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七、自桃花坞至文衙弄

  在桃花坞住了约有三年多光景,我们又迁居到了文衙弄。这个地方是有一个古迹,乃是明代的文徵明,曾住在这条巷里。文徵明的故宅,就是我们所住的那座房子的贴邻,现在已改成为七襄公所了。因为文家住在那里,这条巷便称为文衙弄。我起初以为凡是官署,方可以当得一个衙字,因此那种官厅,都称之为衙门。谁知从前却不然,凡是一个大宅子,都可以称之为衙。苏州有许多巷名,都有衙字,像“申衙前“包衙前”“谢衙前”“严衙前”等都是。想当初必定是姓申、姓包、姓谢、姓严的,在这里建筑了一所巨邸,因此就成了这个巷名了。

  这个七襄公所是什么机构呢?原来是苏州绸缎业的一个公所。从前没有什么同业公会那种团体,可是每一业也有一业的公所,是他们集资建筑,组织也很完密。即使是极小一个行业,他们也有公所,何况绸缎业,在苏州是一个大行业呢?从前中国丝织物的出品,以苏、杭为巨擘,行销全国,机匠成千家,有绸缎庄,有纱缎庄,分门别类。这个七襄公所,就是绸缎业的公所,七襄这个古典名词,就由此而来的。

  文徵明的故宅,怎么变成了七襄公所,这一段历史,我未考据。大概是在太平之战以后的事,因为里面的房子,都是新修葺的。里面却有一座小花园,有亭台花木,有一个不小的荷花池,还有一座华丽的四面厅。因为我们住在贴邻,又和七襄公所的看门人认识,他放我们小孩子进去游玩。除了四面厅平时锁起来,怕弄坏了里面的古董陈设,其余花园各处,尽我们乱跑。

  七襄公所有两个时期是开放的,便是六月里的打醮,与七月里的七夕那一天,致祭织女。打醮是大规模的,几十个道士,三个法师,四个法官,一切的法器、法乐,都要陈列出来,这个道场,至少要三天,有时甚至五天、七天。里面还有一座关帝殿、威灵显赫。七夕那天致祭织女,在初六夜里就举行了,拼合了几张大方桌,供了许多时花鲜果,并有许多古玩之类,甚为雅致。织女并没有塑像,我记得好像有一个画轴,画了个织女在云路之中,衣袂飘扬,那天便挂出来了。这一天,常有文人墨客,邀集几位曲友,在那里开了曲会的。

  七襄公所荷花池里的荷花,是一色白荷花,据说:是最好的种,不知是那个时候留下的。每年常常开几朶并头莲,惹得苏州的一班风雅之士,又要做诗填词,来歌咏它了。所以暑天常常有些官绅们,借了它那个四面厅来请客,以便饮酒赏荷的。

  这时候,我家有个小小神话;有一天早晨,祖母向母亲说道:“昨夜里做了一个梦,有人请我吃汤包,不知是何意思?”母亲笑道:“这有什么意思呢?前几天,不是吴桥堍下新开一家汤包店吗?我们明天去买两客来吃。”婆媳两人,也一笑而罢。谁知那天下午,七襄公所的看门人,把我送还家里,好像一只落汤鸡。原来我到他们花园里去玩,见荷花池里有一只大莲蓬,足有饭碗口大。我想采这只大莲蓬,跌入荷花池里去了。幸亏看门人拉起来,虽不曾受伤,但全身衣服,都湿透了。当母亲给我换衣服的时候,祖母说道:“哎呀!对了!汤包!汤包!不是姓包的落了汤吗?准是观世音菩萨来托梦了。”

  我家迁居文衙弄时,房东张氏,为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太太,她已孀居了,有子女各一。我们住居在楼上三大间,甚为宽畅,兼有两个厢房,张家住在楼下,而楼下一间客堂,作为公用。此外他们还有傍屋,也是出租给人家住的,但留下一座大厅,是不出租的。门前租一裁缝店,那就不需要看门人了。大概这位老太,除了一些储蓄之外,便靠收房租也足度日了。

  她的那位女儿,年已二十三四了,小名喜小姐,读过书,人家说她是才女。不过当时苏州一个女孩子,到了这个年纪,还未出阁,人家便要说她是老小姐了。但这位小姐,却还未许配与人,当然姿色是差一点,但也不十分难看。终日躲在房里,不大出来,有一部木板的“红楼梦”,据说颠来倒去,看过几十遍了。我那时还没有看过“红楼梦”,很想借来一看,但是父亲不许,他说:“你这年纪,看不得红缕梦。”我这时,却也莫名其所以然。

  她的那位儿子,此我大三四岁,后来我附读在他们所请的先生那里,我就和他同学了。(从前又叫做“同窗”。)他的名字叫禹锡,与唐代诗人同名,为人倒也恳挚,就是不大勤学。这位我的同学而又是房东,在我五十多岁的时候,忽然又遇到了他,四十多年未见面,他这时是上海德国人所开的西门子洋行的职员。

  在这个时期,我的那位顾氏表姊出阁了。这位表姊,从三岁起,一直就在我祖母身边,因为我的顾氏三姑母,在她三岁时,便故世了。因此那位表姊,是在我家长大,而我们对她,也像胞姊一样。现在她出嫁了,从祖母起,我们全家,对她都有依依惜别之情。

  她的夫家姓朱,我那位表姊丈朱静澜先生(名锺潆)后来是我的受业师,以后常要提起,这里暂且不说。但我那位表姊出阁时,她继母也已故世,家里仅有父亲一人,他究竟是男人,而且住在店里,不常归家。所以表姊归宁,也常常回到外祖母家,即是我家来,而这位朱姑爷也随之而来,好像是我家女婿一般。

  那时我已十岁了,父亲因为自己幼年失学,颇担心于我的读书问题。可是他在我们迁移到文衙弄的时候,早已探听得房东张家是请了一位先生的,这位先生是很好的,于是就预备迁移过去后,就在那里附读了。

猜你喜欢
  卷四十二 郑世家第十二·司马迁
  卷五百七 元符二年(己卯,1999)·李焘
  卷三百五十 元豐七年(甲子,1084)·李焘
  圣安本纪卷之五·顾炎武
  第七十四回 贤公主出闺循妇道 良宰辅免祸见阴功·蔡东藩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三·佚名
  卷八十五·佚名
  一五○九 寄谕礼部尚书纪昀原办文津阁书错讹不一而足·佚名
  卷十一·司马贞
  袁淑传·李延寿
  张文谦传·宋濂
  储耇传·张廷玉
  卷一百十九·阿桂
  方域一三·徐松
  卷二十九·陆宗楷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六十七·彭定求

        卷167_1 【秋浦歌十七首】李白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清溪非陇水,

  • 雍熈乐府卷十三·郭勋

    越调闘鹌鹑电绕枢星虹流华渚紫气氤氲清香馥郁海晏河清修文演武感圣恩过舜禹喜遇着万夀佳辰更值着三冬莭序●花児序丹墀内齐排着仙仗玉炉里细袅名香金杯中满泛着醍醐托吾皇有徳保四海无虞民乐康衢见昨夜长庚灿太虚正值

  • 卷之四十三·佚名

    洪武二年六月癸亥朔○甲子赐国子生夏衣○置天平千户所时隘丁寨土酋覃顺归降遂置千户所以顺为千户○置平阳卫○宁州父老诣大将军徐达降达遣指挥吴宏往抚谕之并招徕邠州等处○乙丑以元分省参政崔文耀署平滦府事文耀先守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五十二·佚名

    弘治四年六月○丙午○山东按察司副使赵鹤龄言青登莱三府属县国初设巡检司二十每司弓兵百人防御海寇近分守参议尚絅奏革各司兵三之一遂缺人防守请复设便奏下巡抚都御史覆勘以为宜兵部议复从之○裁革河南祥符县埽头巡检

  • 史记集解卷六十二·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六十二管晏列传第二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

  • 六五 四七·周作人

    四七与五十两人不知道是谁居长,但总之是年纪都要比伯宜公为大,因为小孩们叫他们为伯伯,却念作阳韵,上一字上声,下一字平声,虽然单读如某伯时也仍念作药韵。四七看他的脸相可以知道他是雅片大瘾,又喜喝酒,每在傍晚常看见他从外

  • 汪应蛟传·张廷玉

    汪应蛟,字潜夫,江西婺源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任命为南京兵部主事,担任南京礼部郎中。到北京上报本部官员的履历资料时,正好赶上吏部侍郎陆光祖和御史江东久等人相互攻击。汪应蛟不信任陆光祖,上疏弹劾他,对于政府多有痛切

  • 卷九职制律·窦仪

    【八门】律条二十四并疏令敕条三暑置官过限贡举考课刺史县令私出界在官不直不上之官限满不赴从驾稽违祭祀合和御药误御膳御幸舟船乘舆服御物外膳漏泄大事禁玄象器物制书稽缓错误署置官过限贡举考课诸官有员数而署置过

  • 卷一百六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六十一工部十五织造各项织造皆隶本司诰勅亦织造之一事至於造冠服器用必有物料造斛斗秤尺各有法则皆见於诸司职掌今具列事例于後段疋诸司职掌凡供用袍服段疋及祭祀制帛等项须於内府置局如法织

  • 卷七·陈天祥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辨疑卷七     元 陈天祥 撰论语子路第十三先之劳之○注苏氏曰凡民之行以身先之则不令而行凡民之事以身劳之则虽勤不怨解先之爲凡民之行以身先之而先之两字之闲无该民行之意义不可通解劳之爲

  • 卷七十三·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七十三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七十三宗庙制度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周礼春官大司乐凡六乐者文之以五声大师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征羽【李氏光地曰凡乐之所谓五声者有调有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攝淨義品第二之六   復次計諸極微常住論者我今問汝隨汝意答.汝爲觀察已計極微常.爲不觀察計   彼常耶.若不觀察者離慧觀察而定計常不應道理.若言已觀察者違諸量故不

  • 第三卷·僧祐

    释迦降生释种成佛缘谱第四之三(出因果经)尔时太子既出宫已。至于天晓。耶输陀罗及诸婇女从眠而觉。不见太子悲号啼泣。即便往启摩诃波阇波提。今旦忽失太子莫知所在。摩诃波阇波提闻是语已迷闷躄地。如是展转乃至达王。

  •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佚名

    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阴空,度一切苦厄。&ldquo;舍利弗!色空故无恼坏相,受空故无受相,想空故无知相,行空故无作相,识空故无觉相。何以故?舍利弗!非色异空,非空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

  • 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卷第二·智俨

    终南太一山至相寺沙门释智俨集净行品初明凡圣行法分齐不同义章。 十力章 六波罗蜜章 十八不共法章 四无畏章 贤首品初立发菩提心章 三种佛性章 八种梵音声章 第三会十住品内本分首种性章 十住章 梵行品初明

  •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十·佚名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尔时给孤独长者于逝多林施多衣物已。告诸大众曰。但是世尊弟子。于戒定慧解脱解脱智见。得圆满者。应合礼敬尊重供养。无上福田堪销物利者。于我施物随意受之。时漏尽人咸作是说。我复何能为此衣

  • 四分律卷第二十(初分之二十)·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百种学法之二◎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六群比丘跳行入白衣舍。诸居士见皆讥嫌言:“此沙门释子不知惭愧,外自称言:‘我知正法。’如是有何正法?跳行入舍似如鸟雀。”诸比丘闻,其

  • 维摩诘所说经·佚名

    维摩经之具名。三卷,秦罗什译。维摩经有三译:一吴支谦译,题为维摩诘经。二为今经。三唐玄奘译。是为说无垢称经。三译中流行盛者今经也。诸家疏注如下:维摩诘所说经注十卷,姚秦鸠摩罗什僧肇道生三家注中集出。注维摩经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