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遗民书问附
遗民和南。顷餐徽闻。有怀遥伫。岁末寒严。体中如何。音寄壅隔。增用抱蕴。弟子沈痾草泽常有弊瘵耳。因慧明道人北游。裁通其情。古人不以形疏致淡。悟涉则亲。是以虽复江山悠邈不面当年。至于企怀风味。镜心象迹。伫悦之勤。良以深矣。缅然无因。瞻霞永叹。顺时爱敬。冀因行李。数有承问。伏愿彼大众康和。外国法师休纳。上人以悟发之器而遘兹渊对。想开究之功。足以尽过半之思。故以每惟乖阔。愤愧何深。此山僧清常。道戒弥励。禅隐之余。则惟研惟讲。恂恂穆穆。故可乐矣。弟子既以遂宿心。而睹兹上轨。感寄之诚。日月铭至。远法师顷恒履宜。思业精诣。干干宵夕。自非道用潜流。理为神御。孰以过顺之年。湛气若兹之勤。所以凭慰既深。仰谢逾绝。去年夏末始见生上人示无知论。才运清俊。旨中沈允。推涉圣文。婉而有归。披味殷勤。不能释手。直可谓浴心方等之渊。而悟怀绝冥之肆者矣。若令此辨遂通。则般若众流。殆不言而会可不欣乎。可不欣乎。夫理微者辞险。唱独者应希。苟非绝言象之表者。将以存象而致乖乎。意谓答以缘求智之章。婉转穷尽。极为精巧。无所间然矣。但暗者难以顿晓。犹有余疑一两。今辄题之如别。想从容之暇。复能麤为释之。论序云。般若之体非有非无。虚不失照照不失虚。故曰。不动等觉而建立诸法。下章云。异乎人者神明。故不可以事相求之耳。又云。用即寂。寂即用。神弥静。应逾动。夫圣心冥寂。理极同无。不疾而疾。不徐而徐。是以知不废寂寂不废知。末始不寂。末始不知。故其运物成功化世之道。虽处有名之中。而远与无名同。斯理之玄。固常所弥昧者矣。但今谈者。所疑于高论之旨。欲求圣心之异。为谓穷灵极数。妙尽冥符耶。为将心体自然灵怕烛感耶。若穷灵极数妙尽冥符。则寂照之名。故是定慧之体耳。若心体自然灵怕独感。则群数之应。固以几乎息矣。夫心数既玄。而孤运其照。神淳化表而慧明独存。当有深证。可试为辨之。疑者当以抚会应机睹变之知。不可谓之不有矣。而论旨云。本无惑取之知而未释。所以不取之理。谓宜先定圣心。所以应会之道。为当唯照无相耶。为当咸睹其变耶。若睹其变则异乎无相。若唯照无相。则无会可抚。既无会可抚而有抚会之功。意有未悟。幸复诲之。论云。无当则物无不当。无是则物无不是。物无不是故是而无是。物无不当故当而无当。夫无当而物无不当。乃所以为至当。无是而物无不是。乃所以为真是。岂有真是而非是。至当而非当。而云当而无当。是而无是耶。若谓至当非常当。真是非常是。此盖悟惑之言本异耳。固论旨所以不明也。愿复重喻以祛其惑矣。论至日。即与远法师详省之。法师亦好相领得意。但标位似各有本。或当不必理尽同矣。顷兼以班诸有怀。屡有击其节者。而恨不得与斯人同时也。
猜你喜欢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五·唐慧琳 第八·宗鉴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一·澄观 佛本行经度宝称品第十八·佚名 卷第七·行策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二·唐慧琳 阅藏密或问·太虚 大光明藏上卷·宝昙 佛说尼拘陀梵志经卷上·佚名 示书品第十·佚名 卷第四(本末合)(尽贤首品)·慧苑 白云端和尚语录卷二·守端 第三十三則 陳尚書看資福·胡兰成 卷第十五·道原 法华论疏卷中(方便品)·吉藏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