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序
太一山沙门释道宣述
四分戒本者。盖开万行之通衢。引三乘之正轨也。自法王利见弘济在缘。程上圣之凄惶。悼小凡之沉溺。故能辟不讳之门。示秘密之深术。张无问之说显初学之津涂。遂静处而兴教源。集众而宣玄范。前明由序。广陈发致之功。后列大宗。盛罗机欲所被。约时敷演通行于是承遵合洁。等闻正法由兹久住。但以时来不竞情变所流。经阵梦[疊*毛]之征。律舒分杖之喻。致使教随文结理任情移。云飞二部五部之殊。山张十八五百之异。取其元始所被无非计情。穷其要会之心俱通正业。逮乎曹魏之末戒本创传。终于隋运之初。芟改者众。或依梵本。或写隶文。或以义求。或以缘据。仇校诸说。成务蒙然。滥罔前修。翳昏后学。梵本则文旨乖互。方言未融。准律则得在宗归。失于辨相义求虽有深会。未静论端。缘据似是具周。止存别见。原夫正戒明禁。唯佛制开。贤圣缄默。但知只奉。故律论所述。咸宗本经。自余位班。曾未揣度。总叙诸见。师心者多。考定昔缘。良所未暇。今以戒本繁略。隐义局文。用则失仪。舍则非据。若不显相。人难具依。余少仰玄风。志隆清范。昔在帝京周流讲肆。伏膺请业载纪相寻。何尝不执卷临文。慨斯壅结。遂以贞观四年庚寅之岁。薄游岳渎广评律宗。但见诵语纷纶未思弘远。高谭有务事用无施。才罗七五之名。妄居一字之首。但述行藏之要。宁开决正之心。问以戒律废兴。妙凭疏解。约之情通本据。无文可依。自有博学生知行名双显。而神用莫准。情取天乖。余意之所未安。义当依法为定则诤轮自弭。何俟繁辞。今试敢依律本具录正经。仍从佛解即为注述。文唯一卷同昔所传。持犯两明今便异古。庶令初后兼学愚智齐遵。粗知则具三种持律。精练则是一师大化。以斯用求成济为极。又以戒各缘起妄说非无。若不镜晓终归虚托。故随戒类引删要补之。俾夫显相通班轻重昭现。足以润身光德。足以护法匡时。临文无取谬于文。思义则不资他义。岂直自贻无漏。亦将兼济有缘。故辄笔记序之云尔。
猜你喜欢 与海定等书(十四通)·太虚 南岳继起和尚语录卷之六·弘储 卷第五十八·李通玄 希望老诗人的泰戈尔变为佛化的新青年·太虚 无盖法门品第三·佚名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四卷·湛然 卷第十六·佚名 卷上·吹万广真 卷二百九十八·佚名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欧阳竟无 卷五百一十五·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五·念常 跋·书玉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六·玄奘 从地理上交通的中心说到国家社会佛法的中心·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