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三 异姓诸侯王表 第一

(刘氏以外诸侯王)

【原文】

昔《诗》、《书》述虞、夏之际,舜、禹受禅,积德累功,治于百姓,摄位行政,孝之于天,经数十年,然后在位。殷、周之王,乃繇-、稷,修仁行义,历十余世,至于汤、武,然后放杀。秦起襄公,章文、缪、献、孝、昭、严,稍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并天下。以德若彼,用力如此其艰难也。

秦既称帝,患周之败,以为起于处士横议,诸侯力争,四夷交侵,以弱见夺。于是削去五等,堕城销刃,箝语烧书,内锄雄俊,外攘胡、粤,有一威权,为万世安。然十余年间,猛敌横发乎不虞,-戍强于五伯,闾阎逼于戎狄,响应B058于谤议,奋臂威于甲兵,乡秦之禁,适所以资豪杰而速自毙也。是以汉亡尺土之阶,繇一剑之任,五载而成帝业。书传所记,未尝有焉。何则?古世相革,皆承圣王之烈,今汉独收孤秦之弊。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其势然也。故据汉受命,谱十八王,月而列之,天下一统,乃以年数。讫于孝文,异姓尽矣。表略

【说明】《汉书》八表,是从《史记》的“表”发展而来。《史记》有十表;其中,三个表记先秦,一个表记秦楚之际,六个表记汉代。《汉书》之八表,七个表记汉代,只有一个《古今人表》记古而未记今(汉代)。《汉书》表与《史记》表有同有异,下面说明各表时略作交待。表与纪、传,血脉相连。各表之序,表明旨要,很值得注意。制表要求胸有全局,独运匠心,明确义例,眉目清晰。正史之作,以制表为难,故二十四史中,无表竟达十五史。

本卷《异姓诸侯王表》,是袭取《史记》的《秦楚之际月表》及《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的内容,稍事修改而成。它以时间为经,以王国为纬,立了汉、楚、衡山……二十栏,分别记述了汉元年一月至文帝后元七年项羽所封十八王和刘邦所封异姓八王的置废兴亡。其中可以汉五年刘邦称帝为分界线,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按月计事,由其按月、分栏、记事内容,可以看出它是参考了《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后部分,略加修改而成,只是突出了汉的地位。后部分按年记事,自汉元年至文帝后元七年长沙国除为止,续记异姓诸侯王的置废兴亡,这是摘取《史记·诸侯王年表》中所记异姓诸侯王的内容而来。本篇表序,简要地说明立表宗旨及本表主要内容,是全篇眼目,但它未对异姓诸侯王兴废原因及历史作用予以说明,稍欠观变精神。

昔《诗》《书》述虞夏之际,舜禹受禅,积德累功,洽于百姓,摄位行政,考之于天(1),经数十年,然后在位。殷周之王,乃繇(由)?(契)、稷(2),修仁行义,历十余世,至于汤武,然后放杀。(3)秦起襄公,章文、缪(穆),献、孝、昭、严(4),稍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并天下。以德若彼,用力如此其艰难也。

(1)考之于天:杨树达曰,“此当如《孟子·万章篇》所云,讴歌讼狱以民意表之者耳。”(2)?(xiè):即“契”。商代的始祖。稷:后稷,周代的始祖。(3)杀:读曰“弑”。(4)孝:秦孝公,用商鞅以变法。昭:昭襄王。严:庄襄王。因避汉明帝讳,改“庄”为“严”。

秦既称帝,患周之败,以为起于处士横议(1),诸侯力争,四夷交侵,以弱见夺。于是削去五等(2),堕城销刃(3),箝语烧书(4),内锄雄俊,外攘胡粤(越),用壹威权,为万世安。然十余年间,猛敌横发乎不虞(5),适(谪)戍强于五伯(霸),闾阎逼于戎狄(6),响应于谤议(7),奋臂威于甲兵。乡(向)秦之禁(8),适所以资豪桀(杰)而速自毙也。是以汉亡(无)尺土之阶,繇(由)一剑之任(9),五载而成帝业。书传所记,未尝有焉。何则?古世相革,皆承圣王之烈(10),今汉独收孤秦之弊。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巧者易为力,其势然也。故据汉受命,谱十八王,月而列之,天下一统,乃以年数。讫于孝文,异姓尽矣。

(1)处士:不在朝做官之士。横议:肆意议论。(2)五等: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3)销刃:销毁兵器。(4)箝(gū)语:谓禁民私议。(5)不虞:意料不及。(6)闾阎逼于戎狄:乡民对秦的威胁比戎狄还严重。(7)(cǎn):惨痛。(8)向:往昔。(9)任:用。(10)烈:余烈。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六·魏徵
  列传第十 文四子·魏徵
  卷五十一·志第十八·柯劭忞
  卷第九·徐鼒
  宦游纪(2)·张瀚
  中兴小纪卷四十·熊克
  一○○二 谕着彭元瑞充四库全书馆副总裁·佚名
  卷二十六·朱轼
  第53章 制造谣言说陈嘉庚是共产党的蒋介石·冯玉祥
  一四〇 不辩解说上·周作人
  陆仲亨传·张廷玉
  卷二百五十二·杨士奇
  第十七章 北方政权之新生命【北朝】·钱穆
  吏部·佚名
  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列传第四十二 恩幸·李百药

    郭秀 和士开 穆提婆 高阿那肱 韩凤 韩宝业等甚哉齐末之嬖幸也,盖书契以降未之有焉。心利锥刀,居台鼎之任;智昏菽麦,当机衡之重。刑残阉宦、苍头卢儿、西域丑胡、龟兹杂伎,封王者接武,开府者比肩。非直独守弄臣,且复多干

  • 列传第一百三·刘昫

    ○姚南仲 刘乃  子伯刍 孙宽夫 端夫 曾孙允章附袁高 段平仲 薛存诚 子廷老 廷老子保逊 保逊子昭纬 卢坦 姚南仲,华州下邽人。乾元初,制科登第,授太子校书,历高陵、昭应、万年三县尉。迁右拾遗,转右补阙。大历十三

  • 第十七回 刘渊拥众称汉王 张方恃强劫惠帝·蔡东藩

      却说刘渊得王宏归报,慨然语道:“颖不用我言,弃邺南奔,真是奴才,但我尝受他知遇,保荐为冠军将军,寓邺以来,他总算待我不薄,我既与约相援,不可不救。”颖保荐刘渊,从渊口中叙出,笔不渗漏。说毕,即命右于陆王刘景,左独鹿王刘延年,

  • 第二十四回 江上堕谋亲王授首 殿中醉寝狂竖饮刀·蔡东藩

      却说阮佃夫、王道隆等仍然专政,威权益盛,货赂公行。袁粲、褚渊两人,意欲去奢崇俭,力矫前弊,偏为道隆、佃夫所牵制,使不得行。镇东将军蔡兴宗,当宋主彧末年,尝出镇会稽,彧病殂时,正值兴宗还朝,所以与受顾命。佃夫等忌他正直,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一·佚名

    天顺三年三月癸未朔命故金吾左卫指挥佥事曹玉从弟顺童袭职○巡抚宁夏右副都御史陈翌奏宁夏等卫学凡遇春秋二丁所用牲帛等物俱于公用粮内支给买办景泰五年革罢止行释菜礼且本处公用田粮岁入数多专以支给春秋二丁及旗纛

  • 序·钱穆

    严格言之,可谓中国自古无宗教。佛教传入,其事在后。故在中国文化体系中,教育所占之地位及其责任,乃特别重大。任何一国家一民族,必有其自己一套教育,乃能使其民众忠于邦国,而亦能乐群相处,不相离散。中国民族绵延五千载,日以扩

  • 卷十九·盛世佐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编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十九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公食大夫礼第九之一郑目録云主国君以礼食小聘大夫之礼于五礼属嘉礼疏曰篇中荐豆六黍稷六簋庶羞十六豆此等皆是下大夫小聘之礼下乃别云

  • 管子轻重十六·马非百

    轻重丁右石璧谋 右菁茅谋元材案:本书各篇均无于正文后及标题下另加子目者,独本篇有之而又不全。依现有二子目之例,则下文及《揆度》、《轻重甲》、《乙》与《戊》各篇每段皆应另加子目。至少本文所谓&ldquo;峥丘之谋&rd

  • 修身译文·洪应明

    一个人要想练就纯金美玉般的人格品行,一定要如同烈火炼钢般经历艰苦磨练;一个人要想建立惊天动地的事业功绩,必须如履薄冰般经历险峻的考验。一念之差铸成错事,便觉事事不如意,处处难作为。因此,防止出错应当如同防止借以

  • 集論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一.是書校歷二週.一譯校.二刻校。   二.譯校用西藏勝友等譯阿毗達磨集論對勘.校註略稱藏本。又用玄奘譯安慧糅   阿毗達磨雜集論參證.校註略稱釋論。   三.譯校凡有四例。(一)藏本章句歧異可資硏究者.皆註出曰.藏本

  • 鸟闻比丘说法生天缘品第六十九·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于林树间。有一比丘。坐禅行道。食后经行。因尔诵经。音声清妙雅好无比。时有一鸟。敬爱其声。飞在树上。听其音响。【白话】如是我闻:一时,佛

  • 卷一·水鉴慧海

    水鉴海和尚六会录卷一嗣法门人原澄等编住荆州铁佛禅寺语录师顺治十五年戊戌四月于汉阳受请六月十八日进寺。三门泼天门户迥无阑任尔诸人去复还新长老到此又如何道信步施为多意气等闲蹋破上头关。佛殿崔嵬古殿白云中

  • 滇游记·陈鼎

    一名《云南纪游》。1卷。清陈鼎撰。约成书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前后。多记云南山川、草木及古迹,略于人事,凡50余条。其中大理地区资料较详,约占全书之半,系录自《洱海丛谈》。对研究大理白族地区史迹有参考价值。或

  • 阳宅紫白赋辨正·吴师青

    师青寓港有年、端居多暇、正值文明东渐、楼宇翻新、巍峨大厦、高耸云霄、顿改旧观、已忘古朴、然而事贵因循、法宜通变、盖古今不同、岂能固执、因革是尚、自有权衡、为适应潮流、共期安乐、于是有楼宇宝鉴之着。俾相

  •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王国瑞

    一卷。元王国端 (生卒年不详)撰。王国端,婺源 (今属江西)人。其父王镜泽为当时名医,擅长针灸。王国端继承父业,亦以针灸闻名。曾托名扁鹊相传,专论针灸之法,参以家传经验,此书成于天历二年 (1329)。首为一百二十穴,玉龙歌八

  • 伤寒心要·镏洪

    金·镏洪撰。约成书于1234年。全书4千余字。书凡1卷。首列伤寒心要论, 次列双解散、防风通圣散、小柴胡汤、凉膈散等三十方及新增病后四方, 末则列伤寒心要余论。是书专为伤寒而设, 但在学术上, 则多从河间“火热”

  • 类经图翼·张景岳

    医经类著作。明张介宾撰。十一卷。介宾有《类经》已著录。是编刊于天启四年(1624),为《类经续编》。书中用图解方式以辅补《类经》注文之不足,故名。共二十六万字。包括运气(卷一至卷二)与针灸(卷三至卷十)两部分。前

  • 拔陂菩萨经·佚名

    后汉录失译人名,亦即《大方等大集贤护经》。文来未全。梵语拔陂。此翻贤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