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嘉兴大藏经 嵩山野竹禅师录

嵩山野竹禅师语录叙

吾乡野竹和尚行道滇南迤东西法乳殆遍最后泊会城憩嵩山寺追余自戊戌腊底与师晤于沙桥百万众中庚子春自绝域旋复握手昆池非剑戟丛中则通都大郡或曰贵耳贱目者世缘太炽何由亲见宝王而谭正法眼臧也邪余曰不然夫五浊先入终取泥洹枯木寒岩烧庵绝迹师之行臧未可为一二拘方者道也乙巳门人编录成言言段厉字字婆心顾恒情为师疑者以师栖情太上静入三摩亦奚不可此諓諓者使妙喜见之不惮千里而毁八闽之板矣第灰劫陵夷宗风泯阙锥不入木则蠃蛳蚌蛤犹隔万山耳钳锤门外苟或迟疑惧黄檗斸足乎蒲桑之鼎既沦鹦鹉之车捆载师以一笠子一拄杖竿木随身到场即戏高高山顶则一剑霜寒只字不可改也深深海底则双朱松下鹤形不可测也翀翀汉翮泛泛波翼远锡天末愿力弘肆直与迦叶争衡障百川而抵狂澜眷此津涯苟非心空及第焉能登祖案而标赤帜邪古所称出世而能入世者意在斯乎余放废多年其流狂癖然略近禅意者则渐远名色稍储顿地耳以之奉扬宗旨犹鹪鹏已极乎寥廓而罗者犹视乎薮泽岂不迳庭也哉是为叙。

康熙丙午新夏华东逸民蜀雒源刘茞信笔书于五华别野

叙曰圣人心主乎静静而非静而动亦静也凡夫情役于动动而不静而静亦动也夫性本圆明如大月轮之遍照此苏迷卢竟界凡所有水靡不有月故应见之月相形而中天之月不分也性譬则月也竟譬则水也圣人不失其圆明如月在寒潭无纤豪障翳凡夫为业习所锢如月在浊水既以昏蒙无见加以狂飙鼓荡诸趣掀腾欲觊其少许澄彻亦难也古佛西来大意无非去溷为清激浪为平今时阐化尊师亦愿尽人直入于妙觉而后已然道以言显言以显道虽云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夫亦何能已已粤自南岳而下便推临济不越三十传而天童密师翁承之吻合无爽若持左券我师浮老人复能克肖前人世济其美纵谓诸佛证入各有不同其上接宗旨丕振家声使人离垢氛而发精明者则一砖镜浣兄为老人入室真子为临济三十二世向住长松今迁福海野竹慧禅师则又为浣兄哲胤也禅师以颖姿入道一回过溪群疑冰释自是十坐道场说法度人机用真切无忝先德今瓣香酬恩法乳拈出盍以历来之大兴祖道俯徇舆情者出世于昆明之慈云顺宁之五福富民之法华潞南之弥勒昆明之嵩山诸刹门人宗宏集禅师诸会法要为上堂为晚参为小参为拈颂为法语为诗偈为书问为机缘若干卷己卯秋高弟宗上以所付梨枣者匈余弁于简端余愧非杨大年警拔无宋学士设施然久知禅师名兹又获睹其大全有淹古贯今之识无组章绘句之痕揭毒鼓于当阳奋师音于大地岂独嵩山滇水也哉将所云阵云横海上拔剑搅龙门者禅师其人矣余故不辞而为法水月之谕以况性源阐祖父之传以明禅源表扬语言文字之旨以为学源为我福海兄庆更为我报恩老人暨我天童师翁庆。

康熙己卯菊月柳塘居士沉雄焕一槃谭撰于吴门西山之同叶祖堂

猜你喜欢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十九卷·佚名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一·佚名
  第四 义释品·佚名
  卷九·赞宁
  第一 阿耆多学童所问之义释·佚名
  大三摩惹经全文·佚名
  隱元禪師語錄卷第十·隐元
  中峰三时系念仪范·中峰明本
  佛说菩萨本业经·佚名
  卷之四·别庵性统
  卷第二十·佚名
  卷七·佚名
  四分律卷第四十二(三分之六)·佚名
  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佚名
  卷第十七·居顶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四·毕沅

      ◎宋纪一百四 ∷起屠维作噩三月,尽一月。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建炎三年金天会七年。己酉,一一二七年   三月,己卯朔,日中有黑子。   庚辰,中书侍郎兼御营副使朱胜非守尚书右仆射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四·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四年六月辛未朔诏侍从台谏三衙诸军统制并赴都堂集议驻跸事宜先是言者论今车驾所至虽未能据形胜占上游如古者建国之制而官吏兵卫颇众其积粟聚财之计必有成谋然后六飞可以顺动岁且六月矣似不宜缓伏望内

  • 卷之二百七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尚史卷三十八·李锴

    列传十六齐诸臣传章章者事景公公饮酒七日夜不止章諌曰章愿君废酒也不然章赐死晏婴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如是而聼之则臣为制也不聼又爱其死婴曰幸矣章君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乆矣于是公遂废酒【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四十七·阿桂

    正月癸巳温福奏言【臣】自美诺攻克底木达以来各寨投顺畨人不下数千除各头人尚有形迹可疑者拘禁讯究外其余无闗轻重之小头人畨民察其壮健可用及自愿出兵効力者三百余名即于头人内酌给土弁职衔令其分领随熟悉畨情之游击

  • 卷三十六·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三十六雍正十二年秋七月丁丑命筹拒贼及撤兵事宜上谕办理军机大臣等曰尔等行文平郡王贼人如犯军营令我兵酌量拒敌若目前无事仍撤囘科卜多择形胜

  • 二七 夜航船·周作人

    有一个号叫作鸣山的,是我们同高祖的族叔,曾经在水师学堂当过一时的学生,记得几句“喝茶抽烟”的英语,与封燮臣或者还是同年,其时在宋家溇的北乡义塾改作学堂,请他去当教习,我便请他给我与封君连络。七月十八日下午同鸣山至昌

  • 第十章表决之复议·孙中山

    七十七节复议之定义按之常例,凡动议一经表决之后,或通过,或打消,则事已归了结矣。惟预料议员中过后或有变更意见,遂欲改其表决者,故议会习惯,有许可&ldquo;复议之动议&rdquo;,即推翻表决而复行开议也。其作用,则所以救正草率之

  • 第八卷·冯梦龙

    《江南士民公禁檄【张国桢等】》檄为严党贼之诛,申煽惑之禁,以折奸谋,以杜乱萌。事闯逆无天,震惊宫阙,屠我忠良,嵗我士女。杀掳之酷,亘古未闻。侦报甚明,万口无异,乃闻有衣冠狗彘,丧心从贼者,贼淫其妻妾,而反认为亲,贼拷其体肤」而

  • 論衡校釋卷第三·黄晖

      偶會篇   命,吉凶之主也,自然之道,適偶之數,非有他氣旁物厭勝感動使之然也。非有他氣感動,旁物厭勝也。厭讀作「壓」。   世謂子胥伏劍,注見逢遇篇。屈原自沉,注見書虛篇。子蘭、宰嚭誣讒,史記屈原傳:「令尹子蘭使上官

  • 经济文衡卷八·佚名

    宋 滕珙 撰日月类论日月所行之道答廖子晦此叚问答説望合朔日月相去逺近之义问曰天有黄赤二道沈存中云非天实有之特歴家设色以记日月之行耳夫日之所由谓之黄道史家又谓月有九行黒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

  • 卷之四十八·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四十八信君臣之信《汉书》:楚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之杀项梁,奋身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栗悍猾贼。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诸所过,无不残

  • 卷一百九十八·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十七善现,士夫清净故布施波罗蜜多清净。布施波罗蜜多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士夫清净。若布施波罗蜜多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士夫清净故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念常

      唐。  ⊙(丙戌) 宪宗纯改元和(顺宗长子。以北突厥承瓘为招讨使。白居易陈自中官为统帅者。天下安宁。咸谓中兴之主。北方天帝降梦。令兴佛法。帝不承命。爱服丹药。致性燥急。后为中官陈弘志弑之。寿四十三岁

  • 刻法华论疏序·吉藏

    法华论疏者嘉祥大师之所撰也。本山实藏具大僧正尝分会本论。兼加校订。许(余)请流通近者有人随喜其梓行。寄来古本。据之校讎。脱字错误稍稍而在。因举诸格上。傍加国语。付剞劂氏。刻版既成。印生请为之序。因记其颠

  • 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卷上·圆照

    甲戌岁西明寺翻经临坛沙门圆照集上四朝应制。所翻经论。及念诵法。并修疏记碑表录集等。总三百四十三卷。并目录三百四十五卷。一百九十三卷经论及念诵法。六十四卷经论疏义。八十六卷贞元新集古今制令碑表记(并目八

  • 七修类稿·郎瑛

    明郎瑛撰。五十一卷,续稿七卷。瑛字仁宝,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博综文艺,积其见闻杂考成编。分天地、国事、义理、辨证、诗文、事物、奇谑七类,正续稿皆然,即取“因类立义,刊修经时”之义名书,凡一千二百五十七条,约四十九万

  • 十七史蒙求·王令

    《十七史蒙求》是宋代王令编纂的一部历史类蒙学教材,其编纂特点是在突出育人功能的同时,又在传播历史知识和培养史学意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十七史蒙求》仿照李翰《蒙求》的形式,采用四言韵语,上下两句对偶,生动地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