边字读断。“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论调则了字当属下句,论意则了字当属上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我字亦然。又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调则当是点字断句,意则当是花字断句。文自为文,歌自为歌,然歌不碍文,文不碍歌,是坡公雄才自放处。他家间亦有之,亦词家一法。

吴梦窗唐多令第三句,“纵芭蕉不雨也飕飕”。此句谱当七字,上三下四句法,则也字当为衬字。观後“燕辞归、客尚淹留”。又刘过词“二十年、重过南楼”,文天祥词“叶声寒、飞透窗纱”,可见词统注纵字周清真少年游,题云冬景,却似饮妓馆之作。只起句“并刀似水”四字,若掩却下文,不知何为陡着此语。吴盐新橙,写境清晰。锦幄数语,似为上下太淡宕,故着浓耳。後阕绝不作了语,只以低声问三字,贯彻到底。蕴藉袅娜,无限情景,都自纤手破橙人口中说出,更不必别着一语,意思幽微,篇章奇妙,真神吕也。

清真衣染莺黄词,忽而欢笑,忽而悲泣,如同枕席,又在天畔,真所谓不可解不必解者。此等最是难作,作亦最难得佳。“夜渐深、笼灯就月,仔细端相”,义仍之“就月笼灯衫袖张”出此。

晚唐诗人好用叠字语,义山尤甚,殊不见佳。如“回肠九叠後,犹有剩回肠”,“地宽楼已回,人更回於楼”,“行到巴西觅谯秀,巴西唯是有寒芜”。至於三叠者,“望喜楼中忆阆州,若到阆州还赴海,阆州应更有高楼”之类,又如菊诗“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亦不佳。李清照声声慢秋情词起法,似本于此,乃有出蓝之奇。盖此等语,自宜于填词家耳。

填词长调,不下于诗之歌行。长篇歌行,犹可使气,长调使气,便非本色。高手当以情致见佳。盖歌行如骏马蓦坡,可以一往称快。长调如娇女步春,旁去扶持,独行芳径,徙倚而前,一步一态,一态一变,虽有强力健足,无所用之。

宋人词才,若天纵之,诗才若天绌之。宋人作词多绵婉,作诗便硬。作词多蕴藉,作诗便露。作词颇能用虚,作诗便实。作词颇能尽变,作诗便板。

沈伯时乐府指迷,论填词咏物,不宜说出题字,余谓此说虽是,然作哑谜亦可憎。须令在神情离即间,乃佳。如姜夔暗香咏梅云:“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岂害其佳。

周美成词家神品,如少年游“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何等境味。若柳七郎,此处如何煞得住。

秦楼月,仄韵调也,孙夫人以平声作之。岂二调原皆可平可仄,抑二妇故欲见别逞奇,实非法邪。然此二词乃更俱称绝唱者,又何也。

南曲将开,填词先之,花间、草堂是也。北曲将开,弦索调先之,董解元西厢记是也。此即是北填词也。然填词盛于宋,至元末明初,始有南曲,其接续之际甚遥。弦索调生于金,而入元即有北曲,其接续也相踵。斯又声音气运之微,殆有不可以臆测者。

词句参差,本便旖旎,然雄放磊落,亦属伟观。成都、太仓稍胪上次,而足下持厥成言,又益增峻。遂使大江东去,竟为逋客,三迳初成,没齿长窜,揆之通方,酷未昭晰。借云词本卑格,调宜冶唱,则等是以降,更有时曲。今南北九宫,犹多鼙铎之音。况古创兹体,原无定画。何必抑彼南辕,同还北辙,抽儿女之狎衷,顿壮士之愤薄哉。

○仲雪亭词论

仲雪亭曰:作词用意,须出人想外,用字如在人口头。创语新,炼字响,翻案不雕刻以伤气,自然远庸熟而求生。再以周清真之典丽,姜白石之秀雅,史梅溪之句法,吴君特之字面,用其所长,弃其所短,规模研揣,岂不能与诸公争雄长哉。

古人论和韵有不可者三,非必不可和,盖为才短者言耳。若果天才,正于盘错以别利器,奚和韵之足云。

○查香山词论

查香山曰:古今诗馀,前辈评骘甚多。然好尚不同,取舍互异,未尝确有定见。以余论之,其命名本意,贵乎骨格风雅,声调卓越,非可以传奇谱曲,一味靡曼,如妖童冶女抹粉涂脂,悦人观听而已。

猜你喜欢
  元诗选三集壬集目录·顾嗣立
  第三十一齣~第四十齣·陈汝元
  我是个无依无伴的小孩·徐志摩
  季候·徐志摩
  卷十六·王十朋
  三集跋·乾隆
  卷六十·陆游
  卷二十三·佚名
  卷二百十四·陈思
  巻十六·邵浩
  卷三百九十八·曹学佺
  补遗卷十四·陈元龙
  御制佩文斋咏物诗选序·陈廷敬
  卷四百三十九·佚名
  御选金诗卷十六·康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岁时杂咏巻二十六 ·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七夕和李公七夕谢惠连体 任希古落日照髙牖凉风起庭树悠悠天宇平昭昭月华度开轩巻绡幕延首晞云路层汉有灵妃仙居无与晤履化悲流易临川怨迟暮昔从九春徂方此三秋遇瑶驾越星河羽葢凝珠露便姸耀井色窈窕凌

  • ●红线女·沈泰

    (鹿城伯龙梁辰鱼编武陵彦雯汪€评钱塘蔚如汪文彪、淇生叶筠阅) 正名薛节度兵镇潞州道,田元帅私养外宅儿。 红线女夜窃黄金盒,冷参军朝赋洛妃诗。 △第一折 (〔末扮薛嵩戎服上〕漠南春色到滹沱,边柳青青塞马多。万里江山今

  • 卷四·佚名

    和寤解第三十四题解:此篇记武王伐商至于鲜原而嘉奖大臣等事,文义不全,似有脱文。篇名的“和”,指和顺,而“寤”字当在脱文之中。王乃出图商,至于鲜原,召邵公奭、毕公高。王曰:“呜呼,敬之哉!无竞惟人,人允忠;惟事

  • 金佗续编卷二十四·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续编卷二十四宋 岳珂 撰百氏昭忠录卷八襄阳石刻事迹八      刘光祖编先见王奉诏诣都督府与张公浚议军事时淮西宣抚使刘光世罢其所统王德郦琼之兵未有所付浚意属兵部尚书兼都督府参议吕祉乃谓

  • 李礼成传·魏徵

    李礼成,字孝谐,陇西狄道人,是凉王李嵩的第六代孙。 他祖父李延实,是魏国的司徒。 他父亲李..,是侍中。 礼成七岁时,与姑妈的儿子、兰陵太守荥陽人郑颢,随魏武帝入关。 郑颢的母亲常对亲近的人说:“礼成这孩子,平生不曾回头,以后

  • 耶律曷鲁传·脱脱

    耶律曷鲁,字控温,又字洪隐,迭剌部人。祖父匣马葛,简宪皇帝之兄。父偶思,在遥辇时任本部夷离堇,曷鲁乃是他的长子。曷鲁生性朴实厚道。幼年时,与太祖交游,伯父释鲁觉得他们奇异不凡,说:“光大我们家族的,必定是这两个孩子。”太祖

  • 周书·君奭·佚名

    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召公不说,周公作《君奭》。周公若曰:「君奭!弗吊天降丧于殷,殷既坠厥命,我有周既受。我不敢知曰厥基永孚于休。若天棐忱,我亦不敢知曰其终出于不祥。呜呼!君已曰时我,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弗永远

  • 仁学一·谭嗣同

      一  偏法界、虚空界、众生界,有至大、至精微,无所不胶粘、不贯洽、不筦络、而充满之一物焉,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囗鼻不得而臭味,无以名之,名之曰"以太"。其显于用也,孔谓之"仁",谓之"元",谓之"性";墨谓之"兼爱";佛谓之"

  • 交朋友不要自取其辱·孔子

    【原文】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①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注释】 ①道同”导”,开导、劝。 【译文】 子贡问怎样交朋友。孔子说:“忠言相告,好话对导,他不听就算了,不要自找羞辱。” 【读解】 这一段话的意思其实

  • 选一个好的小区居住·孔子

    【原文】 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②仁,焉得知③?” 【注释】 ①里:这里作动词用,指居住。②处:动词,与上文“里”同义。③知:同“智”,(《论语》的“智”都写作“知”。 【译文】 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厚风气的地方才好。选择

  • 卷四百六十六·佚名

    △第二分渐次品第七十三之二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於一切法无性性中。起四静虑发五神通。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具诸功德。安立有情三聚差别。令其获得利乐事者,云何初发心菩萨摩诃萨。於一切法无性性中。作渐

  • 后序·圆悟克勤

      雪窦颂古百则。丛林学道诠要也。其间取譬经论或儒家文史。以发明此事。非具眼宗匠时为后学击扬剖析。则无以知之。  圜悟老师。在成都时。予与诸人请益其说。师后住夹山道林。复为学徒扣之。凡三提宗纲。语虽不

  • 卷三 烟霞词客·李叔同

    诗词喝火令故国今谁生?胡天月已西。朝朝暮暮笑迷迷,记否天津桥上杜鹃啼?记否杜鹃声里几色顺民旗?《茶花女遗事》演后感赋东邻有儿背佝偻,西邻有女犹含羞。蟪蛄宁识春与秋,金莲鞋子玉搔头。拆度众生成佛果,为现歌台说法身。孟

  • 宗镜录卷第四十七·延寿

    夫言正唯识义。约有几种识。答。经论通辩。有八种识。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正文出护法菩萨唯识论十卷。此论释天亲菩萨唯识三十颂文。慈恩大师。制疏释论。此颂文

  • 卷第二十六·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二十六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毁訾语学处第二之余此中犯相其事云何。总摄颂曰。种族及工巧  业形相病五罪及烦恼类  恶骂为后边别摄颂曰。种姓织毛针  铁铜及皮作陶师并剃发  木竹作并

  • 卷第五·道世

    诸经要集卷第五西明寺沙门释道世集受请部第七(此有八缘) ·述意缘  ·供养缘  ·简伪缘  ·圣僧缘  ·施食缘  ·食时缘  ·食法缘  ·食讫缘述意缘

  • 康平县乡土志·佚名

    地方志书。约为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由李绍纲、徐芳修纂。此志依清末部颁乡土志例目。一册不分卷。绍纲,时任县劝所总董;徐芳,县巡警总局董事。按清末固定目录程式填报成书。约四千五百字。记事止于光绪三十四年(19

  • 刘宾客嘉话录·韦绚

    轶事小说集,又名《刘公嘉话录》。唐韦绚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 “韦绚《刘公嘉话录》一卷”。《宋史·艺文志》却记载韦绚有《刘公嘉话》一卷,此外还有《宾客嘉话》一卷。但考其它书目,均无记载《宾客嘉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