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金色王经

佛说金色王经,一卷,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译。说金色王之事,与菩萨本行集经第二品同。说佛昔为金色王,遇十二年大旱,仅存一食,转供辟支佛。天即雨饮食众宝。以济阎浮提,出菩萨本行集经第二段。

《金色王经》全部章节目录

(1)金色王经

猜你喜欢
  道地经·佚名
  印光法师文钞·印光
  月喻经·佚名
  菩萨十住行道品经·佚名
  文殊师利发愿经·佚名
  摩邓女经·佚名
  大般涅槃经玄义·灌顶
  一切如来乌瑟腻沙最胜总持经·佚名
  彰所知论·佚名
  仁王般若陀罗尼释·佚名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还源述·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佚名
  华严金师子章·法藏
  法门锄宄·白岩净符
  观心食法·智顗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五十四 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班固

    李广,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广世世受射。孝文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射,杀首虏多,为郎,骑常侍。数从射猎,格杀猛兽,文帝曰:“惜广不逢时,令当高祖世,万户侯岂足道哉!” 景帝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五十八·徐乾学

    元纪六【起重光单阏十月尽昭阳大荒落十二月凡二年有奇】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二十八年冬十月己巳修太庙在真定倾坏者壬申以前缅中行省平章锡锡德济为中书平章政事江淮行省言盐课不足由私鬻者多乞付兵五千巡捕从之

  • 卷之二百六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牡丹花下风流鬼·李定夷

    无锡邑马路上登丰旅馆内,日前晚间,有充地保之邹巧泉,偕一南门外某纱厂之女工至该旅馆住宿。不料至三时后,某女工忽至帐房,声称邹某腹痛,急须延医等语,即匆匆出门而去。有顷,茶房某甲,至邹某房内看视,见邹僵卧被中,业已气绝毙命。

  • 夏本纪第二·司马迁

    解惠全张德萍译注【说明】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部落交错分布于中国境内。到唐尧、虞舜时期,夏族的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取得了帝位,并传给其子启,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

  • 杨邠传·欧阳修

    杨邠,魏州冠氏人。年少时当州掌籍吏,租庸使孔谦领度支,叫邠当勾押官,历任孟、华、郓三州粮料院使,在汉高祖部下当右都押衙,高祖即帝位,升枢密使。 邠出身小吏,不喜欢文士,与苏逢吉等人互相妒嫉排斥。逢吉暗示李涛上奏疏罢

  • 欧阳祺夫人·周诒春

    欧阳祺夫人 母氏胡。生于美国加利佛尼省。宣统二年。自费入阿里索那大学。习文科。民国二年。入太平洋学校。习音乐。民国四年回国。现时住址。北京东单牌楼官场胡同三十三号。Owyang, Kee (Mrs.).-Born in Los Ange

  • 大学衍义卷一·真德秀

    帝王为治之序尧曲【虞书篇名典者常也】曰若稽古帝尧【曰若发语辞曰字与粤越通用稽考也言考古之帝尧其事云云也】曰放勲【放至也亦广大之意如放乎四海之放勲功也】钦明文思安安【钦敬也思去声】允恭克让【允信也克能也

  • 贫富都作等闲看·孔子

    【原文】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 孔子说:“贫穷却没有怨言,很难;富贵却不骄傲,这倒比较容易。” 【读解】 在《学而》篇里,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三 中国人的语言·林语堂

    三中国人的语言1在一位远方叔叔的安排下来频暂时住进一处在北京的广东人互助会所,这种会所或地区互助会——在美国称为会社,意思是“会堂”,是某个地区的人们或者某个家族群体帮助他们在陌生地的同乡的组织。在这里一般

  • 卷首·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首圣制大宰统百官其专司也而以九职任万民则司徒之事而仍为大宰所统也大宰之均四海於凡九职之事九职之民莫不使之安其闾里足其衣食无游手以失职者无饥寒以失业者无背礼而弃义者无奇巧以惑衆

  • 卷二十三·赞宁

    ◎遗身篇第七(正传二十二人附见二人)○唐汾州僧藏传释僧藏者,西河人也。弱龄拔俗,气茂神清,允迪循良,恪居下位。迨沾戒善,密护根尘。见仁祠必礼之,逢硕德则尽礼。苟遇僧俗施拜,乃俯偻而走,如回避令长焉。若当众务也,则同净人,屈己

  • 一相定无得观总持曼殊般若义·太虚

    古德示‘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之训。然此不曰:万法归一,一归无处,正以申其一相之妙定,启其无得之正观也。万法尽归于无,固矣;但滞无成有,一昧于无事甲里讨生活,则将堕枯木禅豁达空等种种流弊。故巧设方便,而曰一归何处,俾行人于色

  • 八识规矩颂讲录·太虚

      ──二十年八月在北平华北居士林讲──   开题   释颂    一 顺转杂染分     甲 第六识     乙 前五识     丙 第八识     丁 第七识    二 逆转清净分     甲 第

  • 俱舍论记 第十五卷·普光

    俱舍论记 第十五卷沙门释光述分别业品第四之三此别解脱至亦余二不者。此下大文第五得三律仪别。就中一明得处同.异。二明有情支.因。三明得恶.处中此下明得处同.异。问此三律仪从彼处得一。亦得余二不不尔者。答云

  • 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上·佚名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佛弟子者。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在家者。初受五戒为本。遮三恶趣求人天福。以未能永舍家眷属缘累故。更加三戒助前五戒。一日一夜。种未来世永出因缘。出家者。行有始终上中下业下出家

  • 卷第七·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七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普贤三昧品第三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於如来前坐莲华藏师子之座。承佛神力。入于三昧。此三昧

  • 五星占·佚名

    我国古代现存最古的一部天文学著作,大约作于公元前170年左右。1973年底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关天文学方面的约八千馀字,原件没有标题,帛书的整理者根据其内容定名为《五星占》,并区分为九章:第一章,木