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珌字怀古,休宁人。生于隆兴二年(1164)。绍熙四年(1193)进士。知富阳县,历官翰林学士知制诰、进宝文阁学士、出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封新安郡侯。以端明殿学士致仕。淳祐二年(1242)卒,年七十九。赠特进、少师。系本河北 
- 佟序一粤东文明之郁,人才之众挽近最矣。至于藻翰之士,前世诗为盛,文笔次之,词为逊。而迩来能词者,陈述叔一人而已。庸斋佛然卒起于少年,游于中原士夫,以词知名,充其所诣,群聚同好,或将以词光前世未竟之绪,而与当代事功之士,相互竞 
- 钦定四库全书元风雅前集卷七     元 傅习 编刘须溪探梅四絶江天欲雪未雪时絶江探梅驴倒骑空中着我方成画乱后逢花且赋诗钧天逺逺月斜斜归路迢遥未到家一色白云天似雪和衣和雪宿梅花后五百年无放翁狂歌醉舞与谁 
- 生平简介 「李持正」字季秉,莆田(今属福建)人。生平未详少与叔伯辈的李宗师驰名太学,号大小李。政和进士,历知德庆、南剑、潮阳。事迹见《莆阳文献传》卷一五。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六:“乐府有《明月逐人来》词,李太师撰 
-   钦宗   △靖康元年(丙午,一一二六)    1、七月(案:钱大昕《四史朔闰考》:是月乙丑朔。) 乙亥,蔡京移儋州,(案:《续宋编年通鉴蔡》京窜儋州系於二月,误。二月甲寅朔,攸与童贯始为孙觌所劾,但责降未放逐。) 攸雷州,(案:李〈上直下 
- 北京西园王某,江南籍。以典业兴家,赀财颇富。去年六月,祖父剑三暴疾卒。越四日,其父庚生亦无故身亡。不久,其母韦氏又与外祖母同日去世。维时上惟祖母刘氏,中惟幼姑运贞,下惟王某。刘氏见家运如此衰败,愤不欲生,将家堂神主抛弃 
- 世隆,字荣宗,..朱仲远的弟弟。孝明帝末年,兼任直阁,加封为前将军。..朱荣上表请求入朝,灵太后十分厌恶他,命世隆到晋阳去安抚和慰问他。..朱荣想把他留下来,他说:“朝廷怀疑哥哥您,所以让我来。如果我留下,他们便会有准备,不是好 
- 甲、记(中)台湾南部碑文集成(二)高陈二公遗像碑记(乾隆四十二年)恭修万寿宫碑记(乾隆四十三年)郡城佐属公馆碑记(乾隆四十二年)护理台潮兵备道台湾府正堂蒋德政碑(乾隆四十二年)鼎建台澎军工厂碑记(乾隆四十二年)重修海会寺碑记(乾隆 
- 天章【庚子 江南】诗入江南境为忆南邦望幸切春朝命驾此重巡鲁齐再至别非久【自乙酉南巡后辛邜丙申曽两至东省】江浙未来情更亲胥赤子寜分彼此秉青阳与布和仁翕河察吏谘民隐要务非闗庆七旬五依皇祖示江南大小诸吏韵鳯 
- <经部,春秋类,御纂春秋直解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春秋直觧卷八【辛未】定王十有七年【在位二十有一年子简王立】成公名黒肱宣公子也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无氷经三书无氷襄公二十八年春无事繋于春桓公十四 
- 钦定四库全书诗说解頥正释卷十五   明 季本 撰雅雅者正也面相告语之正论也谓之小雅乃父子兄弟朋友夫妇之正论谓之大雅则朝廷君臣之正论故用之朝防用之燕飨用之赠送用之慰劳各有攸宜而非若风之可以随所用也但雅中 
- 【题解】本篇是大夫和文学围绕兴利的问题所展开的辩论。文学主张“崇礼义,退财利,复往古之道,匡当世之失”,企图瓦解经济基础,以达到复古的目的。大夫则针锋相对,指责文学“抱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 
- 嘉兴大藏经 嵩山野竹禅师录嵩山野竹禅师语录叙吾乡野竹和尚行道滇南迤东西法乳殆遍最后泊会城憩嵩山寺追余自戊戌腊底与师晤于沙桥百万众中庚子春自绝域旋复握手昆池非剑戟丛中则通都大郡或曰贵耳贱目者世缘太炽何由 
- 还丹歌诀,原题「元阳子集」。元阳子似为晚唐道士。《通志‧艺文略》着录「元阳子还丹诀二卷」,当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收入洞真部方法类。此书为诸家还丹歌诀之选辑。上卷辑录《古神仙身事歌》、《吴真君歌》、《真 
- 元诗别集。1卷。旧题张观光撰。但此《屏岩小稿》内容全同于元人黄庚的《月屋漫稿》,显然是1部伪书。《四库全书》编者虽然注意到两集有个别诗相同,但仍将两书一齐收入别集类,没有细作鉴别,也没有发现《屏岩小稿》与《 
- 清末民初梁启超撰,共十二章,分别记述了李鸿章的军事、外文、洋务诸事及其投闲生活、轶事琐闻等。梁氏为晚清学术大家,长于史识,而所记皆为耳闻目睹,故极具史料价值。该书版本甚多,现据民国《满清野史四编》本标点整理。 
- 理学著作。北宋邵雍著。1卷。其书设为问答,以发明义理。所言虽大抵习见之谈,然亦不乏精彩之处。朱熹认为:“其间尽有好处,非康节不能著也”(《朱子语类》卷一一五)。对天地构架成因有独到见解,非止于阴阳消长的推论。 
-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一卷,唐不空译。阿难逢焰口饿鬼怖而白佛,佛为说陀罗尼救拔焰口,施饿鬼之法自此始。佛在尼拘律园,阿难独居,念所受法,于夜三更,见焰口饿鬼,怖而问佛。佛为说无量威德自在光明胜妙力陀罗尼。即今变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