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説卷三

宋 洪咨夔 撰

桓公上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位天位也有天徳者可以居之君初嗣位称子逾年改元行即位之礼而后称公重居正之始也鼎之象曰君子以正位凝命位得其正则行之于身布之于国无一不得其正而天命为可凝隠公以摄自诡非正也公以簒立不正抑甚焉方隠之摄公固望其践将逊之言日复一日嵗复一嵗久假之怨深矣羽父逆探其心反谮之遂成钟巫之变紾臂得食公之罪尚焉逃天王不讨与国不问嫁其罪于寪氏而行即位之礼如嗣立之常天理灭矣故春秋不没其实以着其无忌惮之心

三月公会郑伯于垂郑伯以璧假许田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

矙人之危而撼之所图无不济乗人之疑而刼之所请无不从盖人方处危疑之地其心虚其气歉声可以落雁鞭影可以行马狐鸣可以啸众鹤唳可以走敌中其机也郑伯前以祊归我志在许田而田未入者鲁如京师朝宿之所隠公难于轻与犹拟议而未决公犯天下之大恶人得而讨此心盖揺揺其危矣庄公坐窥其机谓许田可撼而刼于是要公为垂之防以璧而请之名假以饰其谦实刼以济其欲公亦幸于大僇之不问屏息退听以田归之隠公累年反覆踌躇而迟于与者一旦堕其掌握中矣凡弑立之君列于会盟则不复讨故公亦乗其获田之喜约为于越之盟两得所欲岂暇顾义理之安哉

秋大水

水生于天一成于地六浮天行地周流不息如人之气血运于一身之中不适其平则四肢百骸皆为受病之处此所以居五行之先也况天人精祲相为感通公之逆节悖理以阴干阳人饮其忿天泄其怒故水不润下之变于初年见之

冬十月

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孔父义形于色隠然有虎豹在山之势故华督必先翦孔父而后敢行无君之志贤者之系国安危系世有无若此可不重乎鲁大恶春秋每为之讳使大恶果可以讳而隠乱贼将肆行而莫之畏纲常不立矣故假他国以行王法而鲁之罪自着宋督之弑执简谨书昭然如日月公于此不待壊室潴宫而狱已蔽矣孔父书大夫以劝臣子之不失职

滕子来朝

隠末年滕偕薛来朝书侯公立来朝书子自此终春秋之世以子书时王所黜也或疑周之号令不行于诸侯久矣何能黜滕之爵然能锡命则能黜爵矣王政不纲能黜小国之爵不能黜大国之爵而赏行于其大罚行于其小尤见衰世之政若谓以朝簒君春秋降而为子则会盟之齐郑皆可降何独施于滕且恶恶及子孙乎若谓自贬以损贡如子产称郑伯男也之类则前年方以长薛为荣今遽自贬二等以辱其先非人情也谷梁注为长凡诸侯之朝于公直书来朝其贬自见

三月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

大宰督与司马孔父争柄于是外交公子冯以倾之既杀孔父遂弑殇公而立冯此宋乱之所由来也而宋乱犹未成者有能讨贼诛督乱根絶矣公以贼党贼合齐陈从郑为稷之会取赂而立华氏督既相庄公又相闵公厯二十九年宋万弑闵公然后杀之于东宫之西是一督之相宋为之不宁者累世非公与三国成之而谁耶春秋正党贼之诛曰成宋乱成宋累世之乱也宋乱既成而诸国多不讨之贼其乱皆以是而成矣【按杜预左传注训成为平今解为成就之成盖本何休公羊注】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大庙

明堂位崇鼎贯鼎皆天子之器周公之庙讵少一鼎哉宋有郜之大鼎公以簒主簒取而纳之大庙夸示得意于国人主藏之名赖奸之用为大凶徳有常无赦宗庙享之乎王道衰义利不明于人心是非臧否与贿转移簒逆大恶亦可赂免世之不相率为鸡鸣之跖者几何人

秋七月侯来朝

武王克殷求禹后得东楼公封之去鲁为近公初嗣立侯来朝不可谓不敬而兵随入其国如细民轧于无道之豪强委命事之犹不免良可哀也已

蔡侯郑伯会于邓

按史记楚世家熊通二十三年衞弑其君桓公二十九年鲁弑其君隠公三十一年宋华督弑其君殇公三十五年楚伐随使请于王室尊其号三十七年自立为武王楚以荜路蓝缕啓国于荆蛮之地虽桀不常而狐嗥鼠拱不出灌莽败垣间何敢自齿于衣冠玉帛之国至熊通始有所窥而动盖中国所以贵于天下者以三纲五常在焉耳而隠桓之世衞鲁宋并弑其君纲常沦斁王法不行楚于是乎僭王元气惫而客邪入理势然也蔡邓与郑邻于楚知其将有所窥而动惧而为此会谋所以待楚者楚之声采气焰已足铄之矣宜其终折而入楚也史迁记自王本末疑得诸经师之传

九月入

公及戎盟于唐冬公至自唐

此即隠公亲戎之故地也公自知大恶不容于天地戎人亦得而讨之故汲汲为唐之盟唐即隠公盟戎之故地使知我之亲戎犹隠之亲戎冀戎之亲我犹昔之亲隠折节下交而不以为辱也然戎情安可保哉故至公以危之

三年春正月

元年正月书王以王法正弑立之罪也二年犹望有以王法讨贼者亦书王三年隠丧且除王讨竟不加焉故不书而公之无王王之不王诸侯之不知辅王其罪具见

公会齐侯于嬴

公昏于齐不待媒介而为嬴之会以定其议得国非正中正歉然欲挟齐以为安也观郑忽以辞昏而失国则知公之急于求昏意有在矣

夏齐侯衞侯胥命于蒲

春官有九仪之命命出于天而王司之不可私也诸侯可自私乎是时王室虽微犹有锡命齐衞侈然自大不待王命而彼此私相推尊车旗器服超轶命数以夸国人天所以章有徳王所以懐万邦皆为济私之具矣刘氏谓私相伯即九命之伯也

六月公会侯于郕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日食朔而既阳微之极也夫君阳也臣阴也鲁宋比年弑其君阴之干阳若此咎征以类而应宜阳宗尽食以示谴也然阳无终剥之理而剥有复之机日无竟食之理而既有生之渐天道好还鲁宋讨贼之义安知不有时而伸乎

公子翚如齐逆女

亲迎之礼废久矣以大恶之君娶不可防闲之女而贼翚逆之何凶徳之防会也翚再帅师于隠之世未赐族故不称公子公使逆女始以公子称同恶相济而赐之族赐族则世为大夫矣此与宋立华氏之意同

九月齐侯送姜氏于讙公会齐侯于讙夫人姜氏至自齐冬齐侯使其弟年来聘

在齐称女自齐至鲁郊称姜氏入国称夫人公女归于天子诸卿皆行公犹不自送齐侯越境送女寻又使宠弟致之皆非礼也女在父母家女师教以妇徳妇言妇容妇功其教素行其徳素修也姜氏在齐师傅之教不严闺门之行不肃自齐适鲁道阻且长安保其无单伯子叔姬之辱故齐侯亲送于讙而授之公公会于讙而受之齐侯谨其防也以此为防曾不免鲁道有荡之刺故易之象曰勿用取女

有年

自古有年甫田思之以不得见帝王盛时美化洋溢和气薰蒸而后能格五谷皆熟之应也今何时而有年盖频嵗无年此独有年有年之寡所以形无年之多也夫秋方日有食之既而冬继之有年岂天或未定耶

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

郎非其地狩非其时公之始立犹虞宋衞齐郑之我讨迨今四年郑以璧田交我宋以郜鼎赂我齐以姜女妻我而衞则齐之所厚也上无明天子下无贤方伯尚谁我问于是合国人狩于逺郊之郎以示得意而镇胥动之心钳窃议之口何暇时与地之计哉

夏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

宰官渠氏伯爵纠名公滔天之恶王讨不加聘又先至章章乎旌逆而劝恶宰通乎四海上穆天縡下维人极宜举八柄以诏诛废而愆不知绳缪不知纠躬为行人下聘不道折足覆餗不胜其任矣宰咺归赗失礼宰纠来聘失刑礼壊刑隳率天下而沦胥繄谁之咎书纠详于咺罪重于咺也呜呼公于是乎髙枕而卧矣是嵗不备秋冬二时以见天道之亏【按经无秋冬杜预以为史阙文何休则谓桓公无王天子不能诛而反下聘故去二时以为贬原文本何説】

五年春正月甲戌巳丑陈侯鲍卒

甲戌之下逸其事已丑陈侯鲍卒不必合二日而卒陈侯也

夏齐侯郑伯如纪

如纪之行非盟非会非遇非朝果为何事哉二君用心忮忍而狡险见便逢利则扼喉拊背而夺之何小之恤义之问是行纪在其目中矣纪不虞二君之涉吾地自是始恐

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

阙党童子将命子曰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凡为人子者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是谓成人然亦未使从政也况聘于四方闗国体之轻重専对有辞賔谒有仪一不中度献笑取侮故虽弓冶之有亦必诗礼之素习讵容以乳臭子将事乎桓王之立武氏子来求赙今又使仍叔子来聘宠其父而荣其子不暇顾王命之辱也仍叔听其子之辱王命乌得无罪

陈桓公

城祝丘

秋蔡人衞人陈人从王伐郑

王室无伐久矣书伐大之也而闵周之意存焉大司马以九伐之法正邦国郑庄克段誓母入许入郕伐戴谋纪而成宋乱其丽于九伐非一而负固不服犯令陵政为特甚以畿内之诸侯为王朝之卿士阳为事周而中实无周交质方新而取麦取禾之师继至交恶已甚而归祊易许之谋随动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王固失郑郑可以无王哉王问不朝之罪于郑宜可以振纲纪伸威令而命将莫知所属至于亲屈万乘之尊得无防其威乎齐宋与鲁无从者而蔡衞陈从蔡衞陈之君不从而以微者从诸侯拱视繻葛之战如乡邻之鬭卒使郑人得以犯六龙之顔吁可胜罪耶观诸侯之意非不知周郑尊卑之分枉直之情而莫有从王者虑王室之张皆当次第致不朝之讨而鲁宋之讨又不止不朝而已此所以听周郑自为胜负也圣人甚欲扶王室以正诸侯而王不善用其伐故不书天

大雩螽

春官司巫大旱则帅巫而舞雩雩旱祷也又重之以螽螽蝗类挟旱气而张昔也有年今也雩螽天其定乎雩以大书僭天子之礼

冬州公如曹

自相如也告则书

六年春正月寔来

寔人名犹祭伯来之类

夏四月公会纪侯于成

伯姬叔姬皆归纪婚姻之宻宜在宇下隠公时未尝朝会至此齐郑垂涎于纪故即公谋之三时之内既会又朝以公交郑亲齐庶几帡幪之可借也公身犯大戮何能芘人所以为纪谋者独有归女于周恃王为安耳而王亦安足恃哉此屯之上六所以至于泣血涟如也然则为纪当奈何曰强为善而巳矣

秋八月壬午大阅

周礼中冬教大阅遂以狩田习战法而后从兽也前年狩而不阅今年阅而不狩其于僭礼之中不备礼可知夫天下之变常出于意料闗防之所不及豹毅养生是巳故为国者惟求诸道得道者必多助失道者必寡助公上无以得助于天下无以得助于人此心有负常虞见讨欲倚城池甲兵以镇浮弭变城池修矣甲兵练矣而非常之变乃在房闱袵席间岂意料闗防之所及乎论城必曰懐徳惟宁论兵必曰好仁无敌百世不与易也大阅于国故不地

蔡人杀陈佗

左氏文公子佗杀太子免而代之公谷佗淫于蔡而蔡杀之是蔡杀簒陈之贼也佗勇为不义志得意满翩然轻出宣淫于异境蔡人遂得而杀之簒弑之贼夫人可讨使非微行适蔡亦岂谈笑所能正其辜哉以此见天网之不漏

九月丁卯子同生

声子隠母仲子桓母叔姜闵母成风僖母敬嬴宣母齐归昭母两定姒襄哀母皆庶也定则昭公之弟成则母穆姜通于侨如文则母声姜无逆至之日惟文姜逆于公之三年同生于六年以太子之礼举之重嫡长也且人疑其为齐侯之子春秋谨书日月以别嫌明微

冬纪侯来朝

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

益烈山泽而焚之与焚咸丘皆焚也彼以除民之害此以纵已之欲夫鸟兽昆虫与人同生天地间爱生恶死其情则均故君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物之被其爱即吾亲亲仁民之推耳网四而去三豝五而壹岂不能合围掩羣快一时之欲不忍之心存焉公忍于同气若此尚何有于民物火燎于原飞走蠕动无一得免其憯为特甚而况春方生之时乎

夏谷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

公负天下之大恶而诸侯朝之朝非所当朝也春秋凡书来朝公皆贬而于特笔累书尤见深疾之意诸侯不生名失国则名谷邓同时逺修朝鲁之礼虽非旅见实相先后其降体折节与失国托人国者无异故因自贱而名之栽者培倾者覆造物何心哉四年无秋冬迨今三嵗天道又小变故复不备二时以见圣人感时凄怆之义

八年春正月己卯烝

天王使家父来聘

前书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名宰以见聘所非宜聘后书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王不称天以见锡非所当锡今家父之来无贬者使鲁主纪婚而至非为公也凡王姬下嫁王后逆归皆主鲁其来非一日矣

夏五月丁丑烝

黩于祭祀时谓弗钦故髙宗肜日有典祀无丰于昵之戒以祭之明日又祭也鲁一嵗再举非时之烝身冒大恶而黩祭以徼福神岂歆之哉

秋伐邾

公即位以来滕子首朝侯继朝纪侯又朝谷伯邓侯又自逺而朝鲁邾错壤鸡犬相闻独不我朝可谓知逆顺之理矣已则有罪而问人之罪巳则无礼而责人之有礼是伐也惟可加藐乎之邾而已

冬十月雨雪

公政上干阴阳之和积年无雪而是冬雨雪故表而出之

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天子命鲁主纪婚在家父来聘之时祭公之来或曰告逆期实非也其来犹祭伯来也祭外交于鲁非一世因逆后过鲁首行外交之私礼而后适纪慢王命而轻王后岂三公体国之义哉

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

自周逆则称王后自纪归则称季姜随所系也王者之治天下必有内徳之助犹干之有坤日之有月阴阳配合之义莫重焉太姒兴周褒姒灭周正家而天下定不可不谨择也桓王以隠三年嗣位至此十有八年始逆后以归岂不轻其选迟之而又久乎

夏四月

秋七月

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

诸侯相见曰朝命世子来朝曹伯之过摄君父来朝射姑之失然亦有故焉公之立非正天王再使下聘齐宋郑陈列在会盟滕谷邓躬执朝礼而曹与邾小国独不至邾既伐矣曹不能不为之动以为朝耶义有所不可不朝耶情有所不安于是身以病诿命世子摄而朝执徳不刚遂至两失为人父为人子之道孟子曰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

猜你喜欢
  景公问东门无泽年榖而对以冰晏子请罢伐鲁第十七·晏婴
  隨本消息第九·苏舆
  卷一百三十八·陈祥道
  提要·陈士元
  卷六·程公说
  第二篇 道的教训 第十三章 荣辱·林语堂
  卷二十一·冯复京
  卷三十六·鄂尔泰
  卷六·李钟伦
  卷十七·佚名
  问幻品第十三·佚名
  下部赞·佚名
  覆周亮才先生书·太虚
  唯物唯心唯生哲学与佛学·太虚
  卷第四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十八家诗抄·卷十五·曾国藩

      苏东坡七古下一百二十首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  上晕铜花蚀秋水,要须悍石相砻砥。十年冰檗战膏梁,万里烟波濯纨绮。  归来诗思转清激,百丈空潭数鲂鲤。逝将桂浦撷兰荪,不记槐堂收剑履。  却思庾岭今何在,更说

  • 第二折·关汉卿

    (李存孝领番卒子上,云)铁铠辉光紧束身,虎皮妆就锦袍新。临军决胜声名大,永镇邢州保万民。某乃十三太保李存孝是也。官封为前部先锋、破黄巢都总管、金吾上将军。自到邢州为理,操练军卒有法,抚安百姓无私;杀王彦章,不敢正眼视之

  • 卷七十·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七十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陈傅良止斋诗钞陈傅良字君举居温州瑞安县之帆游乡学於永嘉薛氏得伊洛之旨又从南轩东莱闻爲学大要其名益高爲太学录累迁至嘉王府赞读龙楼阁问寝不时独切谏每以天性感悟孝

  • 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司马迁

    樗里子者,名疾,秦惠王之弟也,与惠王异母。母,韩女也。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里子为将伐赵,虏赵将军庄豹,拔蔺。明年,助魏章攻楚,败楚

  • 卷五十·志第十七·柯劭忞

      ○地理五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领路二十二、府一、州二。属州二十四,县九十六。陆站一百八十处,水站八十二处。   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   杭州路。上。宋杭州,属浙西路。宋高宗南波都之,为临安府。至元十三

  • 卷九十五·国朝·蒋一葵

    【戴大宾】 〔字寅仲,莆田人。正德戊辰探花及第,时年十四,授翰林院编修。寻卒,其家以丧归。凡旅柩用绳纵横束结甚固,及抵家,父母悲泣过当,必欲发柩省视衣衾。柩发,乃一白鬓叟,大骇异之,弃尸于地,以诘责奴从

  • 第六卷·况周颐

    浙人有字埃布尔者,以京卿致仕家居,颇不理于乡评。无名氏制联嘲之云:“包藏恶心,违父命,夺弟财,枉作京堂四品;圈成霸道,拜中丞,揖明府,得来洋饼三千。”恶字藏下心为亚,伯字圈去声同霸,语殊工巧。甲午中东之役,北洋海军不战而降敌。

  • 卷之一百三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尚史卷二十七·李锴

    列传五周诸臣传【以下东周】周桓公 周公忌父 周公阅 周公楚 周公宰孔周桓公名黒肩周公旦之后也食采于周故亦曰周公【周采地扶风雍县东北有周城】桓王三年【恵六年】郑伯如周朝王王不礼焉周桓公言于王曰我周之东

  • 三○一 暂署贵州巡抚袁守侗奏据呈代陈韦谦恒办理禁书错缪缘由折·佚名

    三○一 暂署贵州巡抚袁守侗奏据呈代陈韦谦恒办理禁书错缪缘由折乾隆四十年闰十月二十九日臣袁守侗谨奏,为据呈代奏事。据韦谦恒呈称:乾隆四十年闰十月十四日奉上谕,韦谦恒奏查缴违禁书籍,云云。钦此。跪读之下,惭悚交集。

  • 战国策卷六·鲍彪

    宋 鲍彪 注赵【初分晋得赵国北有信都真定常山中山又得涿郡之髙阳郑□乡东有广平钜鹿清河河间渤海之东平舒中邑文安束州成平章安河以北南至浮水繁阳内黄斥丘西有太原定襄云中五原上党】襄子【简子子 定王十六年戊子

  • 卷一百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一百十九金石略【五】石【四】直隶御制金太祖世宗陵碑【康熙二年国书正书】御制孝陵圣德神功碑【康熙六年国书正书】御制巡视子牙河诗【康熙四十年七言律一

  • 卷二十一·王溥

    后唐天成三年正月十七日。吏部格式司申:当司先准敕及堂帖指挥,应焚毁告身勘同及坠失文书等,请重给告身,仍先检敕甲。如无敕甲,即取同敕甲告身,勘验同即与出给。若是本朝授官,及同光元年后授官,勘验同即与告身。如是伪朝授官,勘

  • 卷二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二十户部五国初核实天下户口具有定籍令各务所业其後休养既久生齿渐繁户籍分合及流移附属并脱漏不报者多其数乃减於旧今以近岁造册数目备列於後以见增减之故云诸司职掌凡各处户口每岁取勘明白分豁

  • 宝剑锋从磨砺出·孔子

    【原文】 大宰①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日:“因天纵②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③。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注释】 ①大(tai)宰:即太宰,官名,辅佐君主治理国家。这里

  • 如何去除不如法之境界·印光

    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使真实摄心,则内无妄念,专注于一句佛号中,必能消除业障,增长福慧,何至常有境界之苦。修行切不可以躁妄心,求得圣境界现,及得种种神通。只期心佛相应而已。所谓全心是佛,全

  • 唐诗纪事·计有功

    诗总集。南宋计有功编。八十一卷。有功字敏夫,自号灌园居士。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宣和进士,曾官右承议郎、知州等职。为保存有唐一代诗作而编是书,自序云:“闲居寻访三百年间文集、杂说、传记、遗史、碑志、石刻至一

  • 融堂书解·钱时

    二十卷。宋钱时撰。时字子是,人称“融堂先生”,两浙路淳安(今属浙江省)人。南宋经学家。时自幼奇伟不群,无意于功名仕途,潜心钻研理学,曾主讲于象山书院,嘉熙中以丞相乔行简荐,授秘阁校勘,迁史馆检阅,不久求去,授江东帅属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