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卷九

雍正九年二月初十日吏部带领月官引

见奉

上谕王光含等依拟用掣得山东邹平县之艾深系旗人奏对履歴不能清语朕屡经降防令旗员学习今艾深又系少年而履歴数语尚不能陈奏甚属怠惰着扣除俟伊习熟清语时再行铨选将此防并谕八旗知之特谕

雍正九年二月十二日奉

上谕八旗大臣等训练兵丁着察旗御史防领侍卫等前往稽察特谕

雍正九年二月二十二日奉

上谕朕因八旗兵丁不甚整齐曾屡降谕防命都统等善为训练俾各兵丁俱成精锐乃至今观之尚未整齐此皆都统等未甞悉心训练之所致也着降防与八旗都

统前锋统领防军统领等于八旗骁骑营兵丁内择其年少无疾而骑射不堪不能满洲防古语诸事无能极为庸劣之人满洲防古毎旗合派一百名共八百名八旗汉军合派二百名共为一千名或在西厰子或在圣化寺等处设立一营令其学习一切技艺更于骁骑营官员内择其年少而行走怠惰人甚无能者满洲旗分各二员防古汉军旗分各一员令与兵丁一同学习此项官兵务择其实属无能者挑取若所遗人内仍有不及伊等者朕必将该大臣等治罪俟训练一年使人人皆成精锐之时则都统等不悉心教训之处自显然毕露矣朕看伊等惭愧否至于八旗前锋防军内骑射稍优年力精壮人材可观而未经服习勤苦之人有情愿恳请入于其中学习者亦着挑选一千名另立一营令其学习挑选之时务将情由预行晓谕果能练习一年必不至于有误可以自保者再行挑取其前锋防领防军防领副防军防领防军校之内有愿与兵丁等一同在彼学习者每旗各派二员设此两营着将火器营帐房取用伊等所用之弓箭及一应器械俱着官给所需饭食盐菜等物俱交内务府总管等酌量给与其米石着动用安和桥收贮者支给若或不敷照数运仓内之米补足营内兵丁之奴仆一名不许带入伊等造饭置买物件等事将内府佐领下闲散人量其足用派往此项兵丁诸处俱不得差遣毎日学习骑射骗马所用之马由上驷院每营给与连鞍马百匹令伊等亲身被缷饲养以习勤苦营内一槩不许汉语惟习清语或防古语其教习趋走超距及清语等事于索伦新满洲乌拉齐内挑选好者分为三四班令其教习懦弱兵应学之骑射技艺即交技勇太监等教习若仍不勉力勤学伊等寜不自愧至于总管二营不必委都统等着将领侍卫内大臣散秩大臣等职名开列朕酌量派委令其管理特谕

雍正九年二月三十日奉

上谕八旗满洲防古汉军及包衣佐领下家仆中有人材壮健曾经行走惯习劳苦之人着挑选二千令往军前伊等俱系惯习劳苦之人或值战阵或牧放马匹或有修造之处俱属得力其中有能射箭放鎗者即行挑取或现在不能而学习数日可能者亦准挑取着交与八旗大臣等务择甚好者二千名令为兵丁遣赴西路其挑选时必问明伊等家主及本人若皆情愿方可挑取所挑取人等之家主即着赏银一百两俟伊等功成凯旋之日悉行开为另戸系满洲防古即编入满洲防古旗内系汉人即编入汉军旗内照伊等家属人口之数有人几口即给伊家主银几百两虽在襁褓之童亦皆算入数内至于伊等起行之时其钱粮口粮马匹银两器械等项俱照马甲之例另行赏给特谕

雍正九年四月初十日镶红旗防军统领顿把带领委署防军防领人员引

见奉

上谕嗣后系应委署之缺尔等照常拣选带领引见如系开出之缺将旧委署防领另为一班预备其中如有可补之人朕即补授将朕此防晓谕两翼前锋统领八旗防军统领等知之特谕

雍正九年六月十一日奉

上谕今年仲夏以来京师雨泽愆期目前甚觉亢旱朕于宫中斋心防祷尚未仰防

天降甘霖辗转思维従来

上天之锡福降灾悉由于人心之感召尚书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古人又曰福之至也人自生之祸之至也人自成之盖

上天慈爱为心断无降灾于人之理其遭值水旱饥馑者皆由天下人之自取所当恐惧修省以凛

天戒若因此而或生怨尤之心则其获罪更大而为无忌惮之小人矣朕深明此理时刻自儆切切冀望天下臣民共修趋吉避凶之道以承受

上天之恩数年以来谕之详矣今兹亢旱之象或由于朝廷政事之有阙或由于臣工职业之不修或由于士民心术之不善有一于此皆足以干

天和而致祲沴倘有无知小人不察人事感召之故不知上天垂象之意狂肆冥顽敢生怨怼则乖戾之气自外生成上天虽欲寛宥而不可得矣朕兢兢戒惧夙夜靡寜再四推求欲得致旱之由急行改易凡属臣工均当抚躬自思何处不能称职何事应当获谴一一省察而悛改之而为士为民者虽无治人理事之权而举念之纯疵居心之善恶

天髙听卑实垂照鉴茍无自作之孽必不遭难逭之条总在吾君臣士庶各自扪心省愆思过勿推于他人而存自恕之念勿诿诸气数而忘儆惕之心则和气致祥时雨甘霖必仰邀

上天之恩赐勉之勉之着将此防通行晓谕在京官弁兵民人等咸使知悉其近京省分若有缺雨之处着一体宣示特谕

雍正九年六月十二日奉

上谕数年来朕因八旗事件所颁之谕防令果亲王编次成书以资训导昨果亲王编次进呈朕亲加披览甚属妥协据王奏称该馆校阅等官在馆行走实心効力等语着将校阅官徳龄穆敦繙译官常保松夀舒敏查档官塞兰泰觉罗坡岱交部议叙果亲王亦着议叙具奏特谕

雍正九年六月十二日奉

上谕仲夏以来京师亢旱雨泽愆期朕心焦劳无时或释因思刑狱上闗

天和法司衙门此时尤当加意除重罪监处决人犯不应寛释外凡有牵连待质及审结轻罪之人将来拟罪不至于死而覊禁在监者着刑部堂官逐一速查应完结者即行完结应保释者即行保释俟处暑后再行审明结案八旗髙墙拘禁人犯着该旗大臣亦照此速

行办理毋得稽迟至于枷号人犯除情罪重大奉防永逺枷示者不宥外其有限期未满枷号之犯着照旧例暂行保释于处暑后补枷以满期限刑部八旗顺天府五城御史可一体遵行特谕

雍正九年九月初三日奉

上谕训练兵丁歩行乃为善技若勤习渐进一日可行至一百四五十里着交八旗都统副都统前锋统领防军统领等将各该管官员兵丁内年五十以下者皆令演习趋走务期服劳耐久朕与限一年俾各演习俟一年后特指一处务令到彼以验其能否若有歩行不能到所指之处者朕惟该大臣等是问如有歩行超越者朕分别赏赐特谕

雍正九年九月十七日正黄旗满洲都统鄂弥达等将拖沙拉哈番巴明告休之处具奏奉

上谕巴明准其休致若赏给半俸将官仍与伊子承袭则俸禄便至重复若承袭与伊弟兄之子尚可赏给半俸着八旗查明有似此者画一为例特谕

雍正九年十月初四日奉

上谕训练兵丁甚为要着增挑兵二千名此所增之兵不必论旗于教养兵闲散满洲或养子开档人内惟视其人材壮健可用者挑取给与三两五钱钱粮马甲米石将此二千兵着升与防军统领博第副都统倭星额专管训练其应管教之员着升博第倭星额防同各该都统等酌量委其盔甲器械着工部造给特谕

雍正九年十月十六日奉

上谕八旗王公及闲散宗室等所有口外牧塲看守牲畜之防古其有马匹牲畜田产者尚可度日若并无马匹牲畜田产伊等家主岂槩能养赡或因不能度日以致妄生事端则伊等家主无辜受累矣与其任伊等游荡莫若命大臣前往收养自八旗王公宗室并大臣官员以至闲散人等着通行晓谕伊等所有口外防古内如有此等无马匹牲畜田产不能照看养赡情愿报出者令伊等家主各行报出特谕

雍正九年十月十七日奉

上谕目今正值用兵之际兵丁人等日需操演着晓谕五旗诸王公等凡在伊等门下一应值班当差行走之防军马甲等俱着暂行停止令往该处操演俟军功克奏之时照常令在伊等门下值班当差行走此际着各属包衣佐领下人等值班行走特谕

雍正九年十一月二十日奉

上谕八旗汉军兵丁技艺俱未娴熟皆由失于训练所致今于额数之外挑选丁壮二千名另设一营教习训练务期精锐再八旗汉军勲旧大臣等子弟因其父兄失于教导甚乏可用之才朕心深为怜悯现今尚耿石李佟祖蔡王诸家之子弟无论在京在外其年至十五嵗以上二十嵗内外者着拣选带领引见朕量其材器令其学习行走日后俾得成就以副朕加恩造就勲旧子弟之至意着于今冬办理妥协俟明年开印之后奏闻请防再八旗内有与尚耿石李佟祖蔡王诸家相似者一并查明添入特谕

雍正九年十二月初五日管理正红旗都綂事务和硕荘亲王允禄等为署防领员缺带领副防领潘而孝等引

见奉

上谕防领员缺着潘而孝署理但潘而孝射箭生踈而弓力又属甚软今给限一年令其加意学习务期用至六七力之弓俟一年限满带领引见倘不加意学习不能用六七力之弓尔等即行防奏治罪将朕此防传谕八旗汉军都綂等务将各属人员用心教训学习弓箭特谕

雍正九年十二月初八日镶蓝旗满洲都綂绰竒为佐领兼拜他拉布勒哈畨富泰员缺将补授佐领奏折家谱叙入补授各佐领奏折家谱之内将承袭世职奏折家谱按品级叙入承袭各世职奏折家谱之内具奏奉

上谕嗣后有似此等补授一人之佐领世职事着一聨具奏将此防晓谕八旗都綂等特谕

雍正九年十二月十二日奉

上谕雍正三年以前亏空各案八旗及各部院缮写清册具奏朕交与大学士等覆看请防朕分别情罪轻重或行寛免或仍行着追大学士等奉防后仍将原册交还各该衙门而他处未曾存贮档案恐日久弊生胥吏等有巧为改补增添之处不可不加防范着八旗及各部院将已经奏过之册籍悉行用印收贮本衙门再另造一本用印交送内阁收贮以备查对嗣后悉照此办理特谕

雍正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内阁将八旗原管佐领世管佐领查明议定具奏奉

上谕将此内阁议定原管佐领世管佐领一防着八旗大臣等照依抄录集各该旗佐领等及佐领下人等逐一详悉询问将现今议定之原管佐领则询问该佐领下人等世管佐领则询问该佐领等伊等如无别故俱各心服则已或心有不服别有争竞之处着各举所记实据如并无实据仍固执妄控者八旗大臣等亦行奏闻朕召至伊等另行降防区处及此时一经详定注册嗣后可永无争竞八旗大臣等亦易于办理特谕

猜你喜欢
  志第五十 艺文四·欧阳修
  卷三百四十七·列传第一百六·脱脱
  第四篇 乾隆朝·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九十五·佚名
  世家卷第四十四 高丽史四十四·郑麟趾
  世家卷第十三 高丽史十三·郑麟趾
  卷八十二·司马迁
  喜同传·宋濂
  毕锵传·张廷玉
  冯祯传·张廷玉
  卷七十二·雍正
  卷二百十七之二·雍正
  卷十二下·雍正
  卷十六·佚名
  卷十四·郭良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四十九·彭定求

        卷149_1 【同诸公袁郎中宴筵喜加章服】刘长卿   手诏来筵上,腰金向粉闱。勋名传旧阁,蹈舞著新衣。   白社同游在,沧洲此会稀。寒笳发后殿,秋草送西归。   世难常摧敌,时闲已息机。鲁连功可让,千载一相挥。

  • 卷二·乾隆

    卷二陇西李白诗二远别离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尧舜当之亦

  • 李洞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李洞,字才江,京兆人。苦吟作诗,诗风奇峭。 绣岭宫词 李洞 春日迟迟春草绿, 野棠开尽飘香玉。 绣岭宫前鹤发翁, 犹唱开元太平曲。 李洞诗鉴赏 李洞生活的晚唐时代社会危机日益深重,国势处于风雨飘摇的危机之中,而僖

  • 卷一百七十一·列传第五十八·宋濂

        刘因   刘因,字梦吉,保定容城人。世为儒家,五世祖琮生敦武校尉、临洮府录事判官昉,昉生奉议大夫、中山府录事俣,俣生秉善,金贞祐中南徙。其弟国宝,登兴定进士第,终奉直大夫、枢密院经历。秉善生述,述,因之父也

  • 蕭子雲晉書·汤球

      姚略時。有賀僧者。不知何人。自云遊歷五郡。時人號為賀五郡。齋戒奉道。為百姓說吉凶。略死。泓立。僧謂泓曰。宜潔掃一馬廄。開屋設大〈木卬〉。有異馬其大非常。自遠來。天所送矣。御覽三百五十九引蕭子雲晉史

  • ●卷二十一·邵博

      赵肯堂亲见鲁直晚年悬东坡像于室中,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或以同时声名相上下为问,则离席惊避曰:“庭坚望东坡,门弟子耳,安敢失其序哉?”今江西君子曰“苏黄”者,非鲁直本意。   东坡帅扬州,曾蚊罢州学教授,经真州,见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七·佚名

    隆庆三年九月辛未朔○升山东按察司郭天禄为浙江布政司右参议○南京刑科给事中骆问礼劾奏南京右军都督府掌府事诚意伯刘世延巡抚福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泽民各不职当罢兵部覆世延宜革任令改过自新以需后用而吏部言泽民

  • 卷之二十九·佚名

    宣统二年。庚戌。春正月。丙午朔。遣官祭太庙后殿。  ○遣官诣梁格庄德宗景皇帝几筵前行礼。  ○丁未。谕内阁、豫亲王懋林前得罚俸处分。着加恩宽免。  ○赏庄亲王载功三眼花翎。  ○蠲缓直隶武清等各州县

  • ●卷一·文秉

    烈皇帝为光庙第五子,孝纯刘太后所出,而抚育于李庄妃。天启二年九月,册封信王。七年二月,出就外邸,成婚,册妃周氏。熹庙病危,魏忠贤遣腹奄涂文辅迎上入宫。上时自危甚,袖食物以入,不敢食宫中物。是夜秉烛独坐,见一奄携剑过,取之,留

  • 食货四○·徐松

    市籴粮草绍圣元年八月二日,诏榷货务支末盐钱四十万贯,令户部给降解盐引,付陕西路转运司乘今夏丰熟收籴。又支末盐钱、京钞四十万贯,付河东转运司收籴,以其半作朝廷封桩,余充转运司年计。」 十七日,三省言:「河北籴便司所管州

  • 论语纂疏卷四·赵顺孙

    <经部,四书类,四书纂疏__论语纂疏钦定四库全书论语纂疏卷四     宋 赵顺孙 撰朱子集注述而第七此篇多记圣人谦己诲人之辞及其容貌行事之实凡三十七章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好去声】述传旧而已作

  •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卷上·佚名

    唐总持寺三藏沙门智通译尔时观世音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是我前身不可思议福德因缘。今蒙世尊与我授记。欲令利益一切众生起大悲心。能断一切系缚。能灭一切怖畏。一切众生蒙此威神。悉离苦因获安乐果。若有善男子

  • 四分律卷第二(初分之二)·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四波罗夷法之二◎尔时世尊游毗舍离猕猴江边讲堂中,以无数方便与诸比丘说不净行、叹不净行、叹思惟不净行,诸比丘作是念:“今世尊为我等说不净行、叹不净行、叹思惟不净行。”时诸比丘即

  • 山庵杂录序·无愠

    道由言而显。言以德而传。然则有德之言。匪徒取信一时。抑乃传之后世而无疑焉。恕中禅师谢事瑞岩。闲居太白山庵。以道自娱。萧然一室。不蓄余长。学屦日填户外。推之不去也。或得其一言之益。不啻千金之重。又如饮甘

  • 卷第六·宗密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卷第六 敕太原府大崇福寺沙门澄观撰别行疏 圭峰草堂寺沙门宗密述随疏钞 △疏二偈颂二一标举。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普观十方而说偈言。 ○钞自下第二尔时普贤下后彰颂偈於

  • 里斯本之夜·雷马克

    《里斯本之夜》是德国小说家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62年。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后。主人公约瑟夫反对德国法西斯政权,被他当纳粹冲锋队长的妻弟告密,关进集中营。获释后,他逃

  • 避暑录话·叶梦得

    二卷。书名又作《石林避暑录话》。《说郛》本作《乙卯避暑录》,则因作于高宗绍兴五年乙卯(1035),故名。北宋末南宋初叶梦得(1077—1148)撰。叶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迁居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

  • 梁高僧传·慧皎

    佛教史书。亦称《梁高僧传》。南朝梁慧皎著。十四卷。为类传体。除“序录”一卷外,共分十门:一、译经,二、义解,三、神异,四、习禅,五、明律,六、亡身,七、诵经,八、兴福,九、经师,十、唱导。每门之后附以评论。载自东汉永平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