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著。作者用英文写成1937年美国纽约约翰·黛公司出版,成为当时美国的畅销书。经林语堂特许,由黄嘉德译成中文,1939年西风社出版。此书的第二个译本,由越裔翻译,1940年上海世界文化社出版。《生活的艺术》全书共14章,每章之内又有若干小节,是一部全面性评论著作。林语堂对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非常独特的认识,在本书中,他说:“一个民族产生过几个大哲学家设什么希罕,但一个民族都能以哲理的眼光去观察事物,那是难能可贵的。”他通过谈论中国人的生活态度,把中国人的哲学概括为“抒情哲学”、“闲适哲学”、“一种轻逸的,一种近乎愉快的哲学”。很显然,林语堂所强调的中国人的“非功利性”、“幽默色彩”、“达观精神”、“热爱生命、善于享受悠闲”等人生态度,实际上主要讲的是道家文化。可以说,他是站在老庄思想、道家立场来评判中国文化的。正是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林语堂发表了自己对生活的某些感受。本书共由八章组成,分别阐述了以下问题:醒觉、关于人类的观念、论近人情、谁最会享受人生、生命的享受、生活的享受、文化的享受以及思想的艺术等等。作者所表述的只是个人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经验,是个人的观点,而并不想创立不朽的真理或是客观哲学,所以,读来倍觉亲切,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享受。作者所表现的观念也是中西思想家再三思虑过、表现过的,但却已经变成作者自我的一部分,已在作者的生命里生根。所以,全书显得自然纯朴,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感。作者没有受过学院式的哲学训练,所以,观察一切也似乎比较清楚、便当,没有正统哲学家的那些框框,大多根据自己的直觉下判断,创立自己独特的见解。

《生活的艺术》全部章节目录

(1)自序
(2)第一章 醒觉
(3)第二章 关于人类的观念
(4)第三章我们的动物性遗产
(5)第四章 论近人情
(6)第五章 谁最会享受人生
(7)第六章 生命的享受
(8)第七章 悠闲的重要
(9)第八章 家庭之乐
(10)第九章 生活的享受
(11)第十章 享受大自然
(12)第十一章 旅行的享受
(13)第十二章 文化的享受
(14)第十三章 与上帝的关系
(15)第十四章 思想的艺术

猜你喜欢
  尚书·佚名
  吕氏春秋·吕不韦
  东西均·方以智
  菜根谭·洪应明
  论语拾遗·苏辙
  鬼谷子·王诩
  张子正蒙注·王夫之
  仁学·谭嗣同
  春秋经传辨疑·童品
  枫山语录·章懋
  大学点睛补·智旭
  中庸指归·黎立武
  大学发微·黎立武
  论语孟子集注考证·金履祥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六百六十九·彭定求

        卷669_1 【城南偶题】章碣   谁家朱阁道边开,竹拂栏干满壁苔。野水不知何处去,   游人却是等闲来。南山气耸分红树,北阙风高隔紫苔。   可惜登临好光景,五门须听鼓声回。   卷669_2 【赠边将】章碣  

  • 程过·唐圭璋

      过字观过。   昭君怨   试问愁来何处。门外山无重数。芳草不知人。翠连云。   欲看不忍重看。心事只堪肠断。肠断宿孤村。雨昏昏。   满江红   梅   春欲来时,长是与、江梅花约。又还向、竹林疏处,一枝

  • 人物·老舍

    李招弟——女,二十岁。十三岁时,因年荒,被父母卖给王家作媳妇,受婆婆与大姑子的虐待。周强——招弟的邻居,男,二十三岁,村中生产委员,热情、积极。薛玉莲——村妇联主任,二十七岁。高德旺&mdash

  • 卷十九·唐圭璋

    ○白观音(北曲)本名白鹤子赠吴知纲谑号不勤勤,名为养拙人。穿衣慵举臂,吃饭懒抬唇。面垢但寻水,头蓬倦裹巾。尘劳不复梦,悟彻个中真。○白观音(北曲)久视长生法,须当万事忘。守心猿易灭,防意马难狂。引虎居龙窟

  • 卷二百五十·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五十馔类五言律慕容承携素馔见过    【唐】王 维纱防乌皮几间居懒赋诗门看五栁识年算六身知灵夀君王赐雕胡弟子炊空劳酒食馔持底解人颐七言律丁丑五月大旱雩祷上斋居御讲颁

  • 提要·王绂

    臣等谨案王舍人诗集五巻明王绂撰绂字孟端无锡人别号友石生又曰九龙山人洪武中征至京师寻坐累戍朔州永乐初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乆之除中书舍人卒于官事迹具明史文苑传集为其子黙所编又名友石山房稿前有曾棨王进序后附

  • 卷二百六十九 熙寧八年(乙卯,1075)·李焘

      起神宗熙寧八年十月盡其月   冬十月己丑朔,命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都承旨曾孝寬往河東分畫地界所計議公事。時李評言義興冶【一】、胡谷、茹越、大石四寨堡鋪分界,與韓縝所上畫圖不同,故遣孝寬往審問。孝寬請差官案

  • 卷四·胡思敬

      ◎差使变为实官国初盛时,官少事稀,三品以上许专折言事,尊为大员,极清贵自重。及其衰也,变乱六官,每部增设丞、参。厅丞三品,视副都御史;参议四品,视翰林侍读学士。然皆由堂官保荐,不设厅印,不联衔奏事,司曹拟稿径诣尚侍取诺而

  • ◎平政院·费行简

    平政院犹行政裁判机关,所以察理行政官吏之违法不正行为者也。分记录、文牍、会计、庶务四科,皆直隶于院长。外分第一、第二、第三庭,每庭设庭长一人、评事四人,中须有法官出身者一人或二人。周少朴以前清巡抚资格,自居老辈

  • 一百八十二 曹(禺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康熙五十三年六月初三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禺页)谨奏:恭请万岁圣安。江南目下米价,每石九钱、一两不等,百姓安乐,太平无事。所有五月分晴雨录,理合恭呈御览,伏乞睿鉴 朱批:知道了。

  • 卷四十·佚名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四十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天文表叙余读春秋至日食与失閠輙叹周之歴法不其故殆莫可考而知也考今歴法三岁一閠五岁再閠而左传于庄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云非常也

  • 梁武帝·苏辙

    《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自五帝三王以形器治天下,导之以礼乐,齐之以政刑,道行于其间,而民莫知也。文、武之后,虽召公、毕公之贤,君子不以为知道者。至春秋之际,管仲、晏子、子产、叔向之徒,以仁义忠信成功

  • 景公毁晏子邻以益其宅晏子因陈桓子以辞第二十二·晏婴

    晏子使晋,景公更其宅,反则成矣。既拜,乃毁之,而为里室,皆如其旧,则使宅人反之。且“谚曰:‘非宅是卜,维邻是卜。’二三子先卜邻矣,违卜不祥。君子不犯非礼,小人不犯不祥,古之制也。吾敢违诸乎?”卒复其旧宅,公弗许。因陈桓子以请,乃

  • 第十一章 21·辜鸿铭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

  • 卷四十五·赜藏主

      ○宝峰云庵真净禅师偈颂(嗣法门人福深录)   僧请问:三圣问雪峰云:透网金鳞以何为食。峰云:待你透出网来。即向你道。圣云:一千五百人善知识。话头也不识。师以颂示之。   潦倒渔翁坐钓台。金鳞赫赫鼓波来。海门空

  • 剩人和尚语录序·函可

    山□□□,延袤一线,斗绝千里,流人□□□□□言四方之风在焉,然于佛事特胜。剩公□□逾岁余亦放至□□阴数椽屋,沙气为岚,雪云□□,或晨或夕,时一相遇。频死之余,尚载敝簏书一车,意为僵卧遗奠之具。剩公方弢光铲采,每来辄抓搔典籍

  • 梓舟船禅师语录序·佚名

    嘉兴大藏经 坛溪梓舟船禅师语录梓舟船禅师语录序余癸卯之四月督运郧襄以备秦豫之师舟次鹿门滩遥望山间隐隐有紫气知其中有至人月夜杖履往觅焉屡跨悬涧迷道而归季夏旋舟于酷暑炎日之下再一往觅虽挥汗成雨足力既穷而

  • 太上九要心印妙经·佚名

    原题「仙人张果老述」。唐宋书志均无着录,疑为晚唐北宋道士之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简称《九要心印经》,属道教内丹经书,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书中分内丹为三品,以九转大还丹为上品,认为九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