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

凡六卷。宋代知礼于天圣元年(1023)撰述。又作金光明玄义拾遗记、光明玄义拾遗记、光明玄拾遗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本书 系随文解释智顗之金光明玄义,并破斥广本观心释伪造说,抨击孤山智圆之金光明玄义表微记有词鄙、义疏、理乖、事误等四失。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全部章节目录

(1)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卷第一(并序)
(2)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卷第二
(3)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卷第三
(4)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卷第四
(5)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卷第五
(6)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卷第六

猜你喜欢
  阿那邠邸化七子经·佚名
  唐高僧传·道宣
  菩提道次第略论·宗喀巴
  决定总持经·佚名
  顺权方便经·佚名
  阿吒婆呴鬼神大将上佛陀罗尼经·佚名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佚名
  秘密三昧大教王经·佚名
  诃利帝母真言经·佚名
  阿毗昙五法行经·佚名
  圣观自在菩萨一百八名经·佚名
  潭州沩山灵祐禅师语录·圆信
  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佚名
  请益录·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三十一·彭定求

        卷731_1 【津亭】胡宿   津亭欲阕戒棠舟,五两风来不暂留。西北浮云连魏阙,   东南初日满秦楼。层城渺渺人伤别,芳草萋萋客倦游。   平乐旧欢收不得,更凭飞梦到瀛洲。   卷731_2 【古别】胡宿   长道

  • 巻十一·顾瑛

    钦定四库全书草堂雅集卷十一元 顾瑛 编于立字彦成南康之庐山人故宋名将家幼明敏博学美谈笑学道防稽山中得石室藏书遂以诗酒放浪江湖间长吟短咏有二李风多防吴中与予特交善故于玉山草堂有行窝焉法书名画题品居多杨铁

  • 列传第一百一十七 忠义中·欧阳修

    颜杲卿春卿 贾循隐林 张巡 许远南霁云 雷万春 姚訚颜杲卿字昕,与真卿同五世祖,以文儒世家。父元孙,有名垂拱间,为濠州刺史。杲卿以廕调遂州司法参军。性刚正,莅事明济。尝为刺史诘让,正色别白,不为屈。开元中,与兄春卿、

  • 卷一百九十·列传第八十七·柯劭忞

      赵孟頫(赵与薰 赵大讷) 叶李   赵孟頫,字子昂,湖州归安人。宋太祖裔孙秀王子称五世孙也。幼聪敏,读书目成诵。   宋亡,益自力于学。吏部尚书夹谷之奇荐为翰林编修,不就。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江南遗逸,又荐之。入见。

  • 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十·赵尔巽

      宗稷辰 尹耕云 王拯 穆缉香阿 游百川沈淮   宗稷辰,字涤甫,浙江会稽人。道光元年举人,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迁起居注主事,再迁户部员外郎。咸丰元年,迁御史。疏请饬各省实行保甲,略言:“州县宜久任,时日宜宽假,填写门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三·乾隆

      周【起武王十三年己卯至赧王五十九年己巳凡三十七王三十三世八百六十七年又东周君七年共八百七十四年】  武王  姬姓名发后稷之后【系见前】嗣文王为西伯兴师伐纣遂革殷命  【己夘】十有三年春【即商纣三十

  • 卷三·汪越

    六國表第三〔周元王七年〕〔趙〕衞莊公飲,大夫不解履,公怒,卽攻公,公奔宋。〇按此當入魏表,詳存疑。〔周定王十四年〕〔魏〕衞悼公黔元年。〇按悼公,蒯瞶庶弟,輒季父也。〔周定王十九年〕〔魏〕衞敬公元年。〇按敬公名弗,悼公

  • 第三卷·冯梦龙

    孤臣纪哭崇祯癸未进士孤臣程源泣血纪癸未年八月二十七日,会试榜放,首陈名夏,源列一百四十二名,出于宫庶方公坦菴讳拱乾之门。九月十四日,廷试,赐杨廷鉴、陈名夏、宋之纯进士及第;源列三甲第二百四十一名。先是,贼自中州入楚,荆

  • 卷四应世·汪辉祖

    勿 欺天下无肯受欺之人,亦无被欺而不知之人。智者,当境即知;愚者,事后亦知。知有迟早,而终无不知。既已知之,必不甘再受之。至于人皆不肯受其欺,而欺亦无所复用;无所复用,其欺则一步不可行矣。故应世之方,以勿欺为要,人能信我勿

  • 菩萨戒本经笺要·智旭

    慈氏菩萨说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第二译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笺要大文为三。初归敬述意。二正列戒相。三结示宗趣。初及第三。皆结集家所安。二正列戒相。出瑜伽师地论菩萨地戒品中。谶师于地持论已先译竟。今更译出别行。

  • 维摩经意大纲·太虚

    ──十五年九月在星洲讲──    一 维摩诘之故事    甲 维摩诘释名    乙 维摩诘之历史    丙 本经所演维摩诘之事实   二 示病及佛法与病之关系    甲 老病死三事之区别    乙 病

  • 佛说睒子经之二·佚名

    乞伏秦三藏法师释圣坚译闻如是。一时佛在毗罗勒国。与千二百五十比丘。及众菩萨国王大臣长者居士清信士女不可称计。一时来会。佛告诸比丘。皆悉寂静定意听。我念前世初得菩萨道时。戒行普慈精进一心修集智慧善权方便

  • 卷第一百五十三·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五十三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根蕴第六中等心纳息第四之三问此中何者是想。何者是微细。何者是微微。有说。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是想。无所有处是微细。非想非非想处是微微。有

  • 卷之八·纪荫

    宗统编年卷之八 祖纪 东土祖师 (西天二十八东震旦第一)世祖 讳菩提达磨。南天竺国香至王第三子也。得法於般若多罗尊者。尊者谓曰。汝於诸法。已得通量。达磨者。通大之义也。更今名。祖问当往何国作佛事。尊者曰。

  • 卷第三·佚名

    嘉兴大藏经 自闲觉禅师语录自闲觉禅师语录卷第三住荆溪芙蓉寺嗣法门人 住古尧乾明寺嗣法门人洪暹 编住常州荆溪芙蓉禅寺受请升座雪书记问高高铜岭使符来似严霜阔阔鸳湖把断要津同铁限住则匪易却之固难不伤物义请

  • 清河内传·佚名

    道教经书。此书为文昌帝君自传,当系元代由道士扶鸾降笔而成。传文不长,文昌帝君自称本吴会间人,生于周初,后七十三化,累为士大夫。西晋末降生于清河叟之家,为张户老之子,名亚,字霈夫。书中收录天封圣号、宋制、元加封

  • 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华严)·佚名

    四十华严。凡四十卷。唐代般若译。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略称普贤行愿品,又称贞元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册。为新旧两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之别译,与传于尼波罗国(尼泊尔)之九部大乘经中之华严经为同本。

  • 善见律毗婆沙·佚名

    亦称《善见毗婆沙律》、《毗婆沙律》、《善见律》、《善见论》等。佛教律书。18卷。古印度*佛音著。南朝齐僧伽跋陀罗与僧猗于永明六年(488)在广州竹林寺译出。内容前4卷述说佛教的三次结集和*阿育王时佛教向外传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