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

随机推荐

  • 徐俨夫·唐圭璋

      俨夫字公望,号桃渚,平阳人。淳祐元年(1241)进士第一。淳祐十二年(1252),著作郎兼礼部郎官、兼沂靖惠王府教授,除秘书丞。   西江月   曲折迷春院宇,参差近水楼台。吹箫人去燕归来。空有落梅香在。   花底三更过雨,酒

  • 卷七私情杂体·冯梦龙

    [笃痒]姐儿笃痒无药医。跑到东边跑到西。梅香道姐儿拾了弗烧杓热汤来豁豁。姐道梅香呀。你是晓得个。热汤只豁外头皮。此歌闻之松江傅四,傅亦名姝也。松人谓阴为笃。[田鸡]百样鸟儿百样声。只有青花样个田鸡叫得忒分明

  • 卷337 ·佚名

    宋庠 和吴侍郎惠诗 最乐乘秋浩气全,洛台归兴满新篇。 霞浆不杂甘辛味,庙瑟都遗掩抑弦。 崑岭希珍惊倦鹊,兰台清吹饮吟蝉。 欲知传诵人多少,正似三都纸贵年。 宋庠 和吴侍郎见贶白莲 田田香叶满

  • 读礼通考卷五十四·徐乾学

    丧仪节十七容体周礼地官保氏养国子以道教之六仪四曰丧纪之容【注丧纪之容弟弟翔翔】【王昭禹曰丧纪之容非持衰绖杖屦之设而已必期乎哀】玉藻丧容累累色容颠颠视容瞿瞿梅梅言容茧茧【注累累羸惫貌颠颠忧思貌瞿瞿梅梅不

  • 名山藏卷之四十五·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天驱记(下)◆天驱记(下)故国珍明玉珍陈友定扩廓帖木儿○故国珍方真故国珍也名珍以字行高祖既定天下来归避御讳改曰真字谷贞云国珍者台黄岩杨屿入长身黑面体白如瓠元末童谣云杨屿青出海精

  • 卷之六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燕都日记·冯梦龙

    冯梦龙原本莫厘山人增补己丑三月初一日,昌平兵变,京师戒严。昌平民噪,焚劫官民舍一空。初二日,何谦以变闻;命谦带罪安职。张鑻请监国南京(补)。陈川诸生张鑻来中左门。鑻陈三策;首请太子监国南京,择重臣辅之。宣府告急,命镇朔将

  • 卷十五【起僖公二十五年尽二十八年】·杜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十五【起僖公二十五年尽二十八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经二十有五年春王正月丙午卫侯毁灭邢注卫邢同姬姓恶其亲亲相灭故称名罪之【音义】【毁况委反恶乌

  • 卷六·高攀龙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孔义卷六     明 高攀龙 撰文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癸亥日有食之天王使叔服来会葬夏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天王使毛伯来锡公命礼有受命无来锡命来锡命非正也晋侯伐衞文公季年诸侯朝晋而衞独不

  • 卷二十三·冯复京

    <经部,诗类,六家诗名物疏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二十三 明 冯复京 撰国风魏魏谱云魏者舜禹所都之地在禹贡冀州雷首之北析城之西周以封同姓其封域南枕河曲北涉汾水与秦晋邻晋献公灭之以其地赐大夫毕万后晋有魏

  • 致铁禅法师书·太虚

    迳启者:顷据梅埔六属佛学院筹备处代表释桑空等函称:“组织梅埔六属佛学院,函请咨呈国民政府转饬梅埔县属出示保护,以利开办而兴佛事”等因。查该代表等组织佛学院,出至精诚,将来开展至何程度,未可限量。除一面照准转咨国民政

  • 折疑论卷第四·佚名

    金台大慈恩寺西域师子比丘述注殊见第十四(此篇因所见差异而殊别。故曰殊见)客曰。子之所言。佛道尊崇无圣可上(此因第二第三篇中。言佛之法身广大证圣极尊以为问也)。或有人曰。佛之为教也。其文富赡。其说宏远。义句

  • 卷之三·佚名

    嘉兴大藏经 林我禅师语录林我禅师语录卷之三嗣法门人海金编元宵晚参。眼横鼻直。无分年去年来。渴饮饥餐。有甚岁新岁旧。阳回沃野。和风摇嫩柳拖金春满山川。暖日映寒梅吐玉皎光烛月。人人亲炙然灯歌咏喧天。处处

  • 天经或问前集·游艺

    清游艺撰。艺字子六,号岱峰,福建建宁人。约在康熙年间,为解答有关天文、气象、地理等问题,参阅古今中外有关著作百余种,写成此书。分前、后二集。共述七十二个问题,比较全面地解释自然变化的一些道理,其中对风、雨、云、雷、

  • 神相全编·陈抟

    十三卷,旧题宋陈抟撰,明袁忠彻订正。《明史》称“忠彻相术不殊其父,世所传轶事甚多”,且“颇好读书”;著有《人相大成》、《凤池吟稿》、《古今识鉴》等。此书《明史·袁忠彻传》未言及,明、清《艺文志》亦不著录,当为后世

  •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佚名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原名《太上洞玄灵宝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东晋末南朝初。陆修静《灵宝经目》已着录。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另有敦煌唐抄本(P2454号),题作《太上洞玄

  • 中边分别论·世亲

    梵名Madhya^nta-vibha^ga-t!i^ka^ 。凡二卷。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本论偈颂部分系弥勒(梵Maitreya ,四世纪后半)所作;长行(散文)部分则为世亲(梵Vasubandhu ,五世纪)所著。南朝陈武帝永定二年(558)真谛(梵Parama^rtha , 546~569

  • 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佚名

    全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又作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十诵波罗提木叉戒本、十诵比丘戒本。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三册。为萨婆多部所传之比丘戒本。内容系随布萨说戒之仪例,列有四波罗夷法、十三僧伽婆尸沙法、二不定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