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凡九十卷。唐代澄观撰。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略称随疏演义钞、华严大疏钞、演义钞。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六册。澄观曾撰有八十华严之注释书,即华严经疏六十卷(又称大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该书与法藏之探玄记同被称为华严经注释之双璧。其后,再将华严经疏详为解说,敷衍而成本书。本书前九卷系著者之华严思想纲要,即本书之‘玄谈’部分,素来备受重视。华严经疏演义钞三十卷,即由本书之玄谈部分别出而成。全书分为四部分:(一)总序名意,释大疏之自序。(二)归敬请加,释大疏之归敬序。(三)开章释文,广逐疏之本文,次第释之。(四)谦赞回向,略解末尾之流通偈。先详释教起因缘、藏经所摄、义理分齐、教所被机、教体浅深、宗趣通局、部类品会、传译感通、总释经题等九科玄谈,后则依经文而作注解。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全部章节目录

(1)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一
(2)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
(3)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
(4)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
(5)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
(6)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
(7)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
(8)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
(9)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九
(10)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
(11)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一
(12)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二
(13)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三
(14)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四
(15)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五
(16)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六
(17)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七
(18)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八
(19)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九
(20)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
(21)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一
(22)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二
(23)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三
(24)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四
(25)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五
(26)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六
(27)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七
(28)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八
(29)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九
(30)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
(31)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一
(32)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二
(33)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三
(34)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四
(35)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五
(36)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六
(37)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七
(38)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八
(39)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九
(40)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
(41)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一
(42)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二
(43)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三
(44)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四
(45)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五
(46)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六
(47)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七
(48)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八
(49)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九
(50)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
(51)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一
(52)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二
(53)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三
(54)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四
(55)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五
(56)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六
(57)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七
(58)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八
(59)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九
(60)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
(61)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一
(62)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二
(63)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三
(64)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四
(65)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五
(66)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六
(67)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七
(68)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八
(69)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九
(70)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
(71)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一
(72)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二
(73)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三
(74)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四
(75)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五
(76)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六
(77)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七
(78)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八
(79)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九
(80)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
(81)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一
(82)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二
(83)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三
(84)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四
(85)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五
(86)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六
(87)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七
(88)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八
(89)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九
(90)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九十

猜你喜欢
  宝女所问经·佚名
  戒德香经·佚名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佚名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佚名
  缘起圣道经·佚名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佚名
  转法轮经忧波提舍·佚名
  皇帝降诞日于麟德殿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玄义·佚名
  大乘观想曼拏罗净诸恶趣经·佚名
  华积陀罗尼神咒经·佚名
  顺中论·龙树
  毗俱胝菩萨一百八名经·佚名
  菩萨受斋经·佚名
  历朝释氏资鉴·佚名
  法华问答·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十七 茕斋歌诗四十八首·李白

    李太白全集 卷十七茕斋歌诗四十八首 酬 答 ○ 酬谈少府 一尉居倏忽,梅生有仙骨。三事或可羞,匈奴哂千秋。壮心屈黄绶,浪迹寄沧洲。昨观荆岘作,如从云汉游。老夫当暮矣,蹀足惧骅骝。 ○ 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 桃竹书筒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四十一·乾隆

      南北朝  【辛齐和帝宝融中兴巳元年魏明帝二年】春正月齐南康王宝融称相国萧衍发襄阳  齐南康王称相国以箫颖冑为左长史萧衍为征东将军衍发襄阳留弟伟【字文违】总府州事憺【字僧逹】守垒城【附近大城之垒】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二·佚名

    万历四十四年二月壬寅朔南京河南道御史郭一鹗等以考察武职拾遗劾奏广西总兵马如锦临巩总兵杨桂宣府总兵卢居智固原总兵吴继祖贵州总兵邓钟等各不职伏乞区别处分从之○获假官任之熙下法司议罪之熙宜兴人业相人术不得意

  • ●自序·朱彭寿

    余性甘淡静,自庚寅官中书后,公退多暇,惟以文史自娱,凡夫艺苑遗闻、 中朝故事,涉猎所及,辄裁矮纸漫笔记之。岁月侵寻,忽忽廿载,聚书稍富,闻 见日增,箧中丛稿所积遂亦尺许厚矣。年来蒿目时艰,百事废懒,久不复留意于 斯。兄子联沅与

  • 第五八分谕光绪八年正月十七日一一二○七-一九·佚名

    新竹知县徐,谕中港街、后垄街总理及地保:遇大差临境,须认真办理前衔〔钦加同知衔、调授新竹县正堂徐〕为谕饬遵办事。(云云照前叙至)除批示并晓谕外,合行谕饬。为此谕,仰某街总理、保长即便遵照:嗣后凡遇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纪昀

    天文略 【六】刻漏○刻漏昔黄帝创观漏水制器取则以分昼夜其后因以命官周礼挈壶氏则其职也其法总以百刻分于昼夜冬至昼漏四十刻夜漏六十刻夏 至昼漏六十刻夜漏四十刻春秋二分昼夜各五十刻日未出前二刻半而明既没后二刻

  • 卷十一·宇文懋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十一 纪年 熙宗孝成皇帝三 【庚申】天眷三年春宋遣莫将来充迎护使 乌珠下令沿大河置寨舖防托诸军偷渡大河南归宋朝凡与人渡者罪死 邢洺磁相庆源一带屯驻堡寨其中被获汉人相约於二月

  • 一三八八 谕内阁刘墉着管理国子监事务铁保金士松着充武英殿总裁·佚名

    一三八八 谕内阁刘墉着管理国子监事务铁保金士松着充武英殿总裁乾隆五十六年四月二十七日乾隆五十六年四月二十七日内阁奉上谕:刘墉着管理国子监事务,铁保、金土松着充武英殿总裁。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李宪传·欧阳修

    李宪和李訫在李晟的儿子们中号称最有仁德最有孝心。李宪长大后喜欢儒家学说,遵守礼法,庄重自持。调任太原府参军事、醴泉县尉。于由页任襄阳节度使,征召李宪到府里任职。当时吴少诚扩张到淮西,独怕于由页的强大威势,当时认

  • 卷三百四十四·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四十四明 杨士奇等 撰四裔宋神宗熙寜元年王韶诣阙上平戎策三篇其略以为西夏可取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则夏人有腹背受敌之忧夏人比年攻青唐不

  • 第五节 中日初次决战·蒋廷黻

    李鸿章在日本明治维新的初年就看清楚了日本是中国的劲敌。他并且知道中国的胜负要看哪一国的新军备进步的快。他特别注重海军,因为日本必须先在海上得胜,然后能进攻大陆。所以他反对左宗棠以武力收复新疆,反对为伊犁问题

  • 四年·佚名

    (癸卯)四年清康熙二年春正月1月1日○朔日庚午,大司諫閔鼎重,引避啓曰:「大臣憎玆之斥,聖批譴責之嚴,俱不敢更冒臺閣。而召牌遽降,催臣赴班,臣不自覺其忘分冒進之爲可恥。進退無據,自喪廉義,請遞。」蓋時領敦寧李景奭疏中,有憎玆之

  • 孟子説卷六·张栻

    宋 张栻 着告子上告子曰性犹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爲仁义犹以柳爲桮棬孟子曰子能顺柳之性而以爲桮棬乎将戕贼柳而后以爲桮棬也如将戕贼柳而以爲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爲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有太极则有

  • 卷四·俞皋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傳釋義大成卷四  元 俞臯 撰閔公【名啟方史記名開莊公庶子母叔姜莊公薨公子慶父弑子般而立之在位二年慶父使卜齮弑之季友立僖公諡法在國遭難曰閔】【庚申】元年春王正月【不書即位内無所受上無

  • 卷二·车垓

    钦定四库全书内外服制通释卷二    宋 车垓 撰五服丧制名义斩衰服斩不缉也为父丧痛切至甚其服上下四旁皆不缉若刀斧斩剉而成故曰斩衰五服衰裳制度云在上曰缞在下曰裳凡衰外削幅裳内削幅外削幅者谓缝之边幅向外也

  • 卷四下·陈栎

    钦定四库全书书集传纂疏卷四下    元 陈栎 撰朱子订定蔡氏集传周书旅獒【西旅贡獒召公以为非所当受作书以戒武王亦训体也因以旅獒名篇今文无古文有】纂疏【近诸孙将旅獒来读是时武王已八十余岁矣太保此书谆谆告

  • 占海南岛之威胁与对佛教国之诱略·太虚

      ──二十八年二月作──  日本十九个月以来发动对华战争,固在实行田中奏折第一步之吞并中国,而最近之侵占海南岛,则对于吞并中国之作用,不如关于进行其独霸东亚征服世界之第二三步为大;尤其即为实行其独霸东亚之开端

  • 霏雪录·刘绩

    二卷。明镏绩 (生卒年不详)撰。镏绩,字孟熙,先世为洛阳人,后徙于山阴 (今山西省山阴县)。其父镏涣,精通《毛诗》,元朝时曾为三茅书院山长。镏绩承其家学,著有 《嵩阳稿》、《诗律》 以及《霏雪录》等。徐铉附注以为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