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二

万历四十四年二月壬寅朔南京河南道御史郭一鹗等以考察武职拾遗劾奏广西总兵马如锦临巩总兵杨桂宣府总兵卢居智固原总兵吴继祖贵州总兵邓钟等各不职伏乞区别处分从之

○获假官任之熙下法司议罪之熙宜兴人业相人术不得意妄市锦衣卫服章自诡奉差指挥事竣复命訹胥役自随乘传多所徵索既入都复惧入疑之遂报名朝参乘舆谒客俨然不疑锦衣官迹之得其状 上命法司严治之

○准徐饥 上曰省直饥民数多朕心悯恻见贮溢税并正项银俱准动支煮粥赈济于是户部覆请行淮安府将库贮四十二年分四税溢额银八千两俱委官易粟发淮徐所属地方煮粥以赡饥民  ○甲辰祭 三皇遣礼部侍郎何宗彦行礼

○兵部覆原任武靖营游击张昌胤行辽东巡按御史提问左翼营刘国祯革任回卫以其剥军怠事也

○顺天府府尹李长庚浙江右布政王在晋等以觐事毕合疏请释御史刘光复宥翟凤翀不报

○乙巳协理京营戎政兵部尚书黄嘉善疏辞新命 上不许

○南京给事中黄建中等以军政拾遗劾四川总兵刘綎宣府总兵卢居智广西总兵马如锦南京左军都督府安乡伯张世恩狭西副总兵吴继祖辽东副总兵李光荣后军都督府佥书萧如玉临巩总兵杨桂贵州总兵邓忠各职守有玷乞分别议处从之

○南京 奉先殿落成遣官祭告 上以祝文先尚书次侯诘问中书阁臣上言万历三十一年内有旨云捧神主并祭告遣南京工部尚书守备勋臣内臣各行礼先部堂而后勋臣自三十一年已然矣此近例可循非创为也

○福建道御史梁州彦上言国无重臣则主危左右太亲则身蔽今大僚如向曙之星逐臣等辞条之叶补有下有不下是不欲旧言官之入也考选已压三咨而一概束阁是不欲新言官之入也夫有罪不赦有缺不补 祖宗朝所以裁抑貂珰者柰何试之于朝绅乎 皇上诚能召阁部大臣面商几务科道轮直对伏驳弹在廷议论惟患其少耳一事一疏可了一官一推即用虽趣之使言更于何处关说故补牍大烦殿争益力皆 皇上之不断为之也事因争而愈左旨频降而转哗又皇上之独断为之也于诸臣何尤焉伏愿御朝讲停内降无遍抑言官而代北司之报复无恡惜补授而甚言路之萧条<锍-釒>入夺俸半年

○丁未祭 先师孔子遣礼部侍郎何宗彦行礼

○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吴道南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事刘楚先充会试主考

○[文苑□]山东青州举人张其猷上所绘东人大饥指掌图且各为诗咏之有母食死儿妻割死夫之语见者酸鼻

○兵部覆京营副将张学省等边将王威等俱留用供职刘綎卢居智革任回卫从之

○戊申祭 社稷遣公张惟贤恭代  ○升光禄寺少卿徐应聘为太仆寺少卿四川按察使陈大道为本省右布政山西右布政马拯为贵州左布政

○河南饥户部请留税银四万二千余两籴谷赈之

○吏部尚书郑继之自陈年八十有二以老疾乞休 上不允

○巡抚山东佥都御史钱士完再疏引疾阁臣亦言料理荒政非病臣所宜许之

○礼部左侍郎何宗彦奏磨勘试卷摘参举人之违式失体者吴炳真草不同应行严勘冯洪业等文字谬误宜停一科而对读及考官亦宜议罚然主考总裁也分任全在房考得其人则真才自收否则以非才为才且缪为批点以祈必录稍加裁正或反唇而相讥则以主考有主宾之情无相临之体也今后慎选分考其执拗者主考不得轻徇或骄蹇恣肆许主考于复命日备陈始末以听科部查参得旨依议

○总督狭西三边军务刘敏宽奏沙计诸酋议从双山建安入犯有降夷泄也总兵官秉忠等设伏相机随处追剿斩首二百二十余颗 上下其章于兵部

○庚戌 孝定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官祭 昭陵

○辛亥 孝贞纯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官祭 茂陵

○以总兵官萧如薰镇守宁夏王宣镇守保定麻镇镇守广东

○甲寅以松虏入甘州治失事将官总兵李鸣凤等革任陈一魁等行巡按御史提问从督臣刘敏宽之请也

○狭西总督刘敏宽再<锍-釒>乞休不允  ○予原任南京右都御史沉子木祭葬

○刑科给事中郭尚宾言人主亲裁宜审言官显诤非私自前月以来中旨屡降言路日推票拟不繇阁臣且以为详览裁处矣持论稍涉同类且以为党同附和矣将使大臣不肯尽言小臣不敢抗言天下事尚可为哉乞 皇上悟内降非盛世之风无以亲裁为无害鉴抗言非党同之念勿以苛督为无伤诏旨必繇阁拟一有内降阁臣得以封还敷奏务令尽言即有切直勿为讳忌有旨郭尚宾明为余懋孳等解捄实为凌汉翀窥探使阁臣封还内降欲朕为何如主姑降三级调外任阁臣疏言臣等既失票拟之职又以臣等失职之故贻累言者乞矜宥之不报

○召刑部官于会极门内监王体乾传 圣谕诘责勘问凌汉翀等稽遟之故

○丙辰祭 历代帝王遣侯吴汝胤行礼  ○起原任刑部尚书沈应文为南京吏部尚书

○丁巳总督蓟辽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薛三才以考绩加升都察院右都御史疏辞新命不允

○戊午会勘凌汉翀凌应登事阁臣方从哲刑部尚书李志等疏言汉翀赃私无据然与应登互认一族自取讦殴宜责令解任回籍以为交游不慎者之戒应登挟诈多人复于朝会之日手击御史蹀血禁门此其无 君无法之大者乞行法司究问如律有旨凌汉翀照不谨例冠带闲住凌应登姑免死发云南澜沧卫充军

○升大理寺少卿姚思仁为应天府府尹狭西副使周懋相为本省参政

○山东左布政孙承荣引疾乞休许之

○宣府巡抚汪道亨言宁镇军饷全藉京民二运除京运于各省直相继转输外惟山东民运每岁二十七万八千九百有奇较之他省不啻倍之闻彼中荒旱输解愆期而宣镇缺饷已逾五月穷边困敝举手无策如欲索之东民则旧眚未减新沴复滋救跛成痿辗转增剧乞敕户部九卿廷议通将山东四十二年四十三年见徵未完民运五十一万四千二百余两亟行酌处或于别项那移暂借发边不报

○户部覆巡漕御史朱阶疏漕务二事一曰查复剥船先年河西务钞閞额设剥船八百只土石二坝额设四百余只今旧船既属杇坏新者又复不堪影占虚冒情弊尤多宜逐一严核应修补者修补应佥选者佥选务足原额以候新运一曰优恤军旗军旗挽输苦役应领粮糈有几而内外朘削莫可穷诘宜严加申饬务洗夙弊至增设<亶>缆银两原拟卒有不虞以备添<亶>募夫之值乃军旗未沾实惠卫官恣意侵牟假令河道安流则此项似属可省宜听漕储道酌沿途水势溢涸及各船遇患轻重分别批给抵通汇册报部核实开销其羡银亦可当济边之用

○辛酉清明节遣官祭 长陵 诸陵

○壬戌 上览户部漕粮<锍-釒>以镇守淮安侯伯总兵之迟推也疑之遣内使王体乾诘其事阁臣言漕储重务自提督儧运外又设总兵官以勋臣任之此旧例也近诸臣建议以用非其人徒滋多事欲将勋镇裁革或用武职官屡经题请未奉 明旨今蒙传谕即令兵部议覆

○甲子升南京尚宝司卿周汝登为南太仆寺少卿浙江参政周继昌为南光禄寺少卿山东按察使靳于中为山西右布政四川参议刘文徵为本省按察使原任广东参政朱爕元为狭西按察使湖广副使马人龙为山西参议  ○乙丑吏部调刑科给事中郭尚宾为江西布政司简较御史翟凤翀为山西大同府推官有旨改凤翀为山西按察司经历

○丙寅升狭西右布政李维翰巡抚辽东顺天府府尹李长庚巡抚山东太仆寺少卿钱桓巡抚南赣长庚右副都御史维翰桓各佥都御史

○山东比年荒旱道殣委藉父子兄弟互相残食妇女流鬻江南淮安遂成人市盗贼并起所在攻劫督理荒政御史过庭训入境以闻有旨饥民啸聚乱形已成务相机捕除首恶余设法解散

○湖广巡按彭宗孟言剥床切肤为贵州心腹之患者仲苗也川湖不与焉往来剽剠为偏镇肘腋之患者镇筸也在黑苗则贵患急而湖患缓在镇筸苗则湖患急而贵患缓川不与焉盘据联络为三省范篱之患者红苗也川省土司较急贵省为缓湖又次之此苗患缓急之大概也今贵州巡抚张鹤鸣欲合从连兵图一大创此其关系颇钜矣湖北自道将更置以来经理绸缪边圉渐固然鸱张豕突梗逆时闻镇筸纵有参备其部兵分别十八营哨二百余里之地尚廑襟肘之虞一旦越省远征将委辰沅于虎吻乎若永保二司纵苗之罪实所当问湖苗为二司所担承岁给达部宜先罪其约束之不效庶彼无辞若大征之举在湖省外无巨寇之凭陵内无军兴之储山□待进无必胜之形退无善息之步则何如逆剿顺抚保境息民之为善也

○丁酉升浙江右布政王在晋为江西左布政福建右布政沈蒸为山东左布政山东按察使刘九光为广西右布政浙江参政林茂槐为本省按察使贵州佥事陈继芳为四川参议山西副使李橒为山东参政  ○户部覆请蠲长芦盐运司盐课一千三百余两自四十二年诏免各运司浮课而税监张烨尚未遵行至是以御史牟志夔言始罢之

○戊辰会试天下举人中式三百五十名以沈同和为第一都下竟传为白丁会元同和吴江人席官藉余业好冶游拈笔不能成句预购善细书者猎时禾□丸为小册挟以入闱得中乡试其同邑赵鸣阳薄有文声同和结为姻至是贿胥役三场皆同号舍每题出挟本誊写间有不备者鸣阳代为之遂得第一而鸣阳亦在第六于是士论哗然矣

○改礼部右侍郎史继阶为吏部右侍郎

○己巳免顺天府属过路落地二税以府尹李长庚言州县叠罹灾伤民困殆甚阁臣复代为请遂从之

○起原任太仆寺少卿徐光魁为太仆寺卿  ○赠光禄寺卿丘度为户部右侍郎荫一子入监读书

○庚午大学士方从哲以清明节乞假展墓 上予假二日驰驿出郭祭扫

○命福建道御史杨州鹤巡按四川浙江道御史周师旦巡按宣大江西道御史薛贞巡视山海广西道御史韩浚巡视京营

○升河南参政汪尚谊为广西按察使山东副使袁应泰为辽东兵备参政

○灵藏赞善王遣使臣坚参藏卜等二十名进贡

猜你喜欢
  卷二百六十三·列传第一百五十一·张廷玉
  卷三百十二 列传九十九·赵尔巽
  卷一百七十三·毕沅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二·李心传
  翰苑遗事 全文·洪遵
  路史卷十八·罗泌
  卷之五十三·佚名
  ◎木偶结缡记·李定夷
  六八三 武英殿总裁王杰奏请令原总纂纪昀等复核底本及已写正本折·佚名
  尉元传·魏收
  萧革传·脱脱
  卷一·彭百川
  ●庸吏庸言上卷·刘衡
  卷第七·太安万侣
  八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珏·唐圭璋

      珏字元晖,号鹤田,吉水人。生嘉定十二年(1219)。年十二,通书经。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批差弃干办御前翰林司主管御鉴书籍,除閤门宣赞舍人。元大德十一年(1307)卒,年八十九(据绝妙好词笺卷五引成化吉安府志)   击梧桐   别

  • 卷十一·万树

    钦定四库全书词律卷十一宜兴万树撰于飞乐【七十二字】       晏几道晓日当帘睡痕犹占香腮轻盈笑倚鸾台晕残红匀宿翠满镜花开娇蝉鬓畔挿一枝淡蕊疎梅 每到春深多愁饶恨粧成嬾下香堦意中人

  • 卷十二·万树

    <集部,词曲类,词谱词韵之属,词律  钦定四库全书词律卷十二宜兴万树撰过涧歇【八十字】        晁补之归去奈故人尚作青眼相期未许明时归去放怀处买得东臯数亩静爱园林趣任过客剥啄相呼

  • 附录·周权

    此山集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元周权撰权字衡之号此山处州人尝游京师以诗贽翰林学士袁桷桷深重之荐爲馆职竟报罢然诗名日起唱和日多集中有赠赵孟頫诗云瓣香未展师道敬擕琴暂出松萝中赠虞集诗云远游非涉声利途愿谒国文开

  • 卷六·苏泂

    钦定四库全书泠然斋诗集卷六     宋 苏泂 撰五言絶句岩壑兄去岁此时作春前四絶句姿媚可爱然犹有遗者因复作一首萦风送腊囬生意遍陈荄似织如丝处春从里许来夜二首明月耿清夜乱蛩啼草根幽人浑未寝独自倚柴门明月

  • 列传第六十二·李延寿

    刘昉 柳裘 皇甫绩 郭衍 张衡 杨汪 裴蕴 袁充 李雄刘昉,博陵望都人也。父孟良,仕魏,位大司农卿。从武帝入关,为梁州刺史。昉轻狡,有奸数。周武帝时,以功臣子入侍皇太子。及宣帝嗣位,以技佞见狎,出入宫掖,宠冠一时。位小御正,与御

  • 卷二百二·列传第九十·张廷玉

        廖纪 王时中 周期雍 唐龙 王杲 周用 闻渊 刘讱 孙应奎 聂豹 李默 周延 贾应春 张永明 胡松 赵炳然   廖纪,字时陈,东光人。弘治三年进士。授考功主事,屡迁文选郎中。正德中,历工部右侍郎。提督易州山

  • 卷第八·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一后妃后妃弘光邹太后黄后、李后(童氏)隆武毛太后 曾后永历王太后 马太后王后(吉王妃、松滋王妃) 宫嫔某氏 鲁监国张前妃(宫嫔周氏) 张元妃(义阳王妃等、朱

  • 卷之一千一百三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三十三·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国朝宫史卷三十三书籍十二总集渊监斋古文选一部圣祖仁皇帝御选自左传国语至宋人古文为正集六十四卷康熙四十九年校刊圣祖仁皇帝御制序 夫经纬天地之谓文文者载道之器所以弥纶宇宙统括古今化裁民物者也是

  • ●牧鑑卷之九·杨昱

    汀郡楊 昱東谿輯長白榮 譽子譽校接人四(二)◆接人四(二)困窮四之五(共二十七條)黠詐四之六(共二十七條)賓旅四之七(共九條)貴勢四之八(共二十九條)○困窮四之五(共二十七條)大禹謨曰不虐無告不廢困窮梓材曰無胥戕無胥虐至于敬寡至

  •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七·佚名

    大唐三藏沙门义净奉 制译  无染著陀罗尼品第十三  尔时世尊。告具寿舍利子。今有法门。名无染著陀罗尼。是诸菩萨所修行法。过去菩萨之所受持。是菩萨母。说是语已。具寿舍利子。白佛言。世尊。陀罗尼者。是何句

  • 释迦牟尼如来像法灭尽之记·法成

    国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成译有于阗国来。六代王已过至第七代王。名日毗左耶讫多。治国之时。彼国有寺。名萨迦般罗诃那。去此寺不远有一山谷。名娑迦耶几那。彼山谷中有一罗汉。彼有苾刍弟子。从其师所。以学律仪。后见

  • 穆时英作品集·穆时英

    穆时英(1912年3月14日-1940年6月28日),浙江慈溪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新感觉派代表人物,笔名伐扬、匿名子等。1929年开始小说创作,翌年(1930年)发表小说《咱们的世界》《黑旋风》;1932年出版小说集《南北极》,反映上流社会和下层社会

  • 黄御史集·黄滔

    唐代诗文别集。黄滔撰。黄滔曾官监察御史里行。《新唐书·艺文志》载《黄滔集》15卷,又曾编闽人诗为《泉山秀句集》30卷。2书早已散佚,宋人书目也不见著录。到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才由其八世孙黄公度辑成10卷,题为

  • 太上说紫微神兵护国消魔经·佚名

    经名:太上说紫微神兵护国消魔经。撰人不详。二经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不题撰人。称真武,又不避玄讳,盖撰于元明。本书鲜见其他传本。内容为真武神话。

  • 二程外书·朱熹

    南宋理学家朱熹编纂的程顥、程颐讲学语录。12卷。 成书于乾道癸巳 (1173年) 元月。《二程遗书》 皆门人当时记录,而于二程之语则有所遗漏,朱熹于是取诸人集录参照删削,得此12篇。凡采朱光庭、罗从彦等7家所录,又胡安国、

  • 左传附注·陆粲

    五卷。陆粲撰。陆氏平生着述,除此书外,还有《春秋胡氏传辨疑》、《左氏春秋镌》。此书前三卷驳正杜预《集解》,第四卷驳正孔颖达《正义》,第五卷驳正陆德明《辞义》。其训诂注意证据,多旁采诸家之论,亦间断以己意。其纠正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