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三十四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三十四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挽辞

礼寿昌先和尚塔(四首)

旧年今日礼师颜。今日重来塔已关。谩道藏身无觅处。淡云疎雨满人寰。

百尺凌霄一夜霜。爪瓶犹挂烂藤床。来时古道应无口。篆缕曹源一线长。

分身南迈步西归。五色毫光彻夜辉。舍利好藏无缝塔。莫教双鹤戾天飞。

九拜龛前泪落频。慈容何得再相亲。白云流水依然在。不见灵山演法人。

吊憨大师(四首)

象王迹应瑞莲开。五乳峰头吼若雷。今日树烟何叆叇。紫云旋入白云堆。

僧中法宝人中豪。玉露金茎价倍高。静夜钟声藏不住。又随云水过新韶。

南华胜地塔全身。脚底犹披五乳云。拄杖搅浑清世界。不知得法几多人。

多年法雨遍寰区。幻化何方是住居。今古鄱阳湖上月。清光皎皎照匡庐。

挽刘和鹤孝廉(四首)

澄江风细浪花开。曾得金鳞上钓来。抹嗒不随烟雨散。暮云几度夜招回。

讣捷荣哀系世情。恢恢天道岂无平。如今不解藏身也。遍界都知船子名。

芝兰气味不寻常。幽谷无人他自芳。莫谓严霜摧国干。清风千载振冠裳。

岁寒心有几人知。六月梧凋不近时。却忆讲经台上约。而今已写挽君诗。

挽齐群玉郡伯(六首)

舆满浮山道。徘徊不见君。心随流水驶。望隔故乡云。

雪风浸骨冷。送我过南舒。缱绻临岐意。凭谁入画图。

旋锡生生社。翻怜见面稀。稍安强栉沐。拖病话离微。

自后罕相晤。犹呈药病吟。媿予羁问候。有负净名心。

倐忽秋风劲。金梧已早凋。响音和讣至。抚几痛无聊。

有意描君像。无能辍远思。援毫和泪点。写出挽君诗。

登喝水岩有感(五言古)

云磴如鳞砌。扶筇纵步行。水从龙口出。松倚石痕生。古树藏嘉羽。层山迭翠屏。禅那千古寄。名利一身轻。豁尔非游境。翛然乐道情。更穷西祖意。天朗远川明。

送老父归(七言律四首)

三十余年今复逢。乡音仍旧异颜容。恩情宛似缠身索。荣辱还如过耳风。菽水彩衣凭客笑。昙花毳衲与谁同。谩言世事多颠倒。抚掌俱投片梦中。

寄锡山林意自清。尘中鸡犬杳无声。春秋门外临溪月。杨柳堤头挂树筝。旧日浮华皆梦想。现前须发博虚名。乡亲若问修行事。原是当年蹭蹬生。

日食三餐饱便休。饭余无事喜登楼。面前山色随迁变。眼底云霞任去留。以法为亲疎世相。视身如寄等浮沤。尘寰多少黄梁梦。输与深山枕石头。

不挂从前汗染衣。剃除须发着伽黎。精神惊破浮生暗。素志还期佛道齐。骨肉那堪多劫累。机缘知是几生迷。而今赢得闲些子。放意扶筇步柳堤。

偶成(七首)

山居深羡虎溪踪。有客多从笑里逢。拄杖挑残红日影。芒鞋蹋破紫云封。烹茶敲筯酬弥勒。颠酒狂歌骂志公。稍觉清风来谷口。梳翻松桧若飞龙。

衣穿囊破从他笑。不间纤尘作么疑。欲水投崖声太急。爱云出岫势还迟。明明妙体恒如是。湛湛忘言理若斯。吞尽十方诸国土。看来成佛更由谁。

死生空色两重关。好把楞严辩八还。眼底翳清云汉净。胸中碍脱境缘闲。松阴百尺疑芳沼。笕水三湾过竹山。困就绿杨枝下卧。几多花雨落人间。

是非冷暖无拘及。蓬荜多年缚翠嶒。槛外花红疑野火。岩前苔绿锁寒氷。三竿竹影岐山凤。万里风搏庄海鹏。几度晚云归去后。一轮明月上梅棱。

识破磨砖造化机。大雄山下日初晖。嘶风木马乘云去。饮海泥牛带雾归。句里有锋穿胆入。眼前无物逐尘飞。忻然击碎秦时镜。不挂如来授受衣。

宝鉴澄明法界清。个中须辩普贤名。涅盘有觉还非觉。般若无生是利生。剖破悟迷毋用力。揭开真妄不关情。而今偶识中峰老。大地山河一掌平。

谁识山中境象培。山居助我乐心斋。笋芽初出和云取。荳荚高时带雨栽。枕石忘缘眠古榻。杖藜乘便步新苔。经行懒折塘边柳。留与黄莺飞去来。

畬山(二首)

畬山唱罢紫芝歌。几片烟云挂绿萝。竹径有婆偷笋去。横溪无水看猿过。松花带蕊烹新茗。荷叶连丝补破蓑。自是道人知见别。万年一念任消磨。

畬山斸断岭头云。岁月都忘总不分。忽卷忽舒龙现影。相亲相近鸟呼群。祇知珠价三千界。管甚毫光万八旬。透彻禅关无限量。从教沧海自沉沦。

和程邑令韵(二首)

携手相将引鹿軿。森然景物自怡情。铃鸣殿阁招归鹤。锡挂云根绕啭莺。松径有声堪听法。石门无缝若为程。清风不减攒眉客。今日重添莲社名。

高登盘石驻云軿。麈尾轻挥称野情。曾向松风听宿鸟。重来柳影拂啼莺。旋身华藏犹寻迹。信步归家罢问程。要识个中真意趣。萧然那许佛生名。

与詹定斋廉宪游白龙洞

三城重茧屇西峰。既到西峰喜白龙。洞里有泉千涧绿。树头无染一山红。时分今古心何异。报逐升沉境自同。寄与往来诸上士。莫教水底觅鱼踪。

答郑松门太史(二首)

入门宁问路逶迤。卉木丛林色色披。旧笔肯完梁上字。谈经已约岭东枝。有缘自合非衣谶。无句堪题没字碑。此事住山人未委。德云相见别峰迟。

大千无处不禅堂。触目空兮慧剑霜。鸦过有声流碧落。客来无力下绳床。三拳临济机如洗。一掬曹溪水更香。果在杖头开正眼。东皋舒啸又何妨。

答粤东李山人

年来瓶锡乐幽林。禅寂何尝事苦吟。掬水引鱼时上下。穿云采药几晴阴。锅儿扑破何须洗。树子无根懒去寻。才听溪边人有语。又随麋鹿入山深。

和曹能始大参韵

圣僧古迹赖君隆。梵剎都归掌握中。诸寺倐焉添社色。群生无不仰高风。灵源洞吸江涛逈。甘露松旋石壁葱。谩作晏师来去想。鼓山嘉运兴何穷。

和陈□□居士韵

何缘策杖鼓山中。喝水眠云卜岁丰。有去有来天上日。无形无影杖头风。拈香述赞欣新得。挥麈随声愧未工。欲识祖师端的旨。扶桑元在海门东。

和安□□居士韵

腾空木马夜嘶风。知有高人得句工。棹入清波沙岸远。诗联白雪素心同。闲云片片浮天北。流水潺潺望海东。自是不容分去住。轻轻收入藕丝中。

和林□□居士韵

圣箭凌霄那一通。毋分南北与西东。石门未跨知迷悟。拄杖才拈验色空。海上书来招客去。江边杯起入云东。而今不论神僧迹。花雨缤纷两岸红。

和李□□居士韵

清光万里画图中。触目归云鸟道通。夹岸青榕遮棹影。冲霄白鹤唳秋风。禅那竟许尘缘入。解脱还将奥义穷。赤肉团中休放过。分明认取自家公。

和熊无用居士韵

公案而今几万千。不知谁会祖师禅。庭前栢子清风遍。岭上松枝皓月悬。万古碧潭澄影瘦。一溪活水浪声玄。时人更问西来旨。謦欬毋劳肋下拳。

和□□□居士韵。

茫茫世念冷如氷。电掣晴空绍祖灯。历劫了知心是佛。几回寤觉梦为僧。沤花谩道藏踪迹。幻影何缘有爱憎。待客迎宾闲指注。三餐饱后更无能。

和吴本如司马韵(五言律)

湘潭烟水阔。携手便归家。径入天王屋。宁知长者车。有心皆梦境。无眚不空花。最喜庞居士。敲氷来煮茶。

和谢中隐居士韵

瓢笠惊风雨。腰包独往还。听缘嫌作客。随处喜居山。水阔云光逈。松深鹤梦闲。幸分居士韵。裂破祖师关。

钓鱼台度岁

腊尽闻亲讣。孤舟趂夜回。平沙无鸟迹。深树有猿哀。江岸何时到。家庭少客来。长思两行泪。先落钓鱼台。

雪夜哭父

亲坟在咫尺。何事苦羁留。夜雪飘无歇。寒鸡叫不休。非思惊坐寝。血泪染溪流。天问缁衣孝。青山尽白头。

到舒城

迢遥千里外。彷佛少年时。驻步寻原径。扪心动所思。沙堤新树密。城市故人稀。嗟此无常境。阿谁愿出离。

渡河

河下白如练。烟云照浅流。近城鸟解语。抵舍客生愁。骨肉无青眼。儿童半白头。荒郊高垒垒。尽是故人丘。

碧潭禅友

从余归梓里。深雪不知春。带水收寒涕。牵衣动晓云。氷层怜路马。树倒见樵人。误作多年客。家乡语更亲。

访东源晦台上人

策杖东山上。穷源访故知。怪松遮道处。细雨湿衣时。石磴净如洗。柴门曲转迟。相逢两不厌。啜茗咏新诗。

别黄惺源居士

记得来山日。仍思送别时。往还千里外。倐忽半年期。法语无他嘱。衣珠须自怡。寻常亲着眼。不必问相知。

别林衡庭居士

荷担弘愿力。彻见道人心。宝剑应须砺。衣珠不用寻。尘缘浑是梦。佛法岂为箴。记得山中约。相弹挂壁琴。

别林优德居士

范围天地外。不见路头赊。彩鹢分流水。寒鸥乱聚沙。白毫挥客尘。清影吸仙槎。最喜江边景。枝圆树上花。

别卢□□居士

树德谁为比。疎财我羡君。交孚知有道。擅美讵传闻。拄杖敲空月。芒鞋破岭云。一双清白眼。毫发自区分。

次曹能始大参韵示诸同行者

登山须及顶。纵步莫移时。路险惟凭杖。岐分必问师。云深行趂蚤。晖落悔来迟。力尽机忘处。堂堂更是谁。

初入鼓山见梅花偶成

崎岖千里道。不惜老来身。脚下浑无力。眼前惟有云。多逢投宿鸟。罕见问津人。莫怪梅花笑。蹉跎又一春。

次韵答阮圆海冏卿(七言绝有序)

马大师一口吸尽狮子虫。何地藏身。九带公案。从来不犯纤毫。五味粥汤。迄今香甜犹在。向栢子头边突出。无缝塔顶经行。要知花果同时。不问再来消息。石老向威音前。纵行一步。然后入博山社。火里另作商量。不妨布袋盛渠。须信声多哮吼狗子。即今在甚么处。复云看脚下。

江月山云映碧天。蕴中底奥不称玄。东君也解知人意。特藉梅花验别传。

岩花黄叶从人辩。黄叶岩花道眼开。幻化肯随朱紫态。须知劫外带春来。

次韵答刘胤真居士(有序)

见相非相。即见如来。此破相入理之谈。自非行起解绝。不能亲到。居士正在解中。若以解为悟。岂但见谛不真。将恐奴郎不辩。所以祖师门下。贵在真参实究。一口气不来。既不知去处。从前见处。不实可知。又安得不疑。果真疑顿发。到大安乐地。回观解路。何啻隔靴抓痒。次韵三首。非以文字说心。为不辜来意耳。

七个蒲团破见天。未掀帘处已深玄。梅花无意枝头放。烂熳枝头验的传。

春花秋叶寻常事。春叶秋花亦有开。却笑灵山亲付嘱。剎竿头上应声来。

云天空处谩追寻。空处云天万古心。草色雨声亲瞥地。庞家儿女是知音。

次韵答齐员债居士

从来瓶锡喜居山。策杖先防动步艰。今日何缘谈雪话。清欢流布缙绅班。

鄱湖鞋山(二首)

鱼跃鸢飞白浪间。脚头流水道人闲。韶阳不逐风帆意。云自南山雨北山。

蹋尽鄱湖一带春。细看鞋样灼然新。少林不合惊尘世。只履归西可怪人。

与吴公良居士

寒霏扑面话从容。道念殷勤孰与同。缅想祖庭深雪里。而今触处振家风。

与蒋一个居士

驱驰百里更何心。宝网香云不外寻。识得吾家贫彻骨。拈来沙土尽黄金。

与吴石生居士

会晤须臾与道交。泥途百里不辞劳。将何人事酬君去。独有归家路一条。

与刘雁先居士

深泥飞雪竟何依。清水寒氷满面皮。倐尔春空舒化日。愿教先夺岭南枝。

寓邵武西塔早粥

粥热牙疼知老至。风寒骨冷识支离。流光不遂攀缘意。说与诸方长者知。

过紫霞关

何缘策杖紫霞关。石磴跏趺老惧寒。不假仙人床上寐。几回清梦入浮山。

白牯庵四景

洗耳泉

山间不管人间事。饭后仍添茶灶烟。恶听松风兼鸟语。也将两耳掬清泉。

听经石

大地山河经一卷。无文无字最分明。有时说向松边石。箕踞崆峒侧耳听。

鸟道门

逶迤一线透层峰。步入层峰树几重。自是无岐谁辩的。谩将不二话真踪。

醉墨蕉

挥毫曾用斯为纸。自后无人复用君。分付剩栽三两树。虫书鸟篆自成文。

松下行(六言绝)

旋身石磴参差。转眼树头红绿。一个无依道人。自笑非真非俗。

竹下饮

几盏清茶解困。策杖毋劳用力。幸有千竿万竿。不是蹲踞弥勒。

放生池

金鲫树头落影。翠翎水底含嚬。颠倒轮回路上。不知谁是真人。

野吟(六首)

飘叶霜风刭挺。澄沙寒水氷清。独坐公堂隐几。惺然喜听雷声。

逈逈长安车马。行行吴越江湄。看尽千红万紫。逢人暂话离微。

栖凤淡云几片。浴龙细浪千层。客过不妨携手。临池倒影看僧。

飒飒凉风西起。皎皎明月东升。堪笑禅门深旨。破驴脊上来蝇。

疎密萍浮绿水。高低桂吐奇葩。策杖峰头远眺。前村烟雨人家。

砌下苔钱迭迭。山头霞幔重重。斋后闲游池岸。采来九瓣芙蓉。

过水松方丈(五言绝)

云势穿山谷。松声落涧泉。凭栏问雨候。正值杏花天。

舟次梅溪

水阔觉舟小。云深见树低。掀蓬问渡子。说是小梅溪。

屏石上人舟中水观

慈舟棹水面。寂尔意偏长。遍界琉璃地。毋劳问月光。

如意庵歌赠智公

山路崎岖逶迤间。石根紫气弥林泉。青松翠竹含云烟。境色如心意洒然。溪流漩澓遍三千。中隐高人不记年。特来问道向我前。智度为门慧亦全。英姿秀发眉宇渊。激余法偈染新篇。随书数语结斯缘。无量法门首曰禅。譬如师子翻峰巅。又如水发成漪涟。哮吼波澜事事便。君不见唐宋源流今复启。还如杲日照晴川。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三十四

 

猜你喜欢
  涅槃无名论第四·僧肇
  法华义记卷第三·法云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佚名
  目录·投子义青
  传法正宗论卷上·契嵩
  佛说无量功德陀罗尼经·佚名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三(本)·智周
  卷四·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九·欧阳竟无
  大悲经迦叶品第五·佚名
  卷第三十·晦翁悟明
  卷七·佚名
  佛说十八泥犁经·佚名
  告日本四千万佛教徒·太虚
  双要品法句经第九(二十有二章)·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元诗选初集庚集目录·顾嗣立

    忠介公泰不华(顾北集) 余忠宣公阙(青阳集) 王总管翰(友石山人遗稿) 郑征士玉(师山集) 李提学祁(云阳集) 陈录事高(不系舟渔集) 卢知州琦(圭峰集) 黄处士镇成(秋声集) 胡处士天游(傲轩吟稿) 郑提学元佑(侨吴集) 周左丞伯琦(近光集 扈从诗)

  • 卷二·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卷二预宴五十二人诗六十四首【绥逺城将军】积 福【年七十一】卿霭朝融绚髪皤优年嘉防甲筵罗邉城拥节承恩重瑞牒书名荷庆多五纬晖聨躔次第三阶符正世祥和畏懐圣武真绥逺曼寿那

  • 卷四十三·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四十三兵部主事陈焯编罗 愿【字端良歙州人父任吏部愿以世科起家孝宗时官鄂州太守宋史于刘清之传附载其名明宋濓序其鄂州集推古文为南宋第一人云朱文公甚服膺焉】梁寺丞

  • 卷九·陈衍

    ●元诗纪事卷九侯官陈衍辑陈孚徐明善冯子振曹伯启邓文原宋无艾性夫朱浚◆陈孚孚字刚中,台州临海人。至元中以布衣上赋,江浙行省闻于朝。后以礼部郎中使安南。官至台州路总管府治中。有刚中观光等稿。题壁江州铜雀台凤凰

  • 第十四回 守名妓万岁装憨 骂憨达二姐含忿·蒲松龄

    那万岁别了六哥,心中自思:这丫头怪歹歹的,休着他看破行藏。我只得装作痴颠,瞒他一瞒。不说万岁定计,且说二人顺着大街而行,有许多子弟听的佛动心接了客人,人人来看,个个景仰,观不尽小二姐万种娇娆,百般风流。 夸不尽女裙钗,似仙

  • 第一節 詩的種類·王力

    關於詩是種類,問題是相當重復的。《唐詩三百首》的編者把詩分為古詩、律詩、絕句三類,又在這三類中都附有樂府一類;古詩、律詩、絕句又各分為五言、七言。這是一種分法。沈德潛所編的《唐詩別裁》的分類稍有不同:他不把樂

  • 卷一·张籍

    钦定四库全书张司业集卷一唐 张籍 撰五言古诗野居贫贱易为适荒郊有安居端坐无余思弥乐古人书秋田多良苖野水多游鱼我无耒与网安得充廪厨寒天白日短檐下煖贱躯四肢渐寛柔中肠鬰不舒多病减志气为客足忧虞况复时节晚览

  • 卷七十六 大中祥符四年(辛亥,1011)·李焘

      起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六月盡是年十二月   六月癸卯朔,徐州言,知州、山南東道節度使、駙馬都尉吴元扆卒。上甚悼惜之,贈中書令,諡忠惠,子弟進秩者五人。且以自得疾,本州不即上言,有詔劾其官屬。後葬元扆時,上元然燈為移次

  • 卷之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百八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历代名贤确论卷三·佚名

    二帝通论尧舜之德【张谓 温公 范文正公 刘执中 颍滨 东坡 荆公】尧舜之德张谓曰尧有天下七十载将逊于位久难其人伯支许由全其节而固让羲仲和叔审其才而固辞帝德合于天天命归于帝帝尽善也我其试哉由是宾于四门纳

  • 昭明太子传·姚思廉

    昭明太子萧统,字德施,梁武帝长子。生母是丁斌嫔。当初,梁武帝没有男孩,梁武帝率兵起义讨伐东昏侯时,萧统于齐中兴元年(501)九月在襄陽出世。梁武帝登帝位后,有司上书请求立储君,梁武帝认为天下刚刚安定,很多制度缺失还有待进

  • 第七节 贯彻总理的遗教·蒋廷黻

    民国十五年七月九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这是中华民国历史上的大分水界。前此我们虽有革命志士,但没有健全的,有纪律的,笃信主义的政党;前此我们虽有军队参加革命,但没有革命军。此后就大不同了。我们如要了解民国十五年北

  • 例言·周诒春

    (一)游美回国同学录之刊,其用意有二。一则图游美回国学生间情谊之联络,一则缘国中百度改革,需材孔亟,而患于见闻未周。新学俊彦,无从罗致,至每年回国之游学生,怀才欲试者,又苦于一时无地自见。此册可为互相介识,期于为人择事,为事

  • 卷二·夏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二宋 夏僎 撰舜典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歴试诸难作舜典孔子序书于尭典序言昔在帝尭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尭典于舜典序言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歴试诸难作舜典考其文

  • 卷第十·道原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怀让禅师第三世下六十一人池州南泉普愿禅师法嗣一十七人湖南长沙景岑禅师荆南白马昙照禅师终南山云际师祖禅师邓州香严下堂义端禅师赵州东院从谂禅师池州灵鹫闲禅师鄂州茱萸山和

  • 卷首·心圆

    揞黑豆集卷首 拈颂佛祖机用言句 世尊三升座。(第一点普。第二点毒。第三点急。门庭施设。入理深谈。一切备矣。毕竟法王无一字增益人。颂曰。心如境如。头正尾正。不解谈元。秖能识病。是法无说。是说无竟。未白椎前

  •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佚名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撰人不详。从内容看,应为东晋南朝上清派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经乃金阚上保检仙司命杨君(杨羲)传授,体例与《真诰》相似。经文言存思之法。其法先精思澄观,招光吸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