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八 外戚恩泽侯表 第六

(表略)

【说明】本卷表述西汉外戚、恩泽侯者的情况。这个表是新创,以侯者为经,以世系为纬,专记外戚、恩泽之封侯,以明封爵日滥,反映出西汉外戚日益权重、丞相谄媚受封的时代特点。表序指出立表旨趣和主要内容,所论“爵以功为先后,官用能为次序”,“孝景将侯王氏,条侯犯色”,似是讽刺对外戚、宠臣封侯之事,不是因功劳才能,遵故事旧例,而是凭君主好恶,靠裙带关系。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必兴灭继绝(1),修废举逸(2),然后天下归仁,四方之政行焉。传称武王克殷,追存贤圣,至乎不及下车(3)。世代虽殊,其揆一也(4)。高帝拨乱诛暴,庶事草创,日不暇给,然犹修祀六国(5),求聘四皓(6),过魏则宠无忌之墓(7),适赵则封乐毅之后(8)。及其行赏而授位也。爵以功为先后,官用能为次序。后嗣共(恭)已遵业,旧臣继踵居位。至乎孝武,元功宿将略尽。会上亦兴文学,进拔幽隐,公孙弘自海濒而登宰相,于是宠以列侯之爵。又畴咨前代(9),询问耆老,初得周后,复加爵邑(10)。自是之后,宰相毕侯矣。元、成之间,晚得殷世,以备宾位(11)。

(1)兴灭继绝:兴灭国,继绝世。(2)废:指原先的典章制度。逸:逸民。(3)传称武王克殷等句:师古曰:“《礼记》‘武王克殷,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此其事也。”(4)揆(kuí):尺度,准则。(5)六国:指战国时齐、楚、燕、赵、韩、魏六国。(6)四皓:汉初四隐士,名东园公、绮里奇、夏黄公、角里先生。(7)无忌:人名。即魏公子信陵君。(8)封乐毅之后:封乐毅之孙乐叔,号华成君。见《高纪》。(9)畴咨:访问、记求之意。(10)《武帝记》载,元鼎四年,封周后姬嘉为周子南君。(11)《成帝纪》载,绥和元年,封殷后孔吉为殷绍嘉侯。世:嗣。

汉兴,外戚与定天下(1),侯者二人(2)。故誓曰:“非刘氏不王,若有亡(无)功非上所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是以高后欲王诸吕,王陵廷争;孝景将侯王氏(3),釐侯犯色(4)。卒用废黜(5)。最后薄昭、窦婴、上官、卫、霍之侯,以功受爵。其余后父据《春秋》褒纪之义(6),帝舅缘《大雅》申伯之意(7),浸广博矣。是以别而叙之(8)。

(1)与:参与。(2)侯者二人:指吕后兄周吕侯吕泽、建成侯吕释之。(3)王氏:指景帝王皇后兄王信。(4)釐侯:即条侯周亚夫。犯色:意谓违背君意。(5)卒用废黜:谓景帝默然而沮(杨树达说)。(6)《春秋》褒纪之义:应劭曰:“《春秋》,天子将纳后于纪,纪本子爵也,故先褒为侯,言王者不娶于小柄。”(7)《大雅》申伯之意:应劭曰:‘申伯,周宣王元舅也,为邑于谢。后世欲光宠外亲者,缘申伯之恩,援此义以为谕也。”(8)别而叙之:所封不符侯功臣之约,不可附于功臣侯表,故别叙之。

猜你喜欢
  卷三十·本纪第三十·脱脱
  臧榮緒晉書卷十四·汤球
  卷十七·杨士奇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佚名
  ○附录一·陶希圣
  清宣宗实录选辑一·佚名
  卷之八十七·祁韵士
  ·檄南路营剿捕石壁寮·丁曰健
  李珙传·欧阳修
  卷四十七·宋敏求
  卷一百五十五·佚名
  卷七十八·佚名
  87.曹操起兵·林汉达
  卷之三·黄景昉
  俞叶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杨梓

    (驾上,开住,做睡意了)(正末扮魂子上,开)霍山霍禹造反,须索奏知天子去咱。哎,阴司景界好与人世不同呵。(外一折了,下)(等驾上,再开住)(二净说计一折,下) 【双调】【新水令】冷飕飕风摆动引魂幡,也是我为国家呵一灵儿不散。高挑

  • 王德信·隋树森

    小令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

  • 北郭集卷一·许恕

    元 许恕 撰五七言古竞渡曲小船凫雁翔大船火龙骧船头翠旓舞船尾采旗张水师跳踉健如虎彷佛冯夷来击鼓奔走先后出复没银涛蹴山洒飞雨棹歌满江声入云醉狂不畏河伯嗔撇波急桨电光掣夺得锦标如有神灵均孤忠照今古土俗犹能

  • 巻十·顾瑛

    钦定四库全书草堂雅集卷十元 顾瑛 编姚文奂字子章昆山人聪敏好学过目即成诵博涉经史搢绅先生咸加推重辟浙东帅阃掾虽公事旁午不废吟咏把酒论诗意气豁如每过予草堂必有新作故所录尤多家有书声斋野航亭自号娄东生云题

  • 卷一百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十一韩休韩休京兆长安人举贤良累官礼部侍郎开元二十一年拜黄门侍郎与萧嵩同秉政休敷陈治道多鲠直帝重之终太子少师諡文忠诗三首奉和御制平胡南牧正纷纷长河起塞氛玉符【一作兵】徵选士金

  • 卷一百四十九 慶曆四年(甲申,1044)·李焘

      起仁宗慶曆四年五月盡其月   五月壬戌朔,樞密副使韓琦、參知政事范仲淹並對於崇政殿,上四策曰:   昨元昊叛命,王師數出不利,而北敵舉數十萬眾,謂元昊是舅甥之邦,中國不當稱兵。國家以生民之故,稍增金繒,以續盟好。今元

  • ●卷九十三·徐梦莘

      靖康中帙六十八。   起靖康二年四月十一日庚午,尽十四日癸酉。   十一日庚午太后御内东门小殿垂帘听政。   张邦昌以太宰退处入内东门资善堂侍从官以上诣祥曦殿起居太后毕邦昌服紫袍犀带鱼袋独班归两府幕次

  • 第二回 投军伍有幸配佳人 捍孤城仗义拯主帅·蔡东藩

      却说朱元璋出寺前行,一口气跑到濠州,遥见城上兵戈森列,旗帜飘扬,似有一种严肃的气象,城外又有大营扎着,好几个赳赳武夫,守住营门。他竟不遑他顾,一直闯入,门卒忙来拦阻,只听他满口喧嚷道:“要见主帅!”当下惊动了营中兵士,也

  • 平定三逆方略卷三十六·佚名

    卷三十六   康熙十七年三月癸酉,敕大将军康亲王杰书增兵守漳州、海澄。总督郎廷相奏:海澄为漳、泉门户,今海逆登岸据有玉洲等寨,复分路侵犯石码、江东桥诸处;臣已同副都统瑚图、海澄公黄芳世公议酌发满、汉官兵前往应援

  • 第一二八申光绪九年九月廿六日一一三一二-二四·佚名

    新竹知县周,申台北知府陈,已将粮丁纪禄押令登舟内渡五品衔、代理新竹县为详覆事。本年七月十三日,奉宪台札,奉臬宪解札开,奉抚宪张批据府详,卑县革役杨祥上控徐祥因案斥革(云云照札叙至)切切,特札等因。(注

  • 周纪·张居正

    文王 武王周至武王,始受命为天子,然其创造王业,实繇于文王,故并记之。原文其先祖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而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避不践

  • 卷二下·沈枢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二下     宋 沈枢 撰赏罚门 蜀相诸葛亮赏不遗远罚不阿近 魏明帝青龙二年蜀丞相长史张裔常称亮曰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埶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初长水校尉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七·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七 洪武三十一年夏四月丁丑朔,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遣其臣鸦勒隹稽程复贡马及硫黄。 户部奏改铸造钞铜板自“二十文”至“五十文”共六十三板,并印钞正背铜印。 罢回回钦天监。 庚辰,五军都督

  • 内篇·王夫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性之善征矣。故以言征性善者,知性,乃知善不易以言征也。必及乎此而后得之。诚及乎此,则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道义之门启而常存。若乍见

  • 宗镜录卷第五十七·延寿

    夫楞伽经所明三种识。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中三识。于八识中。如何分别。答。真谓本觉。现谓第八。余七俱名分别事识。虽第七识不缘外尘。缘第八故。名分别事。真谓本觉者。即八识之性。经中有明九识。于八识

  • 卷第六·行策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卷第六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经唐 圭山大师宗密 述疏宋 长水沙门子璇 录记清荆溪后学沙门行策会编○二蹑迹断疑。蹑迹断疑者谓蹑前语迹断彼疑情经中虽不显有疑辞而伏在文内故但言断

  • 东茶记·丁若镛

    《东茶记》,乃韩国第一部茶书,惜已散逸。此为清光绪抄本。

  • 周易孔义集说·沈起元

    清沈起元撰。二十卷。《四库全书》本。此书大旨,以《十翼》为孔子所作,学《易》者当以此为主,因取明高攀龙《周易孔义》之名,别加纂集;所录古今《易》说无所偏主,惟合于孔《传》者即取之。《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