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大事表卷四十

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

天文表叙

余读春秋至日食与失閠輙叹周之歴法不其故殆莫可考而知也考今歴法三岁一閠五岁再閠而左传于庄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云非常也杜预注非常鼓之月由置閠失所故致月错是不应置閠而置閠误使七月为六月襄二十七年冬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云辰在申司歴过也再失閠矣哀十二年冬十有二月螽云火犹西流司歴过也是为应置闰而失不置于襄少再閠于哀少一闰虽书十二月实十一月即夏之九月也何閠法之错缪至于如此日月行度据后世歴家推家推算大率以一百七十二日有余而一交交则月掩日而日为之食然亦有不正相值或食于夜则日食不见但无频月食法而襄二十一年九月十月频食二十四年七月八月频食诸儒皆所不解以日月无频交之理不交无从有食惟汉髙帝三年及文帝前三年俱于十月十一月晦频食与春秋相同术士无从考知元郭守敬之言曰三代歴无定法周秦之间闰余乖次至汉造三綂厯而是非始定经一千一百八十二年歴凡七十改创法者十三家足征天之运行无常虽圣人创造厯法经数百年輙废不可用窃意易称治厯明时当汤武革命之初应天顺人改定正朔其损益歴法必更大备而自尧命羲和舜齐七政而后六经之文无可考见识者惜之然则守敬所云厯无定法者特其法不于后非果三代圣人不为更造也自武王革殷至春秋时又已数百年周衰失政世无明天子莫能脩正厯法庄襄定哀之间閠余失次日月交防其行度徃徃与后世错固其理也汉初太史令司马迁等言厯纪废坏宜改正朔始造太初厯自后日益精密自此以前至春秋经战国之衰乱秦汉皆以力征日不遑给莫能以钦若昊天为事则高帝文帝时之连遭频食秦置閠多在岁后莫能随月置閠恒书后九月与春秋之季略相彷其亦以此欤故论著之以俟后之精通厯法者攷焉辑春秋天文表第四十

日食

霞峰华氏曰春秋书日食三十六谨天戒也或曰日食有常度矣当食而食天道之常于人事何有若是则天人之理不相符合而春秋之书之者为赘也夫月之与日岁十二防为十二朔朔者日月交防之期故食恒在朔而道有表里或不正相值则月不能掩日歴家推算大率以一百七十二日有余而一交交则月掩日而日为之食然春秋二百四十二年而经止书日食三十六必有应食而不食者矣襄二十一年九月十月频食二十四年七月八月频食亦必有不应食而食者矣故夫日食者厯家以为常春秋以为变也春秋之法常事不书而日食必书惧人主之忽以为常也杜氏乃谓惟正阳之月君子忌之其余则否然则非正阳之月而日食春秋不应书矣岂不谬哉或日或不日或朔或不朔史失之也襄十五年以后无不书朔日者矣书鼓用牲于社者三讥也不鼓于朝而鼓于社僭也不用币用牲非礼也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

赵氏汸曰公羊曰某月某日朔日有食之者食正朔也其或日或不日或失之前或失之后葢以为司歴失之考汉书律歴志西汉日食多在晦亦有先晦一日者公羊此义必有所受葢圣人以日食不在正朔茍书于经非治歴明时之意故或去朔或去日以示义彚纂曰朔前朔后圣人何难据实以书而必各立义例乎且日食于朔二日则不得为朔矣而可仍以

朔书之乎故当以阙文为正【案束山每有此穿凿之説盖过求而失之也彚纂之言当矣】星变

汪氏克寛曰经书星变者四庄七年之星变以王人不能胜五国之兵而王命益不行于天下也文十四年星孛以桓文迹熄而宋齐晋之君皆有祸乱也昭十七年星孛以王子朝庶孽夺正而兵力交于王都之内也哀十三年星孛以强吴争伯而中国诸侯皆为之服役也凡此皆变之大者而王伯衰乱之征也赵氏汸曰日食星变皆为天下记异左氏载叔服梓慎论星孛惟以大国灾咎当之当时流俗之论上不知有王室下不知有天下大势其所知者惟二三大国而已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

书万充宗黄棃洲春秋日食问答后

问云春秋日食三十六而频食者二先儒皆谓日无频食法王伯厚云卫朴推验春秋合者三十五独庄十八年三月古今算不入食限岂二频食亦入限乎抑史官怠慢当时失记从后追忆疑莫能定遂两存之春秋因而不削乎

答曰沈存中云卫朴精于厯术春秋日食三十六密者不过得二十六七一行得二十七朴乃得三十五惟庄公十八年一食今古算皆不入食法疑前史误耳王伯厚之言本此愚按襄公二十一二十四两年俱频食厯家如姜芨一行皆言无比月频食之理授时厯亦言其已过交限西厯则言日食之后越五月越六月皆能再食是一年两食者有之比月而食则断无是也襄二十一年己酉九月朔交周【阙】宫【阙】九度五一二八入食限至十月朔一宫一十度三一四二不入食限矣二十四年壬子七月朔交周【阙】宫【阙】三度一九三五入限至八月朔交周一宫三度五九四九不入食限矣乃知卫朴得三十五者欺人也其言庄十八年一食自来不入食法按是年乙巳岁二月有闰至三月实四十九日一十三时合朔癸丑未初初刻交周一十一宫二十八度三四三七正合食限朴葢不知有闰故算不能合耳朴于其不入食限者自谓得之于其入食限者反谓不得不知何説也

案此问答推究春秋日食最精细但棃洲云西厯以越六月即能再食者即高氏闶所称歴家推歩之法一百七十三日日月始一交交则月掩日而日为之食是也髙系宋时人是时西法未入中国则为此説者亦不自西歴始矣频食既断无此法而春秋之所以书者何也是时周歴算法已不准推歩常迟一月颁厯云某月朔应日食到前一月之朔而日大食甚至襄二十四年七月朔食之既人所共见鲁史既据实书之矣至后一月不见有食则以周保章氏所颁未敢轻削鲁史非精歴算者不能考正是月之不入食限也则疑食之微或食于夜而人不见因并存之孔子因而不革防后来汉书本纪所载髙祖即位三年及文帝前三年俱于十月十一月晦频食亦是汉初袭用秦正歴法未讲致有此悮至武帝太初定歴以后则断无此矣连月频书者此非鲁史官怠慢之过乃太拘守之过也若谓天道至远不可得而知容或有此则自太初迄今二千年中更南北朝五代之浊乱絶无连月再食之事而独于春秋时再见且于汉祖开创孝文恭俭之朝而再见无是理也

望溪方氏曰频月而食何也后月之食众所共见也前月之食史所误推也设前月阴晦据所推以书于防而食在后月则莫肯追正其失而并书于防矣

案望溪之説大防略同但以为前月虚而后月实余前亦持此论后于棃洲集中见荅万充宗语遂改从今説棃洲精于天文意必有实据姑识此以俟后之君子

春狄大事表卷四十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四·张廷玉
  第四十八回 义儿北上引侣呼朋 词客南来直声抗议·蔡东藩
  宋史纪事本末卷一·陈邦瞻
  卷四十五·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一十·佚名
  卷之五十九·佚名
  殿阁词林记卷二·廖道南
  卷十五·司马迁
  五十八、回到苏州·包天笑
  崔光远传·欧阳修
  姚枢传·宋濂
  卷七十三·佚名
  第四十六章 苦撑桂局与西南开府·李宗仁
  卷三十三·佚名
  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蒋序·孙元衡

    诗之为道难言矣。非独作诗难,即读诗亦难。余非诗人也,而喜读诗。忆自总角之年,窃览前人诗集,而于昌黎之奇堀、长公之豪宕,谓其笔力才气诚足千古,然非后人所宜学。继而读晚近之诗,心折于两公,始知其本自风骚、出入汉魏,固非浅近

  • 卷三百三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三十一段文昌段文昌字墨卿一字景初贞元初授校书郎累擢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穆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未踰年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文宗立拜御史大夫节度淮南徙荆南终西川节度集三十卷

  • 提要·金涓

    (臣)等谨案青村遗稿一卷元金涓撰涓字徳原义乌人本姓刘先世避钱武肃王镠嫌名改姓金受业许谦之门复从黄溍游宋濓王祎皆其同学也累辞荐辟教授青村着有文集四十卷明初已佚是编乃其六世孙魁七世孙江等搜罗散逸缀辑而成诗格清

  • 列传四·薛居正

    王殷,瀛州人。曾祖昌裔,本州别驾。祖光,沧州教练使,因家焉。唐末,幽、沧大乱,殷父咸珪避地南迁,因投于魏军。殷自言生于魏州之开元寺,既长从军,渐为偏将。唐同光末,为华州马步军副指挥使,因家于华下。天成中,移授灵武都指挥使,久之

  • 卷一百二十三 志九十八·赵尔巽

      ◎食货四   △盐法   清之盐法,大率因明制而损益之。蒙古、新疆多产盐地,而内地十一区,尤有裨国计。十一区者:曰长芦,曰奉天,曰山东,曰两淮,曰浙江,曰福建,曰广东,曰四川,曰云南,曰河东,曰陕甘。   长芦旧有二十场,后裁为

  • 卷十五 后赵录五·崔鸿

    石虎上 石虎字季龙勒之从子也祖曰背邪父曰寇觅寇觅有四子虎第四勒父曷朱幼而子之故或谓之为勒弟也年六七岁有善相者遇之于路曰此儿貌竒有壮骨贵不可言晋永兴中与勒相失永嘉五年刘琨送勒母王氏

  • 卷之三百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三·吴缜

    ●钦定四库全书新唐书纠谬卷三(宋)吴缜 撰○三曰书事失实降封宗室郡公而纪书为县公陆贽李晟传幸梁州事宪宗子棣王彭王信王同封失实王勮传以寿春等五王降封入合为出合张锡为相日数辛云京京杲二传书事失实崔圆辞大学士王

  • 二 老人转世·周作人

    我于前清光绪十年甲申十二月诞生,实在已是公元一八八五年的一月里了。照旧例的干支说来,当然仍是甲申,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确是多难的一年,法国正在侵略印度支那,中国战败,柬蒲寨就不保了。不过在那时候,相隔又是几千里,哪里会有

  • 张孝祥传·脱脱

    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人。他读书过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字。十六岁时,张孝祥乡试中试,又被乡里推荐为第一名。绍兴二十四年(1154),张孝祥参加廷试考到第一名。当时策问师友渊源,秦埙与曹冠都竭力攻击程氏专门之学,张孝祥独独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四·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奉 诏译  金刚界大曼拏罗广大仪轨分第一之四  尔时世尊不空成就如来。印世尊大毗卢遮那如来及一切如来智故。即入一切波罗蜜多三昧。出生金刚加持三

  • 卷第六十(善诵毗尼序卷上)·佚名

    十诵律卷第六十(善诵毗尼序卷上)东晋罽宾三藏卑摩罗叉续译五百比丘结集三藏法品第一佛婆伽婆。在拘尸城娑罗双树间力士住处般涅槃。拘尸诸力士供养佛身。是时长老摩诃迦叶。将五百比丘。从波婆城。欲到拘尸城。二城中

  • 胡仲子集·胡翰

    十卷。明胡翰(1307—1381)撰。胡翰,字仲子,一字仲申,浙江金华人。洪武初,以荐为衢州府(今浙江衢县)教授,后召修《元史》,史成,赐金帛归,其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是集乃其门人刘刚及浦阳 (今浙江浦江) 王懋温所编。

  • 天经或问前集·游艺

    清游艺撰。艺字子六,号岱峰,福建建宁人。约在康熙年间,为解答有关天文、气象、地理等问题,参阅古今中外有关著作百余种,写成此书。分前、后二集。共述七十二个问题,比较全面地解释自然变化的一些道理,其中对风、雨、云、雷、

  • 清尊录·廉布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南宋廉布撰。 《说郛》本末附王东跋据《挥麈录》以为陆游作。一卷,有《说郛》本。本书原有七十三则,今仅存十余则,各则长短不一, 以记南宋遗闻为主,也间及北宋。有些片断故事性较强。有《香艳丛书

  • 甘疯子传·何曰愈

    甘疯子,江苏上元人。逸其名,有神勇,力能斗虎,逾高绝远,捷疾如飞。淡嗜欲,不事家人生产。遨游名山,足迹半天下,性任侠,道遇不平,辄为人排难解纷,故人以“疯子”名之。

  • 续清凉传·张商英

    佛教史志。北宋张商英撰。二卷。商英(1043—1121),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四川新津人。参与王安石变法,后与蔡京不合,被贬。大观四年(1110)为相,次年罢。商英广泛涉览儒、道、释之书。而最后归心于佛。元祐二年(1087)出任权发

  • 赞阿弥陀佛偈·昙鸾

    全一卷。北魏昙鸾撰。又作大经奉赞、无量寿经奉赞、赞阿弥陀偈。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系依无量寿经,而以偈颂方式赞叹阿弥陀佛之功德庄严。七言一句,共一九五行,三九○句。其中初二十八行赞叹十二光佛,后一六七行赞叹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