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行夫/朝大夫

行夫负责乘轻车前往诸侯国传达小事,这是一些有关福庆或丧荒而[出使传达者]无须讲究礼的事。凡行夫出使,必须持有旌节,即使出使途中因故而不能按时到达,也一定要把王的命令传达到。[如果随大行人出使而]留居在出使国,就负责听从大行人指使干一些繁杂低贱的事,[大行人]为使臣就为他担任介。

环人负责迎送诸侯国以常事往来的宾客,发给旌节使他们能通行[王畿内]四方。[宾客]住宿就负责安排馆舍,并命令[野庐氏]聚集民众击柝守卫。宾客带有器物的,就令人环绕巡视[以备盗贼]。[有环人迎送的宾客]凡经过门关都不检查,送客和迎客都抵达畿疆。

象胥掌管蛮、夷、闽、貉、戎、狄之国(前来烧聘的]使者,负责向他们传达王的话而使他们知晓,以同他们相亲和。如果[蕃国新君即位]按时来朝为宾,就协调他们的礼仪,传达他们[告请王]的言辞,(并把王的]话告诉他们。凡有关蕃君从来至离去的迎送礼节、献币帛、致辞令等,都担任摈相而协助他们行礼。凡王国有大丧,告教并协助蕃国前来吊丧的使臣行丧礼,而规正他们的哭位。凡[王国]有出征、会同的事,就接受蕃国前来慰问的使臣奉进的币帛,而以礼敬待他们。凡使人去做某项事情,王的大事就使诸侯去做,次一等的事就使卿去做,再次一等的事就使大夫去做,再次一等的事就使士去做,小事就使庶子去做。

掌客掌管招待四方宾客所当供给的牲牢、饔饩、乘禽和饮食的不同等级的不同礼数,以及有关行礼厚薄的原则。王与诸侯会同而举行飨礼,就具备十二太牢,并具备百种美昧。[在飨礼上]对于诸侯之长,要行十二次献酒之礼。王巡守天下或在附近的诸侯国接见众来朝的诸侯,[王所在国的]国君[要向王]进膳而用牛犊,命令供给[王的]百官所用的众多的牲牢都要具备。[对于王的]随从官员,三公比照上公的礼来接待,卿比照侯伯的礼来接待,大夫比照子男的礼来接待,士比照诸侯之卿的礼来接待,庶子比照诸侯之大夫的礼来接待。凡接待[来朝]诸侯之礼:上公(从来直到返国]要五次供给粮草牲牢,(其中所供的]活牲数都比照致飧食的牲数。三次问礼每次都进献有脯,(下“群介行人宰史皆有牢”九字衍,不译)。供给的飧食用五牢,还有各种美味食物四十[豆],[稻饭、梁饭]十簋,[各种菹菜和酱类]四十豆,[各种肉羹]三十二铡,[酒]四十壶,[盛牲肉的]鼎和(盛黍饭、稷饭的]簋各十二,(鲜牲肉]三十六鼎,都加以陈列。馈送的饔饩有九牢,其中已杀的牲牢如同飧食所供牲牢的陈列法,还有活牲四牢,米一百二十笛,醋酱一百二十瓮,都加以陈列;载米的车数比照活牲的牢数,每牢十车,每车载米一秉零五菝,载禾的车数比照死牲的牢数,每牢十车,每车载禾三耗,饲草和薪柴比禾多一倍,都加以陈列。乘禽每天供给九十双。中间又赠送太牢为膳食。一直到宾返国,还要为宾举行三次飨礼,三次食礼,三次燕礼;如果主君不能亲自[参加飨礼、食礼、燕礼而]酌酒献宾,[就派人]奉上束帛代君致辞而把酒食馈送给宾。凡[随从宾的]介、行人、宰、史诸官,也都馈送得有飧食和饔饩,依照他们爵位的高低来决定所陈列的牢礼数的多少,其中只有上介供应乘禽。主君夫人[向宾]所馈赠的礼物有:八壶,八豆,八笾,膳食用太牢,馈送的飨礼用太牢,食礼用太牢。[主国的]卿都来见宾,用羔羊做见面礼,并馈送太牢用作膳食。

侯伯[从来直到返国]要四次供给粮草牲牢,[其中所供给的]活牲数都比照致飧食的牲数。两次问礼每次都进献有脯。供给的飧食用四牢,还有各种美味食物四十[豆],[稻饭、粱饭]八篮,[各种菹菜和酱类]三十二豆,[各种肉羹]二十四铡,[酒]三十二壶,[盛牲肉的]鼎和[盛黍饭、稷饭的]簋各十二,[鲜牲肉]二十七鼎,都加以陈列。馈送的饔饩有七牢,其中已杀的牲牢如同飧食所供牲牢的陈列法,还有活牲三牢,米一百笛,醋酱一百瓮,都加以陈列;米三十车,禾四十车,饲草和薪柴比禾多一倍,都加以陈列。乘禽每天供给七十双。中间又馈送太牢为膳食。[一直到宾返国],还要为宾举行两次飨礼,两次食礼,两次燕礼。凡[随从宾的]介、行人、宰、史诸官,也都馈送得有飧食和饔饩,依照他们爵位的高低来决定所陈列的牢礼数的多少,其中只有上介供应乘禽。主君夫人[向宾]所馈赠的礼物有:八壶,八豆,八笾,膳食用太牢,馈送的飨礼用太牢。[主国的]卿都来见宾,用羔羊做见面礼,并馈送一头牛用作膳食。子男[从来直到返国]要三次供给粮草牲牢等,[其中所供给的]活牲数都比照致飧食的牲数。行一次问礼进献有脯。供给的飧食用三牢,还有各种美味食物二十四[豆],[稻饭、梁饭]六簋,[各种菹菜和酱类]二十四豆,[各种肉羹]十八铡,[酒]二十四壶,[盛牲肉的]鼎和[盛黍饭、稷饭的]簋各十二,[鲜牲肉]十八鼎,都加以陈列。馈送的饔饩有五牢,其中已杀的牲牢如同飧食所供牲牢的陈列法,还有活牲二牢,米八十笛,醋酱八十瓮,都加以陈列;米二十车,禾三十车,饲草和薪柴比禾多一倍,都加以陈列。乘禽每天供给五十双。(一直到宾返国],还要为宾举行一次飨礼,一次食礼,一次燕礼。凡[随从宾的]介、行人、宰、史诸官,也都馈送得有飧食和饔饩,依照他们爵位的等级来决定馈送牢礼的多少,其中只有上介供应乘禽。主君夫人[向宾]所馈赠的礼物有:六壶,六豆,六笾,馈送的膳食与馈送的飨礼相同[而不另馈送飨礼]。[主国的]亲来见宾的卿,都要[向宾]馈送一头牛用作膳食。

凡诸侯的卿、大夫、士[来行聘礼而]作为国客,就用如同他们为君做介时接待他们的礼数来接待他们。凡以礼接待宾客,国家新建立礼就可以从简,有大灾荒礼从简,有大瘟疫礼从简,遭受兵寇侵犯或水火灾害礼从简,在野地、在畿外礼从简。凡宾客[在主国期间]死亡,[主国就]馈送礼物以供丧用。宾客[进入主国后闻报]有丧,就只接受[主国供给的]饲草和粮食。[如果宾客进入主国后]遭逢主国的丧事,就不接受主国的飨礼和食礼,而接受生牲肉。

掌讶掌管有关诸侯国礼仪等级的簿籍,据以接待宾客。如果将有诸侯国的宾客到来,就告诫有关官吏准备好粮草,与讶士一起到畿疆迎接宾客,为宾客做前导而进入国境。到宾客住宿下来,就命令[野庐氏]聚集民众击柝守卫。到向宾客赠送粮草时,就[以王的名义]赠送给宾。到达国都,宾客住进馆舍,就在宾馆门外搭起帐篷,以待宾客有事时[帮助处理]。宾客将要上朝去向国君授玉[行朝见礼],就为宾客做前导。[宾客]到朝,告诉他们应处的朝位,然后进去向王报告。到宾客退出时,也同样做前导。凡宾客有事要报告,就告诉掌讶,掌讶[入朝报告而]加以办理。凡宾客的随从官员出入,就派人做前导。到宾客回国时,送宾客的礼仪也同迎接时一样。凡宾客,[到行朝聘礼那天,王要派讶前往宾馆迎接]:是诸侯就由卿充任讶,是卿就由大夫充任讶,是大夫就由士充任讶,是士也都有讶。凡充任讶的,宾客到来就前往[宾馆],告教和协助宾客行礼事,并负责处理有关事宜。

掌交负责持旌节和币巡视诸侯国,以及各国民众聚居的大城邑,宣扬王的德行、意图、志向和思虑,使人们了解王的好恶,[王所憎恶的事]就避而不做。使诸侯之间和睦友好。把民众喜欢的事告诉[王或诸侯国君]。负责诸侯国的[朝觐、聘问]等蝴夸往魄事,而缔结(诸侯与王以及诸侯之间]的友好。[向诸侯国]宣传九税制度的好处,九礼制度[对于诸侯国]的亲睦作用,九牧制度[对诸侯国]的维系作用,九禁之法的难以触犯,九戎之法的威武。

朝大夫负责依照王国的政令和指示治理采邑。每天上朝听取有关王国的政事,以报告给本采邑的君和卿大夫。主国有[专施于采邑的]政令,就下达给采邑的朝大夫。凡采邑的政事要请示王国的,一定要通过朝大夫转达,然后王朝官吏受理,只有大事可以不通过朝大夫转达,[而派专使来向王国请示]。凡采邑.的政事有拖延而不及时办理的,就惩罚朝大夫;如果在军中[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就惩罚采邑的有关官吏。

猜你喜欢
  谴非第六·桓谭
  法术第十四·佚名
  卷三十六·朱熹
  卷十·程公说
  洪范明义卷首·黄道周
  卷四十五·郑玉
  卷四十三·程川
  卷六·郑伯谦
  二柄·韩非
  第二章 孔子的一生·林语堂
  卷五十八·佚名
  卷三十·赜藏主
  卷第二十五·道原
  卷第二十三·智旭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伊川击壤集卷之十七·邵雍

    人物吟人破须至护,物破须至补。补护既已多,卒归于败露。人有人之情,物有物之理。人物类不同,情理安有异。偶得吟林间无事可装怀,昼睡功劳酒一杯。残梦不能全省记,半随风雨过东街。观物吟一气才分,两仪已备。圆者为天,方者为地

  • 列传第二十二 窦炽 兄子毅 于翼 李穆·令狐德棻

    窦炽字光成,扶风平陵人也。汉大鸿胪章十一世孙。章子统,灵帝时,为雁门太守,避窦武之难,亡奔匈奴,遂为部落大人。后魏南徙,子孙因家于代,赐姓纥豆陵氏。累世仕魏,皆至大官。父略,平远将军。以炽着勋,赠少保、柱国大将军、建昌公。

  • 卷八·李心传

     时事一  史文惠以论储副受知史文惠初为学官以论储副事受知高皇遂谕大臣令除馆职且曰此乃是一人才也后四日又兼二王府教授及阜陵封建王文惠为王上乞扈从视师奏疏语在阜陵继统事中高皇闻知其奏出于公语大臣曰此真王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百·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三十有二年六月丙寅朔皇叔和州防御使士石为泉州观察使以积阀迁也 四川宣抚使吴璘次大虫岭保宁军节度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御前诸军统制兼知兴元府姚仲自原州至军前璘先巳命夔州路安抚李师颜节制兴元

  • 卷三十七·唐·蒋一葵

    【昭宗晔】 〔人戏上尊号曰避贤招难存三奉五皇帝。盖帝尝曰:“朕东西所至,祸难随之,愿避贤者路。”三,谓三主,帝后及柳、杨昭仪。五,谓朱全忠、王行瑜、李克用、李茂贞、韩建。〕 昭宗虽运钟艰险,智量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六·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七十·佚名

    万历四十六年五月戊子朔夏至大祭 地于 方泽遣公张惟贤等行礼○刑科给事中姚若水奏奴用谋极狡须宜预防请罢内市慎启闭清占役禁穿朝令诸监各置木牌出入查验以防夹杂责成直卫首领以防顶替○有净犯庞忠紏把棍王云等阻挠

  • 卷之二百八十九·佚名

      康熙五十九年。庚子。九月。乙丑朔。上驻跸得尔吉惠汉地方。  ○丙寅。上驻跸鹫和洛。  ○升詹事府詹事李周望、翰林院侍讲学士李绂、俱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以翰林院侍读陈世倌、提督顺天学政。

  • 一○四三 礼部为知照大学士等遵旨会议历代帝王祀典事致稽察房移会(附黏单)·佚名

    一○四三 礼部为知照大学士等遵旨会议历代帝王祀典事致稽察房移会(附黏单)乾隆四十九年八月礼部为遵旨议奏事。祠祭司案呈,乾隆四十九年七月三十日内阁抄出大学士、九卿会议历代帝王祀典一折,于乾隆四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

  • 绎史卷十二·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夏禹受禅【后啓附】吴越春秋尧曰俞以固冀于此乃号禹曰伯禹官曰司空赐姓姒氏统领州伯以廵十二部尧崩禹服三年之丧如丧考妣昼哭夜泣气不属声舜荐大禹改官司徒内辅虞位外行九伯史记于是天下皆宗禹之明度

  • 学史卷二·邵宝

    (明)邵宝 撰○卯【凡二十九章】宋元王二年江使神龟于河至泉阳渔者豫且得之夜见梦于元王王悟召博士卫平问之平曰龟于是使驰问豫且出之笼载行入端门见于东厢身如流水润泽有光望见元王延颈而前三步而止缩颈而却复其故处元

  • 北海王元详传·李延寿

    北海王元详,字秀豫,姿态容貌秀美,举止有度。太和九年(485)被封王,加侍中。孝文帝从洛阳北巡时,元详和侍中彭城王元勰同在皇帝车子里,陪侍在身边。到了文成帝立有射铭的地方,皇帝让车子停下,传旨叫各位弟弟和侍臣们都试试能射

  • 第三章 前汉的政治·吕思勉

    前汉凡二百十年,在政治上,可以分做四期:第一期:高祖初定天下。这时候,还沿着封建思想,有功之臣,与高祖同定天下的,其势不得不封。而心上又猜忌他。于是高祖听娄敬的话,徙都关中,想借形胜以自固。又大封同姓之国,以为屏藩。这时候

  • 孟子精义卷十一·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精义卷十一 宋 朱子 撰 告子章句上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章 尹曰人性之无不善告子所不知也故孟子尝言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章 谢曰孟子论性善论之至也性非不可为不善但非性之至

  • 第十七卷·佚名

    大法炬陀罗尼经 第十七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说无住品第四十二说听功德品第四十三诸菩萨证相品第四十四说无住品第四十二阿难。时诸菩萨摩诃萨众于放光如来前。陈白己心所念六事向如来说。尔时彼佛知诸菩萨心

  • 俱舍论疏 第十七卷·法宝

    俱舍论疏 第十七卷沙门法宝撰分别业品第四之五论。如是已辨至名业道。已下半颂。大文第二。释业道之名论曰至而造作故。释后贪.嗔.邪见三业道也。贪等体非是业。与思相应思是业性。依贪等转。依贪等行。依贪势力

  • 四六鸳鸯谱·佚名

    明阴化阳,苏紫盖汇辑明崇祯间刻本《禁书总目》《违碍书目》《禁毁书目·补遗一》载:查鸳鸯谱系明阴化阳辑,皆所摘四六活套之语,殊为狠鄙不堪,中间悖碍处甚多,应请销毁。框20.5*15厘米,四周单边,九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

  • 东林列传·陈鼎

    清陈鼎撰。二十四卷。作者曾奔走各地,搜集史迹,历二十余年,著成《忠烈传》六十卷,因书稿被窃不传,遂辑身边乱稿成书,专记明末东林党史事。卷首冠以东林党人榜,末附熹宗本纪二卷。仿元祐党籍体例,按《东林党人榜》所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