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禅林宝训

凡四卷。南宋净善重编。又称禅门宝训、禅门宝训集。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收录南岳下十一世黄龙惠南至十六世佛照拙庵等宋代诸禅师之遗语教训,凡三百篇,各篇终皆记其出典。本书始为妙喜普觉、竹庵士圭二禅师于江西云门寺所辑录,经年散逸,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净善得之于老僧祖安,因惜其年深蠹损,首尾不备,乃寻之语录传记,加以重集,即现行之禅林宝训。本书之注释书有张文嘉校定之禅林宝训合注四卷、行盛着之禅林宝训拈颂一卷,智祥之禅林宝训笔说三卷等。此书古来即盛行于禅林,每被列为初学沙弥之入门书。

《禅林宝训》全部章节目录

(1)禅林宝训序
(2)禅林宝训卷第一
(3)禅林宝训卷第二
(4)禅林宝训卷第三
(5)禅林宝训卷第四

猜你喜欢
  佛说八阳神咒经·佚名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智旭
  碱水喻经·佚名
  长者施报经·佚名
  旧杂譬喻经·佚名
  中本起经·佚名
  长者子懊恼三处经·佚名
  莲华面经·佚名
  阿弥陀经疏·窥基
  请观音经疏·智顗
  宝带陀罗尼经·佚名
  转识论·佚名
  六妙法门·智顗
  佛果击节录·圆悟克勤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圆瑛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槎翁诗集卷三·刘崧

    (明)刘嵩 撰○七言古诗题朱知事云樵图使君昔隐灊川曲惯逐山樵伐云木一从去作宪幕宾长忆灊川好林谷灊川之东山挿天中有峭壁何嶃然寒光夜接九华雪秀色日射峨眉烟褚君妙笔世稀有为冩兹图传不朽山气清含五粒松江光緑浸三春

  • 古诗镜卷六·陆时雍

    <集部,总集类,古诗镜>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六 明 陆时雍 编 魏第三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有异才汉献帝西迁因徙居长安後之荆州依刘表表卒曹操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拜侍中建安二十二年卒】 【仲宣诗近子桓稍带

  • 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沙陀·欧阳修

    沙陀,西突厥别部处月种也。始,突厥东西部分治乌孙故地,与处月、处蜜杂居。贞观七年,太宗以鼓纛立利邲咄陆可汗,而族人步真觖望,谋并其弟弥射乃自立。弥射惧,率处月等入朝。而步真势穷,亦归国。其留者,咄陆以射匮特勒劫越之子贺

  • ●卷二百五·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五。   起绍兴十一年正月,尽三月九日戊申。   十一年正月张俊来朝。   十五日乙卯金人寇(改作攻)寿春府。   十七日丁已雷仲及金人战於寿春府。   金人陷寿春府。   金人侵入淮西宣抚使张俊

  • 雍正七年一月至雍正七年十二月·蒋良骐

    雍正七年正月,云贵督鄂尔泰奏:十月二十九日,恭遇万寿令节,滇南省城五色庆云捧日,经辰、巳、午三时,至十一月朔,绚烂倍常,呈现两日,实从古未有之祥。旨:朕每遇嘉祥,不敢丝毫庆幸,惟倍加敬畏。况此实卿忠诚所感,而现于朕寿日者,正表卿

  • 二 巡抚安徽徐国相奏销江宁织造支过俸饷文册·佚名

    康熙十七年七月十二日 巡抚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玖级臣徐国相谨奏:为册报支放江宁织造官员钱粮事。 窃照江宁织造等并跟役马匹支过俸饷粮料,例系督臣按年造册奏销,续于奏销钱粮等

  • 周世宗本纪·欧阳修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本来姓柴,邢州龙冈人。柴家的姑娘嫁给周太祖,就是圣穆皇后。皇后哥哥柴守礼之子荣自幼跟着姑姑在太祖家长大,因谨慎忠厚而受到爱护,太祖认他为儿子。太祖后来尊贵,柴荣也长大了,相貌英奇,善骑射,略懂黄老之学

  • 姚燧传·宋濂

    姚燧字端甫,父名姚格。其世系见《姚枢传》。姚燧三岁丧父,寄养于隐居苏门的伯父姚枢家。姚枢对燧教育甚急,使他几乎不堪忍受。杨奂写信劝姚枢说,燧是块好料,长大自会成材,用不着性急,并把女儿许配给姚燧。姚燧十三岁时在苏门

  •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卷九·允禄

    雍正九年二月初十日吏部带领月官引见奉上谕王光含等依拟用掣得山东邹平县之艾深系旗人奏对履歴不能清语朕屡经降防令旗员学习今艾深又系少年而履歴数语尚不能陈奏甚属怠惰着扣除俟伊习熟清语时再行铨选将此防并谕八旗

  • 卷十二·长孙无忌

    <史部,政书类,法令之属,唐律疏义  钦定四库全书唐律疏义卷十二唐 长孙无忌等 撰户婚上【凡一十四条】疏义曰户婚律者汉相萧何承秦六篇律后加廐兴户三篇为九章之律迄至后周皆名户律北斋以婚事附之名为婚户律隋开皇

  • 春秋集传详説卷十六·家铉翁

    宋 家铉翁 撰宣公下【定王八年晋景元年楚庄十五年】十年春公如齐公至自齐齐人归我济西田或曰齐人归疆于经凡三见惟此书法特异以我系田春秋殆亦有意乎曰此为赂田来归而书故与其他归疆书法特异盖天道十年而一周人事十

  • 简兮·佚名

    --审美与寻求知音【原文】简兮简兮(1),方将万舞(2)。日之方中(3),在前上处(4)。硕人俣俣(5),公庭万舞(6)。有力如虎,执辔如组(7)。左手执籥(8),右手秉翟(9)。赫如渥赭(10)公言锡爵(11)。"山有榛(12),隰有苓(

  • 第七章我对人类心理的认识前后转变不同·梁漱溟

    第一节意识与本能比较孰居重要 今将一谈我对人类心理的认识前后转变不同。此一前后不同的转变,颇有与近世西方心理学界的思想变迁情况相类似者,即从看重意识转而看重本能是也。但此非我最后之转变;最后之转变将于下一节

  • 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缘起·太虚

    汉藏民族血统文化之亲密,自唐以来已然。而最重要之关系,则系于佛教之崇奉。藏族全部为出家喇嘛与在家信徒,而汉族亦四分之三皆信佛,且西藏佛教之兴,基于唐文成公主之入藏,故藏文有一部分经典系由汉文译成,此可知佛教与汉藏民

  •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第八·智圆

    钱唐沙门释智圆述二一约下随文释义四。初约四等。荆溪云。无施无受等者意明大舍等无缘慈。是故彼此皆云无也。故以四种不可说法名为平等。即是大舍之体理也。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等者于此舍中慈悲喜三即是度心。舍中

  • 止观义例纂要卷第五·从义

    永嘉沙门释 (从义) 撰内心若净下次明内心观成历法唇合者修观次第既先内心是故内心妙观若成方乃清净故用内观清净之心历於行想受等心数及以色等依正诸法任运唇合皆同清净以由初心发观之时去丈就尺去尺就寸唯观心王故

  • 卷第三十四·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三十四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挽辞 礼寿昌先和尚塔(四首) 旧年今日礼师颜。今日重来塔已关。谩道藏身无觅处。淡云疎雨满人寰。 百尺凌霄一夜霜。爪瓶犹挂烂藤床。来时古道

  • 卷第一·佚名

    法玺印禅师语录卷第一嗣法门人性圆旋玑旋哲旋贤等编次住江西南康府建昌县凤栖山同安禅寺语录师于壬寅冬十一月初四日入院。山门旧基者是二十五代老古锥建立底解脱门今日山僧到来为甚却成荒址以拄杖划云无门为法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