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校一切经音义序

  一切经音义一百卷。唐慧琳法师撰。续音义十卷。燕京希麟法师撰。二书网罗古训音释。梵经摭拾纂广色孕弥富考正声义辨核字体大氐遵汉魏经师遗说。而旁取唐已前各字书。华藻云披妙义纶贯。焕乎灿乎。洵有可观者焉。琳书既兼揽玄应慧苑窥基云公四家音训。复亲承不空三藏指定梵文音义。上通秦渭。近挹隋唐。乃至西土方言人文地理亦皆不遗不溢。囊括群有理事无碍。信乎无美而弗备也。麟师续撰一禀琳公家法。撷华成鬘。积壤崇山。探赜阐微。克绍前美。经云。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若二师者可以当之矣。至如所采。此方旧典尤多。可补散亡。如引说文。[屐-支+(禾/口)](古靴字)字嬉字等皆今本所无。足征许书之阙。引汉已来各家经注。并苍颉篇通俗文埤苍广苍字林字统字指字典字书声类韵略纂韵韵诠韵英诸书。及桂苑珠丛古今正字文字集略文字典说开元文字音义等。今皆原书久佚。堪资补辑。其余可据以证今书错脱者。尤难指屈数。虽间有一二俗书孱杂。明眼人自能别择。要不害其所长也。琳书成后。于大中五年。奏准入藏。麟书则述在偏方。时值季世。旋经兵燹中土文丧。高丽使人于北方求得之。宋初并刊入藏。由是复传至日本。百九十年前。彼国有忍澄律师。发愿重刻。依雒东缘山丽藏钞写(此丽藏即海印寺藏明天顺二年所印)文多疑误。近弘教藏本原文仍依丽藏。别用澄本参校之。本精舍重印大藏。即据弘教本为式。音义一部旧有六种。夹注缩印每遇繁密处。手民苦其朦混谢弗能任。宗公与予谋。琳麟二书别取澄师刻本。裁为两层。缩以石印。大小如今本。用备藏经之数。余四种无单本可得。即姑置之(海山仙馆丛书有玄应音义。守山阁丛书粤雅堂丛书并有慧苑音义。皆系丛刻无别行本)予以琳书虽称专箸。而玄应慧苑二书实括于内其晋。可洪音义三十卷音备而音疏宋处观大藏音三卷尤简之简者。不得已舍彼取此可也。惟是澄师旧本写刻多讹。非经修治殊难适用。虽今限于时日。亦聊以随分尽力焉。时维壬子秋月。爰与同人重校澄本。取弘教藏中丽藏慧琳希麟二书。及丽藏玄应书。宋元明藏玄应书。丽藏慧苑书。宋元明藏慧苑书。丽藏可洪音义之玄应书慧苑书。海山仙馆玄应书。守山阁并粤雅堂慧苑书。与经注说文等书。互相对勘。每至讹脱倒剩之处。即参以众本。折衷古义。去短从长。疑者阙之。尝有一纸之中修订至数十字者。盖唐世写经多用行体。展转传钞易滋舛缪。又数百年来四国之缁素鲜有为之点校者。故如此也。日本敬首师旧尝有校讹之作。然别自为书。今无其本。我国诂训家现有闽中王少樵先生箸。有玄应书引说文校异五卷。慧琳书引说文校异十二卷。皆可为此书辅似。予于校录之暇。亦颇有条记疏列得失具释藏丹铅记中。今校未及半已校者亦尚未覆勘而藏经出版期迫。重以友人敦促勉。先付印以副购阅者之期望。其未校者仍以暇日赓而成之焉。昔段金坛注说文解字阮芸台校群经注疏。但得玄应慧苑之书。尚多正讹补阙。若更得此二书。重加校辑。其精密又当何如固不仅有裨于梵典文义而已也。虽然世谛真谛同归不二之门。文持义持等示一中之的。因示月以标指。岂入海而算沙。览是书者果能离边情融性相。何文字之可言。又何文字之不可言哉。世有同志匡予不逮。幸垂示焉。剑邑黎养正序于沪上频伽精舍之校经堂。

猜你喜欢
  卷第四·寒松智操
  卷第十九·元来
  在仰光接见礼拜人士谈话·太虚
  大乘无生方便门·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佚名
  净名经关中释抄卷上·佚名
  随真知识品第五十三·佚名
  大般涅槃经疏 第三十三卷·灌顶
  佛说树提伽经·佚名
  卷七·佚名
  答王静山问·太虚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七卷·马鸣
  又序(光绪七年张守恩重刻序)·周梦颜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三·佚名
  卷第二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古乐府巻五·左克明

    元 左克明 撰相和曲歌辞下瑟调曲善哉行 古辞【古辞云来日大难口燥唇干言人命不可保当见亲友且求长年术与王乔八公游焉魏文帝云有美一人婉如清扬言其妍丽知音识曲善为乐方令人忘忧此篇诸集所出不入乐志】来日大难口

  • 御选金诗卷十五·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金诗卷十五七言律诗四王彧和落花韵四首曾见娇窥宋玉墙忽惊遗梦到延凉聚尘非分侵凌玉流水无情葬送香锦韈谩拖终隔面防灰虽吐若为肠苍苔碧草无穷恨木石痴儿亦自伤可人未厌出邻墙回首空残翠幕凉好事只传

  • 檀青引 (近人)杨圻 撰·张次溪

    ●目录 檀青引附《檀青传》 跋 ●檀青引【附《檀青传》】 江东杨圻云史 蒋檀青,京师人,其先越产也。善弹筝吹笛,工南北曲。文宗时,乐部推第一。长安名士宴宾客,非檀青在座则不欢。初,高宗建圆明园于京师西北,园景宏丽。时海

  • 卷之一百九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一千三百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清季外交史料选辑(一)·王彦威

    直督李鸿章奏日据台湾请筹办海军船械并遣使驻日及泰西各国以资联络而察敌情片闽督李鹤年奏福州厦门电线买回自办折闽督文煜等咨呈军机处闽省电线买归自办文闽督文煜等奏审明谋毙英人各犯分别定拟折闽抚丁日昌奏西班牙

  • 史记集解卷二十五·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二十五律书第三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其于兵械尤所重故云望敌知吉凶闻声效胜负百王不易之道也武王伐纣吹律听声推孟春以至于季冬杀气相并而音尙宫同声相从物之自然何足怪哉

  • 大元通制序·拜住

    孛朮鲁翀至治二年冬十有一月,皇帝以故丞相东平忠宪王之孙中书左丞相位右丞相,总百官,新庶务,征用老成,开明治道。皇元圣圣相继,百有余年。宸断之所予夺,庙谟之所可否,禁顽戢暴,仁恤黎元,绰有成宪。然简书所载,岁益月增,散在有

  • 第三十一章 变法和党争·吕思勉

    宋辽的竞争,开始于九七九年。太宗既灭北汉,即举兵以攻幽州。大败于高粱河。注490九八五年,太宗听边将的话,命曹彬、田重进、潘美等分道伐辽,又不利。自此以后,宋就常立于防御的地位。一〇〇四年,辽圣宗自将入寇,至澶(chán)州。

  • 卷四十·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四十     明 湛若水 撰 恤孤幼 诗小雅角弓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昏姻无胥远矣臣若水通曰此诗刺王不亲九族也骍赤色角弓张之则张弛之则反以比兄弟不相亲也长我者为兄

  • 春秋传卷一·胡安国

    宋 胡安国 撰隠公上【公名息姑鲁惠公之子姬姓侯爵自周公子伯禽始受封传世十有三而至隠公摄主国事諡法不尸其位曰隠】周【文武开基始都丰镐幽厉板荡平王东迁洛阳尽举故都而弃之秦所谓东周也于是王室微弱至平王四十九

  • 卷二十一·佚名

    △宝幢分第九中陀罗尼品第六尔时东方有乐世界。佛名阿閦。与诸无量神通菩萨发彼世界。一念来至娑婆世界释迦如来大集之处。到已坐於化莲华上。无量菩萨亦复如是,各各皆坐化莲华上。如是东方无量诸佛无量菩萨各各来诣娑

  • 宗门中语可置之不论·印光

    宗门中语,只好置之不论。若欲知其所以然之意,必须要有点悟处。否则纵看其书,亦如与外国人说话,完全莫名其妙。况年已及耆(qí古称六十岁为耆),而时世如此,何可以最可宝贵之时光,究此无头脑语句。每有在宗门数十年,犹不知

  • 人本欲生经序·道安

    人本欲生经者。照于十二因缘而成四谛也本痴也。欲爱也。生生死也。略举十二之三以为因也。人在生死。莫不浪滞于三世飘萦于九止稠缪八缚者也。十二因缘于九止。则第一人亦天也。四谛所鉴鉴乎九止。八解所正正于八邪。

  • 彼得·卡门青·黑塞

    《彼得·卡门青》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的第一部小说,此书出版后立刻受到评论界和读者的一致赞誉,是他的成名之作。书中写了一个在瑞士中部山区的农家弟子,为了接受高等教育,寻求理想的人生,进入都市上流社会,但

  • 周易集解·李鼎祚

    易学著作。唐李鼎祚撰。它博采众长,不主一家,因而称之为“集解”。全书十七卷。由于唐初以来受孔颖达《周易正义》的影响,解《易》者往往排斥郑玄《周易注》而独尊王弼《周易注》,李鼎祚认为“郑则多参天象,王乃诠释人事,且

  • 河东记·薛渔思

    传奇小说集。唐薛渔思撰。三卷。原书已佚, 《郡斋读书志》入子部小说家,曰: “亦记谲怪事。序云:续牛僧孺之书。”《太平广记》录有佚文,《绀珠集》、《说郛》本均残,不全。《河东记》就其总体来说,尚未脱尽谲异怪诞

  • 历代崇道记·杜光庭

    唐五代杜光庭撰。介绍道教历史的散文。载于《全唐文》卷933。记载历代帝王崇奉道教的经书。全书一卷,书末题:中和四年十二月十五日上都太清宫文章应制弘教大师赐紫道士臣杜光庭上进谨记。书从周穆王记起,直到唐僖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