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

钦定四库全书

古经解钩沉卷二十

长洲余萧客撰

春秋左传六

襄公【下】

【二十九年】经城

  夫伯主之于诸侯虽曰先姬姓而后异姓然于正救之道第同盟而共尊王室则异姓亦无碍矣苟不同盟而不尊王室则姬姓亦有嫌焉如城邢城楚丘城縁陵皆伯主帅诸侯而城矣齐桓公城縁陵得非迁耶奚齐桓公城而无词晋平城杞而异论故圣人以常文而书之无讥无刺非升非绌也公羊谷梁俱不足取左氏以杞无事而晋以外族之故帅诸侯而城之载郑子太叔与卫太叔仪之言曰不恤宗周之阙而夏肄是屏所谓广记当时之事然于经之传斯得其实矣折衷【山堂考索续集十二】

传不尚取之

不尚尚也尚当取女叔侯杀之服防【宋本疏二十五】

请观于周乐

周乐鲁所受四代之乐同

始基之矣

言始造王基也王肃

犹未也

未有雅颂之成功贾逵

渊乎

渊深也同

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

康叔遭管叔蔡叔之难武公罹幽王褒姒之忧故曰康叔武公之德如是同

为之歌王

王室当在雅衰微而列在风故国人犹尊之称王犹春秋之王人也服防

其周之东乎

平王东迁雒邑同

为之歌郑

郑风东郑是贾逵【并史记注三十一】 郑东郑古桧国之地服防【诗疏四之二】

其细已甚民弗堪也

其风细弱已其摄于大国之间亡逺虑持久之风故曰民弗堪将先亡也同

泱泱乎大风也哉

泱泱舒缓深逺有太和之意其诗风刺辞约而义微体疎而不切故曰大风同

表东海者

言为东海之表式同

国未可量也

国之兴衰世数长短未可量也服防

荡乎乐而不淫

荡然无忧自乐而不荒淫也贾逵【并史记注三十一】

此之谓夏声

秦仲始有车马礼乐之好侍御之臣戎车四牡田狩之事其孙襄仲列为秦伯故有蒹葭苍苍之歌终南之诗追録先人车邻四驖小戎之歌与诸夏同风故曰夏声服防【诗疏六之三】

大而婉

其志大直而有曲体归中和贾逵

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

中庸之德难成而易行故曰以德辅此则明主也同

自郐以下无讥焉

郐以下及曹风其国小无所刺讥服防【并史记注三十一】

为之歌小雅

自鹿鸣至菁菁者莪道文武修小政定大乱致太平乐且有仪是为正小雅同【诗疏九之一】

怨而不言

非不能言畏罪咎也王肃【史记注三十一】

为之歌大雅

陈文王之德武王之功自文王以下至鳬鹥是为正大雅服防【诗疏九之一】

为之歌颂

哀公十一年孔子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距此六十二岁当时雅颂未定而云为之歌小雅大雅颂者传家据已定録之服注【诗谱序疏】

至矣哉

言道备至也贾逵

迁而不淫

迁徙也文王徙丰武王居镐服防

见舞象箾南籥者

象文王之乐武象也箾舞曲也南籥以籥舞也贾逵【并史记注三十一】 象文王之乐舞象也箾舞曲也言天下乐削去无道服注【诗疏十九之一】

犹有憾

憾恨也恨不及巳以伐纣而致太平也同

见舞大武者

周公所作武王乐贾逵【并史记注三十一】 周用六代之礼乐故有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也鲁受四代之礼乐故不舞云门咸池示有降杀也颍容释例【御览五百六十五】

见舞韶濩者

韶濩殷成汤乐大防也贾逵

圣人之也

大也同

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

慙于始伐而无圣佐故曰圣人之难服防

见舞大夏者

夏禹之乐贾逵

勤而不德

禹勤其身以治水土也服防

见舞韶箾者

有虞氏之乐大韶也同

德至矣哉

至帝王之道极于韶也尽善尽美也同

如天之无不帱【焘】也

焘覆也贾逵

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周用六代之乐鲁受四代下周二等故不舞其二季札知之故曰有他乐吾不敢请服防

子速纳邑与政

入邑与政职于公不与国家之事同

慎之以礼

礼所以经国家利社稷也同

闻钟声焉

孙文子鼓钟作乐同

辩而不德必加于戮

辩若鬭辩也夫以辩争不以德居之必加于刑戮也同

夫子获罪于君

夫子孙文子也获罪出献公以戚畔也贾逵

犹燕之巢于幕上

言至危王肃

君又在殡

卫君献公棺在殡未葬贾逵

终身不聴琴瑟

闻义而改也琴瑟不听而况于钟鼓乎服防

晋国其萃于三族乎

言晋国之祚将集于三家同

好直

直不能曲挠以从众同【并史记注三十一】

【三十一年】传齐归之子

齐諡服防

无则立长

无母弟则立庶子之长同

犹有童心

言无成人之志而有童子之心同【并史记注三十三】

展舆因国人以攻莒子

其文当曰展舆因国人之攻莒子而后来传写误为以字尔赵集传【阙疑三十三】

昭公

【元年】传告于庄共之庙

庄谓楚庄王围之祖共王围之父服防【仪礼疏八】

两于前伍于后专为右角参为左角偏为前拒

司马法云五十乘为两百二十乘为伍八十一乘为专二十九乘为参二十五乘为偏彼皆凖车数多少以为别名此传去车用卒而有此名则此名不以车数为别也服防【宋本疏二十六】

居于旷林

旷大也贾逵

后帝不臧

后帝尧也臧善也同

于商丘

在漳南同

主辰

辰大火主祀也服防

商人是因

商人契之先殷之世祖相土封阏伯之故地因其故国而代之同

于大夏

在汾浍之间贾逵

主参

主祀参星同

唐人是因

唐人谓陶唐之刘累事夏孔甲封于大夏因实沈之国子孙服事夏商也同

梦帝谓已

帝天也已武王也同

故参为晋星

晋主祀参参为晋星同

曰昧为防师

防水官也师长也昧为水官之长服防

生允格台骀

兄弟也同

台骀能业其官

修昧之职同

宣汾洮

宣犹通也贾逵【并史记注四十二】 汾洮二水名同【水经注六】

障大泽

障陂障其水也服防

以处大原

大原汾水名同

帝用嘉之

帝颛顼同

沈姒蓐黄

四国台骀之后贾逵

而灭之矣

灭四国

于是乎禜之

禜为营攒用弊也服防【并史记注四十二】

淫声

郑重之音使人淫过许慎五经通义【初学记十五】 郑重其手而音淫过服注【公羊疏七】

隂阳风雨晦明也

风东方雨西方隂中央晦北方明南方唯天阳不变贾逵 服防【并惠校相台岳本毛诗疏十五之三】

问应为后之辞焉

问来赴者同【史记注四十】

甲辰朔

祭人君用孟月人臣用仲月同【朱校宋本礼记疏十八】

【二年】传且告为政而来见礼也

按霸国正卿无有适诸国告为政之理前后为政者多矣何不来乎赵集传【辨疑十】

宣子誉之

誉游也宣子游其树下夏谚曰一游一誉为诸侯度服防【宋本疏二十六】

使郊劳

近郊三十里同【诗疏二十之一】

【三年】传火中寒暑乃退

火大火星也季冬十二月平旦正中在南方大寒退季夏六月黄昏火星中天暑退是火为寒暑之候事也同【诗疏八之一】

而三老

工老商老农老同

谗鼎之铭

谗鼎疾谗之鼎明堂位所云崇鼎是也一云谗地名禹铸九鼎于甘谗之地故曰谗鼎服虔【宋本疏二十六】

【四年】经大雨雹

谷梁作大雨雪三家经同异【公羊疏二十二】

传三涂

涂道也太行轘辕崤黾同 山名土地名 山在陆浑县南杜例【并水经注十五】

传无雹虽有不为灾

【疏阙文】正义曰无雹谓无害物之雹虽有依时小雹不与物为灾也【宋本二十七】

日在北陆

陆道也北陆言在谓十二月日在危一度服注

西陆朝觌

不言在则不在昴谓二月在娄四度谓春分时奎娄晨见东方而出冰是公始用之同【并周礼疏五】

而出之

春分之中奎始晨见东方蛰虫出矣故以是时出之给賔客丧祭之用同

朝之禄位

谓大夫以上同

以享司寒

司寒司隂之神防也将藏冰致寒气故祀其神同

火出

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于周为五月同【并诗疏八之一】

成有岐阳之搜

岐阳岐山之阳贾逵

康有酆宫之朝

酆宫成王庙所在服防

为仍之防有缗

仍缗国名贾逵

为黎之搜

黎国子姓服防【并史记注四十】

以落之

衅以豭豚为落同【诗疏一】

【五年】传叔孙氏臣其子弟

【疏阙文】大率半属于公半属于已【宋本二十七】

明而未融

融高也服防【诗疏五之一】

劳诸索氏

京县有大索亭小索亭大小索氏兄弟居之故有大小之号土地名【李石续博物志九通鉴音注百二十六】

于雩娄

楚之东邑服防【史记注三十一】

【七年】经公如楚

赐以大屈之弓春秋大传【余知古渚宫旧事二】

叔孙婼

婼音释徐音【影宋本集韵十】

传梦襄公祖

祖道者行祭为道路祈也五经要义【后汉书注五十四】

好以大屈

大屈宝金可以为剑一曰大屈弓名鲁连书曰楚子享鲁侯于章华与之大曲之弓既而悔之大屈殆所谓大曲之弓服防【史记注三十三】

化为黄熊

鮌之所化是能鼈也若是熊兽何以能入羽渊梁主【宋本疏二十七】

余敢忘髙圉亚圉

髙圉亚圉周人所报而不立庙三传异同説【朱校宋本礼记疏十七】

曰孔丘

仲尼时年三十五贾注【史记索隐十四】

圣人之后也

圣人谓商汤服防【史记注四十七】

而灭于宋

孔子六代祖孔父嘉为宋华督所杀其子奔鲁也同【后汉书注七十】

弗父何

宋湣公世子厉公之兄同

以有宋而受厉公

以有宋言湣公之适嗣当有宋国而让与弟厉公同【并诗疏二十之三】

及正考父

弗父何之曽孙同【并史记注四十七】

佐戴武宣

三人皆宋君也贾逵

三命

上卿同【并御览四百二十二】

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

偻伛俯皆恭敬之貌服防【史记注四十七】 俯恭于伛伛恭于偻贾逵

循墙而走

言不敢安行也同【并御览四百三十二】

若不当世

谓若弗父何殷汤之后而不继世为宋君也王肃【史记注四十七】

岁时日月星辰是谓也

岁星之神也左行于地十二岁而一周时四时也日十日也月十二月也星二十八宿也辰十二辰也是为六物也服防【诗疏十二之三】

【八年】传石言于晋魏榆

魏晋邑榆州里名也同【水经注六】

陈颛顼之族也

陈祖虞舜舜出颛顼同

且陈氏得政于齐而后陈卒亡

物莫能两盛贾逵

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

幕舜之先郑众例 幕舜后虞思也至于瞽瞍无闻违天命以废絶者贾逵【并史记注三十六】

【九年】传辰在子卯

五行子卯自刑郑众春秋注【朱校宋本礼记疏十三】 桀以乙卯日死纣以甲子日亡故以为戒贾逵【经典释文十一】

如齐殷聘

殷中也自襄二十年叔老聘于齐至今积二十一年聘齐故中复盛聘服注【周礼疏三十七】

【十年】经十有二月

无冬刺不登台视气贾逵 服防【公羊疏二十二】

传请断三尺焉

断三尺使至于较大夫旗至较服注【周礼疏三十九】

视民不佻

示民不偷薄同【诗疏九之二】

【十二年】传攸乎

攸以久切徐音【影宋本集韵六】

求鼎以为分

有功德受分器服防

筚路

柴车素木辂也同

蓝缕

言衣敝坏其蒌蓝蓝然同

跋涉山川

草行曰跋水行曰涉同

唯是桃弧棘矢

所以御其灾言楚地山林无所出同

齐王舅也

齐吕伋成王之舅同

昔我皇祖伯父昆吾

陆终氏六子长曰昆吾少曰季连季连楚之祖故谓昆吾为伯父也同

旧许是宅

昆吾曾居许地同

析父

楚大夫贾逵【并史记注四十】

是能读三坟

三皇之书 坟大也言三皇之大道同【文选注十六玉海三十七】 张平子説三坟三礼礼为人防尔雅曰坟大防也书曰谁能典朕三礼延笃注【宋本疏二十八】

八索

素王之法贾逵 孔子作春秋素王之法也同【文选注十六】

【十三年】经楚公子弃疾杀公子比

卫杀州吁齐杀无知皆书曰人讨比不称人何也弃疾以图位而杀比其罪钧也故不可称人啖集传【微旨下】

传以听国人

听国人欲为谁服防

将欲入鄢

鄢楚别都同

再奸王命

断王旌执人于章华之宫同

获其五帅

五帅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同

乃使为卜尹

卜尹卜师大夫官贾逵

乃与巴姬

共王妾同

跨之

两足各跨璧一边服防

同恶相求如市贾焉

谓国人同恶相求者如市贾之人求利也同

无与同好谁与同恶

言无党于内当与谁共同好恶同

无衅而动

言灵王尚在而妄动取国故谓无谋同

私欲不违

不以私欲违民心同

齐桓晋文

皆庶子而出奔同

有莒卫

齐桓出奔莒自莒先入卫人助之贾逵

有国髙

国子髙子皆齐之正卿服防

从善如流

言其入

有齐宋秦楚

齐以女妻之宋赠之马楚享以九献秦送内之同

有栾郤狐先

四姓晋大夫同

惠怀弃民

皆弃民不恤服防【并史记注四十】

间朝以讲礼

朝天子之法贾逵 服注 朝霸主之法崔灵恩【并朱校宋本礼记疏十六】

郑伯男也

郑伯爵在男畿贾逵【诗疏四之二】

及中人

今中山望都里二十里有故中人城土地名

【十五年】传围鼓

白狄之别也下曲阳有鼓聚故鼓子国也同【并水经注十一】

【十六年】传不亦鋭乎

【疏阙文】正义曰説文云鋭芒也锋芒尖故为细小言得利小也【宋本二十九】

【十七年】传故为云师而云名

黄帝以云名官盖春官为青云氏夏官为缙云氏秋官为白云氏冬官为黑云氏中官为黄云氏服防

故为火师而火名

炎帝以火名官春官为大火夏官为鹑火秋官为西火冬官为北火中官为中火同【并宋本疏二十九】

自颛顼以来

自少皥以上天子之号以其德百官之号以其征自颛顼以来天下之号以其地百官之纪以其事服注【朱校宋本礼记疏二十一】 颛顼者颛犹专顼犹愉幼少而王以致太平常自愉俭嗛约自小之意故两字为諡五经通义【通典一百四】

而命以民事

春官为木正夏官为火正秋官为金正冬官为水正中官为土正髙辛氏因之服注【贾公彦周礼疏序路史后纪注九】

涉自棘津

棘津犹孟津也同【水经注五】

及汉

天汉水也或曰天河贾逵解【宋本御览八】

【十八年】传登大廷氏之库

大廷氏古亡国之名在黄帝前其处髙显服注【周礼疏十六】

弗良及也

良能也服防【宋本疏三十】

巡羣屏摄

束茅以为屏蔽祭神之处草易然故巡行之郑众【周礼疏十七】

【十九年】传费无极

楚大夫服防

若大城城父

城父楚北境邑同【并史记注四十】 城父周襄王居之因名襄城土地名【寰宇记八】

【二十年】传彼将有他志

欲取国服防

乃见鱄设诸焉

鱄诸吴勇士贾逵【并史记注三十一】

賔将掫

谓行夜贾注 服注【并周礼疏三十】

齐侯疥

疥音该梁元帝音【释文十九】

聊摄以东

聊城悬东北三十里有故摄城土地名【水经注五】

田于沛

今临淄有澅水西北入沛即班志所谓如水同【通鉴音注四】

七音

黄钟之均黄钟为宫大族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征南吕为羽应钟为变宫蕤賔为变征一悬十九钟十二悬二百二十八钟八十四律服注【魏书一百九】

古之遗爱也

爱惠也贾逵【史记注十二】

【二十一年】传豹则关矣

【疏阙文】正义曰关乌环反本又作弯【宋本三十】

古经解钩沉卷二十

猜你喜欢
  卷二十八·陆陇其
  做官的学问·孔子
  礼记集説卷八·陈澔
  卷一百六十·卫湜
  卷二·俞汝言
  卷三十六·吴澄
  卷一·马骕
  提要·魏了翁
  卷十一·姚舜牧
  第14章 明堂位·戴圣
  卷十四·僧祐
  卷十四(竺法护译)·佚名
  后序·圆悟克勤
  大庄严法门经卷上·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一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邵伯雍·唐圭璋

      伯雍,绍兴时人。自号道山公子。   虞美人   赏梅月夜有怀   玉壶满插梅梢瘦。帘幕轻寒透。从今春恨满天涯。月下几枝疏影、透窗纱。   锦城咫尺如千里。乍别难成寐。孤眠半晌断人肠。夜静分明全似、那人香

  • 幻中之邂逅·闻一多

    太阳落了,责任闭了眼睛,屋里朦胧的黑暗凄酸的寂静,钩动了一种若有若我的感情,——快乐和翡哀之间的黄昏。仿佛一簇白云,蒙蒙漠漠,拥着一只素氅朱寇的仙鹤——在方才淌进的月光里浸着,那娉婷的模样就是他么?我们都还没吐出一丝

  • 五集目录六·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目录六卷之四十三己酉元旦元旦试笔咏玉石子竹如意陆治岁朝图命加赈湖北昨年被水州县诗以志事题汉玉带版六韵降旨加赈江西上年被水州县诗以志事新正乐夀堂得句倦勤斋

  • 提要·成廷珪

    (臣)等谨按居竹轩集四卷元成廷珪撰廷珪字原常一字符章又字礼执扬州人好学工诗不求仕进惟以吟咏自娱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颇有山林间意因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轩晚遭世乱避地吴中踪迹多在峯泖故集中有卜居海上之作后竟殁于松

  • 卷四十六 吴越下·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四十六 吴越下延寿舟中一水浮千棹,悠悠来去人。缆开湘浦岸,帆落楚江滨。风色东西变,潮痕旦暮新。只兹澄汉色,几度化为尘。野游独步出衡茅,寒云着地交。烧平多败穴,叶落见危巢。 【见南宋钱唐陈起《增广圣宋高

  • 雍正上谕 三、朕之“屠弟”,正是为了不负皇考付托之·雍正

      【原文】  又奉上谕:前曾静逆书,诬谤朕躬诸条,离奇荒唐,即梦寐中亦无此诞幻怪异之境,惟有加朕屠弟之名一切,朕不辩亦不受,已于前谕中述其梗概。但朕之苦衷,尚有未曾详析宣示者。当日阿其那阴险狡狯,实逆党之渠魁,塞思黑、

  • 卷第三十九·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三十二张国维 朱大典(傅岩等、吴邦璇) 刘中藻(连邦琪等)张国维朱大典(傅岩等、吴邦璇)刘中藻(连邦琪等)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壬戌(一六二三)进士,知番禺县。

  • 第五十三回 袁世凯称帝唐都督誓师·黄士衡

    诗曰: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惹御炉香。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却说老袁见了牒文,心中踌躇不定,有几个激烈的,主张开战。老袁心不愿开战,一开战,皇帝就做不成了,主张和平解决,决定承认,由袁咨文答复,遣陆、曹两人赴日使馆

  • 卷五十·杨士奇

    永乐四年春正月壬辰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命妇朝 皇后于坤宁宫赐宴○甲午北京行部并天下文武官述职凡千九百四十三人赐敕谕曰人君守成法以出治人臣遵成法以((转))[辅]治君明臣良上下协和乃臻治效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三·佚名

    万历二十三年三月甲戌朔○乙亥户科都给事中杨恂疏论大学士赵志皋四事一许茂橓之馈遗事露不问一捉获奸徒徐宗达为播人行金求元辅票拟一吏部推升创专擅之说以惑 圣听或正或陪任意颠倒一言官朝廷耳目迩来进朋党之说以激

  • 一二一 谕内阁着总裁大臣详议校录四库全书章程·佚名

    一二一 谕内阁着总裁大臣详议校录四库全书章程乾隆三十八年十月初九日乾隆三十八年十月初九日,内阁奉上谕:现在纂办四库全书,以广石渠金匮之藏,自应悉心校缮,俾免鲁鱼亥豕之讹。今呈进已经缮成之《荟要》各卷内,信手翻阅,卽

  • 目录·吴子光

    卷一纪诸山形胜纪台中物产台事纪略纪台地怪异纪台地盂兰会纪番社风俗郑事纪略卷二淡水义渡记岸社文祠学舍记沪尾红毛楼记竹堑建城后记重建新埔街文昌祠记游大隘诸山记金广福大隘记双峰草堂记 附录一罗校尉传吕茂才传

  • 治浙成规卷四·佚名

    藩政四 ◆藩政四 丞倅州县病故到任未及半年者分别省分远近给发回籍路费银两 酌定佐杂微员事故分别给勘合路费章程 征收钱漕一律改用版串 试用知县未经到省注册在途丁忧酌给路费 浙省奉文取办金州营大小修战船料匠请仍

  • 广器·孔鲋

    射有张布,谓之侯。侯中者,谓之鹄。鹄中者,谓之正。正,方二尺。正中者,谓之槷。槷,方六寸。棘,戟也。鏚钺,斧也。干瞂,盾也。戈句孑,戟也。刃之削,谓之室。室,谓之韠鞛,珌鞸之餙也。矢服,谓之弢。小舩,谓之艇。艇之小者,曰?。舩头,谓之

  • 卷十一·王安石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官新义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新义卷十一    宋 王安石 撰春官四大祝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贞一曰顺祝二曰年祝三曰吉祝四曰化祝五曰瑞祝六曰防祝顺祝所谓顺丰年年祝所谓逆时雨宁

  •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义净

    并序沙门义净从西国还在南海室利佛逝撰寄归并那烂陀寺图观夫自古神州之地。轻生殉法之宾。显法师则创辟荒途。奘法师乃中开王路。其间或西越紫塞而孤征。或南渡沧溟以单逝。莫不咸思圣迹罄五体而归礼。俱怀旋踵报四恩

  • 淞滨琐话·王韬

    笔记小说集。近代王韬著。十二卷。六十八篇。大致为两类:一为借奇境幻遇暴露社会黑暗,以狐鬼仙妖寄托真情实意。如《因循岛》中描述“黄沙无际,草木不生,居民均面黄肌瘦,悴容可掬”,而官吏则皆兽面人身,巧取豪夺,贿赂公行。第

  • 称赞大乘功德经·佚名

    一卷,唐玄奘译。佛在宝华殿,德严华菩萨问:何等是新学菩萨恶友宜远离者?佛言无如乐二乘之人,宁堕地狱,不可起二乘之作意。次明谤大乘之罪,及释大乘之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