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 古今人表 第八

【说明】本卷是新制,在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它以古代人物为经,以品第人物为纬,按九品分了九栏。根据表序“上智”“下愚”的理论及表所分的具体情况来看,品第标准,是以人的品行为主,参之以事功的大小和学术的高低。表名“古今人物”,实际上列古人而无今人(汉代人),其原因也许是:或是为了避嫌,不敢触犯当今帝王权贵;或记古人以今人,作今人之鉴;或因今人已入纪、传,多有评论,不必再烦笔墨。以表品第人物,乃是汉魏品评人物之风伊始的一个反映。后世正史都不列人表,可能是由于不敢品评帝王权贵之故。人的性格复杂,一生行事多异,设表框之,不大合适,品评尤不适宜。

自书契之作(1),先民可得而闻者,经传所称,唐虞以上,帝王有号谥,辅佐不可得而称矣,而诸子颇言之,虽不考乎孔氏(2),然犹著在篇籍,归乎显善昭恶,劝诫后人,故博采焉(3)。孔子日:“若圣与仁,则吾岂敢(4)?”又日:“何事于二,必也圣乎(5)!”未知(智),焉得仁(6)?“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7)。”又日:“中人之上,可以语上也(8)。”“唯上智与下愚不移(9)。”传日(10):如尧舜,禹、稷、契与之为善则行,鲧、?兜欲与为恶则诛(11)。可与为善,不可与为恶,是谓上智。桀讨,龙逢、比干欲与之为善则诛(12),于莘、崇侯与之为恶则行(13)。可与恶为,不可与为善,是谓下愚。齐桓公,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14)。可与为善,可与为恶,是谓中人。因兹以列九等之序,究极经传,继世相次(15),总备古今之略要云。

(1)书契:文字记载。(2)孔氏:孔子。(3)博采:谓不仅记载帝王,还博采臣民。(4)孔子日等句:引语见《论语·述而篇》。谓孔子谦称不敢当圣与仁。(5)又日等句:引语见《论语·雍也篇》。意谓凡事行仁,必定是圣人。(6)“未知,焉得仁”:见《论语·公冶长篇》。意谓尚未能为智,怎能即为仁。(7)“生而知之者,上也”等句:见《论语·季氏篇》。困:谓处于困境。(8)“中人以上”等句:见《论语雍也篇》。谓中等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9)引语见《论语·陽货篇》。(10)传:谓解说经义者。(11)鲧:夏禹之父。?兜:传说中尧舜时的恶人。“与”下当有“之”字。(12)龙逢:夏桀之臣。比干:商纣之臣。两人皆直谏而死。(13)于莘:桀之邪臣。梁玉绳日:“于”当为“干”,各本俱讹。崇侯:纣之佞臣。(14)竖貂:即寺人貂。(15)继世相次:谓以世代先后编次。

猜你喜欢
  卷三百六十·列传第一百一十九·脱脱
  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七十三·柯劭忞
  纲目续麟彚览题辞·张自勋
  春秋别典卷二·薛虞畿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七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一·佚名
  序·恽毓鼎
  明实录闽海关系史料四·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纪昀
  卷十一·温达
   第五章 我的婚姻·林语堂
  赵莹传·薛居正
  卷八十七·雍正
  卷一百八十六·雍正
  ●凡例·海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一回 吕国材暗陷忠良 高廷赞奉诏辞乡·萧晶玉

    且说素娘走进洞房,只见锦帐半掀,新夫人面南垂首而坐。只见他:粉翠珠冠头上戴,宫袍织锦染腥红。百褶湘裙垂绣带,羊脂玉带系腰中。面南不语低头坐,羞惭满面脸通红。只见他盘龙髻厚乌云重,双眉微皱似愁容。脸儿也白

  • 野宴·戴望舒

    对岸青叶荫下的野餐,只有百里香和野菊作伴;河水已洗涤了碍人的礼仪,白云遂成为飘动的天幕。那里有木叶一般绿的薄荷酒,和你所爱的芬芳的腊味,

  • 卷268 ·佚名

    彭龟年 庆元戊午临江劝驾多士凡由进士科进者皆预焉且沿乡人饮酒之意叙坐 太守兴贤隘九州,劝为之驾盛炎刘。 方今神圣四门癖,即日英雄一网收。 在藻久观鱣发发,食苹又听鹿呦呦。 来年候对春风仗,企首

  • 卷四百一十四·列传第一百七十三·脱脱

        史弥远 郑清之 史嵩之 董槐 叶梦鼎 马廷鸾   史弥远,字同叔,浩之子也。淳熙六年,补承事郎。八年,转宣义郎,铨试第一,调建康府粮料院,改沿海制置司干办公事。十四年,举进士。绍熙元年,授大理司直。二年,迁太社

  • ●崇禎長編卷之四·汪楫

      天啟七年十二月   ○天啟七年十二月   天啟七年十二月   甲午朔帝不御殿   修理南京奉先殿工完奉安神主命參贊守備官行禮   瑞王以河東水陸阻隔食塩驛費煩重求改支川省?課從之   山海太監劉應

  • 第七十八卷 文苑 五·缪荃孙

    苏 州 府 三 明(下)卢 襄卢襄,字师东,吴县人。嘉靖癸未进士,历兵部职方郎中。善廉事,有所审画,必中机宜。性喜学,每得异书,辄手自缮录。既仕,益勤,虽簿领丛沓,不废占毕。为文敷腴明畅,诗尤精诣。(江南通志)袁 袠袁袠,字永

  • 卷十六·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十六雍正二年二月上谕十三道初二日谕都察院元年恩科典试诸臣皆体朕意矢公矢慎应试士子亦皆恪遵功令未敢苟且钻营是以场前场後俱各帖然今闻应试士子不比去年安静竟有投送诗文干谒往来

  • 十三年·佚名

    (丁巳)十三年清乾隆二年春正月1月1日○朔庚寅,上下敎勸農,諭八道、兩都。仍命蠲免貢人舊逋。1月2日○辛卯,以鄭亨益爲左參贊,趙明澤爲副應敎,鄭亨復爲副修撰,李玄輔爲承旨,李衡佐陞嘉善,尹敬龍爲義州府尹,申致謹爲執義,李宇夏爲正

  • 提要·苏辙

    【臣】等谨按春秋集解三十卷宋吕本中撰旧刻题吕祖谦误也本中字居仁好问之子宋史本载靖康初官祠部员外郎绍兴六年赐进士擢起居舍人八年中书舍人兼侍讲权直学士院学者称为东莱先生故赵希弁读书附志称是书为东莱先生

  • (十五)朱子之道心人心论·钱穆

    人心道心,与天理人欲,几乎是异名而同指。上章略述朱子之天理人欲论,本章继述朱子之道心人心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十六字见于伪《古文尚书·大禹谟》,亦见于荀子书中所称引之道经。宋代理学家极重

  • 复净行居士书·太虚

    两展来书,具窥信心淳厚,道性贞纯!然云为众生忏悔发愿时,心念不能专力,盖忏悔发愿,原须于念佛前与念佛后行之。念佛时专心念佛,全心念佛,全佛是心,圆满清净中不容他,而忏悔发愿之力自然融贯在中。又云不能为众生发愿及回向一切智

  • 救世觉人之佛法·太虚

    一 佛是为救世人而求得正觉者二 正觉是明彻人生世间真相的 甲 缘起无尽 乙 性空无碍三 解悟人生世间真相之成果 甲 缘起无尽故得人生之真价 乙 性空无碍故离世间之苦厄四 佛法能觉世救人  维多利亚是英

  • 宝天因缘品第十·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长者。生一男儿。当尔之时。天雨七宝。遍其家内。皆令积满。即召相师。占相此儿。相师睹已。见其奇相。答长者言。儿相殊特。长者闻已。心怀欢

  • 彰所知论卷下·佚名

        元帝师癹合思巴造    宣授江淮福建等处释教总统法性三藏弘教佛智大师沙罗巴译  始帝王祖三末多王。是时田分互起侵盗。初发偷盗。被王推问言不曾偷。始起妄语。王法诛戮。即有杀害不善法生。尔时众生造

  •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 卷下·佚名

      尊者世友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分别品第二中第七门  触相应。作意不相应。十八界十二处五蕴。触相应如前。乃至二蕴。作意不相应。何所摄。谓作意自性。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十一界十一处二蕴。此何

  • 横光利一作品集·横光利一

    横光利一,日本小说家。生于福岛县北会津郡东山温泉。1916年曾入早稻田大学预科学习,后辍学。曾向《文章世界》积极投稿,并同早稻田大学校友创办了同人杂志《街》、《塔》,发表了一些作品。作品集收录了横光利一短篇小

  • 翰苑集·陆贽

    二十二卷。唐陆贽(754—805)撰。陆贽字敬舆,唐代诗文家。嘉兴(今属浙江)人。十八岁进士及第,又登博学宏词制科。授华州郑县尉、后授渭南尉、迁监察御史。唐德宗时召为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郎。后转为中书舍人并兼翰林

  • 存神炼气铭·孙思邈

    道教书名。唐道士孙思邈述。4篇同卷。《通志·艺文略》有著录,《云笈七签》收入于卷三十二,题为《太清存神炼气五时七候诀》。该书言形体与神气的依存关系,谓身为神气之宅,身之生死乃是神气之聚散。身安年永须炼气、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