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菩提道次第心论

随机推荐

  • 秋岩诗集卷上·陈义高

    (元)陈宜甫 撰○乐府歌行饮马长城窟我来长城下饮马长城窟积此古怨基悲哉筑城卒当时掘土深望望筑城髙萦纡九千里死者如牛毛骨浸窟中水魂作泉下鬼朝风暮雨天啾啾哭不已昔人饮马时辛苦事甲兵今我饮马来边境方清宁马饮再三

  • 第七回 指御座讽谏无功 侍帝榻权豪擅政·蔡东藩

      却说武帝决意遣攸,不愿从谏。蓦见两公主入宫,至御座前敛衽下拜,力请留攸。武帝道:“汝等妇女,怎知国事?不必来此纠缠!”两公主跪不肯起,甚至叩头涕泣,惹得武帝怒起,拂衣外出,趋往别殿。两公主见他自去,无从再求,没奈何起身归

  • 天聪七年一月至崇德六年十二月·蒋良骐

    天聪七年正月,谕各牛录额真曰:田畴庐舍,民生攸赖,劝农讲武,国之大经。民问树艺,一一严饬,徭役勿累贫民。再督率所属,三时习射,此系我国制胜之技,可不努力学习耶。三月,遣贝勒济尔哈明筑岫岩城,贝勒阿巴泰筑揽盘城,贝勒阿济格筑通远

  • 班马异同卷二十七·倪思

    司马相如传下   汉书五十七相如为郎数嵗防唐蒙使畧通夜郎西僰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余人用军兴法诛其渠帅率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遣相如责唐蒙等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檄曰告巴蜀太守蛮夷自擅不讨之日

  • 名山藏卷之八十六·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记(文苑)◆臣林记(文苑)高皇帝起亩亩闲少罹孤贱质学无从渡江以后马上诗书兼操闲作睿思天授神藻泉流虽不同于学士大夫字句之勤劳而其见悟出于臣民之上雄奇超于翰墨之表古质奥畅卓伟英

  • ●附录。鲁监国载略·佚名

    鲁王讳以海,高皇帝十世孙也。父寿镛。崇祯十五年,清师至山东,赂兖州守将刘泽清黄金十万,泽清遂弃州不守。清师入兖,寿镛自缢,鲁王被执。时年幼,诡称鲁王牧儿。见兵人掠王邸赀,王忽流泪。兵人怪之。旁有人曰:“此鲁王八千

  • 一四○、春申君封荀卿为兰陵令辨·钱穆

    后世言荀卿事,悉本马迁、刘向。然向言最难凭。既曰孙卿后孟子百余年,又谓其与孙膑议兵于赵孝成王前,其无稽如此。《史记》于卿事亦疏略不备。余既别为考定,而于春申君封荀卿为兰陵令一事,则不能舞疑。盖其说始于马迁,成于刘

  • 第三节 官 制(上)·吕思勉

    隋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不主事,不置府僚。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参议国之大事,依后齐置府僚,无其人则阙。寻亦省府及僚佐。炀帝即位,废三师官。唐复置,亦皆不设僚属。尚书省:隋置令、左右仆射各一人。总吏部、礼部、兵

  • 二、蒋廷黻其书·蒋廷黻

    1 厚积薄发的"初步报告" 蒋廷黻这本《中国近代史》,写于1938年春夏之交。 1938年,正是国家、民族处于抗日战争危急关头的年代。陶希圣、吴景超、陈之迈三人,为因战争流离失所的民众和青年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国家前途的关心

  • 春秋管窥卷六·徐庭垣

    新昌县县丞徐廷垣撰文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人君之即位有二若周康王之受册命临诸侯此嗣世即位之礼伊尹奉嗣王见厥祖侯甸羣后咸在此改元即位之礼其即位时咸释服从吉盖天生民而树之君上以对越天地神祗下以照临百官兆民其

  • 春秋説卷三·洪咨夔

    宋 洪咨夔 撰桓公上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位天位也有天徳者可以居之君初嗣位称子逾年改元行即位之礼而后称公重居正之始也鼎之象曰君子以正位凝命位得其正则行之于身布之于国无一不得其正而天命为可凝隠公以摄自诡非正

  • 三十七、牛过窗棂·慧开

      五祖曰:譬如水牯牛过窗棂,头角四蹄都过了,因甚么尾巴过不得?   无门曰:若向者里颠倒着得一只眼,下得一转语,可以上报四恩,下资三有。其或未然,更须照顾尾巴始得!   颂曰:过去堕坑堑,回来劫被坏。者些尾巴子,直是甚奇怪。

  • 博山和尚参禅警语卷之上·元来

    一、示初心做工夫警语做工夫,最初要发个破生死心坚硬,看破世界身心悉是假缘,无实主宰。若不发明本具的大理,则生死心不破;生死心既不破,无常杀鬼念念不停,却如何排遣?将此一念,作个敲门瓦子,如坐在烈火焰中求出相似,乱行一步不得

  •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九(末)·窥基

    沙门基撰论第九论。若有三性至皆无自性。述曰。第二违经失。若言三性亦不离识有三种者。何故世尊说一切法皆无自性。今言有识也。论。颂曰至即唯识实性。述曰。显扬十六说与此同。初二颂正答所问。后一颂明唯识性。即

  •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十三(论本第五十一二三)·窥基

    基撰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一者。此论一部总有五分。前五十卷。已明十七地之体义。即初本地分也。下之四分义。重辨前首。皆称摄此分。乃下四分中之初分也。摄决择分故。名决择分。或有以文摄文。前分有者。

  • 宋元诗会·陈焯

    宋、元诗总集。一百卷。清陈焯辑。陈焯字默公,桐城(今属安徽)人,顺治壬辰(1652)进士。《国朝书人辑略》卷二九有传。其书前六十卷为宋,得四百八十多人,录诗三千一百五十多首;卷六十一至六十五录金人一百三十多人,诗四

  • 阅世编·叶梦珠

    史料笔记。十卷。约15万余字。清初叶梦珠撰,约成书于康熙三十年代末或四十年代初。叶梦珠,字滨江,号梅亭,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生卒年不详。只知其生于明末,死于清朝康熙中叶稍后。他博学多闻,关心世务,著述除本书

  • 杂阿含经·佚名

    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诸经篇幅短小,事多杂碎,故名。玄奘译名为《相应阿笈摩》,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原50卷,缺2卷,后以阿育王传补入。共收经1362部。一般认为属化地部传本。梵文原本现已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