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肇论

佛学论文集。东晋僧肇著。一卷(或作三卷)。其中心是论述并发展般若、三论空的中道思想。首篇为《宗本义》,从缘生无性谈实相,概括全书大旨。后载四篇论文:一、《物不迁论》,论述了其“即动而求静”的动静观。认为“求向物于向,于向未尝无;责向物于今,于今未尝有。于今未尝有,以明物不来,于向未尝无,故知物不去。复而求今,今亦不往。是谓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至今。”从而得出了“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竟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的结论。二、《不真空论》,论述了其“即万物之自虚”的本体论。认为世界万有皆因缘所生,有非真有,无非真无,故虚假不实谓之“空”。指出:“虽有而无,所谓非有;虽无而有,所谓非无。如此,则非无物也,物非真物。物非真物故,于何而可物?故经云:‘色之性空,非色败空’”。三、《般若无知论》,论述了其“无知、故无所不知”的认识论。认为要认识佛之“真谛”不能依靠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也不起作用,只能依“照”(直观)。指出“般若之能照”即在于其“无知”,“般若之所照”即在于其“无相”,“是以般若可虚而照,真谛可亡而知,……斯则不知而自知”。四、《涅槃无名论》,分十九章,以一问一答称一折一演,论述“涅槃”既无生灭,亦无名相,绝非名言所能表述。该书注疏本颇多,主要有晋惠达《肇论疏》三卷,唐元康《肇论疏》三卷,宋遵式《肇论疏》六卷、《肇论疏科》一卷,宋晓月《夹科肇论序注》一卷,宋文才《肇论新疏》三卷、《肇论新疏游刃》三卷,明德清《肇论略注》六卷。

《肇论》全部章节目录

(1)肇论序
(2)宗本义
(3)物不迁论第一
(4)不真空论第二
(5)般若无知论第三
(6)刘遗民书问附
(7)答刘遗民书
(8)涅槃无名论第四

猜你喜欢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佚名
  天圣广灯录·李遵勖
  海龙王经·佚名
  造立形像福报经·佚名
  中阴经·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宝亮
  番大悲神咒·佚名
  普贤菩萨陀罗尼经·佚名
  圣六字大明王陀罗尼经·佚名
  胜军化世百喻伽陀经·佚名
  四谛论·佚名
  法华论疏·吉藏
  一字顶轮王念诵仪轨·佚名
  随自意三昧·慧思
  普贤菩萨行愿王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张浚·唐圭璋

      浚字德远,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生于哲宗绍圣四年(1097),徽宗时进士。建炎三年(1129)知枢密院事,力主抗金,为川陕宣抚处置使。绍兴四年(1134)再任枢密。次年为相,重用岳飞、韩世忠。会秦桧力主和议,贬徙永州。绍兴三十一年(1161

  • 王琪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王琪」字君玉,华阳(今四川双流)人,王珪从兄。进士及第,曾任江都主簿。天圣三年(1025)上时务十事,仁宗嘉之,命试学士院,授大理评事、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知制诰。嘉祐中,守平江府。数临东南诸州,政尚简静。以礼部侍郎致

  • 河东赋译文·扬雄

    汉成帝元延二年农历三月,皇上准备祭地神,于是率领群臣渡过黄河,奔赴汾阴县。祭祀完毕后,一路上游历了介山,绕过安邑县,瞻望龙门山,游览了盐池,登上了历山。当登上了历山,就可以看到八方荒远之地,寻觅到殷、周的遗址,自然就追思昔

  • 卷之九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一百九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大鹤山人郑文焯校记·陈思

    草窗浩然斋雅谈云宣和中李师师以善歌称时邦彦为太学生游其家佑陵临幸仓皇避去赋少年游词所谓并刀如水吴盐胜雪者盖纪此夕事也未几李被宣唤歌于上前遂与解褐按强焕叙言元佑癸酉春公为溧水邑长是其作宰已在哲宗朝癸酉属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八·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蔡忠怀公确传实録元佑八年正月甲申英州别驾新州安置蔡确卒确字持正泉州进江人父黄裳徙陈州确有智数尚气不护细行少登进士第为邠州司理叅军陜西转运使薛向始欲按其赃污既至见确姿状秀伟召与语竒之更加延誉

  • 商挺传·宋濂

    商挺,字孟卿,曹州济阴人。其先家本姓殷,因避讳宋皇帝之名而改姓商。挺二十四岁时,汴京被蒙古军队攻破,因此到北方去依靠冠氏县赵天锡,在此与元好问、杨奂等交游。东平严实聘请他为诸子的老师。严实死后,其子严忠济委任商挺为

  • 王世贞传·张廷玉

    王世贞,字元美,太仓人。右都御史王忄予之子。世贞禀性聪明,读书过目不忘,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方十九岁便中进士,授刑部主事。爱好诗文,在京师为官时,参加了王宗沐、李先芳、吴维岳等人的诗社,与李攀龙、宗臣、梁有誉、徐中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卷下·朱元璋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

  • 卷七 集韵·陈继儒

    人生斯世,不能读尽天下秘书灵笈。有目而昧,有口而哑,有耳而聋,而面上三斗俗尘,何时扫去?则韵之一字,其世人对症之药乎?虽然,今世且有焚香啜茗,清凉在口,尘俗在心,俨然自附于韵,亦何异三家村老妪,动口念阿弥,便云升天成佛也。集韵第七

  • 子罕第九·孔子

    本篇重点谈论个人的修养、人生的进退,其中论气节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等走众口传诵的名言。挖全篇原文共31章,本书选15章。 君子不言利 【原文】 子罕①言利与命与仁。 【注

  • 卷二十·余萧客

    钦定四库全书古经解钩沉卷二十长洲余萧客撰春秋左传六襄公【下】【二十九年】经城  夫伯主之于诸侯虽曰先姬姓而后异姓然于正救之道第同盟而共尊王室则异姓亦无碍矣苟不同盟而不尊王室则姬姓亦有嫌焉如城邢城楚丘城

  • 第十五章 8·辜鸿铭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辜讲孔子说:“精神境界高的绅士或者道德崇高的人,绝不以其道德价值去换取生命,而是宁愿牺牲生命来守护其道德品质。”

  • 佛說義足經卷下·欧阳竟无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一]猛觀梵志第十一   聞如是.佛在釋國迦維羅衞樹下.從五百比丘悉應真所作已具已下重擔聞義已度   所之生胎滅盡.是時十方天下地神妙天來佛所欲見尊德及比丘僧。是時梵四天王   相

  • 卷三·赜藏主

      ○黄檗(希运)断际禅师宛陵录丞相裴公问曰:“山中四五百人。几人得和尚法?”师云:“得者莫测其数。何故。道在心悟。岂在言说。言说败是化童蒙耳。”   问:“如何是佛?”师云:“即心是佛。无心是道。但无生心动念。有无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七·慧立

    沙门慧立本 释彦悰笺起二十二年六月 天皇制述圣记终永徽五年春二月法师答书二十二年夏六月 天皇大帝居春宫奉睹 圣文。又制述圣记。其词曰。夫显扬正教。非智无以广其文。崇阐微言。非贤莫能定其旨。盖真如圣教者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随意事一卷·佚名

    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尔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三月雨安居。时有众多苾刍。于余处安居。各共立制。作如是言。诸具寿。我等安居三月。不应言诸破戒。破见。破轨仪。非正命等。若见有厕草阙。及君持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