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霏雪录

二卷。明镏绩 (生卒年不详)撰。镏绩,字孟熙,先世为洛阳人,后徙于山阴 (今山西省山阴县)。其父镏涣,精通《毛诗》,元朝时曾为三茅书院山长。镏绩承其家学,著有 《嵩阳稿》、《诗律》 以及《霏雪录》等。徐铉附注以为镏即刘字,按《说文》有镏字而无刘字,原书作镏,盖偶从古体,实为一字。全书共二卷,杂述旧闻,核辨诗文疑义,间也记有梦幻、诙谐之事,颇杂有小说家言。其中核辨诗文疑义部分颇有根据。镏绩常和元朝诸遗老们四出游历,所以其杂记旧闻部分也多有渊源。此外所记古人事迹及当朝人事等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霏雪录》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绛帖平·姜夔
  竹谱·李衎
  字鉴·李文仲
  书斋夜话·俞琰
  琴声十六法·冷谦
  太公金匮·吕尚
  唐摭言·王定保
  偶谭·李鼎
  相牛经·宁戚
  蒹葭堂杂著摘抄·陆楫
  湛渊静语·白珽
  栎社沿革志略·傅锡祺
  杂纂三续·黄允交
  经外杂钞·魏了翁
  景德镇陶录·蓝浦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林外·唐圭璋

      外,“全”已见。

  • 卷七·陈肇兴

    磺溪(彰化)陈肇兴伯康壬戌(咄咄吟)春日有感北投埔义士林锡爵招同林文翰舍人、邱石庄、简荣卿孝廉、洪玉崑明经及各巨姓头人宴集倚南轩,计议防乱事宜,即席赋赠三月十六日,奉宪命往南北投联庄遇乱,避居牛牯岭,即事述怀十八日,秋雁

  • 卷二十八·胡文学

    <集部,总集类,甬上耆旧诗> 钦定四库全书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八 监察御史胡文学编 明威将军万公武 字世忠先定远人大父武略将军斌从高皇帝起兵守滁州充义兵万户後从大将军征沙漠大战于阿鲁完河死之父锺袭以战功授宁波卫

  • 卷二十一·胡文学

    <集部,总集类,甬上耆旧诗> 钦定四库全书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一 监察御史胡文学编 沈嘉则先生明臣 先生起田间少负异才喜读书尚廓落大节慕谢太传王猛之爲人云间沈公恺来爲郡守先生始束髪上书万言沈公诧爲奇士已补诸生数

  • 列传第三十四 司马褧 到溉 刘显 刘之遴弟之亨 许懋·姚思廉

    司马褧,字元素,河内温人也。曾祖纯之,晋大司农高密敬王。祖让之,员外常侍。父燮,善《三礼》,仕齐官至国子博士。褧少传家业,强力专精,手不释卷,其礼文所涉书,略皆遍睹。沛国刘?献为儒者宗,嘉其学,深相赏好。少与乐安任昉善,昉亦推

  • ●卷三  风土第三·王克昌

         殷梦高曰:洪范庶徵与五行相应。而风者,土之应也。王制有言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盖万物本乎土,土之气积而成风。其刚柔轻重之习,皆因夫寒暖燥湿之宜,虽古圣王,不能强是使同也。然而裁成辅相以左右之。修其

  • 卷之二百六十·佚名

    光绪十四年。戊子。冬十月。己卯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内记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定东陵。惠陵。黄绫本  ○遣

  • 卷八十七下上·郝经

    <史部,别史类,郝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八十七下上  元 郝经 撰 録第五下上 礼乐 律吕  声音 自孔子没周鲁乐正散而之四方乐已崩矣【原注论语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

  • 卷四·曾巩

    钦定四库全书 隆平集卷四 宋 曾巩 撰 宰臣 范质字文素魏郡人母梦人授五色笔而质生唐长兴中擢进士第仕晋至翰林学士周祖擢为宰相建隆初封鲁国公乾德二年罢相初和凝知贡举爱质所试文自以中第尝

  • 三位一体·陶菊隐

    广西舞台上之主角为李、白、黄(旭初)三氏,号称&ldquo;三位一体&rdquo;,盖分之为三人,合之则一,桂省每一机关及公共场所均悬有三人之照相。白绾军事,以机敏为时所推;黄负政治责任,坐镇后方;李则兼容并蓄,泱泱乎有领袖群伦之风度,其

  • 卷六十九·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六十九宋 徐天麟 撰蕃夷中西南夷南夷君长以十数夜郎?大其西靡莫之属以十数滇冣大自滇以北君长以十数卬都冣大此皆椎结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桐师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嶲昆明编发随畜移徙亡常处亡君

  • 榕村语录卷十七·李光地

    春秋三晋人之执宋仲几传称归于京师未尝不归于王也不请专执故虽归王不书耳【自记 定公元年】凡盟必日之拔之盟不日而且不月又夫子当时之事非遗失也无亦非鲁以大夫盟邾君故去月日以见慢欤厥后句绎则如常书【自记 定公

  • 卷六八·邱濬

    ▲设学校以立教(上) 《易颐》之彖曰: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 程颐曰:“圣人极言颐之道。天地之道则养育万物,养育万物之道正而已矣,圣人则养贤才与之共天位,使之食天禄,俾施泽于天下,养贤以及万民也

  • 谷山崇禅师·惠洪

    禅师名行崇。不知何许人也。初住福州报恩寺。后住潭州谷山寺。嗣保福展禅师。雪峰之的孙也。崇谓门弟子曰。吾虽不在。未尝不为诸兄弟。若委悉报恩尝为人处。许汝出意想知解。五阴身田。若委不得。犹待报恩。开两片皮

  • 普陀洛迦新志卷八·王亨彦

    古会稽陶镛鉴定 古翁山王亨彦辑 规制门第八(共分六种) 秦尊僧[(契-大)/石],释门之规约初宣。魏倚道臻,佛子之科条益备。盖出世不离入世,束身所以束心也。况百丈创立丛林,大众同归栖止。不遵国法,何以邀王臣之护持。不守清规

  • 毗婆尸佛经卷上·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尔时佛告诸苾刍。于过去劫有大国王。名满度摩。有一太子名毗婆尸。久处深宫思欲出游。告御车人瑜誐言。与我如法安置车马。今欲出外游观园林。瑜誐闻已即往厩中。

  •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十(之二)·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集二正明现境十。一因所因执二。一约其所解。阿难当知。是善男子。穷诸行空于识还元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行阴虽尽已灭生灭。返识循元未归寂灭。故云精妙未圆。以识未破。正在细生灭故。精妙即精

  • 诸法无行经·佚名

    梵名Sarva -dhar=ma^pravr!tti-nirdes/a 。凡二卷。姚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阐说诸法之实相,原无善恶等分别。同本之异译,有隋代阇那崛多译之诸法本无经三卷、宋代绍德等译之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三卷,皆收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