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白话汉书

《汉书》,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东汉班固撰。一百篇,分一百二十卷。全书分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其中八表和《天文志》系固妹班昭及马续续成。记事上起西汉高祖元年(前206),迄于刘玄更始二年(24),凡二百三十年历史。此为《汉书》白话文。

《白话汉书》全部章节目录

(1)内容简介
(2)卷一上 高帝纪 第一上
(3)卷一下 高帝纪 第一下
(4)卷二 惠帝纪 第二
(5)卷三 高后纪 第三
(6)卷四 文帝纪 第四
(7)卷五 景帝纪 第五
(8)卷六 武帝纪 第六
(9)卷七 昭帝纪 第七
(10)卷八 宣帝纪 第八
(11)卷九 元帝纪 第九
(12)卷十 成帝纪 第十
(13)卷十一 哀帝纪 第十一
(14)卷十二 平帝纪 第十二
(15)卷十三 异姓诸侯王表 第一
(16)卷十四 诸侯王表 第二
(17)卷十五 上 王子侯表 第三上
(18)卷十五 下 王子侯表 第三下
(19)卷十六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第四
(20)卷十七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第五
(21)卷十八 外戚恩泽侯表 第六
(22)卷十九 百官公卿表 第七
(23)卷二十 古今人表 第八
(24)卷二十一 上 律历志 第一上
(25)卷二十一 下 律历志 第一下
(26)卷二十二 礼乐志 第二
(27)卷二十三 刑法志 第三
(28)卷二十四 上 食货志 第四上
(29)卷二十四 下 食货志 第四下
(30)卷二十五 上 郊祀志 第五上
(31)卷二十五 下 郊祀志 第五下
(32)卷二十六 天文志 第六
(33)卷二十七 上 五行志 第七上
(34)卷二十七 中上 五行志 第七中之上
(35)卷二十七 中下 五行志 第七中之下
(36)卷二十七 下上 五行志 第七下之上
(37)卷二十七 下下 五行志 第七下之下
(38)卷二十八 上 地理志 第八上
(39)卷二十八 下 地理志 第八下
(40)卷二十九 沟洫志 第九
(41)卷三十 艺文志 第十
(42)卷三十一 陈胜项籍传 第一
(43)卷三十二 张耳陈馀传 第二
(44)卷三十三 魏豹田儋韩王信传 第三
(45)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 第四
(46)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 第五
(47)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 第六
(48)卷三十七 季布栾布田叔传 第七
(49)卷三十八 高五王传 第八
(50)卷三十九 萧何曹参传 第九
(51)卷四十 张陈王周传 第十
(52)卷四十一 樊郦滕灌傅靳周传 第十一
(53)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 第十二
(54)卷四十三 郦陆朱刘叔孙传 第十三
(55)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 第十四
(56)卷四十五 蒯伍江息夫传 第十五
(57)卷四十六 万石卫直周张传 第十六
(58)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 第十七
(59)卷四十八 贾谊传 第十八
(60)卷四十九 爰盎晁错传 第十九
(61)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 第二十
(62)卷五十一 贾邹枚路传 第二十一
(63)卷五十二 窦田灌韩传 第二十二
(64)卷五十三 景十三王传 第二十三
(65)卷五十四 李广苏建传 第二十四
(66)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 第二十五
(67)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 第二十六
(68)卷五十七上 司马相如传 第二十七上
(69)卷五十七下 司马相如传 第二十七下
(70)卷五十八 公孙弘卜式儿宽传 第二十八
(71)卷五十九 张汤传 第二十九
(72)卷六十 杜周传 第三十
(73)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 第三十一
(74)卷六十二 司马迁传 第三十二
(75)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 第三十三
(76)卷六十四 上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第三十四上
(77)卷六十四下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第三十四下
(78)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 第三十五
(79)卷六十六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 第三十六
(80)卷六十七 杨胡朱梅云传 第三十七
(81)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 第三十八
(82)卷六十九 赵充国辛庆忌传 第三十九
(83)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 第四十
(84)卷七十一 隽疏于薛平彭传 第四十一
(85)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 第四十二
(86)卷七十三 韦贤传 第四十三
(87)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传 第四十四
(88)卷七十五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 第四十五
(89)卷七十六 赵尹韩张两王传 第四十六
(90)卷七十七 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 第四十七
(91)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 第四十八
(92)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 第四十九
(93)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 第五十
(94)卷八十一 匡张孔马传 第五十一
(95)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 第五十二
(96)卷八十三 薛宣朱博传 第五十三
(97)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 第五十四
(98)卷八十五 谷永杜邺传 第五十五
(99)卷八十六 何武王嘉师丹传 第五十六
(100)卷八十七上 扬雄传 第五十七上
(101)卷八十七下 扬雄传 第五十七下
(102)卷八十八 儒林传 第五十八
(103)卷八十九 循吏传 第五十九
(104)卷九十 酷吏传 第六十
(105)卷九十一 货殖传 第六十一
(106)卷九十二 游侠传 第六十二
(107)卷九十三 佞幸传 第六十三
(108)卷九十四 上 匈奴传 第六十四上
(109)卷九十四 下 匈奴传 第六十四下
(110)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 第六十五
(111)卷九十六 上 西域传 第六十六上
(112)卷九十六 下 西域传 第六十六下
(113)卷九十七 上 外戚传 第六十七上
(114)卷九十七 下 外戚传 第六十七下
(115)卷九十八 元后传 第六十八
(116)卷九十九 上 王莽传 第六十九上
(117)卷九十九 中 王莽传 第六十九中
(118)卷九十九 下 王莽传 第六十九下
(119)卷一百 上 叙传 第七十上
(120)卷一百 下 叙传 第七十下

猜你喜欢
  明季北略·计六奇
  明臣谥考·鲍应鳌
  双槐岁钞·黄瑜
  今献备遗·项笃寿
  稼轩先生年谱·陈思
  郑氏史料三编·佚名
  被掳纪略·赵雨村
  陆氏南唐书·陆游
  政海轶闻·陶菊隐
  国初群雄事略·钱谦益
  元代奏议集录·佚名
  燕北录·王易
  书录·董史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章太炎
  驳建立孔教议·章太炎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赵孟谦·唐圭璋

      孟谦,太祖四子燕王德昭十代孙。见宋史卷二百十七宗室世系表三。   减字木兰花   荣魁鹗荐。一举南宫膺妙选。人物规模。楚楚吾家千里驹。   彩衣持酒。更祝二亲无限寿。父子荣迁。俱侍玉皇香案前。

  • 易孺·龙榆生

    易孺号大厂,又号韦斋,广东鹤山人。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三月十三日生。原名廷熹,字季复。早岁疑业广雅书院,为陈澧再传弟子。中年游学日本,习师范。旋从杨文会学佛。工诗、词、书、画,尤精篆刻。历任北京高等

  • 卷七百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九徐夤西华五千仭有余神秀一一排云上泬?叠嶂出关分二陕残冈过水作中条巨灵庙破生春草毛女峰高入绦霄拜祝金天乞隂德为民求主降神尧岚似屏风岚似屏风草似茵草边时脍锦花鳞山中宰相陶弘景

  • 卷十四 晋语八·左丘明

    1平公六年,箕遗及黄渊、嘉父作乱,不克而死。公遂逐群贼,谓阳毕曰:“自穆侯以至于今,乱兵不辍,民志不厌,祸败无已。离民且速寇,恐及吾身,若之何?”阳毕对曰:“本根犹树,枝叶益长,本根益茂,是以难已也。今若大其柯,去其枝叶,绝其本根,可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九·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三年岁次己酉 金太宗晟天会七年春正月庚辰朔上在扬州 是日贼贵仲正引兵犯岳州 京西北路兵马钤辖翟兴诉翟进死事于朝乞遣重臣镇守诏以兴为河南尹京西北路安抚制置使兼京西北路招讨使时叛将杨进据鸣皋

  • 第七十八回 大婚礼成坤闱正位 撤帘议决乾德当阳·蔡东藩

      却说天津教案,甫行办竣,江督马新贻被戕,有旨授李鸿章总督直隶,调曾国藩回督两江。是年适当国藩六十寿辰,御赐“勋高柱石”匾额一面,福寿字各一方,梵佛铜像一尊,玉如意一柄,蟒袍一袭,还有吉绸线绉等件。国藩入朝谢恩,当由慈

  • 卷之五十一·佚名

    成化四年二月壬辰朔以水旱免直隶高陲州成化三年秋粮六万五百七十九石有奇马草九万五百余包○癸巳命太仆寺于顺天府所属寄餋马内选大马五千匹送御马监牧餋应用时御马监传旨欲选万匹兵部以尝遣官选给京营数多为言故减其

  • 六三八 寄谕湖南巡抚李湖不必查办《青铜自考》一书·佚名

    六三八 寄谕湖南巡抚李湖不必查办《青铜自考》一书乾隆四十四年七月十八日大学士于<敏中>字寄湖南巡抚李<湖>,乾隆四十四年七月十八日奉上谕:据李湖奏武陵县生员邓大廷呈缴前任湖广提督俞益谟刊刻《青铜自考》一书,请销

  • 第三章 童年與青年·林语堂

    蘇東坡八歲到十歲之間,他父親晉京趕考。落第之後,到江淮一帶遊歷,母親在家管教孩子。這段期間內,家中發生一件事,宋史蘇東坡的傳記與蘇轍為他母親寫的長篇碑文裏,都有記載。母親那時正教孩子後漢書。書上記載後漢時朝政不修

  • 三、本朝之定鼎及明室之偏安·汪荣宝

    吴三桂之乞师世祖章皇帝,太宗第九子也。崇德八年八月,太宗崩,礼亲王代善会诸王贝勒以下,定议奉世祖缵承大统,而以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摄理国政。先是大军已拔锦州,得辽西大部,明总兵吴三桂率兵民五十万驻防于宁远。

  • 第一章·叙论·梁启超

    今天下言治术者,有最要之名词数四焉:曰国家思想也,曰法治精神也,曰地方制度也,曰经济竞争也,曰帝国主义也。此数者皆近二三百年来之产物,新萌芽而新发达者,欧美人所以雄于天下者,曰惟有此之故。中国人所以弱于天下者,日惟无此之

  • 治本第十一·尉缭

    治本,就是治国的根本。本篇把发展耕织和&ldquo;使民无私&rdquo;作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两个治国的根本问题,它认为治国的办法是精神感召,其次是因势利导,再次是不误农时,不竭民财。54、凡治人者何?曰,非五谷无以充腹,非丝麻无以

  • 卷三·赞宁

    ◎译经篇第一之三(正传十四人附见三人)○唐京师总持寺智通传释智通,姓赵氏,本陕州安邑人也。隋大业中出家受具,后隶名总持寺。律行精明,经论该博。自幼挺秀,即有游方之志,因往洛京翻经馆学梵书并语,晓然明解。属贞观中有北天竺

  • 与 茗 山 书·太虚

    茗山:二月函报等均悉。前所通知训练班已暂停办,尔专心在湘省办佛教会,及邀明真法师等办佛学院为宜。余病躯专需休养,不能任繁剧也。全湘佛教系座下,谦忍集贤能,勉之!太虚。六、十五。(茗山存稿)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四·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善聚品第三十二(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善聚。汝等善思念之。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诸比丘从佛受教。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善聚。所谓五

  • 卷第十六·佚名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十六姚秦罽宾三藏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等译非问分道品第十之二复次无觉无观定。如比丘。灭觉观内净信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成就二禅行。此比丘。故有内净信喜乐一心。若入此定者。得四支正得缘得内

  • 止观义例纂要卷第五·从义

    永嘉沙门释 (从义) 撰内心若净下次明内心观成历法唇合者修观次第既先内心是故内心妙观若成方乃清净故用内观清净之心历於行想受等心数及以色等依正诸法任运唇合皆同清净以由初心发观之时去丈就尺去尺就寸唯观心王故

  • 六韬译注·吕尚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据说是中国先秦时期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最早明确收录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