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自序

本书是一种私人的供状,供认我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经验。我不想发表客观意见,也不想创立不朽真理。我实在瞧不起自许的客观哲学;我只想表现我个人的观点。我本想题这书的名字为“抒情哲学”,用抒情一词说明这里面所讲的是一些私人的观念。但是这个书名似乎太美,我不敢用,我恐怕目标定得太高,即难于满足读者的期望,况且我的主旨是实事求是的散文,所以用现在的书名较易维持水准,且较自然。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意满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悠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

我颇想用柏拉图的对话方式写这本书。把偶然想到的话说出来,把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琐事安插进去,这将是多么自由容易的方式。可是不知什么缘故,我并不如此做。或者是因我恐怕这种文体现在不很流行,没有人喜欢读,而一个作家总是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人阅读。我所说的对话,它的形式并不是像报纸上的谈话或问答,或分成许多段落的评论;我的意思是指真真有趣的、冗长的、闲逸的谈论,一说就是几页,中间富于迂回曲折,后来在料不到的地方,突然一转,仍旧回到原来的论点,好像一个人因为要使伙伴惊奇,特意翻过一道篱笆回家去一般。我多么喜欢翻篱笆抄小路回家啊!至少会使我的同伴感觉我对于回家的道路和四周的乡野是熟识的……可是我总不敢如此做。

我并不是在创作。我所表现的观念早由许多中西思想家再三思虑过,表现过;我从东方所借来的真理在那边都已陈旧平常了。但它们总是我的观念,它们已经变成自我的一部分。它们所以能在我的生命里生根,是因为它们表现出一些我自己所创造出来的东西,当我第一次见到它们时,我即对它们出于本心的协调了。我喜欢那些思想,并不是因为表现那些思想的是什么伟大人物。老实说,我在读书和写作时都是抄小路走的。我所引用的作家有许多是不见经传的,有些也会使中国文学教授错愕不解。我引用的当中如果有出名人物,那也不过是我在直觉的认可下接受他们的观念,而并不是震于他们的大名。我有一种习惯,最爱购买隐僻无闻的便宜书和断版书,看看是否可以从这些书里发现些什么。如果文学教授们知道了我的思想来源,他们一定会对这么一个俗物显得骇怪。但是在灰烬里拾到一颗小珍珠,是比在珠宝店橱窗内看见一粒大珍珠更为快活。

我的思想并不怎样深刻,读过的书也不怎样广博。一个人所读的书太多,便不辨孰是孰非了。我没有读过洛克(Locke,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休姆(Hume,十八世纪苏格兰哲学家)或勃克莱(Berkeley,十七世纪爱尔兰哲学家)的著作,也没有读过大学的哲学课程。在专门技术上讲,我所应用的方法、所受的训练都是错误的,我并不读哲学而只直接拿人生当做课本,这种研究方法是不合惯例的。我的理论根据,大都是从下面所说这些人物方面而来:老妈子黄妈,她具有中国女教的一切良好思想;一个随口骂人的苏州船娘;一个上海的电车售票员;厨子的妻子;动物园中一只小狮子;纽约中央公园里的一只松鼠;一个发过一句妙论的轮船上管事;一个在某报天文栏内写文章的记者(已亡故十多年了);箱子里所收藏的新闻纸;以及任何一个不毁灭我们人生好奇意识的作家,或任何一个不毁灭他自己人生好奇意识的作家……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我没有受过学院式的哲学训练,所以倒反而不怕写一本哲学书。观察一切也似乎比较清楚,比较便当,这在正统哲学家看来,不知是不是可算一种补偿。我知道一定有人会说我所用的字句太过于浅俗,说我写得太容易了解,说我太不谨慎,说我在哲学的尊座前说话不低声下气,走路不步伐整齐,态度不惶恐战兢。现代哲学家所最缺乏的似乎是勇气。但我始终徘徊于哲学境界的外面。这倒给我勇气,使我可以根据自己的直觉下判断,思索出自己的观念,创立自己独特的见解,以一种孩子气的厚脸皮,在大庭广众之间把它们直供出来;并且确知在世界另一角落里必有和我同感的人,会表示默契。用这种方法树立观念的人,会常常在惊奇中发现另外一个作家也曾说过相同的话,或有过相同的感觉,其差别只不过是它的表现方法有难易或雅俗之分而已。如此,他便有了一个古代作家替他做证人;他们在精神上成为永久的朋友。

所以我对于这些作家,尤其是对于我精神上的中国朋友,应该表示感谢。当我写这本书时,有一群和蔼可亲的天才和我合作;我希望我们互相亲热。在真实的意义上说来,这些灵魂是与我同在的,我们之间的精神上的相通,即我所认为是惟一真实的相通方式——两个时代不同的人有着同样的思想,具有着同样的感觉,彼此之间完全了解。我写这书的时候,他们藉着贡献和忠告,给我以特殊的帮助,第八世纪的白居易,第十一世纪的苏东坡,以及十六、十七两世纪那许多独出心裁的人物——浪漫潇洒,富于口才的屠赤水;嬉笑诙谐,独具心得的袁中郎;多口好奇,独特伟大的李卓吾;感觉敏锐,通晓世故的张潮;耽于逸乐的李笠翁;乐观风趣的老快乐主义者袁子才;谈笑风生,热情充溢的金圣叹——这些都是脱略形骸不拘小节的人,这些人因为胸蕴太多的独特见解,对事物具有太深的情感,因此不能得到正统派批评家的称许;这些人太好了,所以不能循规蹈矩,因为太有道德了,所以在儒家看来便是不“好”的。这些精选出来的同志人数不多,因此使我享受到更宝贵、更诚挚的快乐。这些人物也许有几个在本书内不曾述及,可是他们的精神确是同在这部著作里边的。我想他们在中国总有一天会占到重要的地位,那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还有一些人物,虽然比较的晦暗无闻,但是他们恰当的言论也是我所欢迎的,因为他们将我的意见表示得那么好。我称他们为中国的爱弥尔(Amiel,瑞士作家,一八二一年至一八八一年)——他们说的话并不多,但说得总是那么近情,我佩服他们的晓事。此外更有中外古今的不朽哲人,他们好像是伟大人物的无名祖宗一般,在心灵感动的当儿,在不知不觉之间说出一些至理名言;最后还有一些更伟大的人物;我不当他们做我精神上的同志,而当他们是我的先生,他们那清朗的理解是那么入情入理,又那么超凡入圣,他们的智慧已成自然,因此表现出来很容易,丝毫不用费力。庄子和陶渊明就是这么一类人物,他们的精神简朴纯正,非渺小的人所能望其项背。在本书里,我有时加以相当声明,让他们直接对读者讲话;有时则竟代他们说话,虽然表面上好像是我自己的话一般。我和他们的友谊维持得越久,我的思想也就越受他们的影响,我在他们的熏陶下,我的思想就倾向于通俗不拘礼节,无从捉摸,无影无形的类型;正如做父亲的对施予良好的家教所产生的影响一样。我也想以一个现代人的立场说话,而不仅以中国人的立场说话为满足,我不想仅仅替古人做一个虔诚的移译者,而要把我自己所吸收到我现代脑筋里的东西表现出来。这种方法当然有缺点,但是从大体上说来,确能使这工作比较诚实一些。因此,一切取舍都是根据于我个人的见解。在这本书里我不想把一个诗人或哲学家的思想全盘托出来;假如想要根据本书里所举的少许例证去批判他们的全体,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当我结束这篇自序时,必须照例地说,本书如有优点的话,大部分应该归功于我的合作者,至于一切错误、缺点和不正确的见解,当由我自己完全负责。

我要向华尔虚先生和夫人(Mr. and Mrs. Walsh)致谢,第一,谢谢他们鼓励我写作本书的念头;第二,谢谢他们坦白有益的批评。我也得感谢韦特先生(Mr. Hugh Wade)帮助我做本书的付印和校对工作,感谢佩弗女士(Miss Lillian Peffer)代我完成书后的索引。

猜你喜欢
  管子补注卷二十一·刘绩
  三传辨疑卷三·程端学
  卷四·陈继儒
  孟子通卷十·胡炳文
  第十三章 18·辜鸿铭
  卷二十一·吕本中
  卷五·魏了翁
  卷十·敖继公
  卷十六下·朱熹
  卷一·李光坡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八·欧阳竟无
  中国现时学僧应取之态度·太虚
  卷第四十六·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四·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赏·唐圭璋

      赏字望之,眉山人。崇宁二年(1103)进士。绍兴十二年(1142),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出知利州。绍兴二十年(1150),左中奉大夫、充秘阁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卒。   眼儿媚   凌寒低亚出墙枝。孤瘦雪霜姿。岁华已晚,暗香幽艳

  • 珠玉词 全文·晏殊

    谒金门秋露坠。滴尽楚兰红泪。往事旧欢何限意。思量如梦寐。人貌老于前岁。风月宛然无异。座有嘉宾尊有桂。莫辞终夕醉。破阵子海上蟠桃易熟,人间好月长圆。惟有掰钗分钿侣,离别常多会面难。此情须问天。蜡烛到明垂泪,熏

  • 卷七十·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七十明 高棅 编五言律诗十五旁流【有姓氏无字里世次可考者九人】薛奇童楚调禁苑春风起流莺绕合欢玉牕通日气珠箔卷轻寒杨叶垂隂砌梨花入井阑君王好长袖新作舞衣寛张谔东封山下宴羣臣万国扈封

  • 巻八·童轩

    ●钦定四库全书清风亭稿卷八(明)童轩 撰○七言絶句读史晏婴慎守封疆欲覇齐故于宣圣惜尼溪从来为国求贤意笑杀当年拥盖妻仪秦游说当时最得名从横朝暮善谈兵自家不学全身计却与诸侯致太平蔺相如事大从来贵息争区区何用胜

  • 薛逢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薛逢,字陶臣,蒲州(今山西永济)人。会昌进士,授万年尉。历官侍御史、尚书郎等职。曾两度被贬。后官至秘书监。《全唐诗》辑其诗一卷。 潼关河亭 薛逢 重岗如抱岳如蹲, 屈曲秦川势自尊。 天地并功开帝宅, 山河相凑束

  • 皇甫冉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皇甫冉(约717—770),字茂政,润州丹阳人,历任无锡尉、左拾遗、左补阙等。今存诗二卷。 酬张继 皇甫冉 怅望南徐登北固, 迢遥西塞恨关东。 落日临川问音信, 寒潮唯带夕阳还。 皇甫冉诗鉴赏 这是一首酬和诗。诗前原有

  • 列传第三十九·魏徵

    ○酷吏 夫为国之体有四焉:一曰仁义,二曰礼制,三曰法令,四曰刑罚。仁义礼制,政之本也,法令刑罚,政之末也。无本不立,无末不成。然教化远而刑罚近,可以助化而不可以专行,可以立威而不可以繁用。《老子》曰:“其政察察,其人缺缺。”

  • 建康实録卷十七·许嵩

    梁髙祖武皇帝髙祖武皇帝姓萧讳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兰陵中都人汉相国何之后而与齐朝同承淮隂令整整生皇髙祖鎋位济隂太守鎋生皇曽祖副子位州治中从事副子生皇祖道赐位南台治书侍御道赐生皇考顺之字文纬齐高帝族弟叅预佐命

  • 续编小引·沈德符

    今上御极已垂五十年。德符幸生尧舜之世,虽困处菰芦,然咏歌太平,无非圣朝佳话。间有稍关时事者,其泾渭自明。藿食者,但能粗忆梗概而已。至于风气之转移,俗尚之改革,又渐与往年稍不同。盖自丙午、丁未间。有《万历野获编》共卅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三·佚名

    正德七年春正月丁未朔年上诣 奉先殿 奉慈殿太皇太后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免群臣宴赐以节钱钞○山东濮州地震有声○升把总署指挥佥事姚信为署都指挥佥事充参将总领白玉张俊所部官军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五·佚名

    万历二十年二月壬辰朔录水草莽剌镇羗及西宁石羊等功俘获计四百斩其名王一赏经略尚书郑雒银五十两大红蟒衣一袭荫一子国子生巡抚叶梦熊贾待问各银四十两纻丝三表里梦熊仍升俸一级总兵张臣尤继先各升袭职一级臣实授都督

  • 卷之一百三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百八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第九 权篇 2·王诩

    【原文】佞言①者,谄而于忠;谀言②者,博而于智;平言者③,决而于勇;戚言④者,权而于信;静言⑤者,反而于胜。先意承欲者,谄也;繁称文辞者,博也;策选⑥进谋者,权也;纵舍⑦不疑者,决也;先分不足以窒非⑧者,反也。【注释】①佞言:一奸一巧谄谀

  • 续高僧传卷第七·道宣

      义解篇三 正纪十 附见四。   陈杨都宣武寺释洪偃传一。   陈杨都兴皇寺释法朗传二。   陈杨都不禅众寺释慧勇传三。   陈杨都大彭城寺释宝琼传四(明解)   陈杨都白马寺释警韶传五。   陈钟山耆阇寺

  • 第十一 帝释相应·佚名

    第一 帝释品[一]第一 须毗罗一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二世尊于此言诸比丘:“诸比丘!”彼等诸比丘奉答世尊:“唯然!世尊!”三世尊以此宣说:四“诸比丘!远昔阿修罗攻击诸天。诸比

  • 旧德堂医案·李用粹

    医案。清李惺庵传,唐玉书辑。一卷。惺庵有《证治汇补》已著录。玉书为惺庵弟子,字翰文,上海人。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根据记录整理成书,约万余字。载案凡六十四则,包括中风、虚劳、血证、腹痛、眩晕、刀伤、血崩、伤

  • 五虎平西·李雨堂

    长篇传统评书、评话。又名《五虎平西前传》、《五虎平西珍珠旗演义狄青全传》,与小说《万花楼全传》的故事基本相同。小说叙述狄青奉旨西征的途中,由于鲁莽的先锋官焦廷贵探错了路,宋军误入单单国境,与单单固定守关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