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鉴易知录卷六四
宋纪
太祖神德皇帝
纲 庚申,春正月,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称皇帝,国号宋。废周主宗训为郑王,周侍卫副都指挥使韩通死之。
目 匡胤涿州人,四世祖脁,唐幽都令,生珽,唐御史中丞。珽生敬,涿州刺史。敬生弘殷,周检校司徒岳州防御使。弘殷娶杜氏,生匡胤于洛阳夹马营,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及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
仕周,补东西班行首,累官殿前都指挥使,掌军政,凡六年,数从世宗征伐,荐立大功,人望归之。世宗尝于文书囊中得木,长三尺余,题云“点检作天子”。时张永德为殿前都点检,乃命匡胤代之。及宗训立,加检校太尉,领归德节度使。时主少国疑,中外密有推戴之意。
显德六年,冬十一月,镇、定二州言:“北汉会契丹兵入寇。”正月辛丑朔,遣匡胤率兵御之。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将前军先发,都下言:“将以出军之日,册点检为天子。”士民恐怖,争为逃匿之计,惟内廷晏然不知。癸卯,大军继出。军校苗训号知天文,见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指示匡胤亲吏楚昭辅曰:“此天命也。”
是夕次陈桥驿,将士相聚谋曰:“主上幼弱,我辈出死力破敌,谁则知之!不如先册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未晚也。”都押衙李处耘具以事白匡胤弟供奉官都知匡义及归德掌书记赵普。匡义、普部分都将环列待旦,遣牙队军使郭延赟驰骑入京,报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都虞候王审琦,二人皆素归心匡胤者。
甲辰黎明,将士逼匡胤寝所,匡义、普入帐中白之。匡胤时被酒卧,欠伸徐起,将校已露刃列庭曰:“诸将无主,愿册太尉为皇帝。”匡胤未及对,黄袍已加身矣。众即罗拜呼万岁,掖之上马,还汴。匡胤揽辔曰:“汝等贪富贵,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皆下马曰:“愿受命。”匡胤曰:“太后、主上,我北面事者,不得惊犯;公、卿皆我比肩,不得侵陵;朝市府库,不得侵掠。用命有重赏,违不汝贳也。”皆应曰:“诺。”遂肃队而行。乙巳,入汴,先遣楚昭辅慰安家人,又遣客省使潘美见执政谕意。
时早朝未罢,闻变,范质执王溥手曰:“仓卒遣将,吾辈之罪也。”
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自禁中遑遽而归,谋帅众御之。军校王彦昇逐焉,通驰入其第,未及阖门,为彦昇所害,妻子俱死。
匡胤进登明德门,命甲士归营,而自退居公署。将士拥范质等至,匡胤见之流涕曰:“吾受世宗厚恩,为六军所迫,一旦至此,惭负天地,将若之何!”质等未及对,列校罗彦环挺剑厉声曰:“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质等相顾不知所为。溥降阶先拜,质不得已亦拜,遂请匡胤诣崇元殿行禅代礼,召百官至。晡时班定,犹未有禅诏,翰林承旨陶穀出诸袖中,遂用之。宣徽使引匡胤就庭,北面拜受;已,乃掖升殿,服衮冕,即皇帝位。奉周主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迁之西宫。大赦,改元。以所领归德军在宋州,国因号宋。定国运以火德王,色尚赤,腊用戌。华山隐士陈抟闻宋主代周,曰:“天下自此定矣!”未几,镇州报北汉兵引还。
纲 宋赠周韩通为中书令。
目 宋主赠通以旌其忠,仍诏以礼葬之。欲加王彦昇擅杀之罪;群臣以建国之始,乞贳之。宋主犹怒,故终身不得节钺。
纲 宋论翊戴功,加石守信等官爵。
纲 宋遣使分赈诸州。
纲 宋主以其弟光义为殿前都虞候,赵普为枢密直学士。
纲 宋立太庙,追帝其祖考。
纲 宋主视学。
目 诏增葺祠宇,塑绘先圣、先贤像,自为赞书于孔贤座端,令群臣分撰余赞,屡临幸焉。常谓侍臣曰:“朕欲尽令武臣读书,知为治之道。”于是臣庶始贵文学。
纲 二月,宋主尊其母杜氏为太后。
目 后定州安喜人,治家严而有法。陈桥之变,后闻之曰:“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矣!”及尊为皇太后,宋主拜于殿上,群臣称贺,后愀然不乐。左右进曰:“臣闻母以子贵。今子为天子,胡为不乐?”后曰:“吾闻为君难。天子置身兆庶之上,若治得其道,则此位可尊;苟或失驭,求为匹夫不可得:是吾所以忧也。”宋主再拜曰:“谨受教。”
纲 宋以范质、王溥、魏仁浦同平章事,吴廷祚为枢密使。
目 旧制,宰臣上殿,命坐而议大政;其进拟差除,但入执状画可,降出奉行而已。质等自以周朝旧臣,稍存形迹,且惮宋主英睿,乃请用劄子,面取旨,退各疏其事,同列书字以志。宋主从之,坐论之礼遂废。
纲 夏四月,周昭义节度使李筠起兵,会北汉伐宋;宋遣兵击之。
目 宋遣使加筠中书令。使者至潞州,筠欲拒之,宾佐切谏,乃延使者置酒,既而取周太祖画像悬于壁,涕泣不已,宾佐惶骇。北汉主钧闻之,乃以蜡书结筠同举兵。筠长子守节泣谏,筠不听。遂起兵,令幕府为檄,数宋主罪。执监军周光逊等送于北汉以求济师,又遣人杀泽州刺史张福,据其城。
从事闾丘仲卿说筠曰:“公孤军举事,其势甚危,虽倚河东之援,恐亦不得其力。大梁甲兵精锐,难以争锋,不如西下太行,直抵怀孟,塞虎牢,据洛邑,东向而争天下,计之上也。”筠不能用。
北汉主自帅兵赴筠,筠迎谒于太平驿,言受周太祖恩,不敢爱死。北汉主与周世雠,不悦其说,因使其宣徽使卢赞监其军。筠见汉兵弱少,而赞又来监,心甚悔,谋多不协,乃留守节守潞而自引众南向。北汉主闻赞与筠异,复遣其平章事卫融和解之。
宋主遣石守信、高怀德、慕容延钊、王全斌分道击之,仍敕守信等曰:“勿纵筠下太行,急引兵扼其隘,破之必矣。”守信等败筠兵于长平。
纲 五月,宋主自将围泽州。六月,克其城,李筠死之。
目 宋主自帅大众讨筠。山路险峻多石,宋主先于马上负数石,将士因争负之,即日平为大道,遂与守信等会,大败筠众于泽州南,杀卢赞。筠走保泽州,宋主列栅围之。六月,宋将马全义帅敢死士数十人攀堞而上,遂入其城。筠赴火死。获卫融,融请死。宋主怒,以铁击其首,流血被面。融呼曰:“臣得死所矣。”宋主曰:“忠臣也!”释之,以为太府卿。
北汉主惧,引师归。宋主进攻潞州,守节以城降,宋主释其罪,以为单州团练使。
纲 秋七月,宋主还,以赵普为枢密副使。
纲 荆南节度使高保融卒,弟保勖嗣。
纲 冬十月,周淮南节度使李重进谋起兵拒宋。十一月,宋主自将击之,重进自焚死。
目 重进,周太祖之甥,与宋主同事周室,分掌兵权,常心惮宋主。宋主立,加重进中书令,移镇青州。重进心不自安,阴怀异志。及李筠举兵,重进遣亲吏翟守珣往潞阴结筠。守珣素识宋主,乃潜诣京师求见。宋主问曰:“我欲赐重进铁券,彼信我乎?”守珣曰:“重进终无归顺之志。”宋主厚赐守珣,令说重进缓其谋,无令二凶并作,分我兵势。守珣归,劝重进未可轻发,重进信之。既而宋主遣六宅使陈思诲赐之铁券,重进欲治装,随思诲朝汴,左右沮之,犹豫不决。又自以周室懿亲,恐不得全,遂拘思诲,治城缮兵,遣人求援于唐。唐主闻于宋,宋遣石守信、王审琦、李处耘、宋偓等分道讨之。赵普劝宋主自行。十月,宋主发汴,十一月至广陵,即日拔之。城将陷,左右欲杀思诲,重进曰:“吾将举族赴火死,杀此何益。”即尽室自焚,思诲亦被害。宋主入城,戮同谋者数百人。
纲 唐主遣子朝宋主于扬州。十二月,宋主还汴。
纲 宋以窦仪为翰林学士。
目 翰林学士王著以酒失贬官,宋主谓宰相曰:“深严之地,当使宿儒处之。”范质等对曰:“窦仪清介重厚,然已自翰林迁端明矣。”宋主曰:“非斯人不可。卿当谕以朕意,勉令就职。”即日复入翰林。宋主尝召仪草制,至苑门,仪见宋主岸帻跣足而坐,却立不肯进,宋主遽索冠带而后召入。仪曰:“陛下创业垂统,宜以礼示天下,恐豪杰闻而解体。”宋主敛容谢之,自是对近臣未尝不冠带。
纲 辛酉,春二月,唐徙都洪州。
纲 夏六月,宋太后杜氏殂。
目 后疾,宋主侍药饵不离左右。疾革,召赵普入受遗命,且问宋主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宋主曰:“皆祖考及太后之余庆也。”后曰:“不然。正由柴氏使幼儿主天下尔。若周有长君,汝安得至此!汝百岁后,当传位光义,光义传光美,光美传德昭。夫四海至广,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宋主泣曰:“敢不如教。”后顾谓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普即榻前为誓书于纸尾,署曰:“臣普记”,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遂殂。
纲 秋七月,宋罢其侍卫都指挥使石守信等典禁兵。
目 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宋主故人,有功,典禁卫兵。普数以为言,宋主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亦不忧其叛也。然熟观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则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尔。”宋主悟。
一日因晚朝与守信等饮,酒酣,屏左右谓曰:“朕非卿等不及此,然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朕终夕未尝敢安枕卧也。”守信等请其故,宋主曰:“是不难知,此位谁不欲为。”守信等顿首曰:“陛下何为出此言?今天命已定,谁复有异心。”宋主曰:“卿等固然,其如麾下欲富贵何。一旦有以黄袍加汝身,汝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泣谢曰:“臣等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宋主曰:“人生如白驹过隙,所以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卿等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夕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且与卿等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守信等皆谢曰“陛下念臣等至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称疾,乞罢典兵。宋主从之,以守信为天平节度使,高怀德为归德节度使,王审琦为忠正节度使,张令铎为镇宁节度使,皆罢宿卫就镇,赐赉甚厚,唯守信兼职如故,其实兵权不在也。
纲 宋主以其弟光义为开封尹,光美为兴元尹。
纲 八月,唐主景殂,子煜立于金陵。
目 景方议东还,以疾卒于南都,太子煜时留建康,遂即位。遣其户部尚书冯谧奉父遗表于宋,愿追尊帝号,宋主许之。煜初名从嘉,聪悟好学,善属文,工书画,明音律。
纲 壬戌,春正月,宋广东京城。
目 宋主既广汴城,且命有司画洛阳宫殿,按图修之,以韩重赟董其役。营缮既毕,宋主坐寝殿,令洞开诸门,皆端直轩豁,无有壅蔽,谓左右曰:“此如我心;若有邪曲,人皆见之矣。”
纲 二月,宋初诏常参官转对。
目 每五日内殿起居,百官以次转对,指陈时政得失。事关急切者,许非时上章。
纲 宋令大辟,诸州不得专决。
目 宋主谓宰臣曰:“五代诸侯跋扈,有枉法杀人者,朝廷置而不问。人命至重,姑息藩镇,当如是邪!自今诸州决大辟,录案闻奏,付刑部详覆之。”
纲 冬十月,宋以赵普为枢密使。
纲 宋主匡胤迁郑王宗训于房州。
纲 武平节度使周行逢卒,子保权嗣。
纲 十一月,荆南节度使高保勖卒,兄子继冲嗣。
纲 十二月,湖南将张文表袭潭州,据之。
目 初,周行逢病,亟召将校属其子保权曰:“吾部内凶很者诛之略尽,惟张文表在耳。我若死,文表必乱,诸君善佐吾儿,无失土宇。必不得已,当举族归朝,无令陷于虎口。”及保权嗣位,文表闻之,怒曰:“我与行逢俱起微贱,立功名,今日安能北面事小儿乎!”会保权遣兵代永州戍,道出衡阳,文表遂驱之以袭潭州。知留后廖简素易文表,不设备。文表兵径入府中,简方燕客醉,被杀,文表遂据潭州。又将取朗陵,以灭周氏。保权遣杨师璠击之,且求援于宋。
纲 癸亥,春正月,宋初以文臣知州事。
目 五代诸侯强盛,朝廷不能制,每移镇受代,先命近臣谕旨,且发兵备之,尚有不奉诏者。宋初异姓王及带相印者不下数十人,宋主用赵普谋,渐削其权,或因其卒,或因迁徙致仕,或因遥领他职,皆以文臣代之。
纲 宋遣慕容延钊、李处耘假道荆南讨张文表。二月,周保权执文表诛之。处耘袭江陵,高继冲以荆南降。
纲 延钊进克潭州,周保权遣兵逆战,败走,延钊遂入郎,执保权以归。
纲 宋天雄节度使符彦卿入朝。
目 宋主欲使彦卿典兵,赵普屡谏,不听。宣已出,复怀入,从容言之,宋主曰:“朕待彦卿厚,岂忍相负邪!”普曰:“陛下何以能负周世宗?”宋主默然,事遂寝。
纲 夏四月,宋初置诸州通判。
目 诏设通判于诸州,凡军民之政皆统治之,事得专达,与长吏均礼。大州或置二员。又令节镇所领支郡皆直隶京师,得自奏事,不属诸藩。于是节度使之权始轻,用赵普之言也。
纲 宋初以常参官知县事。
目 符彦卿久镇大名,专恣不法,属邑颇不治,故特选常参官强干者往莅之,自是遂著为令。
纲 秋七月,宋主幸武成王庙,毁白起像。
目 宋主历观武成王庙两庑,指白起曰:“起杀已降,不武之甚,岂宜受享!”命去之。
纲 八月,宋侵北汉,取乐平;契丹救之,不及。
目 宋将王全斌攻取北汉乐平,诏以为平晋军。
纲 宋杀其殿前都虞候张琼。
目 初,宋主为周将,琼隶帐下,尝以身蔽宋主,中弩矢,死而复苏。及宋主即位,擢典禁兵。会殿前都虞候阙,宋主曰:“殿前卫士如狼虎者,不啻万人,非琼不能统制。”即命琼为之,迁嘉州防御使。时军校史珪、石汉卿以数言外事,得幸于宋主,琼轻侮之,二人因谮琼养部曲百余人,擅威福。宋主召琼面讯之,不伏。宋主怒,令击之,汉卿即奋铁击其首,血流气绝,乃曳出下吏。琼自知不免,解所系带以遗母,即自杀。宋主旋闻琼家无余财,甚悔,责汉卿,厚恤其家。
纲 九月,宋贬李处耘为淄州刺史。
纲 北汉以契丹攻宋平晋军,宋将郭进救却之。
目 进从征泽潞,迁洛州防御使,充西山巡检,御下严毅。宋主遣戍卒,必谕之曰:“汝辈谨奉法。我犹贷汝,郭进杀汝矣。”尝有军校自西山诣汴,诬讼进不法事,宋主诘知其情,送进,令杀之。会北汉来伐,进语其人曰:“汝敢论我,信有胆气。今贳汝罪,汝能掩杀敌兵,当即荐汝;如败,可自投河东。”其人踊跃赴战,大致克捷,进即以闻,乞还其职,宋主从之。
纲 甲子,春正月,宋范质、王溥、魏仁浦罢,以赵普同平章事。
目 普既相,以天下为己任,宋主倚任之,事无大小,悉咨决焉。宋主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去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宋主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宋主立风雪中。普皇恐迎拜。宋主曰:“已约光义矣。”已而光义至,设重茵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至,宋主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宋主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耳。”
宋主又尝以幽、燕地图示普,问进取之策。普曰:“图必出曹翰。”宋主曰:“然。”因曰:“翰可取否?”普曰:“翰可取,孰可守?”宋主曰:“以翰守之。”普曰:“翰死,孰可代?”宋主默然,良久曰:“卿可谓深虑矣。”
普尝荐某人为某官,宋主不许;明日复奏,亦不许,明日又奏,宋主大怒,裂碎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牍,复奏如初,宋主乃悟,卒用其人。又有群臣当迁官,宋主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宋主怒曰:“朕固不与迁,卿若之何?”普曰:“刑赏天下之刑赏,陛下岂得以喜怒专之。”宋主怒甚,起,普亦随之。宋主入宫,普立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其刚毅果断类如此。然多忌克,屡以微时所不足者为言。宋主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敢言。
纲 夏四月,宋以薛居正、吕余庆参知政事。
目 宋主以赵普独相,欲置副而难其名称,问翰林承旨陶穀曰:“下宰相一等有何官?”对曰:“唐有参知政事。”乃以枢密直学士薛居正、兵部侍郎吕余庆并以本官参知政事,不押班、宣制、知印,不预奏事,不升政事堂,止令就宣徽使厅上事,殿廷别设砖位,敕尾署衔降宰相,月俸杂给半之,未欲与普齐也。
纲 六月,宋主以其子德昭为贵州防御使。
目 故事,皇子出即封王,宋主以德昭未冠,特杀其礼。
纲 秋七月,宋颁刑统。
纲 九月,宋攻南汉郴州,克之。
目 宋潘美、尹崇珂帅兵攻南汉郴州,克之,获其内侍韩延业。宋主访其国政,延业具言其主作烧煮、剥剔、刀山、剑树之刑,或令罪人斗虎、抵象,又赋敛繁重,邕民入城者人输一钱。宋主惊骇曰:“吾当救此一方民!”时方谋下蜀,未遑也。
纲 冬十一月,宋范质卒。
目 质遗命其子勿请谥立碑。宋主弟光义尝称之曰:“宰辅中能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无出质右者,但欠世宗一死,为可惜尔。”
纲 蜀约北汉侵宋,宋遣忠武节度使王全斌等伐之。
目 初,宋主欲谋伐蜀,以张晖为凤州团练使,晖尽得蜀虚实、险易以闻,宋主大悦。已而蜀山南节度判官张廷伟,说知枢密院事王昭远曰:“公素无勋业,一旦位至枢近,不自建立大功,何以塞时论!莫若通好并州,令发兵南下,我自黄花、子午谷出兵应之,使中原表里受敌,则关右之地可抚而有。”昭远然其言,劝蜀主遣赵彦韬等,以蜡书间行约北汉济河同举兵。至汴,彦韬潜取其书以献宋主。宋主得书笑曰:“西讨有名矣。”乃命王全斌为西川行营都部署,刘光义、崔彦进副之,王仁赡、曹彬为都监,将步骑六万分道伐蜀。且谓全斌曰:“凡克城寨,止籍其器甲刍粮,悉以财帛分给将士,吾所欲得者其土地耳。”
全斌及彦进等由凤州进,光义及彬等由归州进。蜀主闻之,以王昭远为都统,赵崇韬为都监,韩保正为招讨使,李进副之,帅兵拒宋。命左仆射李昊饯于郊,昭远酒酣,攘臂言曰:“吾此行非止克敌,取中原如反掌耳。”手执铁如意指麾军事,自比诸葛亮。
纲 十二月,宋王全斌入蜀兴州,擒其招讨使韩保正,蜀兵大溃。
纲 宋将刘光义、曹彬克蜀夔州,蜀宁江制置使高彦俦死之。
纲 宋命判太常寺和岘定雅乐。
纲 乙丑,春正月,宋王全斌攻蜀剑门,克之,获其都统王昭远。
纲 宋刘光义、曹彬取蜀五州。
目 光义克蜀万、施、开、忠四州。遂州知州陈愈以城降。时诸将所过咸欲屠戮以逞,独曹彬禁止之,故峡路兵始终秋毫无犯。
纲 蜀太子玄喆将兵御宋,至绵州遁还。王全斌进次魏城,蜀主昶降。
目 蜀主闻昭远败,大惧,出金帛募兵,令太子玄喆统之。李廷珪、张惠安等为之副,趋剑门以御宋师。玄喆素不习武,廷珪、惠安皆庸懦无识,至绵州,闻已失剑门,遂遁还东川。蜀主皇骇,已而全斌进次魏城,蜀主命李昊草表请降。全斌受之,遂入城,刘光义等亦引兵来会。
前蜀之亡也,降表亦昊为之,蜀人夜书其门曰“世修降表李家”。宋师自发汴至受降,凡六十六日。
初,全斌之伐蜀也,属汴京大雪,宋主设毡帷于讲武殿,衣紫貂裘帽以视事。忽谓左右曰:“我被服如此,体尚觉寒,念西征将士冲冒霜雪,何以堪处!”即解裘帽,遣中使驰赐全斌,仍谕诸将曰:“不能遍及也。”全斌拜赐感泣,故所向有功。
纲 三月,宋两川军乱。
目 王全斌、崔彦进、王仁赡等在蜀,昼夜宴饮,不恤军务,纵部下掠女子,夺财物,蜀人苦之。曹彬屡请旋师,全斌等不从。既而宋主诏发蜀兵赴汴,并优给装钱,全斌等擅减其数,仍纵部曲侵扰之。蜀兵愤怨,思乱。三月,蜀兵行至绵州,遂作乱,劫属邑,众至十余万,获蜀文州刺史全师雄,推以为帅,率众攻彭州,据之,自称“兴蜀大王”,两川民争应之。全斌等退保成都。
纲 宋初置诸路转运使。
目 自唐天宝以来,藩镇屯重兵,租税所入皆以自赡,名曰留使、留州,其上供者甚少。五代藩镇益强,率令部曲主场务,厚敛以入己,而输贡有数。宋主素知其弊,赵普乞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悉送汴都,无得占留。每藩镇帅缺,即令文臣权知所在场务。凡一路之财,置转运使掌之,虽节度、防御、团练、观察诸使及刺史皆不预签书金谷之籍。于是,财利尽归于上矣。
纲 夏六月,宋赐孟昶爵秦国公,寻卒。
目 蜀主昶举族与官属至汴,率子弟素服待罪阙下。宋主御崇元殿,备礼见之,赐赉甚厚,拜昶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秦国公,子玄喆为大宁军节度使。昶寻卒,昶母李氏不肯哭,以酒酹地曰:“汝不死社稷,贪生以至今日。吾所以忍死者,以汝在尔。今汝既死,吾何用生焉!”不食数日亦死。宋主闻而伤之。宋主尝见昶宝装溺器,命撞碎之,曰:“以七宝饰此,当以何器贮食!所为如是,不亡何待!”
纲 秋八月,宋选诸道兵入补禁卫。
纲 宋置封桩库。
目 宋主平荆、湖、西蜀,收其金帛,别为内库储之,号封桩,凡岁终用度之余皆入之,以为军旅饥馑之备。宋主尝谕近臣曰:“石晋割幽、燕以赂契丹,使一方独限外境,朕甚悯之。欲俟斯库所蓄满三五万,遣使谋于彼,倘肯以地归于我,则以此酬之;不然朕当散滞财,募勇士,以图攻取也。”寻又凿大池于京城南,号讲武池,选精卒习战池中,宋主常临视之。
纲 丙寅,夏闰五月,宋求遗书。
纲 冬十一月,宋窦仪卒。
目 初,宋主将改元,谕宰相曰:“年号须择前代所未有者。”及蜀平,蜀宫人入内,宋主见其镜背有识“乾德四年铸”者,召仪问之。仪对曰:“此必蜀物,蜀主王衍尝有此号。”宋主大悦曰:“宰相须用读书人。”由是益重儒者。
纲 十二月,宋两川平。
纲 鞑靼入贡于宋。
纲 丁卯,春正月,宋王全斌等有罪,征还,贬官有差。以曹彬为宣徽南院使。
目 宋主自闻蜀兵乱,凡使者至,各令陈王全斌等不法事,因尽得其状,乃皆征还。以其初立功,不欲属吏,但令中书问状。全斌等具伏黩货杀降之罪,遂责降全斌崇义节度留后,崔彦进昭化节度留后,王仁赡右卫大将军。以刘光义等廉谨,并进爵秩。复召吕余庆参知政事。
仁赡等历诋诸将,冀以自免,独曰“清廉畏慎,不负陛下者,曹彬一人尔。”彬之还也,橐中惟图书衣衾,又能戢下,于是赏彬特优。彬入谢曰:“诸将皆获罪,臣不敢奉诏。”宋主曰:“卿有茂功,又不矜伐。惩劝,国之常典,可无逊。”
纲 二月,宋以沈义伦为枢密副使。
目 义伦为西川转运使,随军入蜀,独居佛寺蔬食,有以珍异献者,皆却之。及归,箧中惟书数卷而已。宋主尝问曹彬以官吏善否,彬曰:“臣止监军旅,至于采察官吏,非所职也。”固问之,曰:“义伦可用。”宋主嘉之,故有是命。
纲 三月,五星聚奎。
目 周显德中,窦俨与卢多逊、杨徽之同为谏官,俨善步星历,尝谓徽之等曰:“丁卯岁五星聚奎,自此天下太平。二拾遗见之,俨不与也。”卒如其言。
纲 戊辰,春二月,宋主立宋氏为后。
目 宋主元配贺氏早卒,建隆初册继室王氏为后,乾德元年殂,至是立宋氏为后。后,左卫上将军偓之女也。
纲 三月,宋覆试贡士。
目 知贡举王裕上进士合格者十八人,陶穀子邴名在第六。宋主谓左右曰:“闻穀不能训子,邴安得登第?”因诏:“自今举人,凡关食禄之家,悉委中书覆试。”
纲 夏六月,宋以董遵诲为通远军使。
目 遵诲父宗本,仕汉为随州刺史,宋主微时往依焉。遵诲冯藉父势,常侮之。一日谓宋主曰:“每见城上有紫云如盖,又梦登高台遇黑蛇,约长百尺余,俄化龙,飞腾东北去,雷电随之。是何祥也?”宋主皆不对。他日论兵,遵诲理屈,拂衣起,宋主乃辞宗本去。及即位,遵诲被召,伏地请死。宋主谕之曰:“卿尚记曩日紫云、黑蛇之事乎?”遵诲再拜呼万岁。俄而部下卒诉其不法十余事,遵诲皇恐待罪。宋主曰:“朕方赦过赏功,岂念旧恶邪。”至是以夏州近边,授通远军使。遵诲至镇,召诸族酋长,谕以朝廷威德,众皆感悦。后数月,复来扰边,遵诲率兵深入其境,俘斩甚众,获羊马数万,夷落以定。
纲 秋七月,北汉主钧殂,养子继恩立。
纲 八月,宋遣李继勋将兵伐北汉。
纲 九月,北汉司空郭无为弑其主继恩,而立其弟继元。
纲 宋李继勋败北汉兵于铜锅河,进薄太原。
纲 冬十月,宋贬雷德骧为商州司户参军。
目 德骧判大理寺,寺之官属与堂吏附会宰相赵普,增减刑名。德骧愤惋,求见宋主,面白其事。未及引对,卽直诣讲武殿奏,辞气俱厉,并言普强市人第宅,聚敛财贿。宋主怒,叱之曰:“鼎铛尚有耳,汝不闻赵普吾社稷臣乎!”引柱斧击折其上腭二齿,命左右曳出之,诏处以极刑。既而怒解,止,以阑入之罪黜之。
纲 十一月,契丹救北汉,宋李继勋引还,北汉遂入宋晋、绛州。
纲 宋主享太庙,翌日郊。
目 初,宋主入太庙,见其所陈笾豆、簠簋,问曰:“此何物也?”左右以礼器对。宋主曰:“吾祖宗宁识此。”亟命撤去,进常膳如平生。既而曰:“古礼不可废也。”命复设之。判太常寺和岘请遵唐故事,每室加常食一牙盘,从之。自是三年而郊,郊必先享太庙,礼毕加恩肆赦,以为常制。
纲 己巳,春二月,契丹弑其主兀律于怀州。
纲 宋主自将击北汉,三月,围太原。
纲 契丹耶律贤立。
纲 夏四月,契丹复救北汉,宋韩重赟等击败之。
纲 闰五月,宋主引还。
纲 冬十月,宋罢王彦超等节度使。
目 凤翔节度使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宋主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谕意,即前奏曰:“臣本无勋劳,久冒荣宠;今已衰朽,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安远节度使武行德、护国节度使郭从义、定国节度使白重赞、保大节度使杨廷璋,竞自陈攻战阀阅及历履艰苦。宋主曰:“此异代事,何足论!”明日皆罢镇,奉朝请。
纲 庚午,春正月,宋征处士王昭素为国子博士。
目 昭素酸枣人,有学行,宋主召见便殿,年已七十余,问以治世养身之术,对曰:“治世莫若爱民,养身莫若寡欲。”宋主爱其言,书于屏几。
纲 秋七月,宋省州县官,增其俸。
目 诏曰:“吏员猥多,难以求治;俸禄鲜薄,未可责廉。与其冗员而重费,不若省官而益俸。诸州县宜以户口为率,差减其员,旧奉月增给五千。”
纲 九月,宋遣潘美将兵伐南汉。冬十月,克贺、昭等州。
纲 十二月,南汉将李承渥帅兵拒宋;潘美进击,大败之,遂拔韶州。
纲 辛未,春二月,宋潘美大破南汉兵于马径,遂克广州。南汉主降。
纲 宋加潘美山南东道节度使。
纲 夏六月,宋诛南汉宦者龚澄枢、李托,赐刘爵恩赦侯。
目 至汴,宋主遣吕余庆问反覆之罪,归罪龚澄枢、李托。明日,宋主命大理卿高继申引澄枢、托斩于千秋门外,释罪,封恩赦侯。
体质丰硕,眉目俱竦,有口辩,性绝巧。尝以珠结鞍勒为戏龙之状,极其精妙,以献,宋主谓左右曰:“好工巧,习以成性,倘能移于治国,岂至灭亡哉!”
在国时,多置鸩毒臣下。一日从宋主幸讲武池,从官未集,先至,赐以巵酒,疑有毒,泣曰:“臣承祖父基业,违拒朝廷,劳王师致讨,罪固当诛。陛下既待臣以不死,愿为大梁布衣,观太平之盛,未敢饮此酒。”宋主笑曰:“朕推赤心于人腹中,安有此事。”命取酒自饮,而别酌以赐。大惭谢。
纲 宋御史中丞刘温叟卒。
目 温叟为中丞十二年,屡求解职,宋主难其代,不许,至是卒。温叟重厚清介,好古执礼。一日晚过明德门西关前,宋主方与中黄门数人登楼,温叟知之,令传呼依常而过。翌日请对,且言“人主非时登楼,则下必希望恩赏。臣所以呵导而过,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宋主善之。
纲 冬十一月,唐贬国号曰江南,遣使朝宋。
目 唐主因南汉亡,惧甚,使其弟从善上表于宋,乞去国号,改印文为“江南国主”,且请赐诏呼名。宋主许之。
先是,唐主以银五万两遗赵普,普以白宋主,宋主曰:“此不可不受,但以书答谢,少赂其使者可也。”普辞。宋主曰:“大国之体,不可自为削弱,当使之弗测。”及从善来朝,常赐外,密赉白金如遗普之数。唐君臣皆惊骇,服宋主之伟度。
纲 壬申,春二月,江南主杀其南都留守林仁肇。
目 初,仁肇密陈:“淮南戍兵少,宋前以灭蜀,今又取岭南,道远师疲,愿假臣兵数万,自寿春径渡,复江北旧境。彼纵来援,臣据淮御之,势不能敌。兵起日,请以臣叛闻于北朝。事成,国享其利;败则族臣家,明陛下无二心。”江南主不听。
宋忌仁肇威名,赂其侍者,窃取仁肇画像悬别室,引江南使者观之。问:“何人?”使者曰:“林仁肇也。”曰:“仁肇将来降,先持此为信。”又指空馆曰:“将以此赐仁肇。”使者归白江南主,江南主不知其间,鸩杀仁肇。
纲 夏五月,大雨,河决;宋主出宫人。
纲 秋九月,宋以辛仲甫为西川兵马都监。
目 宋主问赵普以文臣有武干者,普以左补阙辛仲甫对,宋主遂用之,因谓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用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也。”
纲 癸酉,春三月,郑王郭宗训卒,宋人葬之,谥曰周恭帝。
纲 宋初殿试贡士。
目 翰林学士李昉知贡举,有进士徐士廉诉昉用情取舍。宋主乃择终场下第,并已举者,亲御讲武殿,给纸笔别试,得进士诸科百二十五人;皆赐及第,且赐钱二十万以张宴会。责昉为太常少卿。殿试遂为永制。
纲 夏五月,宋行开宝通礼。
目 初,宋主命李昉、刘温叟重定开元礼,附以国朝制度损益,为书二百卷,号通礼,至是行之。
纲 秋八月,宋赵普免。
目 普独相十年,为政颇专,尝以私怨诬冯瓒、李美、李檝,以赃论死,廷臣多忌之。
宋主尝幸其第,会吴越遣使致书于普,及海物十瓶,置于庑下,未及发而宋主至,仓卒不暇屏。宋主顾问:“何物?”普以实对。宋主曰:“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瓜子金也。普皇恐谢曰:“臣未发书,实不知。”宋主曰:“第受之。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尔。”
时官禁私贩秦、陇大木,普遣亲吏诣市屋材,联巨筏至汴治第,吏因之窃货大木冒称普市,货鬻都下。三司使赵玭以闻,宋主大怒,即欲逐普,王溥力为救解,得止。卢多逊与普不协,数因入对短普,宋主滋不悦。
初,雷德骧之贬商州也,知州奚屿希普意,奏德骧怨望,坐削籍,流灵武。其子有邻意普害之,击登闻鼓,诉中书不法事。宋主怒,悉下御史狱鞫实。始疑普,诏吕余庆、薛居正与普更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权。普不自安,求罢政,遂出为河阳三城节度使,以有邻为秘书省正字,召德骧为秘书丞。
普至河阳,上表自诉曰:“外人谓臣轻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矧昭宪皇太后大渐之际,臣实预闻顾命,知臣者君,愿赐昭鉴。”宋主手封其表,藏之金匮。
时吕余庆以疾解职,宋主以薛居正、沈义伦同平章事。余庆,宋主霸府元僚,赵普、李处耘先进用,余庆恬然不以介意,及处耘与普得罪,余庆悉为明辨,时称长者。
纲 宋主封其弟光义为晋王,班宰相上。
目 又以弟光美兼侍中,子德昭同平章事。
纲 冬十二月,宋起复卢多逊参知政事。
目 多逊敏给任数,谋多奇中,以翰林学士判史馆。宋主好读书,每取书馆中,多逊预戒吏令必白己,知所取书,因通夕阅览。及召对,宋主问书中事,应答无滞,同列皆服,拜参知政事。未几,以父丧去位,诏起复之。多逊父亿有高识,恶其子所为,曰:“赵普,元勋也,而小子毁之。我得早死,不见其败,幸也!”
纲 甲戌,秋九月,宋遣曹彬将兵伐江南。
目 宋主欲伐江南而无名,遣知制诰李穆谕江南主入朝。江南主欲从之,其门下侍郎陈乔、内史舍人张洎皆劝其主无入朝,江南主遂称疾固辞,而遣使求封册。宋主不许,命梁迥复使讽之入朝,江南主不答。迥还,宋主乃命曹彬为西南路行营都部署,潘美为都监,曹翰为先锋,将兵十万以伐之。
自王全斌平蜀,多杀降卒,宋主每恨之。至是,彬等入辞,宋主诫彬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不烦急击也。”又曰:“城陷之日,慎无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且以剑授彬曰:“副将而下,不用命者斩之。”潘美等皆失色。
彬自荆南发战舰东下,江南屯戍皆谓每岁宋所遣巡兵,但闭壁自守,奉牛酒犒师。寻觉异于他日,池州将戈彦弃城走。彬入池州,败江南兵于铜陵,进次采石矶。
纲 冬十一月,宋潘美渡江,江南将郑彦华等拒战,败走。
目 初,江南池州人樊若水举进士不第,因谋归宋,乃渔钓于采石江上,乘小舟,载丝绳其中,维南岸,疾棹抵北岸,凡十数往返,得其江之广狭。因诣汴上书,言江南可取状,请造浮梁以济师。宋主然之,以为右赞善大夫。遣使往荆、湖造黄黑龙船数千艘,又以大舰载巨竹自荆渚而下。或谓江阔水深,古未有浮梁而济者,乃先试于石牌口,移置采石,三日而成,不差尺寸。潘美因帅步兵渡江,若履平地。江南主以镇海节度使、同平章事郑彦华督水军万人,都虞候林真领步军万人,同逆宋师。彦华以战舰鸣鼓溯流而上,急趋浮梁;潘美麾兵击败之。真以所部接战,彦华不能救,亦败。
纲 宋始修日历。
目 史馆修撰扈蒙请修日历,宋主从之。命宰辅日录时政送史馆,仍以卢多逊专其职。
纲 乙亥,宋太祖神德皇帝开宝八年,春二月,曹彬大败江南兵于秦淮,进围金陵。
目 彬连破江南兵于白鹭洲、新林港,遣田钦祚攻溧水,江南统军使李雄谓诸子曰:“吾必死于国难,尔曹勉之。”父子八人皆没于陈,钦祚遂克溧水。彬大军进次秦淮,江南兵水陆十万陈于城下。时舟楫未具,潘美率兵先赴,令曰:“美提骁果数万人,战胜攻取,岂限此一衣带水而不径渡乎!”遂涉水,大军随之,江南兵大败。马军都虞候李汉琼率所部取巨舰,实以葭苇,乘风纵火,拔其城南水寨,又拔关城,守陴者争遁,溺死千计。
纲 夏四月,彗星见东方。
纲 冬十月,江南主使徐铉来乞缓师,不许。
目 江南都虞候刘澄以润州降。江南主危迫,遣学士承旨徐铉求缓师。铉至,言于宋主曰:“李煜无罪,陛下兵出无名。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宋主曰:“尔谓父子为两家可乎?”铉不能对而还。逾月,江南主复遣铉乞缓师,以全一邦之命。铉见宋主,论辩不已,宋主按剑怒曰:“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邪!”铉惶恐辞归。
纲 十一月,曹彬克金陵,江南主煜降。门下侍郎陈乔死之。
目 彬遣人谓江南主曰:“事势如此,所惜者一城生聚耳。若能归命,策之上也。某日城必破,宜早为之所。”江南主不听。一日,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君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共焚香为誓。明日,彬即称愈;又明日,城陷。
初,陈乔、张洎约同死社稷,然洎实无死志,至是乔径入白江南主曰:“今日国亡,愿加显戮以谢国人。”江南主曰:“此乃历数,卿死无益也。”乔曰:“纵不杀臣,臣何面目以见士人乎!”遂自缢死。
勤政殿学士锺倩,朝服坐于家,兵及门,亦举族死之。
江南主率臣僚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煜遂与其宰相汤悦等四十五人赴汴京。
彬自出师至凯旋,士众畏服,无敢轻肆。克城之日,兵不血刃。捷至,群臣称贺。宋主泣曰:“宇县分割,民受其祸,攻城之际,必有横罹锋刃者,实可哀也。”命出米十万赈恤之。
纲 丙子,九年,春正月,曹彬振旅而还。诏赐李煜爵违命侯。
目 彬俘江南主李煜还汴;帝御明德门,令煜君臣至楼下待罪。诏并释之,封煜违命侯。帝责张洎曰:“汝教煜不降,使至今日。”因出洎所草召上江援兵蜡丸书示之。洎谢曰:“书实臣所为。犬吠非其主,此其一耳;他尚多。今得死,臣之分也。”帝奇之,以为太子中允。
纲 二月,以曹彬为枢密使。
目 初,彬之伐江南也,帝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耳。”及还,帝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美视彬微笑,帝诘之,美以实对,帝亦大笑,乃赐彬钱五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不过多得钱耳。”未几,乃拜枢密使。
纲 吴越王俶来朝。
目 帝谓吴越使者曰:“元帅克毗陵,有大功,俟平江南,可暂来与朕一相见,以慰延想,即当复还。朕三执圭币以见上帝,岂食言乎!”至是,俶与妻孙氏、子惟浚入朝。帝赐礼贤宅以居,亲幸宴之,赏赉甚厚。留两月遣还,赐以一黄袱,封识甚固,戒俶曰:“途中宜密观。”及启之,则皆群臣乞留俶章疏也,俶益感惧。
纲 三月,以子德芳为贵州团练使。
纲 帝如西京。夏四月,郊,大赦。
目 帝以江表底定,方内大同,欲西幸以行郊礼。一月,如西京,次巩县,遂拜安陵,至洛阳。四月,祭天地于南郊,都民垂白者相谓曰:“我辈少经乱离,不图今日复观太平天子仪卫。”有泣下者。祭毕,大赦。
纲 还宫。
目 帝欲留都洛阳,群臣咸谏,弗听。晋王光义言其非便,帝曰:“迁河南未已,终当居长安耳。”光义问其故,帝曰:“吾欲西迁,据山、河之胜以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光义曰:“在德不在险。”力请还汴。帝不得已,从之,因叹曰:“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纲 曹翰屠江州,杀江南守将胡则。
目 江南州郡皆降,独江州指挥使胡则,杀刺史谢彦实集众固守。曹翰围之四月余,则力屈被执,翰杀之,因纵兵悉取货财,而屠其民。
纲 秋八月,遣侍卫都指挥使党进率兵伐汉。九月,败汉兵于太原,契丹救之。
纲 帝幸晋王光义第。
目 帝友爱光义,数幸其第,恩礼甚厚。光义尝有疾,亲为灼艾,光义觉痛,帝亦取艾自灸。每对近臣言:“光义龙行虎步,他日必为太平天子,福德非吾所及也。”
纲 冬十月,帝崩,晋王光义即位。
目 癸丑,帝崩。甲寅,晋王即位,号宋后为开宝皇后,迁之西宫。
帝享年五十,性孝友,节俭,质任自然,不事矫饰。一日罢朝坐便殿,不乐者久之。左右请其故,曰:“尔谓天子容易为邪!早作,乘快误决一事,故不乐耳。”宫中苇帘,缘用青布。常服之衣,浣濯至再。永康公主常衣贴绣铺翠襦,帝曰:“汝服此,众必相效。”禁之。主一日劝帝以黄金饰肩舆,帝曰:“我以四海之富,宫殿饰以金银,力亦可办,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
初,颇好猎,一日逐兔,马蹶坠地,因引佩刀刺马杀之。既而悔曰:“吾为天下主,轻事田猎,又何罪马哉!”自是不复猎。
尤注意刑辟,尝读二典,叹曰:“尧、舜之罪四凶,止从投窜,何近代法网之密邪!”故定为折杖法,以递减流徒杖笞之刑。自开宝以来,犯大辟,非情理深害者,多得贷死,惟赃吏弃市,则未尝贳。
纲 以弟廷美为开封尹,封齐王;兄子德昭封武功郡王;德芳为兴元尹。
纲 以卢多逊同平章事,楚昭辅为枢密使。
纲 十二月,大赦,改元。
纲 诏群臣论列者即时引对。
纲 初诏诸道转运使纠察官吏。
纲 罢河东兵。
太宗皇帝
纲 丁丑,太宗皇帝太平兴国二年,春二月,赐礼部进士吕蒙正等及第。
目 初,太祖幸洛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执其余策皆善;太祖怒,令武士拽出之。及还,语帝曰:“我幸西都,唯得一张齐贤,我不欲爵之以官,异时可使辅汝为相也。”是时,齐贤亦在选中,有司失于抡择,寘于下第;帝不悦,故一牓自吕蒙正以下尽赐及第。
纲 二月,帝更名炅。
纲 夏四月,葬永昌陵。
纲 秋九月,容州初贡珠。
纲 冬十月,初榷酒酤。
纲 十一月朔,日食既。
纲 戊寅,三年,春二月,立崇文院。
目 初置三馆于长庆门北,谓之西馆。帝临幸,恶其陋,命有司于升龙门东北创立三馆。至是成,赐名崇文院,迁西馆书贮焉,凡八万卷。
纲 夏五月,吴越王俶以其地来归,诏封俶为淮海国王。
纲 秋七月,以孔宜袭封文宣公。
目 宜知星子县回,献所为文。帝召问孔子世嗣,遂命袭封。宜因言历代以圣人之后,不预庸调。周显德中遣使均田,遂抑为编户。诏特复其家。
纲 冬十月,置内藏库。
目 帝幸左藏库,语薛居正曰:“此金帛如山,用何能尽。先帝每焦心劳虑,以经费为心,何其过也。”诏改为内藏库,并以封桩库属焉。
纲 己酉,四年,春正月,以潘美为北路都招讨使。
纲 新浑仪成。
目 司天监生张思训本唐李淳风、梁令瓒之法,创式以献,制于禁中,日月行度,成于自然,不假人运,比旧制尤为精妙。命置文明殿东南鼓楼,擢思训为浑仪丞。
纲 二月,帝自将伐汉。
目 帝欲以齐王廷美掌留务。开封判官吕端言于廷美曰:“上栉风沐雨以申吊伐,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若掌留务,非所宜也。”廷美遂请行,帝许之,以沈伦为东京留守,王仁赡为大内都部署。
纲 二月,契丹救汉,都部署郭进邀击于白马岭,大败之。
纲 夏四月,帝至太原,督诸军围城。五月,汉主继元降,诏赐爵彭城郡公。
目 潘美等屡败汉兵,进筑长连城,围太原,矢石交下如雨。汉外援不至,饷道又绝,城中大惧。帝至,督战益急,城无完堞。帝虑城陷杀伤者众,诏谕继元降。继元率官属缟衣纱帽待罪城台下,帝释之,封彭城郡公。帝作平晋诗,命从臣和。
纲 徙太原民于并州。
目 诏毁太原旧城,改为平晋县,以榆次县为并州,遣使分部徙太原民居之。
纲 帝发太原,六月,遂伐契丹,围幽州。秋七月,与契丹耶律休哥大战于高梁河;败绩,乃还。
纲 八月,皇子武功王德昭自杀。
目 初,德昭从帝征幽州,军中尝夜惊,不知帝所在。有谋立德昭者,帝闻不悦。及还,以征北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赏,德昭以为言。帝大怒,曰:“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德昭退而自刎。帝闻之惊悔,往抱其尸哭曰:“痴儿,何至此邪!”追封魏王,谥曰懿。
纲 九月,以杨业为代州刺史。
目 业本汉建雄节度使刘继业,帝克太原,闻其勇,召见,复杨姓。以其老于边事,拜代州刺史。业善战,号“杨无敌”。
纲 冬十月,进封齐王廷美为秦王。
目 论平汉功也。文武诸臣,进秩有差。
纲 庚辰,五年,春二月,定差役法。
目 从京西转运使程能请,定诸州户为九等,上四等充役,下五等免之。
纲 三月,卫公刘卒。
目 有口辩,帝之将伐北汉也,宴近臣于禁中,进言曰:“朝廷威灵及远,四方僭伪之主,今日尽在坐中。旦夕平太原,刘继元又至,臣率先来朝,愿得执梃为诸国降王长。”帝大笑。至是卒,追封南越王。
纲 杨业败契丹于雁门,杀其将萧咄李。
目 契丹兵十万寇雁门,业领麾下数百骑,自西陉出至雁门北口,南向击之。契丹兵大败,杀其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自是契丹畏业,每望见旌旗即引去。主将多嫉之,或潜上谤书,帝皆不问,封其书付业。
纲 冬十月,契丹寇瓦桥关。十一月,帝自将御之,次于大名,契丹军退,乃还。
目 契丹主贤围瓦桥关,耶律休哥帅精骑渡水而战,宋军大败,休哥追至莫州。十一月,帝自将御之。时关南诸将已破契丹,帝次大名,诸将复战于莫州,败绩。会契丹主引去,帝欲遂取幽州,李昉力陈其未可,乃诏曹翰部署诸将而还。
帝既还京,议者皆言宜速取幽、蓟。张齐贤上疏曰:“圣人举事,动在万全,百战百胜,不若不战而胜。自古疆埸之难,非尽由戎狄,亦多边吏扰而致之;若缘边诸军,抚御得人,但使峻垒深沟,畜力养锐,以逸自处,则边鄙宁,而河北之民获休息矣。臣又闻:家六合者,以天下为心,岂止争尺寸之土,角戎狄之势而已。是故圣人先本而后末,安内以养外,尧、舜王道无他,广推恩于天下之民尔。民既安利,则戎狄敛衽而至矣。”
猜你喜欢 卷三十七·黄以周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四十七·徐乾学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八·佚名 蜀碧卷一·彭遵泗 卷之三百五十一·佚名 卷之一·祁韵士 卷六十·傅恒 绎史卷一百二十六·马骕 李贺传·刘昫 庞嵩传·张廷玉 卷六十四·宋敏求 卷一百一十 匈奴列传第五十·司马迁 第五章 商代的政教·吕思勉 卷八·佚名 卷第卅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