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慧琳音义

佛教典籍注音释义书。为别于玄应《一切经音义》,故名。唐僧慧琳著,100卷。《宋高僧传》卷五《慧琳传》说:琳“尝引《字林》、《三仓》,诸经杂史,撰《大藏音义》(即本书)一百卷,起贞元四年(788),迄元和五载(810)绝笔。”另说书成于元和二年(807)。序称:注释佛经“总一千三百部,五千七百余卷”,实际上为1225部,5314卷。是在前诸家字韵的基础上,对玄应、慧范、云公、窥基等所撰音义,加以删补,所引古音韵的典籍更为广泛。书撰成后,于宣宗大中五年(851)奏请入藏。后经变化,一度亡失,光绪初年,从日本得此书。民国初年(1912)始由上海频伽精舍印行。内容精审,非前后诸家音义所能及。其依据以字音释字义的原则,使人由普通义而明其理,因此,开元入藏的佛典,得此书之助,皆可理解。在文字学方面,可用以校勘。在音韵学方面,可为研究古韵和音读者之助。一般学人可用其辑佚或考史。

《慧琳音义》全部章节目录

(1)序
(2)一切经音义卷第一
(3)一切经音义卷第二(田)
(4)一切经音义卷第三
(5)一切经音义卷第四
(6)一切经音义卷第五
(7)一切经音义卷第六
(8)一切经音义卷第七
(9)一切经音义卷第八
(10)一切经音义卷第九
(11)一切经音义卷第十
(12)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一
(13)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二
(14)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三
(15)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四
(16)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五
(17)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六
(18)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七
(19)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八
(20)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九
(21)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
(22)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一
(23)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二
(24)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三
(25)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四
(26)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五
(27)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六
(28)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七
(29)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八
(30)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九
(31)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
(32)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一
(33)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二
(34)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三
(35)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四
(36)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五
(37)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六
(38)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七
(39)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八
(40)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九
(41)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
(42)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一
(43)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二
(44)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三
(45)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四
(46)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五
(47)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六
(48)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七
(49)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八
(50)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九
(51)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
(52)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一
(53)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二
(54)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三
(55)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四
(56)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五
(57)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六
(58)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七
(59)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八
(60)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九
(61)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
(62)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一
(63)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二
(64)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三
(65)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四
(66)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五
(67)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六(小乘论音)
(68)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七
(69)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八
(70)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九
(71)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
(72)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一
(73)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二
(74)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三
(75)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四
(76)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五
(77)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六
(78)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七
(79)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八
(80)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九
(81)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
(82)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一
(83)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二
(84)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三
(85)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四
(86)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五
(87)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六
(88)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七
(89)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八
(90)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九
(91)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
(92)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一
(93)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二
(94)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三
(95)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四
(96)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五
(97)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六
(98)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七
(99)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八
(100)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九
(101)一切经音义卷第一百
(102)重校一切经音义序

猜你喜欢
  菩提道次第广论·宗喀巴
  毗耶娑问经·佚名
  内藏百宝经·佚名
  未生怨经·佚名
  三慧经·佚名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佚名
  一十七圣大曼荼罗义述·佚名
  阿弥陀经疏·元晓
  妙法莲华经玄赞·窥基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智圆
  大乘集菩萨学论·佚名
  一切功德庄严王经·佚名
  宛陵录·裴休
  菩提心义·佚名
  咒三首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六百零六·彭定求

        卷606_1 【送李员外频之建州】林宽   勾践江头月,客星台畔松。为郎久不见,出守暂相逢。   鸟泊牵滩索,花空押号钟。远人思化切,休上武夷峰。   卷606_2 【送许棠先辈归宣州】林宽   发枯穷律韵,字字合埙

  • 卷一·杨慎

    陶弘景寒夜怨陶弘景寒夜怨云:“夜云生。夜鸿惊。凄切嘹唳伤夜情。”后世填词,梅花引格韵似之,后换头微异。陆琼饮酒乐陈陆琼饮酒乐云:“蒲桃四时芳醇。琉璃千钟旧宾。夜饮舞迟销烛,朝醒弦促催人。春风秋月

  • 卷十·方夔

    钦定四库全书 富山遗稿卷十 宋 方夔 撰 七言絶句 兵革後初出邑郭 无数青山对坐衙读书林下静无譁如今风景那须说坊郭无民吏数家【陈删定作读书林】 钱王守鳬墩在临安道左 山下灯龛挂纸钱水杨墩上草芊绵高人不要金九

  • 卷361 ·佚名

    苏籀 和洪玉甫秘监荔枝三 林杪摘星陨,江干疑烧然。 香包浣花锦,冰质藐姑山。 巨擘纷璀璨,丁香吐妙妍。 唐亡倾国笑,何物免罹愆。 苏籀 和洪玉甫秘监荔枝三 闽中谱殊盛,唐相赋初工。 万点凝

  • 84.郑鹧鸪诗·施蜇存

    郑谷,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应进士试十六年,至光启三年(公元八八七年)方才及第。授官京兆鄠县尉,迁右拾遗、补阙。乾宁四年(公元八九七年)为都官郎中。这是他最后一任官职,诗家称之为郑都官。不久就告老归隐而卒

  • 帝纪第一 序纪·魏收

    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而已。世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纪录焉。黄帝

  • 卷三百二·列传第六十一·脱脱

        王臻 鱼周询 贾黯 李京 吕景初 吴及 范师道 李绚 何中立 沈邈   王臻,字及之,颍州汝阴人。始就学,能文辞。曾致尧知寿州,有时名,臻以文数十篇往见,致尧览之,叹曰:"颍、汝固多奇士。"举进士第,为大理评事,历知

  • 卷二百七十九·列传第一百六十七·张廷玉

        吕大器 文安之 樊一蘅 吴炳 王锡兖堵胤锡 严起恒 朱天麟 杨畏知 吴贞毓   吕大器,字俨若,遂宁人。崇祯元年进士。援行人,擢吏部稽勋主事,更历四司,乞假归。以邑城庳恶,倡议修筑。工甫竣,贼至,佐有司拒守,城获

  • 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四·赵尔巽

      ◎孝义一   朱用纯 吴蕃昌从弟谦牧 沈磊 周靖 耿翟弟炳 兄子于彝 耿辅 李景濂 汪灏弟晨 日昂 日升 黄农 曹亨黄嘉章 郑明允刘宗洙弟恩广 恩广子青藜 何复汉 许季觉 吴氏四孝子 雷显宗 赵清荣涟 薛文弟化礼 曹

  • 卷之三百三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六○九 军机大臣等奏阅看尹会一奏议刻本情形并黏签进呈片·佚名

    六○九 军机大臣等奏阅看尹会一奏议刻本情形并黏签进呈片乾隆四十四年三月二十三日臣等将尹嘉铨奏缴伊父尹会一奏议刻本详加阅看,内本未奉有朱批者共四十二件,又奉朱批「览」、「知道了」并发交部议无庸慎密者共三十六

  • 卷二 国统志二·黄遵宪

    白河天皇立。讳贞明,后三条长子,母,藤原能信养女。教通关白,寻薨,代以赖通子师实。帝政自己出,相门敛手,而爱憎任意,好色信佛,竭民力以事浮屠佛像。在位十五年,改元四:日承保,日承历,日永保,曰应德。禅位后犹专政四十余年,国势大败,不

  • ●宋人轶事汇编卷八·丁传靖

    庞籍 刘沆 曾公亮 赵概 张昇 外大父颍公初为黄州参军,谒夏英公。公善相人,谓颍公曰:“吾使相耳,君真相也。”视其手曰:“虽贵而贫,不如吾也。”出其手突如堆阜,曰:“此大富之相也。”后山谈丛

  • 邓禹·苏辙

    邓禹初以兵入关,乘胜独克,关辅响震。是时赤眉方入长安,诸将豪杰,皆劝禹径乘其乱。禹曰:“吾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赤眉新拔长安,财富兵锐,未易当也。盗贼群居,无终日之计,财谷虽多,变故万端,非能坚守者也。上

  • 卷二十一·陈经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二十一宋 陈经 撰泰誓【周书】【阙】子以为至德岂有纣在上而文王自擅称王乎纵文王自称王岂有十余年之间纣之君臣亦坐视其称王而不诛其叛背之罪乎如春秋时周室尚存而楚以王者称亦罕有葢亦万世

  • 第六章 12·辜鸿铭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辜讲有一次,孔子的一位学生(子游)被派做一个重镇的长官时,孔子问他:“你有没有成功得到一位道德高尚的人去帮你?”“是的,”弟子道:

  • 五字陀罗尼颂·佚名

    一卷,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略出修行五字真言秘密法。

  • 省庵法师语录·省庵

    二卷。清释宝贤编。宝贤为清鄮山阿育王寺沙门,俗姓时,字思齐,号省庵。常熟(今属江苏省)人。“省庵法师”即是指释宝贤。宝贤少年甘蔬食,厌酒肉。后接触佛经,感念心净。梦观阿育王塔,发下供养四十八愿。弱冠之年,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