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缘起

汉藏民族血统文化之亲密,自唐以来已然。而最重要之关系,则系于佛教之崇奉。藏族全部为出家喇嘛与在家信徒,而汉族亦四分之三皆信佛,且西藏佛教之兴,基于唐文成公主之入藏,故藏文有一部分经典系由汉文译成,此可知佛教与汉藏民族文化之深切矣。

四五百年来汉族之佛教日益衰,而藏族佛教则以宗克巴之振颓复兴,光化满蒙,迄今犹保隆盛,故重昌汉佛教之有资于藏佛教,殆为现时所必须。况乎藏佛教久为藏、蒙、满民族文化,与夫藏族之奠居西藏,遍布于康、青、宁诸省,实为构成大中华民族而建立大中华民国之柱石哉!夫佛教与汉、藏民族文化之密切既如彼,而汉、藏佛教与中华国族建成重要又如此,乌可不沟通阐发之耶?

但人情每蔽近而忽远,故鲜注意于此。惟四川邻接康、藏、青、宁,川人往康、藏、青、宁与藏族相习者固多,而康、藏、青、宁之藏人出入于川省者尤伙。因此、对于藏族文化之关系于佛教者,知之较详,而去年重庆刘甫澄督办有派僧游学康藏之事也。太虚曩赴欧美,尝有设世界佛学苑之创议。而关于汉、藏佛教教理研究院,须亟筹设。去秋以川省缁素邀请作巴蜀游,闻刘督办之举而壮之,谓与其派往游学,不如就川省设学院,聘请汉、藏讲师,招汉、藏青年研习之。潘仲三、潘昌猷、何北衡、王旭东、王晓西诸公韪其议,申请于刘督办,遂筹定院址,指划经费而有本院之成立。

然从佛学以言,犹有伟大之意义存焉。当此古今中外镕冶一炉之时代,非创造世界性之新文化,不能总承过去而普发未来。然足为创造世界性新文化之因素者,则佛学尚矣。溯佛学之源流,发于印度,历千五百年而斩。每五百年之间,改易一风会:初五百年之传,可征之锡兰;次五百年之传,可征之汉土;而后五百年之传,则必征之西藏。要之、非于锡、华、藏所传为综合之研究,则不能集过往佛教之大成,即无以展将来佛教之全化。此汉藏教理院所以为世界佛学苑之一院,而有关于佛教之弘布寰球者綦重也!今者将于释尊之正觉生日,举行开学,因撮叙颠末,昭告十方,尚祈缁素耆德加以指正焉!民国二十年十二月,日,释太虚谨撰。(见海刊十三卷一期)


猜你喜欢
  咒三首经·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五十九·欧阳竟无
  卷一百七十二·佚名
  美术与佛学·太虚
  五事毗婆沙论卷下·佚名
  入定不定印经·佚名
  叙·如卺
  有无品第八十五·佚名
  佛说须真天子经卷第四·佚名
  卷五百七十八·佚名
  修行道地经卷第三·佚名
  卷第九十四·霁仑超永
  卷第一百四·李通玄
  艳诗·佚名
  卢至长者因缘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王鹏运·龙榆生

    王鹏运字幼遐,自号半塘老人,晚号惊翁,广西临桂人,原籍浙江山阴。道光二十八年(一八四八)生。同治庚午(一八七○)举人,历官内阁侍读、监察御史、礼科给事中。庚子(一九○○)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鹏运与朱祖谋、刘福姚

  • 山谷内集诗注卷三·黄庭坚

    钦定四库全书 山谷内集诗注卷三   宋 黄庭坚 撰 任 渊 注 有惠江南帐中香者戏答六言二首【洪驹父香谱有江南李王帐中香法以鵞利汁蒸沈香用之】 百链香螺沉水宝薰近出江南一穟黄云绕几深禅想对同参【选诗岂意

  • 卷二十八·志第四·五行一·张廷玉

        ◎五行一   史志五行,始自《汉书》,详录五行传说及其占应。后代作史者因之。粤稽《洪范》,首叙五行,以其为天地万物之所莫能外。而合诸人道,则有五事,稽诸天道,则有庶徵。天人相感,以类而应者,固不得谓理之所

  • 卷六 后汉更始·王夫之

      〖一〗   为名而有所推奉者,其志不坚;人为名而尊己者,其立不固;项梁之立怀王,新市、平林之立更始是已。天下愤楚之亡而望刘氏之再兴,人之同情也,而非项梁与张卬、王凤、朱鲔之情也。怀王、更始不思其反,受其推戴而尸乎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九·佚名

    弘治十二年四月庚寅朔孟夏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灶之神○吏部言广东南雄府知府林符先任广西按察使因公事诖误降官丁忧去任今已服阕以诏例应对原品调任但见无按察使员缺请调符为浙江布政司右参政仍支正二品俸从之○先是

  • 卷之一千三百三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十卷 清举人 (一)·缪荃孙

    [顺治乙酉科] 江宁府 路汝捷 江宁人。 李廷枢 江宁人。 汪 汇 六合人。 李 蔚 溧水人。 史象晋 上元人。 唐懋淳

  • 茹太素传·张廷玉

    茹太素,泽州人。洪武三年(1370)的乡试举人。上书合于皇上心意,被授予监察御史官职。六年,提升为四川按察使,以公平著称。七年五月应召为刑部侍郎。他向皇上写信说“:中书省里里外外共有百余个官署,都接受御史、按察使的监督

  • 花茂传·张廷玉

    花茂,巢县人。最初跟从陈聎先,不久归附太祖。随大军平定江左,消灭陈友谅,平定中原、山西、陕西,累积功劳授予武昌卫副千户。征讨西蜀,攻克瞿塘关,进入重庆,攻下左、右两江和田州,晋升为神策卫指挥佥事,调任广州左卫,平定阳春、靖

  • 甘茂亡秦且之齐·佚名

    【提要】 人的命运有升有落,在落魄的时候改变命运,不仅要吃苦,而且还要多动脑筋,跑关系、找门路,充分利用自己以前的积累和优势,闯出生机来。我们看看可怜的一代名将甘茂是如何摆脱困境的。  【原文】 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

  • 卷六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六十五歌颂五【大臣四】万夀诗【五言律十二首有序】经筵讲官户部左侍郎加一级【臣】王原祁【臣】以凡庸谬膺宠遇恭逢圣夀冀展愚诚黼黻依光敢附华虫而作绘苞符呈瑞希同龙马之负图末缀芜辞上

  • 大学章句·朱熹

      大,旧音泰,今读如字。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程子曰

  • 提要·黄道周

    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一榕坛问业十八卷    儒家类提要【臣】等谨案榕坛问业十八卷明黄道周撰道周有易象正已着録此编乃其家居时讲学之语考道周自崇祯壬申削籍归石养山守墓是年讲学于浦之北山越二年甲戌夏始

  • 卷一·孔颖达

    <经部,诗类,毛诗注疏钦定四库全书卷毛诗注疏卷一汉郑氏笺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国风周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音义【关雎旧解云三百一十一篇诗并是作者自为名妃芳非反尔雅云妃嫓也对也左传云嘉耦曰妃礼记云天子之妃曰

  • 宗镜录卷第三十七·延寿

    夫万行教法。总约心解者。只如诸佛所说经教。皆以名句文身。诠表。方成法义。云何但明一心而已。答。今且先约古德。机应合说。质影双明。佛言。自从光耀。终至鹤林。不说一字。汝亦不闻。此是佛密意说。约本真法体。

  • 漫步遐想录·卢梭

    《漫步遐想录》(又译作《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是法国作家让-雅克·卢梭以“漫步”为题写下的散文集,1782年出版。贯穿于《漫步遐想录》之中的就是卢梭生活在其中的社会中的人对他一致进行迫害的感觉,是他孤立于人类

  • 熙朝快史·佚名

    长篇小说。清饮霞居士编撰。十二回。撰者真实姓名无考。书叙某孝廉与觉世老人讨论时弊之后,即死去转世名康济时。济时通古博今,上自天文,下至舆地,旁及泰西诸学,无不潜心研究。受其同乡好友甘肃知县林琪求助,平定回民叛乱,朝

  • 四天王经·佚名

    全一卷。宋代智严、宝云共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内容记述持国、增长等四天王于每月六斋日,奉帝释天之命,从七曜二十八宿下四洲,巡行四天下,伺察众生之善恶以奏帝释。与长阿含经卷二十‘四天王品’、起世经卷六‘四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